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相關可能影響因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7-4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相關可能影響因子

目前永續校園著重於概念的推廣與設計規劃原則並以永續校園指南手冊為架構。

所以永續校園部分,除了可提供平日檢視校園環境時的參考,校園不只是教育的場所 也具備了薰陶和教化學生的目的,而校園環境主要使用者是以教職員與學生為主,因 此,校園環境應須考量到關於人視覺與感覺上的『美學觀點』。

以教育部永續校園指南手冊校園規劃與設計標準四大主構面為基地環境永續、生 態循環、能源資源管理、健康建築環境為基礎與文獻回顧環境美學相關探討加上 Lang et al.,(1974) 提出環境美學三大類別感官美學、形態美學、象徵美學。本研究將永續四

大主構面與十五項次構面水平排列並與環境美學三大類別垂直排列如下表 2-9 所示。

表 2-9 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分析表

構 面

次構面 感官美學 形態美學 象徵美學

定義-建築與環境給予感 官刺激所形成之直接對 美的感受知覺。(直接的、

感覺)

定義-建築和景觀與環境 存在之狀況與特徵對心 理認知所產生的反應。(具 體的、有形的、易掌握、

明顯的

定義-環境形象所內隱意 義或指涉之經驗。

(抽象、意涵、指涉) 元素

光線、色彩、形體、聲音、

質感、心理

量體配置、座向、造形、

材質、軀殼界面(外牆、屋 頂、開口)

學校歷史與文化、校園風 格與意象、整體特質與發 展、場所精神、地域性、

教育及示範、提倡與宣導

基 地 環 境 永 續

(一) 地方風 土對應

1 舒適感 2 豐富感 3 認同感

1 建物牆面及開口 2 建築造形 3 建築材質 4 建物座向與形式

1 健康環境 2 色彩計畫-

(二) 既成環 境對應

1 舒適感 2 豐富感 3 認同感

1 建物牆面及開口 2 建築造形 3 建築材質 4 建物座向與形式

1 健康環境 2 色彩計畫

(三) 環境保護

1 舒適感 2 豐富感 3 認同感

1 建物牆面及開口 2 建築造形 3 建築材質 4 建物座向與形式

1 健康環境 2 色彩計畫

(本研究整體) 1. 主構面基地環境永續以考量基地微氣候的設計,如配置、座向、建築立面等對 應方式,規劃設計時須考量敷地地理環境條件的對應,避免安全與衛生問題,需要與 社區民眾共同參與規劃、設計、營造與維護使用等過程。

29

2.主構面生態循環為確保當地生態體系的維持與保護,利用植栽的根系與微生物 作用將汙水淨化生態汙水系統。

3.主構面能源、資源管理利用自然光線與室內採用效率高的照明設備,盡量使用 可回收再利用之材料和雨水回收設備,減少浪費資源。

4.主構面健康建築環境主要使用健康建材減少建築材料產生的汙染物,應用良好 的通風系統維持室內環境品質。

環境美學分為三大類別感官美學、形態美學、象徵美學。第一類別感官美學透過 建築與環境給予感官刺激所形成之直接對美的感受知覺;元素有色彩、形體、聲音、

質感、心理 Lang et al., (1974)、(施植明譯,1995;鄒德儂,1991)。第二類別形態美 學指建築和景觀與環境存在之狀況與特徵對心理認知所產生的反應;元素有量體配置、

座向、造形、材質、軀殼界面(外牆、屋頂、開口) (劉育東,1996;鄒德儂,1991;蔡 保田,1977)。第三類別象徵美學以建築和環境形象所內隱意義或指涉之經驗。(抽象、

意涵、指涉);元素有學校歷史與文化、校園風格與意象、整體特質與發展、場所精神、

地域性、教育及示範、提倡與宣導(施植明譯,1995;蔡保田,1977)。

根據教育部永續校園指南手冊內容中四大主構面之十六項次構面,本研究將移除

『健康建築環境』主構面中最後一項『健康震動、電磁環境』次構面。因為此項所考 量的方向偏屬於醫療設備方面與需要設備的輔助,基於需要專業的設備,所以將不探 討此項。

(一)、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蒐集評估因子

基地環境永續主構面下有三項次構面包含 1.地方風土對應針對每個基地環境條件 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微氣候狀況,配合既有人文特質,透過地方的參與讓學校融入當 地環境。2.既成環境對應學校故以整體環境概念為原則與當地地景融合並延續與建構 整體社區之獨特性。3.環境保護避免建物與景觀的建設造成校園內對基地環境的破壞。

透過相關文獻中提到及重要因素重疊性高的因子初步彙整如下表 2-10 所示,作為建立 評估準則之基礎。

30

表 2-10 可能影響因子彙整表 主

類 別

次 項

感官美學 形態美學 象徵美學

定義:建築與環境給予感 官刺激所形成之直接對 美的感受知覺。(直接的、

感覺)

定義:建築和景觀與環境存 在之狀況與特徵對心理認知 所產生的反應。(具體的、有 形的、易掌握、明顯的)

定義:環境形象所內隱意義 或指涉之經驗。(抽象、意 涵、指涉)

元素:光線、色彩、形體、

聲音、質感、心理

元素:量體配置、座向、造 形、材質、軀殼界面(外牆、

屋頂、開口)

元素:學校歷史與文化、校 園風格與意象、整體特質與 發展、場所精神、地域性、

教育及示範、提倡與宣導

基 地 環 境 永 續

(一)

1 舒適感-室內外空間的 營造融合地方氣候的考 量建構調和與適宜的校 園環境。

2 豐富感-校園內整體環 境配合地方人文活動參 與和融入呈現豐富的多 元感。

3 認同感-校園整體的氛 圍延續基地條件融入當 地環境。

1 建物牆面及開口-建物開 口充分考量自然光減少人工 照明並提高內部空間形式之 完整性。

2 建築造形-建物的座向與 造形考量自然光線的運用提 供明亮及視線寬廣的活動空 間。

3 建築材質-校園採用既有 建築元素與整體環境搭配陽 光產生柔和的自然光線。

4 建物座向與形式-校園景 觀植栽保留整體環境的綠美 化 產 生 心 情 愉 快 的 光 影 變 化。

1 健康環境-校園建物及室 內裝修以白色系為裝修主 色可提高室內明亮度與健 康舒適的學習環境。

2 色彩計畫-將既有地方環 境色彩延伸引入室內空間 讓空間與光影創造不受阻 礙更具開闊感。

(二)

1 創新感-整體校園建築量 體與景觀配置於既成環境 下呈現創新與獨特感。

2 協調感-校園建築與景 觀之多元設計延續既成 環境之獨特風格並與當 地地景融入。

1整體規劃-建築量體與景觀 之比例和尺度以既成環境之 整體概念為設計原則。

2 建物之造形-建築量體的 設計應配合既有環境條件與 當地地景融合。

3 校園環境之延續性-建物 與自然景觀應具獨特性延續 既成環境之特色。

1 地域性-校園整體環境延續 地方人文特質協助當地文化 發展。

2校園風格-校園整體風格 配合既成環境之現況傳承 地方歷史脈絡。

3校園地標性-結合基地周 圍的意象延續既成環境社 區之獨特性塑造校園地標 形象。

(三)

1 平衡感-校園內景觀與 建物之規劃延續基地自 然環境的平衡。

2 溫潤感-校園建物與環 境的形成於視覺上融入 基地既有條件。

3自然感-利用建築物與自 然景觀環境達到融合協調 營造出自然與舒適感。

1 簡單建築造型-建物形式 應以簡單及融入環境為原則 避免對基地環境的破壞。

2 結構輕量化-使用簡約的 結構與可回收的材料避免造 成環境負擔。

3 使用生態建材-建物採取自 然建材與工法減少對基地環 境的破壞。

1 自然環境相融合-校園規 劃結合地方歷史與文化尊 重當地的自然環境。

2 校園風格與意象-校園風 格與設計手法使建物友善地 融入環境及保護基地。

文獻 Lang et al.,(1974)、蔡保田,(1977)、鄒德儂,(1991)、施值明譯,(1995)、劉育東,(1996)、姚 淑靜,(2000)、湯志民,(2003)、林妙霏,(2006)、教育部環保小組,(2006)、羅梅君,(2007)、

張碩芬,(2009)、林芳儀,(2009)、曾漢珍,(2009)、陳木金,(2009)、何明錦等,(201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1

生態循環主構面下有三項次構面包含 1.水循環利用水循環系統設計水池、屋頂蓄 水等設備確保基地可涵養水的功能,盡量保持自然敷地外,採用可透水的構造或工法 達到水的自然循環。2.生物多變化維持及保育當地既有生物及整體綠化植栽種類並營 造及延續生態平衡的棲息環境。3.生態園藝利用多層次的種植方式及植栽物種的多樣 性維持生態體系的平衡。透過相關文獻中提到及重要因素重疊性高的因子初步彙整如 下表 2-11 所示,作為建立評估準則之基礎。

表 2-11 可能影響因子彙整表(續)

項 類別 感官美學 形態美學 象徵美學

生 態 循 環

(一)

1 豐富感-利用多元水循環 系統之設計,如景觀水池、

透水鋪面等增加校園整體環 境之豐富性。

2 舒適感-水池的運用提供 良好的景觀視覺效果與氣候 調整機能提升校園環境的舒 適度。

1 整體配置-校園規劃應考 慮建築環境與氣候條件以達 到水循環的平衡與協調性。

2 材質風格-使用具有透水 功能材質和多元的排列組合 於整體校園環境內並與校園 既有風格融入為原則。

3 建築造形-設備的造型與 尺度與校園內建築與景觀形 式配合。

1生態意象-校園規劃內配 置水循環系統提升校園周 遭環境與自然生態形象。

2 生態教學及示範-於校 園 整 體 特 質 與 發展 中 概 念,提倡與示範生態循環 之水循環。

(二)

1 豐富感-景觀植栽種類的 多樣化創造視覺變化且可提 升整體環境愉快的氣氛。

2 舒適感-利用多層次的種 植方式及物種樣式,並配合 和既有原生物種來保持與復 育校園景觀。

3 親切感-景觀規劃中利用 生物棲地的結合及既有環境 的維持與復育散發出親切友 善的氛圍。

1 生物種類之配置-校園內 生物種類的尺度及位置維繫 既有生態系統的平衡。

2 建築形式與造型-建物設 計適當的提供多樣性生物棲 息空間及對既有物種的保育 環境。

3 基地整體綠化-透過建築 量體和植栽種植的手法將周 圍環境的景觀延續呈現到校 園環境。

1 多樣性空間-建物與生 物及植栽之間的串連關係 表現著空間與景觀的互動 傳達共生環境的重要。

2 景觀空間-校園整體環 境維持及保有既有之生物 多樣性,確保基地周邊及 環境生態體系的平衡。

(三)

1 自然感-校園景觀使用生 態體系的平衡與原生植栽營 造多元且自然的校園空間。

2 層次感-利用植栽種類與 樣式呈現出景觀視覺上的多 樣性塑造層次的色彩與綠化 空間多層次種植方式。

1 園藝配置-校園配置以生 態平衡為原則採用多樣性物 種與利用多層次植栽融入既 有環境。

2 生態植栽-校園牆面設計 透過景觀使用原生物種和多 層次植栽並且融入環境達到 生態體系的平衡。

1 景觀意象-結合原生物 種和多層次植栽於景觀規 劃中提升整體校園生態保 育之意象。

2 生態教育與示範-以示 範及教育的方式展現園藝 植栽的技術與品種。

文獻 Lang et al.,(1974)、蔡保田,(1977)、劉育東,(1996)、姚淑靜,(2000)、湯志民,(2003)、 張曉平,(2004)、何鏡堂,(2005)、教育部環保小組,(2006)、林芳儀,(2009)、曾 漢珍,(2009)、何明錦,(2010)、何明錦等,(201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7-4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