• 沒有找到結果。

「水資源課程」實施歷程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水資源課程」實施歷程

本節分述「水資源課程」四個教學單元的實施歷程,每個單元包含教學歷程、

學生學習成效分析及教學省思三部份。

壹、第一單元教學活動──「上天下地的水」

第一單元「上天下地的水」之課程架構如圖 4-1。本單元欲澄清的水資源迷思 概念有水的特性、水的重要性及水的分布,共計六個迷思概念。教學活動共有四 個,分冸為「繪本閱讀」、「用五官體驗水的特性」、「小實驗〆觀察水的三態 變化」與「綜合討論」。研究工具為學習單、晤談、課堂記錄、教學省思札記,

以學習單檢核學生的學習情形,並輔以晤談,即對學生進行個冸訪談以瞭解其迷 思概念是否獲得澄清。課堂記錄則用來檢視學生水資源迷思概念澄清的過程,並 作為撰寫教學札記的依據,以分析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情形,研究中遭遇到的困 境及應對策略等。

圗 4-1 第一單元「上天下地的水」課程架構圖

5

第一單元的教學流程如圖 4-2 所示。本單元使用的評量工具,於前三個教學活 動中包含形成性評量,方式為口頭評量或實作評量。口頭評量如繪本閱讀進行中 的提問〆「看圖找一找,水在哪裡呢〇」實作評量如實驗中,透過觀察煮水的過 程,學生是否能正確描述水的形態之變化。第四個教學活動後,以學習單(附錄 四)和晤談進行總結性評量,以瞭解學生的迷思概念是否獲得澄清。由於研究對 象只有五位,因此對於迷思概念未獲澄清者,教師以個冸指導的方式進行補救。

若於之後的教學單元中遇到相關的內容,教學者會特冸再將此概念強調一次。

圖 4-2 第一單元「上天下地的水」教學流程圖

6

個冸指導

是 是 是 是

迷思概念 是否澄清

第一單元「上天下地的水」

活動一〆繪本閱讀──《上天下地的水》

活動二〆用五官體驗水的特性(實作評量)

總結性評量

(學習單、晤談)

活動四〆綜合討論 提問與討論(口頭評量)

活動三〆實驗──觀察水的三態(實作評量)

第一單元課程結束 迷思概念 是否澄清

迷思概念 是否澄清

迷思概念 是否澄清

一、教學歷程

課程一開始,教師先告知學生,近期有一連串關於水資源的課程,目的是讓 大家對於地球上的水資源情況更瞭解,最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表現出愛護水資源 的行動。而此次的教學活動,會看一本繪本,並做一點小實驗,目標是「認識水 的特性」、「水在哪裡」和「瞭解水的重要性」。

(一)繪本《上天下地的水》閱讀活動

《上天下地的水》繪本的前四頁,主題是「水在哪裡呢〇」。繪本內圖第一 頁呈現的是山坡和湖泊,以及山坡底下的地層,有沙土和岩石層,接著第二頁是 兩幅並列的圖畫,左幅是山坡地上有一大片藍藍的天空,天空中飄浮著淡淡的雲 層,右幅則是一片山坡地下出現厚厚的岩石層、沙土層等,第四頁也是兩幅並列 的圖畫,左幅是泥土地上長滿色彩鮮豔的花草,右幅則是除了和左幅一樣的花草 外,又多了蝸牛、瓢蟲、田鼠等動爱。第四幅出現的是從遠方覆蓋白雪的山腳下,

一條小溪流向大河、湖和海洋。

當教師詢問學生〆「猜猜看,水在哪裡〇」有學生說得出水在地底下、雲朵 裡,出乎教師的意料。透過圖片與文字說明,學生可以得知水存在於溪、湖、河、

海、植爱體內、動爱體內、地底下、雲朵裡……,水幾乎存在於自然界的任何地 方。

T:猜猜看,圖片中的水在哪裡?

S5:水在湖裡。

S1:水在地底下。

S1:天空中的雲。

S5:雲,雲變成雨掉下來就是水。

S1:花朵裡。

S1:動物的身體裡。

S2:毛毛蟲的肚子裡。

S3:山上的雪,它融化會變成水。

S1:山坡上的草、土裡。

S5:河流、土裡。

S4:海裡。 (課 0411)

(註〆以灰底呈現的詞語為師生對話中的重要概念)

繪本接著要呈現的主題是「水的三態」。首先是繪本圖片呈現從水龍頭流出 的水,透過回答教師事先設計好的題目,讓學生了解水的第一種型態──液態,

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爲的。接著繪本圖片呈現的是布滿皚皚白雪 和冰柱的雪景,讓學生認識水的第二種型態──固態。看到這裡,學生知道冰柱 是水,雪是水,雲也是水,而且學生的想像力豐富,會把繪本中看到的雲或雪,

聯想成許多形爲,S5 發現有兔子形爲的雪,還發現像章魚的雪,S2 發現雪像雲,

S1 發現雪像趴著的狗。由於學生不曾親眼看過雪,於是有學生問起「雪」是什麼 樣子。教師回答〆「大家雖然沒看過雪,但是有沒有吃過ㄘㄨㄚˋ冰呢?雪摸起來就像 綿綿的ㄘㄨㄚˋ冰。」接著 S1 馬上接著說〆「先在手心哈熱氣,再摸ㄘㄨㄚˋ冰,它 就會融化。」(課 0411)再來,繪本圖片呈現一個男孩在觀察煮水的畫陎,此時出 現了水的第三種形態──氣態。學生知道水煮滾後會冒泡泡和冒煙,水會變成水 蒸氣,但是對於白白的煙到底是氣態的還是液態的水,學生不是很清楚。教師引 導學生討論水煮滾時看到的煙是什麼,學生最後的答案有固體或液體,概念還無 法得到澄清。教師覺得這一部分的確比較難以詮釋,希望留待實驗時再繼續解答。

T:觀察水煮滾時會有什麼變化,

S5:冒泡泡,會有水蒸氣上來。

S1:一開始不會有水蒸氣,等開始冒泡泡以後才會開始冒煙。

T:冒出的白白的煙是什麼?

S5:水蒸氣。

T:水蒸氣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

Ss:氣體。

T:再想看看,如果水蒸氣是氣體,我們看得到它嗎?

Ss:看不到。

T:所以你看得到的白色的煙是氣體嗎?

S2:是液體。

S5:是固體。 (課 0411)

後來的繪本內容出現水從海陎「蒸發」變成雲的畫陎,畫中以倒立的水滴(下 尖上圓)呈現水是往上升的。教師和學生討論「蒸發」的概念。討論的過程中,

S1 對圖片中的水是往上升的發現,引起大家的討論,也瞭解到原來那是水蒸氣。

其他人也認為水是往上升,因為帄常畫雨滴,雨滴往下掉,尖尖的地方是朝上,

而圓圓的地方是朝下的,和繪本此處所呈現的不一樣。

T:在這一張圖中,你看到什麼?

S2:我看到船,船下面有水,還有雨滴。

S4:我看到草地上有牛。

S5:雨滴、山、大海、船、樹、天空、太陽。

S1:它(指圖片中的倒立水滴)是水蒸氣,它往上會變成一朵雲,然後它變很重的 時候會落下來。

T:為什麼你會認為這裡的水滴是水蒸氣?

S1:因為它往上。

T:你怎麼知道它往上升?

S1:因為它比較圓的部份在上面,比較尖的地方在下面(意思是倒過來畫的水滴)。 S3:它是水蒸氣。

S5:水被太陽曬之後升上來,變成雲……。 (課 0411)

教師解釋雲的形成是水經過太陽照射後蒸發,先變成水蒸氣,再往上升遇到 溫度下降變冷時,會形成很小很小的水滴,許多小水滴聚在一起變成雲,如果氣 溫又更冷,雲裡的小水滴會結成冰晶,變成雪落下來。

繪本內容提到雪水或雨水大部份被蒸發到天上,少部份留在地陎或鑽入地 下,地底下的水形成泉水,再慢慢匯聚成小溪、小河、大河,最後流入大海。教 師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大河最後會流到海裡〇」

T:為什麼大河最後會流到大海裡?

S2:因為河會接到海邊。

教師繼續引導,

T:為什麼大河不往山上流?

S5:因為往山上是往高的地方,水是往低的地方流。

T:說到重點了。水會往高處還是往低處流?

Ss:往低處流。

T:海洋跟小河,哪一個的水面比較低?

S4:小河。

T:如果是小河比較低,那不就變成大海的水流到小河裡了,是嗎?

S5:海比較低。

S1:海比較低。

T:因為海平面是最低的,所以河水最後才會流到海裡。 (課 0411)

透過教師引導與討論,澄清學生之前的迷思觀念,讓學生明瞭「河水最後為 何會流到海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水往低處流,而海帄陎是最低的,因此河水 最後會流進海裡。

(二)延伸活動──水的體驗與觀察實驗

依據第二章探討到迷思概念的澄清之教學策略,認為教師應多設計讓學生親 自動手操作的活動,以幫助學生改變概念。因此教師安排的延伸活動以實驗的方 式進行。

教師給學生每人一杯乾淨的開水,運用五官〆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皮 膚去感覺水的顏色、氣味、味道、觸覺、水的聲音。並讓學生輪流把水倒進有斜 圓柱、波浪爲、圓球爲等不同造型的透明連通管中,觀察水有沒有固定的形爲(教 師並沒有對學生強調或介紹這是連通管,只是要學生觀察當水倒入不同造型的容 器中,水的形爲之變化)。

接著是先把兩杯滿滿的水倒進鍋子裡用電磁爐煮,讓學生觀察水煮滾時的變 化。水煮滾後,讓學生發表水有什麼變化。教師雖然提醒學生要小心,不要太靠 近,但學生觀察時太興奮,越靠越近,安全問題是教師需要更加注意的地方。在 煮水的過程中,學生不斷發出驚呼聲。教師解釋水蒸氣其實和空氣一樣,是透明 的,我們看不到它。但是當它跑到空氣中,遇到溫度變低時,會凝結成小水珠,

就是我們看到的白煙……。

教師想藉此實驗,澄清學生對於「煮水時看到的白煙是水蒸氣」的迷思概念。

此時教師先讓學生看蓋子,確定它是乾燥的。然後把鍋蓋放在冒白煙的上方,過 了不久,觀察鍋蓋上出現了小水珠,用以證明看到的白煙是液態的水。

T:你們看鍋蓋上有什麼?

Ss:水蒸氣。

T:是水蒸氣嗎?看清楚。

Ss:是水滴。

T:是小水滴。所以你們看到的煙是什麼?

S2:水。

T:煮水的過程是從液體變成水蒸氣,也就是氣體,然後又變成液體,就是我們看到 的白煙,之後消失不見又變成水蒸氣。所以我們看得到的白煙,是什麼?

S2:水蒸氣。

S5:液體。

T:白煙是液體的水,是很小很小的水珠。我們是看不到水蒸氣的,知道嗎?我們看 得到的白煙已經變成什麼了?

Ss:液體。

T:就像從海洋或河流的水蒸發變成的水蒸氣,我們是看不見的,但當這些水蒸氣凝

T:就像從海洋或河流的水蒸發變成的水蒸氣,我們是看不見的,但當這些水蒸氣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