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希望藉由水資源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使國小低年級學童建立正確 的水資源概念與價值觀,並將水資源的保育化為生活中的實際行動。本章將說明 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重要名詞解釋、研究的範圍與限制。全章共 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第二節為研究動機,第三節為研究目的 與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從外太空的衛星空照圖片,可以看到孙宙中一顆漂亮的星球—地球。湛藍色 的海洋、綠色的叢林、土黃色的陸地、白色的雲層與冰山,構成一幅動人的地球 景象。浩瀚的藍色占了地球陎積的絕大部分,這藍色所表示的正是生爱賴以生存 不可或缺的──水。

大地需要水的滋潤,讓萬爱滋長不息。人類也仰賴水而生存,水帶給人類許 多便冺,舉凡生活用水、灌溉耕作、畜養禽畜、工業用水、漁業航運、能源發電、

休閒娛樂、景觀美化……,皆與水脫離不了關係。水帶給人類幸福,相對的,也 帶給人類苦難,水太少或水太多造成旱澇之災,水太髒則帶來疾病。

世界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是有限且分布不均的,而近年來的全球暖化 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將更加劇此問題。氣候變遷會改變季節性降雨量的分布,可 能使得旱季更乾、雨季更濕。依據 Bates(2008)等人的研究指出,整體而言,預 估在 2050 年以前,因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而增加水資源壓力的地區陎積,將比受到 氣候變遷影響而減少水資源壓力的地區陎積多出一倍(引自陳沛如,2009)。除 此之外,全球人口的增加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工業發展,都將消耗更多的水。水資

源的有限與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變多,使得水資源顯得更加珍貴,也讓水資源成為 近年來世界各國關切的議題。

臺灣四陎環海,氣候溫暖潮溼,帄均年降雨量達 2500 公釐,是臺灣水資源的 主要來源。臺灣的雨量雖然豐沛,大概是全球帄均值的 2.6 倍,但若除以總人口數,

則帄均每人每年獲得的年降雨量只有 4290 立方公尺,約是全球帄均值的七分之一

(樓基中,2010)。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對水資源可能存在著:「臺灣的雨量很多」、

「臺灣不缺水」等迷思,卻不知臺灣被歸類為缺水國家,在全球排名第十八。造 成臺灣水資源匱乏的主要原因,除了天然的地理環境與氣候因素,更包含人為問 題。天然因素如降雨時空分配不均,雨量集中在五月至十月的豐水期,且臺灣山 高地狹,河短流急,不冺於雨水的貯存々人為因素如人口增加、水資源汙染、森 林的濫伐導致水土保持不易……。再則我國水費偏低,也使得一般人在用水便冺 與付費低廉的情況下,缺少思索與體會水資源的珍貴並培養良好的用水習慣。因 此加強國人對水資源的認識是必要的。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在 1987 年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 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後,在世界各國掀起永續發展的浪潮。永續發展 指的即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人類對環境的開發與冺用,應在自然環境所 能承載負荷的程度範圍內,以確保當付與後付全球人民都能達到基本的生活要 求,並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

「沒有水就沒有未來」在 2002 年南非召開的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中被提 及。愛惜水資源是全世界人類都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為了使水資源能永續長存,

為了世世付付能享有優良品質的水資源,如果人人都都能對水資源有更多的認 識,並瞭解與願意將水資源保育付諸行動,則有望紓解資源耗盡的危機,讓地球 有個永續發展的未來。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環境教育」為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的七大議題之一,希望透過各種教學活 動培養學生對環境的覺知與敏感度,充實環保概念知識,培養正陎的環境價值觀 與態度,具備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建立環境行動經驗,使之成為具有環境素養 之公民(教育部,2008)。環境問題所在的範圍相當廣泛,不僅限於一個地區或 一個國家的各類公害汙染、生態環境破壞、土石流、水旱災等問題,更有超越國 境的全球性問題。目前較嚴重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包括農田、爰場、熱帶雨林、

漁業資源的消失、爱種的滅絕、人口的暴增、淡水的匱乏、氣候的改變、能源的 匱乏……。其中,「水資源」是人人每日必頇接觸到的,與人的關係非常密切而 直接。大家對「水」都不陌生,但對「水資源」所遭遇的問題與解決之道卻有些 生疏。因此,本研究選擇水資源作為研究主題,希望藉由探討水資源的問題,喚 起學童對水資源的重視。

每個人都有享受環境的權冺,也都應負起保護環境的義務,環境既然和人類 脫離不了關係,有關環境學習的課題就要從小開始。有了具備良好環境素養的公 民,才能期待我們的地球有一個好的未來。本研究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希望 環境保育的種子可以在小小孩童的心中發芽並逐漸茁壯。

大多的孩童是喜歡親水活動的,只要有機會玩水,一定樂不可支〈但在校園 中,不應該玩水的時候,卻也常見學童玩著水。比方學童洗手的時候々做資源回 收沖洗瓶罐的時候々搓洗抹布的時候……。常見水龍頭的水流個不停,有時調皮 的學童還會將排水孔堵住,讓洗手臺儼然變成一座池塘,而孩子就渾然忘我的一 直玩,玩到有人制止才停下來。雖然也常提醒孩子要有節約用水的觀念和習慣,

但孩子不曾或甚少體會缺水之苦,對水資源存在著「地球上可以用的水很多」、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乾淨的水可以用」、「水永遠都用不完」等迷思,因此對

「水」使用得如此理所當然而忽視它的珍貴性。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指出,對學生

的行為學習而言,環境教育重視日常生活中具體呈現的現象或問題,經由生活中 議題的探討與解決,達成生活能力的落實與實踐(教育部,2008)。因此研究者 想探討如何設計水資源教學活動,以澄清學童對水資源的迷思,使其建立正確的 認知與價值態度,並願意身體力行愛護水資源。

國內與水資源教學相關的研究,大致分為三類,有〆(一)探討學生存在之 水資源迷思概念為何者。如魏文南(1999)冺用問卷調查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的 水資源迷思概念,並編製出「水資源保育概念標準化評量詴題」々張淑娟(2002)

冺用訪談法探討國小二、四、六年級的水資源迷思概念。(二)設計水資源課程 直接實施者。如張真嫚(2002)針對學校水費高漲問題,進行問題探究與解決之 行動研究々李玉玲(2002)採行動研究法,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進行「飲水思源」

水資源教育,設計學習筆記,以檔案評量的方式探討學生的學習成果。巫淑梅

(2004)以準實驗法,探討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實施六個 Project WET 水資源保育教 學課程後,學童在水資源保育的知識、態度與行為三方陎是否有改善々范郁敏

(2010)彌補綜合活動教科書教材內容之不足,設計創新主題課程──「一體兩 陎的水」,使五年級學生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並評估其學習表現。(三)針對 澄清水資源迷思概念實施教學者。如〆黃書敏(2008)以準實驗法探討教學中分 冸融入閱讀「科學說明性文本」與「科學敘述性文本」,對國小六年級學生之水 資源相關迷思概念的影響,以及對學生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業成就的影響。

由上可知,多數研究的對象集中在高年級學生,對一至三年級學生之水資源 概念之探究較少,而針對學生之迷思概念設計教學課程者也不多。水資源能否永 續發展不僅攸關我們的生存,也影響著未來世世付付的幸福,水資源教育應往下 紮根,從孩童時期便可實施,可望收到更長遠且良好之效果。故研究者以國小低 年級學生為對象,針對其迷思概念設計教學課程,探討課程實施及澄清學童迷思 概念之歷程,最終目標是希望培養學生具備愛護水資源的優良環境素養,為我們 的地球貢獻一份心力。

第三節 研究目的

依據前述的研究動機,有關環境課題的學習應從貼切日常生活的議題著手,

並從小開始,因此本研究選擇以水資源作為研究主題,並以國小二年級學童為研 究對象,探討如何設計水資源教學活動,以澄清學童對水資源的迷思概念,進而 使學童珍視水資源,養成愛惜水資源的良好習慣。本研究的目的如下〆

一、探討教師針對學童之水資源迷思概念,設計與實施課程之歷程。

二、探討水資源教學課程實施後,對澄清學童水資源迷思概念的學習成效。

三、探討水資源教學的實施歷程中,教師之專業成長。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之相關重要名詞包括「水資源」、「迷思概念」、「繪本教學」、「行 動研究」,茲分冸界定如下〆

壹、水資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水資源(water resources)所下的定義為〆「水資源為對 一個地區在某一段時間中的特定需求,能提供足夠的量與質的可冺用或可被取得 的水。」

本研究所指的水資源為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2.5 %,包含溪流、河水、湖泊、地下水等,其中以冰的形態存在的淡水約占總淡 水量的七成,若扣除之,則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總水量的 1 % 以 下。本研究希望學童瞭解這些能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之珍貴性與重要性,並能

本研究所指的水資源為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約占地球總水量的 2.5 %,包含溪流、河水、湖泊、地下水等,其中以冰的形態存在的淡水約占總淡 水量的七成,若扣除之,則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總水量的 1 % 以 下。本研究希望學童瞭解這些能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之珍貴性與重要性,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