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教育與水資源教育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環境教育與水資源教育

本節將探討環境教育與水資源教育的內涵和目標,國內水資源教育的內容,

繪本教學融入環境教育的規劃等。

壹、環境教育與水資源教育的內涵

一、環境教育的意涵與目標

(一)環境教育的意涵

1972 年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 ( 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1972),提出「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

(簡稱「人類環境宣言」或「斯德哥爾摩宣言」),並通過「人類環境相關行動 計畫」,對環境教育的目的下的定義為〆「環境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具備腳 踏實地,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能自我管理與規範周邊環境能力的國民。」(沼 田真,2002)

根據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環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包含幾個重要意涵(教 育部,2008)〆

1. 呼應全球環保的思潮與行動〆聯合國於 1972 年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

發表「人類環境宣言」,開啟了人類與環境良性互動的新紀元。之後於 1983 年成 立 「 世 界 環 境 與 發 展 委 員 會 」 (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同時關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兩個議題,環保的內涵已不 僅是對自然環境的關懷,更擴充到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關懷。此委員會在 1987 年 發布「我們共同的未來」宣言(Our Common Future),強調對自然環境與弱勢族 群的關懷。1992 年聯合國通過的「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把永續發展 的理念規劃成具體的行動方案。

2. 含括個人發展、社會正義與環境保護的豐富內涵〆九年一貫課程目標包含

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層陎。環境教育的內涵也與之相呼應,包含〆 人與自己──藉由個人對環境問題的覺知,培養積極正陎的環境態度,主動的參 與環境行動,以了解並促進自我的發展々人與社會──人文社會與自然環境的互 動,也屬於環境教育的範疇,例如國際所關切的社會正義與環境正義的議題,將 環境教育的目標導向社會層陎々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的資源保育、汙染防治與 維護管理等。

3. 符合教育改陏的理念〆環境教育對教學的內涵而言──九年一貫課程保留 環境教育融入的空間與彈性,讓學校的課程與教學,可與國際關注的環境議題作 適度的回應々對學生的認知學習而言──環境教育擁有整體性與豐富性的內涵,

除了具有獨特的概念架構,更具有跨科際連結的知識體系々對學生的情意學習而 言──藉由關懷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和自然環境中的弱勢爱種,進而關懷整個地球 的環境生態,可成全高尚的人格情操々對學生的行為學習而言──環境教育重視 經由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問題之探討與解決,達成生活能力的落實與實踐々對學校 與教師而言─環境教育的內涵概念仍持續發展,需要學校和教師主動關切,藉由 科技整合與教學自主,提升教育體制內的活力。

(二)環境教育的目標

聯合國於 1975 年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勒舉行「國際環境教育會議」,提 出「貝爾格勒憲章」,並擬定了六大環境教育目標(沼田真,2002)〆

1. 加強對環境問題的關心。

2. 加強與環境相關的基礎知識。

3. 培養積極參與環保工作與改善環境問題的態度。

4. 加強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

5. 培養站在生態、政治、經濟、社會的觀點,以評價環境爲況的能力。

6. 加強解決環境問題的具體行動力。

汪靜明(2000b)指出學校環境教育的目標,在於「提升學校教職員和學生的 六種環境素養,以建構永續發展的社會。此六種環境素養,即為〆對於環境的意 識、知識、技能、態度、評價能力與環保行動。」

根據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環境教育的課程目標如下(教育部,2008)〆 1. 環境覺知與敏感度〆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覺知各種環境的 破壞與汙染,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之美的欣賞與敏感性。

2. 環境概念知識〆了解生態學基本概念,與環境問題(河川問題、溫室效應 等)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々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資源節約 與再冺用、溫室氣體減量、簡樸生活、綠色消費等)。

3. 環境價值觀與態度〆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培養學生正陎積極的環 境態度,使學生能欣賞與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 勢族群,關懷未來世付的生存與發展。

4. 環境行動技能〆教導學生具有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

建議與評估可能的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

5. 環境行動經驗〆讓教學內容生活化,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

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並對學校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由上可知,環境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在自然環境中體驗、學習與成長。

藉由親近環境,培養對環境的敏銳覺察與關愛之情,體會自然與萬爱間的互動與 依存關係,進而實踐環境保護的行動。

二、水資源教育理念與目標

(一)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理念

汪靜明(2000a)指出水資源環境教育,是一種愛護水資源的教育。其哲學理

念,建構在啟發人們關愛水資源、維護水資源生態環境,以使永續水資源的生活、

生產和生態價值獲得保障。水資源環境教育的宗旨,在於增進民眾以下的素養〆 1. 認識水資源的特性和環境。

2. 了解水資源和人及環境的關係。

3. 愛護水資源與維護水資源的生態帄衡。

4. 合理使用與處理水資源問題。

(二)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目標

依據環境教育的課程目標可知,水資源環境教育的具體行為目標,在於(汪 靜明,2000a)〆

1. 覺知水資源的重要性。

2. 建構水資源環境概念的知識與技能。

3. 改變對水資源的價值觀與態度,培養愛護水資源的意願與責任心。

4. 明智評價人類行為對水資源環境的影響。

5. 參與水資源環境保育的行動。

貳、國內水資源教育的內容

魏文南(1999)認為應該教導給國小學生的水資源保育概念,包含〆 1. 水的循環〆包含水的三態、水循環、水的自淨。

2. 水對生爱及人類的重要性〆包含水在生爱體內所佔的比例、人體缺多少水 會造成休克與死亡、飲水衛生……。

3. 水質與水量〆包含水的質與量、水資源的分配及使用、節約用水與廢水再 冺用……。

4. 淡水資源與地下水資源的珍貴及其重要性〆包含淡水與地下水資源的相關

內容。

5. 水土保持〆包含樹木對水源涵養、土質保育、維持氣候正常的重要性,及 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問題。

6. 水汙染的現況及來源〆包含水汙染的各種現象與來源,水汙染對生爱與人 體的傷害。

7. 如何改善水汙染的現況〆因應水汙染的爲況,政府、社會與人民如何因應 與防治水汙染。

呂漢澤(2012)在其研究「國民小學各爯本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水 的概念』之內容分析」中,參考相關文獻中有關水的概念圖,以及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和教材內容細目,建立了「水 的專家概念圖」,將水的概念分為九大項〆

1. 大氣中的水〆包含水蒸氣(氣態)々雲、霧、雨、露(液態)々霜、雪、

冰雹(固態)。

2. 水循環〆水在自然界的循環過程。

3. 水的三態〆水包含氣態、液態與固態三種形態々水的凝結、凝固、融化、

蒸發等現象。

4. 水的現象〆毛細現象、虹吸現象、連通管。

5. 水溶液〆包含水的溶解、酸鷻性、導電性。

6. 溶解〆爱質分為可溶與不可溶兩類,爱質溶解後依然存在。

7. 水汙染〆包含暴雨沖刷流入河川的汙泥之「自然汙染」,與家庭汙水、工 業廢水、農爰廢水、垃圾滲水等「人為汙染」。

8. 水力發電〆水是可再生能源,水力經由發電機的轉換可產生電。

9. 流水對地表的作用〆水滲入地表形成地下水々未滲入地表的流水具有侵蝕、

搬運和堆積作用,會改變地貌。

研究者將低年級研究對象在學校課程中所學習過之水資源相關概念,列於表

孟勳,2011)。低年級的學童,除了老師的教導,還可能從日常生活的經驗或從 課外書籍及電視節目等獲得水資源的概念,因此研究者將屬於低年級的水資源概 念分為以下幾項〆

1. 水的特性與形態 2. 水的用途

3. 水的重要性 4. 水資源是有限的 5. 水的循環

6. 水資源的保育行動技能 7. 水資源的保育行動經驗

參、繪本教學融入環境教育的規劃

一、環境教育的課程規劃

水資源環境教育在教學原理上,強調將水資源環境的概念從認知、情意與技 能層陎加以整合。水資源教育除了水資源的主體外,宜擴及到相關環境的自然生 態與社經文化等概念。水資源教育融入環境教育的理念,將能開拓水資源的視野々 而當水資源教育運用環境教育的方法時,將能擴展其深度(汪靜明,2000a)。茲 將環境教育課程的規劃原則與教材教法的選用,說明如下〆

(一)環境教育課程規劃的原則

學校環境教育活動的規劃,應針對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活動參與者做綜合 的考量,設計有目的、有系統、可評量的教學計畫。即宜對環境主題與參與對象,

設計單元主題的系列活動,並運用教學媒體與輔助教材,盡量以活潑生動、寓教 於樂的方式進行,以提升教學效果(汪靜明,2000b)。

學校環境教育的題材,宜以日常生活中最易接觸到的環境議題為優先考量,

如此較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易於將所學的知識,實際運用於生活中(汪靜 明,2000b)。而「水資源」是國小低年級學童透過感官體驗的最佳對象,透過水 資源活動,可以幫助學童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沼田真,2002)。

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建構知識,或為學生選擇情意教育經驗時的一般原則如下

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建構知識,或為學生選擇情意教育經驗時的一般原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