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1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建立之探討- 以中華大學為例

An Exploration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Sustainable Campus-

A Case Study of Chung Hua University

系 所 別: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805004 蔡 琳 秋 指導教授: 蔡 宜 穎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8 月

(2)

i

摘 要

隨著永續發展已成為國際性議題,各個國家紛紛以永續為發展目標。為建立一個 安全、衛生、健康、人性化的學習環境空間,永續校園已成為國家之重點發展計畫。

永續校園的推動希望能從對自身校園環境、地域性、文化歷史與生態等特色之瞭解與 掌握,繼而創造出永續且多樣性的校園空間。學校是城鄉生態環境系統中最重要和最 基本的基地,而每一所學校是社區的中心和當地文化的象徵。然而,永續校園的推動 在實際上於實質使用者心理之感受與認知的考量較缺乏,而該感受與認知是影響整體 環境意象建構與形塑之重要基礎。漢寶德(2010)認為美感是文明的基石,在全球化 的時代,美的感受與美學的認知不僅關乎生活品質更與國家競爭力息息相關。因此面 對校園環境的改造時,除了建構永續環境外,透過使用者與環境之間的感覺互動理解 美學的形塑也相對重要。當校園環境融入美學之時則可提升環境場所美的意識,使其 內涵更加多元豐富。研究過程利用文獻回顧選取教育部推出的永續校園指南手冊內四 大主構面十五個次構面,與環境美學三大類別:感官美學(sensory aesthetics)、形態美 學(formal aesthetics)與象徵美學(symbolic aesthetics),歸納出相關可能影響因子。然後 透過模糊德爾菲法(FDM)經過專家篩選出確切的評估準則,並利用篩選出確切評估 準則進行可行性操作應用在中華大學。透過校園使用者對於校園環境感覺認知進行評 估,得到中華大學在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達成程度,之後利用熵值權重法

(entropy weight)客觀的求算方式得到各評估準則之達成程度,就整體而言中華大學 在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建立執行情形良好。以主構面『能源、資源管理』為 表現最佳,其次為『基地環境永續』與『生態循環』為次佳,而表現最差的是『健康 建築環境』。研究結果可提供中華大學未來在改善與規劃設計時之參考依據。

關鍵詞:永續校園、環境美學、模糊德爾菲法、熵值權重法、感官美學、形態美學、

象徵美學

(3)

ii

Abstract

For creating a safe, hygienic, healthy and user-friendly learning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campus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national planning project, which aims to create sustainable and dynamic campus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campus identity, culture, history, ecology and other feature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concern regarding users’ sensory perception and emotional cognition, which is regardless the foundation for shaping the overall image and identity of campus environment. In 2010, Mr. Pao-Teh Han, a well-known Taiwanese architecture educator, states that the true aesthetic beauty is the cornerstone of civilization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feeling of beauty and aesthetic awareness are not only about the quality of life, but more closely interconnected with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when face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ampus environment, it is not only important to build a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the aesthetic shaping through users,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is also relatively critical.

When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s is considered, it can enhance the aesthetic aware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In this research, potential influential factors concerning aesthetic values and experience in sustainable campus design were first compil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Fuzzy Delphi Method (FDM) was then incorporated to elicit key assessment criteria. The elicited key assessment criteria were then used to form the environmental aesthetic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sustainable campus. Chung Hua University wa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Entropy weight method was applied to objectively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criteria to effectively provide design suggestion and consideration for future sustainable campus planning.

Keywords:sustainable campus, aesthetic evaluation, Fuzzy Delphi method, Entropy weight,

sensory aesthetics, formal aesthetics, symbolic aesthetics.

(4)

iii

謝 誌

經過漫長的時間完成這本論文了,藉由這篇謝誌給這段時間幫助過我的人,在學 習研究過程中特別感謝指導老師蔡宜穎老師的教導與協助,感謝王維民老師於研究方 法的指正,使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同時在待人處事與思想啓迪上,使學生獲益良多,

謹致上由衷的敬意與謝意。另外感謝 論文口試委員 胡太山老師、楊詩弘老師於論文 評審時的指正及建議,使得本論文能更加完整。特別感謝系上閻克勤主任、以及所有 老師的指導與論文研究上的協助。

再來感謝在這段研究所期間相互勉勵與互相打氣的各位同學志良、楚翹、凱婷、

紹宇、姵妏、耀光、珮蓉、佳蓓、湯湯、班長、老王等人,以及學弟妹們采玲、媚媚、

智凱、家仁,除了在論文上的幫助與支持,使我在研究所學習過程中增添了豐富的生 活,在此感謝你們。感謝大學同學ㄛ爹、小花、鴨子等人在我研究過程中遇到瓶謹時 聽我發牢騷並給予支持。

最後感謝我的父母對我的支持與栽培,讓我能無後顧之憂的念書,以及姐姐與姊 夫們、還有我可愛的姪子們,再次感謝家人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與無私的愛,作為我 的後盾,衷心感謝。

(5)

iv

目 錄

摘 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謝誌 ... iii

論文目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5

第一節 永續校園相關理論 ... 5

第二節 環境美學相關領域 ... 17

第三節 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相關可能影響因子 ...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5

第一節 模糊德爾菲法 ... 35

第二節 熵值權重法 ... 39

第四章 研究設計 ... 42

第一節 評估準則之篩選 ... 42

第二節 實證研究操作 ... 54

第三節 評估模式案例操作 ... 57

(6)

v

第四節 結果分析 ... 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5

第一節 結論 ... 75

第二節 建議 ... 78

參考文獻 ... 80

附錄一 第一階段模糊德爾菲法專家問卷內容 ... 91

附錄二 第二階段熵值權重法專家問卷內容 ... 103

附錄三 熵值權重分析表 ... 109

附錄四 專家問卷名單 ... 126

(7)

vi

表 目 錄

表 2-1 高成效學校設計基準 ... 8

表 2-2 永續校園相關執行計畫 ...11

表 2-3 校園環境評估工具分析表 ...13

表 2-4 永續校園相關發展研究彙整 ...14

表 2-5 環境美學三大類別之相關說明 ...20

表 2-6 景觀美學相關研究彙整 ...22

表 2-7 室內環境相關文獻彙整 ...23

表 2-8 建築環境相關文獻彙整 ...24

表 2-9 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分析表 ...28

表 2-10 可能影響因子彙整表 ...30

表 2-11 可能影響因子彙整表(續) ...31

表 2-12 可能影響因子彙整表(續) ...32

表 2-13 可能影響因子彙整表(續) ...33

表 3-1 模糊德爾菲法相關研究 ...36

表 3-2 各種權重法之優缺點與適用時機 ...39

表 3-3 熵值權重法相關研究 ...40

表 4-1 模糊德爾菲問卷設計填寫範例 ...43

表 4-2 主構面基地環境永續之模糊德爾菲法確切篩選表 ...45

表 4-3 主構面生態循環之模糊德爾菲法確切篩選表(續) ...46

表 4-4 主構面能源、資源管理之模糊德爾菲法確切篩選表(續) ...48

(8)

vii

表 4-5 主構面健康建築環境之模糊德爾菲法確切篩選表(續)...50

表 4-6 中華大學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之績效彙整表 ...58

表 4-7 中華大學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之主構面績效彙整表 ...59

表 4-8 中華大學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之次構面績效彙整表 ...60

表 4-9 主構面基地環境永續之績效分析表 ...63

表 4-10 主構面生態循環之績效分析表 ...64

表 4-11 主構面能源、資源管理之績效分析表 ...66

表 4-12 主構面健康建築環境之績效分析表 ...68

表 4-13 中華大學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之績效彙整表 ...71

表 4-14 永續校園之基地環境永續與環境美學交叉分析 ...72

表 4-15 永續校園之生態循環與環境美學交叉分析...72

表 4-16 永續校園之能源、資源管理與環境美學交叉分析 ...73

表 4-17 永續校園之健康建築環境與環境美學交叉分析 ...73

表 5-1 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 ...76

(9)

viii

圖 目 錄

圖 1-1 研究架構圖 ... 5

圖 3-1 影響因素之模糊三角函數 ...37

圖 4-1 重要程度等級示意圖 ...43

圖 4-2 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 ...53

圖 4-3 中華大學地理位置圖 ...54

圖 4-4 中華大學研究範圍圖 ...56

(10)

1

第一章 緒論

放眼過去二十年全球各國所累積永續發展的經驗多元而分歧,世人對於永續性的 價值與意義,仍處於各種可能的討論之中。然而在永續發展的過程中,當人類處心積 慮的想辦法解決環境與能源上的流失時,人與環境的互動與對於環境的影響,是更值 得深入探討的。本研究透過環境美學的觀點,探討永續發展於永續校園規劃與設計上 的影響。在方法上,透過對美學與永續課題的分析與交叉關係建構,彙整針對校園環 境可能的評估準則,並透過實證的操作,驗證評估準則之可行性。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隨著各國紛紛以永續為未來努力發展目標,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性的議題,為建 立一個安全、衛生、健康、人性化的學習環境空間,永續校園已成為國家之重點發展 計畫。湯志民(2004)指出大學校園是城市的一部分,如何提供地方讓師生與社區民 眾都能在此學習的環境並提升地方特色,面對校園環境可能產生的環境破壞與能源的 浪費等挑戰,良好的大學校園規劃需要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因為校園運作伴隨而來的 耗能及汙染,另一方面則需要發揮研究與教學資源對永續做出正面貢獻。學校環境做 為一個教育場所,需達到使生態設計的思維能融入現於的實質生活之中;而日常生活 也是教育的一環,尤其是啟蒙教育階段,要如何將生態觀念深植學校師生生活之中是 生態校園教育重要的一環。何鏡堂(2002)從校園規劃的角度提出永續發展趨勢及設 計特色包含整體性、營造多層次的空間、開放性、校園規劃中的生態地域觀、營造校 園文化特色、建築創作風格及兼具能源設備上的設計和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劉悅笛

(2010)提到校園是提供讓師生與社區民眾在此學習的永續教育、提升環境意識的場 所,面對校園環境美學實現了從自然環境美學到人類環境美學重要轉變,當環境融入 美學時,將審美作為環境發展的深層尺度。近年來校園對社區環境的認識提升校園與 社區環境活絡起來,延續校園環境並與校園整體規劃與設計緊密結合的教學環境是永 續校園發展的目標。

(11)

2

美學應該屬於民眾自發性地養成及對生活的基本要求,才能創造優質的美學環境,

美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美學」並不是藝術家的專利,而是貫穿在人 民的生活周遭,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層面(生活美學,2012)。美學是需要 環境和經驗累積的,美學的學習是需要從小學習及培養對美的感受。漢寶德(2010)

認為美學已深入日常生活中,對美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卻不瞭解美學的內涵與意義,

而美學的培養就像是學習語言一樣輕而易舉,將如何學習美學並落實美學的觀念,從 實際生活中培養美學素質使美學不再是空談。美學和生活已經是息息相關的了,我們 要如何認識美學是需要從生活當中尋找答案。Nasar (1984) 認為環境美學在探討使用 者感覺認知對環境的心理感知與生理感知,任何人對於美學都有感覺與標準,該如何 培養與營造出生活文化與環境,並提昇生活當中的美感素養。故如何將環境美學帶入 校園,藉由永續校園的觀念融入環境美學的認知感受以達到校園的永續和環境的美感 成為校園規劃的重要議題。

觀察目前國內永續校園大致上主要是以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等為推廣方向,

卻少研究針對校園環境的地方特色與人文背景深入瞭解,未能創造出截然不同以人為 出發點的多元校園環境。美學在日常生活中和我們息影不離,要如何讓我們對美學更 加的認識,只有將美學融入教育之中,並於校園、社區、城市等規劃設計方面的議題 中提倡永續與美學的概念。故本研究將環境美學帶入永續校園希望藉由永續與美學的 探討,環境美學要如何融入校園環境並創造出地方特色與具備美學的校園環境成為本 論文的研究。

第二節、研究目的

透過國內外相關計畫與評估指標之檢討與分析,配合國內學者之意見收集,進而 提出永續校園和環境美學相關評估準則,作為後續研究參考。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

一、彙整出影響永續校園與環境美學相關概念,以及相關可能影響因子初步建立。

二、建立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

三、藉由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實際驗證。

(12)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大學校園整體環境為研究對象,其探討永續校園與環境美學應用於大學 校園環境之可行性,目的在於建構客觀且可實際操作之評估模式,研究內容包含永續 校園相關理論之探討、環境美學之相關理論意涵,研究方法理論及應用以及評估模式 建立等。

一、相關文獻彙整與探討

透過相關文獻回顧探討永續校園規範、理念與環境美學內容與概念彙整出永續校 園與環境美學共同相關影響因子。

二、研究方法

為建立客觀且具操作性之永續校園與環境美學評估準則,採用模糊德爾菲法進行 專家問卷,後續並以熵值權重法進行實證操作,以了解評估準則在校園使用者的達成 成校關係。

三、評估準則建立

透過永續校園指南手冊與環境美學三大類別的整合,對應在大學校園環境進行操 作,建立起客觀且具操作性之評估準則。

四、評估準則實際操作

將建立永續校園之環境美學評估準則,在檢視各校園環境現況達成程度,配合熵 值權重法之專家問卷,可得到校園使用者對於評估準則之達成程度,可提供未來校園 規劃與設計改善之參考。

五、結論與建議

根據結果分析提出未來可執行之方向,給予後續相關之研究參考依據。本研究架 構圖如下 1-1 所示。

(13)

4

圖 1-1 研究架構圖

模糊德爾菲法

熵值權重法 永續校園相關理論

校園環境發展計畫 相關研究與執行計畫 校園評估工具

相關研究與計畫

篩選確切評估準則

案例實證操作

環境美學的意義 環境美學理論探討 環境美學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方法

評估因子確立並建立評估準則 相關可能影響因子分析與探討

環境美學 永續校園

第一階段問卷調查

第二階段問卷調查

結果分析

結論與建議 相關文獻收集與回顧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

究 動 機 與 文 獻 回 顧 顧

結 論 與 建 議 實 證 操 作 評 估 準 則 建 立

(14)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節文獻回顧係針對永續校園與環境美學之相關理論、評估方法及涵意作介紹 分析與探討。其中包含國外與國內針對永續校園的相關計畫與評估工具進行瞭解,並 且比較分析;而在環境美學的部分,包括相關理論的探討與意義說明等進行分析,最 後將收集到的文獻彙整成永續校園與環境美學相關可能影響因子。

第一節 永續校園相關理論

一、永續校園的定義

永續校園的推動涵蓋對於校園自身環境、地域性、文化歷史與生態等特色之瞭解 與掌握,繼而創造出永續且多樣性的校園空間。而校園整合了建築、環境、教育等方 面議題,並配合城鄉風貌相互流通與社區文化結合,使各地方環境、生態、教育、文 化特色等方面朝向永續發展。校園是城鄉生態環境系統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地方,

而每一所學校的是社區的中心和當地文化的象徵。台灣在 1999 年 9 月 21 日發生了重 大規模的地震,造成全台各地區建築物嚴重損傷其中以校園中建築物的部分最嚴重,

在非常破壞後需要非常的建設,初期的重建工程遇到社會各界看法不一且不符合永續 的觀念,紛紛提出新的校園規劃理念。然而國際上世界自然保護組織 (IUCN) 提出地 球永續發展已成為人類共同的使命。由教育部規劃的「永續校園推廣計畫」,從民國 91 年推動至今全國已有 839 所學校獲得補助計畫,可顯示永續發展的種子己逐漸遍及 全台灣。

永續校園在國內可稱為綠色校園或生態校園,三者之間基本上的涵意相似,但在 執行面與相關意義上是有所差異的。魏映雪(2003)認為永續校園可稱為綠色校園、

生態校園或者高程效校園等,是應用永續發展的觀念來管理環境,以達到永續管理目 的的一種科技整合概念。張子超等人(1999)認為綠色學校計畫所提出的綠色學校與 生態學校、永續學校三者並不相同,綠色與生態學校的教育計畫都只是促使學校邁向 永續發展的學校而已,不該視為已經達到持續發展的學校。而方偉達(1999)認為所

(15)

6

謂的永續校園應考量低汙染、省能源與可回收之物質循環功能,並以生態、文化及景 觀美質之營造方式,塑造人性化之思考學習環境。王鑫(1999)認為永續校園涵蓋四 個面向的發展 1.校園環境政策、2.學校空間建築規劃與校園環境管理、3.校園教學利用、

4.永續校園的生活。Weiss (2000) 認為永續校園應該具備的特徵 1.學校設計營造之使用 應以減費為前提、2.盡可能使用更新再利用之資源、3.學校自行製造具可替代性能源、

4.利用學校所在地的氣候及環境優點,來降低對石化燃料的依賴、5.在合理的經費下,

創造健康及安全的學習環境、6.創造一個學校環境成為不可或缺的教育工具和社區資 源,以教導學生和社區其所包含的教育意義。而吳綱立等人(2002)提出生態校園規 劃理念強調的是整體環境的經營管理、生態與教育功能結合,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校園 經營體系。國內專家學者對於永續校園內容所探討的部分,其內容大致上以校園環境 管理與經營方面或者是以生態、節能、減碳等硬體設備上的需求為主,其次才以教學 課程內容為輔。

永續校園所討論的內容包含學校教育、校園整體環境與校園使用者等相關議題。

湯志民(2004)認為校園的永續性必需從人員教育與相關措施相互配合運作、適切的 經營管理,使校園可達環境生態永續、環保實務教學、生活環境健康、設施運用減廢 等之永續的教育與生活的環境。對於環境而言永續校園主要期望打造一個具有較好的 學習環境,讓學習是一種享受、不在是壓力,希望藉由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激發學校 師生的互動和多元化的學習空間,讓校園生活環境的舒適性,對學生學習能力均有著 深遠的影響。而何昕家等(2010)從校園環境空間不同層級領域性為出發點,發現不 同的校園環境空間包含不同層級的領域性。校園環境主要是公共領域,透過校園環境 有著不同的空間領域提供學習場所,可以試圖深化校園師生的認同感,包含歸屬感、

文化認同、生活環境等面向。校園使用者對於永續校園的推動在實際環境上與實際使 用者心理的感受與認知考量較缺乏,而感受與認知影響整體環境意象建構與形塑之重 要基礎。然而對於學校師生而言校園環境因該是有參與校園規劃、設計、改造等過程,

以塑造大學校園環境的特色並強化校園師生對於校園環境的認同感。校園環境不在是

(16)

7

功能性的物質基礎而是刻畫著校園師生共同創造的記憶,更是面對著未來、並透過反 思蘊發創意的所在地。

上述專家學者對於永續校園的定義與理念及相關文獻皆以促進校園環境邁向永續 發展為主要目標。本研究將永續校園定義為整合社區意識與順應環境條件、配合地域 特色、與社區周遭環境共存共榮的永續教育場所。

二、校園環境發展現況

世界各國在推動校園計畫中有兩種層面,其一是針對某單一重點來推動生態改造 工程,其二則推動多層面的校園計畫。單一生態改造工程為導向的實例,例如美國能 源機構的綠色學校計畫則鼓勵學校進行節約能源的硬體改善與能源相關教學活動;另 一方面推動多層次校園計畫實例,則有歐洲的生態學校及台灣的綠色學校計畫,其按 照學校的需求來決定生態改造與教育方向,以鼓勵各校參加綠色學校計畫例如加拿大 種子學校與台灣的綠色學校伙伴網站計畫將認同理念參與改善的學校(何明錦,2012)。 校園環境的永續以成為培養宣揚環保理念,進而養成永續生活模式及建立永續環境價 值觀的重要性為基礎。對於各國校園環境永續發展推動有許多不同的名稱與不同著重 面向與操作方法,以下將國外與國內相關計畫分別敘述:

(一)、生態學校 (Eco-Schools)

發源於歐洲的生態學校計畫 (The Eco-Schools Programme) 是普及性的環境教育 計畫,應用永續發展的概念管理校園環境,以達到永續性管理目的的一種整合概念。

依循 1992 年聯合國地球高峰會議所簽屬二十一世紀議程的精神,自 1994 年歐洲環境 教育基金會 (Foun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簡稱 FEE) 開始領導推動鼓勵學 校主動引導學生發展環境知覺與認識,並著重於課程環境教育轉變為學生環境思維的 環境行動方案。在實踐過程中必須依照下列步驟。1.成立生態學校委員會 2.進行校園 環境稽查 3.行動方案 4.監測與評估 5.設計環境課程 6.宣導及參與 7.建立生態守則 (Eco-Schools,2010)。

(17)

8

(二)、高成效學校 (High Performance Schools)

美國高成效學校協會 (The Collaborative of High Performance School,簡稱 CHPS) 成立於 1999 年,宗旨為幫助學校及設計者建構一所有益於師生的身心健康,且於能源、

資源之使用是節約最有效率,同時校園是安全無虞所有設施皆易於操作與維護的高成 效學校,以提供學生高品質之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美國國會於 2001 年通過 高成效學校法案 (the High Performance Schools Act) ,而美國能源部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與智慧能源學校團隊 (the Energy Smart Schools team) 所界定之高成效學校 的特徵如下表 2-1 所示 (High Performance School,2011) 。

表 2-1 高成效學校設計基準

1 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 7 益於維護與營運 13 安全與保全

2 節能 8 操作方式是經過設計的 14 社區資源

3 省建材 9 溫度、視覺及聽覺上的舒適 15 委任管理

4 省水 10 對校園基地及周遭環境的尊重 16 有利於校地環境

5 健康 11 跨學科學習的資源 17 激勵性建築

6 畫光利用 12 學校本身為一項教學工具 18 能適應變遷的需求

(資料來源:High Performance School.2011)

(三)、健康學校 (Healthy Schools)

美國環保署 (U.S. EPA) 利用「健康學校環境網頁 (Healthy School Environments)」

提供線上服務資源,以協助學校行政人員、設施管理者、家長及設計專業人員預防及 解決校園環境中之健康危害問題其內容。EAP 提供一套健康學校環境評估工具 (The Healthy School Environments Assessment Tool,簡稱 Healthy SEAT) 內容包含:水資源、

能源、室內空氣品質、資源及材料、永續健康環境、汙染防治及廢棄物處理、防災安 全及無障礙環境、環境政策、生活環保實務。此評估系統整合校園環境健康與安全之 查核表,依據在地性需求整體性地管理與評估學校相關設施(Healthy Schools,2010)。

(四)、種子學校 (SEEDS Schools)

由 加 拿 大 社 會 環 境 及 能 源 發 展 學 習 基 金 會 (Society Environment & Energy Development Studies Foundation,簡稱 SEEDS) 所推動的一項教學計畫,該計畫重於環 境相關課題的開發,教育並啟發學生及家人對於永續、能源之認知,並強化對環境之

(18)

9

責任 (SEEDS Schools,2010)。

彙整國外針對校園環境計畫之內容可知,各國在推動校園永續相關計畫時,有些 學校僅致力於環境教育課程開發與應用(如加拿大種子學校),有些則是著重於能源資 源或健康等單一面向或複數面向的努力(如健康學校、高成效學校),針對社區環境和 永續實務等方面的教育計畫等,將是我國需要學習的地方。

(五)、綠色學校伙伴計畫

臺灣「綠色學校伙伴計畫」自 1998 年開始構想且實行該計畫之宗旨協助台灣各學 校體系的每一份子,包含行政人員、老師、學生、家長、開始一起學習如何把學校建 立成一個合乎生態永續原則的綠色學校。透過獎勵機制及知識、經驗與資源的分享與 交流,使學校自動自發,對校園及社區的空間、生活、教學、政策進行調查並了解,

針對缺點採取改善行動,使學校成為一個綠色學校。綠色學校協助台灣地區學校體系 內的每一個份子,包括:學校行政人員、老師、學生、家長,開始一起學習如何把學校 建立成一個合乎生態永續原則的綠色學校。綠色學校採用「生活、空間、教學、行政」

等四個面向其中「生活」部分應指學校生活應有節省資源、能源,減少汙染、廢棄物、

噪音的考量;「空間」部分則指校舍或校園營造過程應考量生態和節能的設計;「教 學」部分則鼓勵以實際體驗方式,來進行綠色生活與綠色校園為主題之教學;「行政」

部分則強調教育主管應制訂學校環境管理及教育計畫,以鼓勵師生共同實踐綠色生活 規範與校園營造管理(張金淑,2007)。

(六)、我國綠色大學

綠色大學因為 1990 年法國塔樂禮杜夫特大學舉行的「大學在環境管理與永續發展 的角色」國際研討會中,由 22 位來自世界各地大學校長與主要領導人,共同發起簽 署的「塔樂禮宣言」(The Talloires Declaration)。該研討會中廣泛探討全球環境問題、

管理與永續發展,以及大學應扮演的角色,並簡要敘明高等院校對於環境保護與永續 發展的關鍵性角色及迫切需要。因此,為降低這些環境問題對於校園與社區的衝擊,

(19)

10

是早期綠色大學最基本要解決的問題,一些因應這些環境問題而產生的大學環境行動 因此而出現 (Creighton, 1998; Bartlett & Chase, 2004) 。

我國「綠色大學」 (green university) 概念最初發展的緣由強調從心靈環保落實於 四個面向上;則學校的環境政策與管理計畫、學校的校園環境與戶外空間、學校的教 育計畫與教學及師生生活。此四面項彼此關連、相互輔助、並且由師生共同參與,過 程中強調「生態思維、人性關環、伙伴關係、行動學習、資源交流」。綠色大學評估內 容著重於:「環境系統」、「環境管理」、「環境教育」三大評估面向,18 個主指標,56 個次指標,指標屬性分為自選與必選兩種。此列出主要供各學校自評之用,並提供具 體操作綠色學校參考。發展過程有三階段,從第一階段擬定指標架構、到第二階段確 認架構、第三階段的擬定評量方式,可運用評估校園現況的永續發展成效(我國綠色 大學,2010)。

(七)、永續校園全球資訊網與永續校園改造

教育部「永續校園推廣計畫」之指南手冊內的永續校園環境的構成要素,以永續 經營管理為前提要素下,提出本土永續校園的規劃設計要項。1.基地環境永續:地方 風土對應、既成環境對應、環境保護。2.生態循環:水循環、生物多樣性、生態園藝。

3.能源資源流循環:節約能源、自然能源利用、水資源管理再利用、資源再利用。4.

健康建築環境:健康音環境、健康光環境、健康熱環境、健康空氣環境、健康水環境、

健康震動電磁環境(教育部,2006)。

而國內針對永續校園推廣與改造計畫主要以教育部為主,強調與環境永續發展、

能源節約、資源節能再利用、健康校園環境等面向之全方位環境教育改造過程。目前 針對國內永續校園相關執行計畫,如下表 2-2 所示敘述與探討彙整。

(20)

11

表 2-2 永續校園相關執行計畫

名稱 執行團隊 補助單位/計畫 主項

臺 灣 綠 色 學 校伙伴網路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研

究所 教育部環保小組 生活、空間、教學、行政

我 國 綠 色 大 學資訊網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 會綠色大學計畫工作 小組

教育部環保小組 環境系統、環境管理、環境教

永 續 校 園 全

球 資 訊 網 與 永 續 校 園 改 造資訊網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研究所/成大佑生環控 研究中心/教育部環保 小組

教育部永續校園 推廣獎勵與改造 計畫

基地永續對應、生態循環、能 源資源流循環、健康建築環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永續校園評估工具

經由上述國內外相關校園環境發展計畫加以彙整,得知針對校園有許多相關研究 計畫,而國內也相繼發展出校園的執行計劃,以下為國外評估工具之介紹分述如下:

(一)、CHPS Criteria

美國高成效學校協會 (The Collaborative for High Performance Schools,簡稱 CHPS) 成立於 1999 年,由加州能源委員會召集太平洋瓦斯及電力公司等團體共同研商促進加 州學校成效之解決方案,於 2001 年首度推出高成效學校最佳執行手冊(HPS Best Practice Manual),此後逐步擴大至全美國。CHPS Criteria 評估內容著重於:「永續基地」、

「水資源」、「能源」、「材料」、「室內空氣品質」、「政策與營運」等六大評估面向(美 國高成效學校協會,2011)。

(二)、國際生態學校 Eco-Schools:Environmental review checklist

英國的生態學校是根據英國永續發展策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U.K.

Strategy) 推動的邁向綠大地計畫 (Going for Green) ,其目的為由基層推廣永續發展的 觀念與行動,希望提升學生對環境議題的認知並鼓勵學生對校園環境改善及經營管理 採積極主動的角色。在管理校園資源之行動藍圖內容為改善校舍結構、能源效率、節 約用水、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回收、正確之採買行為、垃圾管制及校園的環境利用與改 善(FEE international, Eco-Schools,2011)。

(21)

12

(三)、美國新罕布夏州安提爾新英格蘭協會(ANEI)綠色學校

安提爾新英格蘭協會 (ANEI) 在美國及國際上提供社區資源訓練、環境教育、非 贏利的管理和組織環境政策及公共行政等。綠色學校的指標有「課整合性」、「校園場 所的加強」、「社區本位的教育」、「學校的永續性」、「行政支援」等五大部分,並指引 學校往更高層努力(李淑玲,2007)。

經過上述針對校園環境評估工具得知,各國對校園環境評估工具的推動與努力,

未來國內也希望有一套屬於適合本土環境的永續校園評估工具。 CHPS Criteria、

Eco-Schools 和(ANEI)綠色學校三個評估工具的評估內容有相關共通點,如永續基地、

水資源、能源、材料室內空氣等是主評估所共同關切的議題,不相同的有創新與設計、

政策與營運、健康與福利、汙染、管理等是部分評估所關切的方向。未來可提供本研 究彙整可能影響因子之資料。

林憲德(2012)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舉辦一場綠色校園講習會上,說明了內政部 發展出「綠建築家族制度」之際,利用本國綠建築九大指標為基礎,提出校園環境評 估工具,EEWH-BC(基本版)與 EEWH-RN(舊建築改善版)之評估系統。而本研究 認為內政部所提出的「綠建築政策」是偏屬於形式上與教育部推動的「永續校園局部 改造計畫」則屬於感官與象徵以及「既有校舍改造」,分屬於新舊校園的硬體營造。隨 著我國教育部對於永續校園的重視與專家學者針對永續校園進行相關研究,其中與校 園環境有關部分主要為校園規劃設計、環境管理、環境營造、社區連結、環境評估等 相關研究及學校評估使用上之建議與方向。

本研究針對國內大學校園環境永續發展相關研究進行分析及彙整,並了解目前研 究所探討之相關議題,由相關文獻內容可得知,目前永續校園著重於概念推廣及設計 規劃原則,並藉此了解為達到永續校園發展之途徑。下列為國內校園環境評估分析如 下表 2-3 所示。

(22)

13

表 2-3 校園環境評估工具分析表

評估工具(出處) 評估面項

基 地 永 續

生 態 循 環

能 源

水 資 源

資 源 及 材 料

室 內 環 境 品 質

永 續 健 康 環 境

運 輸 與 交 通

汙 染 防 治 與 廢 棄 物 處 理

機 能 性

、 操 作 性 及 耐 久 性

規 劃 及 更 新 設 計 程 序

設 備 維 護 與 管 理

社 區 及 師 生 參 予

防 災 安 全 及 無 障 礙 環 境

社 會 及 經 濟 面

飲 食 飲 養 與 健 康

教 學 及 永 續 宣 傳

環 境 教 育 與 管 理

環 境 策 略

永續校園指南手

冊(教育部) 國中小設備基準

(教育部) 綠色大學評量指

標(葉欣誠)

國民中小學校園環 境稽核及調查參考 手冊(王鑫)

台灣綠色學校伙伴 網路自評表(王順 美)

校園空間與建築部 分的現況自評表

(梁明煌)

(資料來源:陳星皓,2007;李淑玲,2007)

經過上表得到教育部永續校園指南手冊內容包含項目比綠色大學評量、台灣綠色 學校伙伴自評表內容較多且完整,適合校園整體環境為參考依據。因此本研究將介紹 教育部永續校園指南手冊規劃設計要項有四大要素、十六項主項其內容有 1.基地環境 永續要素:地方風土對應、既成環境對應、環境保護。2.生態循環要素:水循環、生 物多變化、生態園藝。3.能源、資源管理要素:節約能源、自然能源利用、水資源管 理再利用、資源再利用。4.健康建築環境:健康音環境、健康光環境、健康熱環境、

健康空氣環境、健康水環境、健康震動電磁環境,之後將做為永續校園部分的基礎,

再與環境美學共同彙整出可能影響因子。

四、永續校園之相關研究

(23)

14

隨著永續帶動了世界各國紛紛以永續校園發展為目標,推動一連串改造計畫在校 園環境永續發展之內涵重點上各有不同,名稱及目標也略顯不同。而綠校園、綠色學 校的概念在國外已經推行一段時間,在加拿大、美國、歐洲、日本都已有相當亮麗的 成果,而台灣也有相關研究與進行探討,未來可發展出很好的成果。

相關永續校園之文獻內容有徐任鋒(2003)在探討大學校園內生態、綠建築現況,

並且以實際調查、比較分析方式進行研究,以瞭解目前大學校園內的生態現況。陳湜 雅,(2004)運用文獻彙整出永續大學校園規劃設計準則並經過問卷調查,針對台灣地 區各大學現行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王仁政,(2005)建立一套能夠衡量評估環境生態 狀況與品質的指標工具,並進一步建立其生態評估指標系統,據此進行實證研究。呂 佳玲,(2008)認為永續校園現況對整體校園的舒適程度及在教學過程中對於環境保護 觀念的了解與認知感受。透過永續校園相關研究彙整出如下表 2-4 整理。

表 2-4 永續校園相關發展研究彙整

研究目標 研究者

(日期)

內容

綠色大學評量指標系 統之建構研究

陳永昌,

(2003)

對於綠色大學評量指標系統,針對文獻回顧與彙整綠色大學 所推動的政策與現況之初步區分三大面向 12 個主項 55 個次 指標等,經過專家問卷與利用開放式問卷對綠色大學指標內 容做建構方式,以建立更完善的綠色大學之評量指標系統。

綠建築評估指標應用 於大學校園環境之研 究以逢甲、靜宜大學為 例

徐任鋒,

(2003)

以往大學校園規劃以教育、空間架構等甚少以生態角度切入 探討,主要在探討大學校園內生態、綠建築現況,並且以實 際調查、比較分析方式進行研究,以瞭解目前大學校園內的 生態現況。

永續大學校園規劃準 則及台灣 33 所大學現 況調查研究

陳湜雅,

(2004)

對於永續大學進行環境與管理相關研究整理,初步提出永續 大學規劃設計原則,並運用文獻彙整出大學校園規劃設計準 則並經過問卷調查針對台灣地區各大學現行問題進行分析與 研究。

建構永續大學城整體 規劃之研究-以宜蘭大 學為例

蘇敬惠,

(2004)

建構出永續性大學城的適用性作為城鄉發展之可行性,針對 未來其他大專院校進行整體規劃或建設可做為建構大學城的 參考。

永續大學校園生態評 估指標系統之建構

王仁政,

(2005)

建立一套能夠衡量評估環境生態狀況與品質的指標工具更成 為國內在追求校園「生態永續性」上的優先考量,生物多樣 性環境條件上的潛力與限制,並進一步建立其生態評估指標 系統,據此進行實證研究。

建構永續大學校園建 築環境品質管理策略 之研究

周志承,

(2005)

我國大學校園成為地區性的環境教育學習基地,以做為一種 環境教育的教學與實驗的工具或場地,並建立全校園為發展 導向的、系統化的、以整合為基礎實質發展策略。

以生態足跡模式評估 大學校園環境永續性 之研究

蔡昀璋,

(2006)

探討各大學的生態足跡,但是受限於部分學校的次指標數量 過少及基本資料不足的問題,提出大學院校的最適宜校園生 態足跡大小與比率,找出大學院校生態足跡之標竿,作為日

(24)

15

後分析與比較各大學之間資源、能源消費績效的判斷。

綠色學校的實踐與評 估-以大葉大學校園為 例

呂佳玲,

(2008)

針對永續校園的了解程度和認知,校園環境現況的感受,整 體校園的舒適程度及在教學過程中對於環境保護觀念的了解 與認知,以綠建築指標檢討大葉大學並以滿意屬性矩陣分析 對策上有哪些缺失。

永續校園生物棲地環 境指標適切性及現況 之調查研究

陳聰志,

(2007)

透過專家問卷建立校園生物棲地環境指標,編製調查問卷,

藉此指標之問卷調查,以此指標群的適用情況了解台灣地區 各國中小生物棲地環境之營造現況,以提供日後其他學校校 園生物棲地環境營造之參考。

以永續理念探校園環 境之研究-以國立清華 大學為例

洪子婷,

(2009)

了解大學教育發展概況、理念、校園空間形式與校園相關回 顧,除能了解大學起源空間發展形式與發展重要性,透過校 園環境調查與分析的方式,整理歸納出針對清華大學的校園 環境潛力與發展問題。

綠色大學評量指標調 查研究-以逢甲大學為 例

王 欣 ,

(2011)

以綠色大學評量指標系統中三大面向中,11 項指標 37 項次指 標為參考,對逢甲大學現階段執情況之調查,可做為逢甲大 學後續發展之改善參考依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及研究方向,可得知「永續校園」內涵界定,及「生態校園」、

「綠色校園」之區別與比較結果,無論是稱為生態、綠色校園或永續皆是以促進校園 環境邁向永續發展為目標。「永續校園」期望建構一個進步、安全、衛生、健康、人性 化的學習環境為主,結合許多對於校園環境永續性之建構,凸顯地域特色與順應環境 條件的永續教育場所(教育部,2006)。本研究透過上述相關研究得到永續校園環境中 所提出的內容有景觀(地景規劃)、室內空間(室內環境)與建築整體(建築造型)之 考量,希望透過這三項考量與環境美學有重疊之相關研究可提供未來尋找可能影響因 子。

永續校園近年來推廣上大致以高科技產品為主,如:太陽能板、小型風力發電或 電器設備等,而忽略以呼應地理環境特性的傳統方式了,導致校園建築物形式上的過 度設計。校園的使用者大多是學生與老師其次是社區居民,而校園規劃者大多並沒有 考慮到使用者的立場與認知和想法來進一步探討,才會產生許多問題,如果當初規劃 設計時使用者的參與可使這些問題減少(教育部,2006)。何昕家等人(2010)認為校園 環境是作用於一個生物體或生態群落上,並最終決定其形態和生存的物理、化學和生 物等因素的綜合體。漢寶德(2004)無論人創造環境或塑造建築物均以人類中心為角 度出發,但當建成環境完備後,環境或建築物便影響著人,而環境系統為「一組層層

(25)

16

套疊的結構,每個結構都在另一個結構內」,從最近的環境(家庭、學校),到最遠的環 境(文化),每個系統會彼此互動,也會與學生產生互動,而以複雜方式影響學生的發 展。

永續校園對於探討人文環境的研究較少,而對於傳統藝術等文化、史蹟文化設施 等研究和配合在地既有人文特質透過地方民眾的實際參與逐漸成長,讓學校融入當地 環境、凝聚社區意識並達到文化教育與保存的功能。汪正章(1993)認為建築美感是 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是一種與心理性相連繫並由心理性審美和情思性審美相集而成 的多層次心理結構。因此,美感經驗的引發基本上是主觀對客觀所產生生理與心理的 愉悅或快感,一旦愉快的經驗產生,便可能引發情意的聯結而使自己維持並擴展美的 經驗。校園環境不只是學習場所也具備了薰陶與教化學生的地方,不單只是設備的提 升與教學宣導,應該是培養人格養成與環境認知、情緒控制、學習獨立的地方。黃世 孟(2006)指出校園美學是從事創造優質校園環境的文化與藝術,其精神必須回歸到 教學與活動中,能掌握校園美學的主體性。然而方智芳(2003)提出認為校園整體應 融入環境中,並創立學校的風格和特色,如位在海邊的學校就盡情展現海岸生態的風 情、文化的特性;位在都市的學校就彰顯都市發展的歷史軌跡;此校園環境逐漸成為 極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黃世孟(2006)提出校園規劃場所精神必須考量賦予場所意義、

場所營造唯有落實場所賦意,累積深厚校園文化的底醞,才能創造出優質的校園環境。

綜合上述瞭解校園環境應具有人性關懷、文化意境、教育理念和藝術美感的教育 情境以達到整個永續校園是一個學習環境和進一步學習的機會。本研究下階段將介紹 環境美學領域與相關研究方法,透過環境美學相關文獻的整理及其與永續校園議題的 關係探討,提供後續可能影響因子之彙整。

(26)

17

第二節 環境美學相關領域

一、環境美學的意義

環境美學(Environmental aesthetic)可分成「環境」和「美學」部分,這兩種不同領 域結合在一起叫做環境美學。美學(Aesthetic)固然是指與美有相關的學問,而它出現固 有其一定之歷史、環境條件、以及相應的人文關懷美得評估(蕭振邦,2010)。環境的 評估(Environmental)考量到人與環境或人與自然的相關課題。姚淑靜(2000)環境指周 遭環境的條件,對於不同的內容意義也不同,對生物學是指生活周圍的氣候、生態系 統等;對文學、歷史指人生活的情況條件;對建築學則指建築物周圍和室內條件的景 觀。於環境美學中美學可稱為感覺學,以探討美的本質和意義為研究主題。

環境美學相關研究興起自二十世紀後半段,起因於環境品質的下降及環境汙染等 問題產生,使問題迫切性和普遍性,而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並且逐漸凝聚形成聲勢 浩大的環境保護運動。這股環保運動中,環境的美學價值開始受到重視,美學對環境 的重要性開始被強調。於是,環境美學跨越了學術研究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環境美 學是哲學領域的一門,人類大多是以感覺方式在體驗世界,其中如特別關注某個物品 時,人的心理即有種令人愉快的感受,原因在於美學主要以藝術作品和其他的設計的 感官享受(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2011)。

Nasar (1998) 環境美學乃是相當廣泛的跨領域研究學科,目前國外致力於此一方向

發展包含都市計劃、建築、景觀等相關領域,也可見到少部分室內設計領域的文獻,

而國內對環境美學的實證研究雖然較少,但仍有景觀建築領域見到一些研究。環境美 學目前已成為一個大眾都熟悉的領域,主要研究人類心理和自然環境中對於審美經驗。

Lang et al., (1974) 認為環境美學產生了兩大影響因素,則是理論與實際,前者屬於哲 學理論和藝術,另一個屬於觀眾關注的審美素養是與生活環境相關的,但在這兩種因 素下第一種超越早期的景觀美學,主要集中在崇高的教堂壁畫;第二種是擴大環境美 學的範圍設置環境美學的哲學問題,環境美學擴大排除在主流美學的一切,留給大家

(27)

18

關注的是環境美學這不只是為了保護自然風景,也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的美學條件。

經過上述討論透過感官影響人的認知行為與對特定對象的讚賞,體驗美學概念,

並以視覺與感知方式關注在賞心悅目的方式與對象和事物,環境美學包圍人類的生活 環境。人類試圖想要理解環境在審美及影響相關研究,透過科學方式來解釋人類對環 境的反應和物理之間的關係。

二、環境美學理論的探討

認為環境美學所關注的是如何在美學層面上欣賞身邊的世界,不僅是由個別對象 所構成,而是由一些更大範圍的環境所組成。人們對於擴大了審美對象的範圍,並且 修正審美方式,傳統的藝術美學不僅很少將環境作為審美對象,即使被視為審美對象 也被當作藝術作品,採取與欣賞藝術作品的方式來欣賞(莊修田等,2010)。環境美學 不僅把環境列為審美對象考量,且主張從孤立的、個別的存在物,轉換成開放的、相 互關聯的甚至與欣賞者融合欣賞(張曉平,2004)。透過觀察環境中對審美經驗與價值,

對藝術品的審美價值的經驗理解,同樣探討環境的本質,環境經驗及環境審美價值。

漢寶德(2004)教授提出美學可分為三種向度:視覺向度、功能向度、記憶向度。

視覺向度意指視覺的美感是可用幾何學分析,功能向度提出生活的便利和人體的工學 有關,而記憶向度意指傳統和習慣與文化教育背景有關。當觀察者融入環境中,應考 量環境特質及所屬區域的特性,應符合當地的文化及自然環境。環境美學屬於實證美 學和環境心理學的一種,而實證美學是以科學角度和方法來探討實際環境中刺激人類 感官的美學因素,不同於刺激所產生的美感反應;環境心理學在於人居住環境的品質 提升,利用美學的價值,美學的評估作為美學的串連 (Nasar,1988)。

Lang et al., (1974) 提出環境美學已經超越傳統美學分成兩個方向,一種是實證美 學主要為研究關於人類的審美經驗,例如環境與規劃設計、景觀建築等設計方面,分 析和評估功能。另一種是環境心理學是以社會學的本質為基礎,例如工作的經驗與資 源、娛樂等都有關於審美經驗;從心理學的觀點切入環境美學,探討環境刺激物與欣

(28)

19

賞者反應的關聯性,對環境刺激物抱持著價值中立的態度,希望以科學的方式進行研 究。環境美學的興起不僅是傳統美學的內部因素促成的,同時可以說是整個新的社會 思潮在美學學科上反映(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2011)。Lang et al., (1974) 隨著環境美 學的發展可發現它所涉及審美對象、經驗等美學問題的詮釋,進一步涉及到環境的真 實本質、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人的生存方式和態度等形而上的問題。因此 Lang et al., (1974)、Porteous., (1996) 將環境美學分為三類:感官美學 (sensory aesthetics) 、形態 美學 (formal aesthetics) 與象徵美學 (symbolic aesthetics)。

感官美學意指美,能引起人類的愉悅感受,談到美總會聯想到繪畫、音樂等視覺 和聽覺感受,卻對嗅覺、味覺、觸覺感受就較少跟美有相關。人的五感給予人豐富的 感認,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視覺和聽覺等感官知覺的滿足,得到整體愉悅的經驗。

因人類不會去感受環境的變化,所以環境獲得的感官知覺較不受重視。Nasar (1984) 認 為人類感知和城市環境的評價,自然景觀,美學的影響和規劃管制關係到審美偏好和 個人尺度的視覺質量都得到相當多的研究關注。人類如何與環境互動並解決環境問題。

根據這些研究對於傳統美學理論的態度,在對環境問題態度是衡量的認知、情感、行 動層面 (Kaplan et al., 1987) 。

形態美學透過人類藉由視覺來感受結構物體特性,進而得到愉悅的情緒。受到建 築與心理學的重視,在於形態美學著重於物理科學和實質環境所傳達的視覺感知。

Talbot (1988) 認為物理環境的美觀和功能從形態美感反應中發現美感經驗有關,如建 築物、人行道、圍牆、房屋和外殼被視為使地方看起來更小,而樹木、小徑、通路和 空間被認為地方看起來更大。

象徵美學主要強調形態的內涵意義與必須經由個人認知判斷,再觀察形態結構的 內容和風格,進而推演隱含的意義。因為文化和習俗的不同,產生不同聯想而改變美 感反應。Nasar (1984) 認為人們從環境場所來判斷品質與特性,在人的喜好,經驗、

感性的概念關係到個人的審美反應。

經過上述彙整環境美學相關資料得到有許多針對環境行為認知的相關研究,將了

(29)

20

解人類心理潛在美學因素而影響人們的態度和關注的環境問題,有相關研究人員已經 研究出人對環境的反應認知是關係到對物理環境的影響(Nasar,1984、Kaplan,1985、

Kaplan et al., 1987、Berleant,1988、Purcell,1992、Tsai, 2008)。下表列為彙整各專家學 者針對感官美學、形態美學、象徵美學各定義之整理如下表 2-5 所示。

表 2-5 環境美學三大類別之相關說明

作者(時間) 美學類別

內容

感 官 美 學

Nasar(1984) 認為人類感知和城市環境的評價,自然景觀,美學的影響和規劃管制 關係到審美偏好和個人尺寸的視覺質量都得到相當多的研究關注。

Kaplan et al., (1987)

對於傳統美學理論的態度,在對環境問題態度是衡量的認知,情感,

行為層面。

張曉平(2004) 由於人們不再關注這些由環境獲得,且可自我察覺的感官感覺,因此 目前此一類別的研究已經式微。

許佳容(2005)

強調人由環境接收知覺愉悅感受,此愉悅來自人體之視聽嗅味觸覺等 五官刺激,藉境周遭聲音、光線、色彩、質感等多種不同的變化而產 生不同之感受及愉悅程度。

蔣勳(2006) 文化背景不同,對美的標準也不同,美能引發人類的愉悅感受,對美 總會聯想到繪畫、音樂等視覺和聽覺感受的活動。

陳佳霖(2007)

在環境中所能接受的知覺愉悅,這種愉悅是受到人類聽、嗅、味與觸 覺得感官知覺系統所能接受到的刺激所影響,它是多面向的,同時是 由環境中的聲、色、氣味與質感所構成的。

陳欽偉(2008) 是人們由感官知覺系統(包含五感)與環境產生互動後需體驗到的。

謝志烽(2009) 關注的是一個人由感官知覺系統(包括五覺)所能接受到的愉悅感。

張碩芬(2009) 人的五感給予人豐富的感知體驗,透過嗅覺、視覺、味覺、聽覺、觸 覺等五種感官知覺得滿足,得到整體愉悅的經驗感受。

形 態 美 學

Talbot(1988)

認為,大小和含義,在物理環境的美觀和功能,客觀特徵,如建築物,

人行道,圍牆,房屋和外殼被視為使地方看起來更小,而樹木,小徑,

通路和空間被認為地方看起來更大。

Santayana(1896) 人類藉由視覺感知來感受形狀、韻律、秩序性、結構等物體特性,進 而得到愉悅的情緒,例如藉由音符的排列結構,所產生的愉悅感。

谷風(1987) 即美之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對獨立的審美特性,其表現為具體之 美的規律。

張曉平(2004) 建築與心理學界所關注的是人類如何利用視覺感知的物體特性,鑑賞 建築上的形狀、韻律、繁複或秩序性等,進而產生的愉悅的情緒。

許佳容(2005) 強調人們如何鑑賞建築及空間環境中之尺度、比例、形狀、韻律等可 用視覺感知的物體特性,並感到愉悅。

陳佳霖(2007) 重視結構上或是幾何學的品質,這部分可提供設計師在設計階段一個 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陳欽偉(2008) 人們感知到的環境實質特性。

謝志烽(2009) 形態美學則關注經由視覺而感知的環境實質特性,所帶來的愉悅感。

象 徵 美

Morris(1938) 提出符號學的意義有三個層面:句法,語義,務實。

Nasar(1984)

認為有些研究大多數都集中在景觀和自然環境,在人的喜好,經驗,

感性的概念(例如,神秘,複雜性和一致性等),和意義維度分析在關 係到個人的審美反應。

(30)

21

學 Lang(1987) 一種稱為指示性意義,是對環境場所的判斷(如廟宇或學校),另一種稱 為隱含意義,指人們從場所來判斷的品質與特性,與其使用者的推論。

李厚強(2002) 所關注的是環境給予人類的聯想的意義,從產生愉悅感的過程,這個 部分則受到行為專家以及人文學家的重視。

許佳容(2005) 強調人們在美感感知與建築環境形態經驗背後的意義關係,及人會受 到文化習俗不同之影響而改變美感反應知因素。

陳佳霖(2007)

從形態上的結構看出其內容或風格,進而對其推演出眼涵的意義,因 為一些文化或習俗產生聯想,進而對美感反應的因素,即是歸屬象徵 美學。

謝志烽(2009) 象徵美學方面的美學因素-空間利用形式,自然人文、風格等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各學者對感官、形態、象徵美學不同的見解,可得知相關文獻提出針對 感官美學以五感與心理認知為主要感受;形態美學所探討的是以視覺所看到的形體為 主;象徵美學以視覺形態的觀點聯想出來的含意。透過文獻彙整出本研究對環境美學 各別的定義:

(一)、感官美學:建築物與環境給與人類感官刺激所形成之直接感受。

(二)、形態美學:建築物與景觀環境存在之狀況與特徵對於人類心理認知所產生的反 應。

(三)、象徵美學:建築物與環境形象所內隱意義或指涉之經驗。

總而言之環境美學是綜合許多相關研究領域所構成的,主要是以人類感知對於周 圍環境的反應,物理組件所產生的反應。無論是在獨立的感知,或在主觀方面作為人 類對環境的理解與產品的客觀屬性,以人類感知的物理環境體驗。

三、環境美學相關研究

環境美學是屬於跨領域的研究學科,目前國內於此方向的研究領域包含都市計畫、

建築、景觀、室內設計等相關領域。其中最多是以景觀、室內設計、建築物外觀的研 究為主。因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為探討校園環境中,含景觀環境、建築室內空間、建物 立面與整體形式是最少人探討環境美學的成效與評估方式。所以將環境美學的研究彙 整為景觀美學、室內環境、建築環境三大類別。

環境美學中景觀美學是指景觀屬於客觀是眺望風景的景觀包含個人主觀成分在內

(31)

22

(張碩芬,2009)。透過自然景物與人為景物交互作用所產生的視覺與聽覺及嗅覺的傳 達,經由人內心的知覺所感受進而產生偏好的效果(鐘政偉,2002)。景觀美學的美感 經驗創造人類藉由感官於環境美學中有別於一般景觀方面的認知,而景觀美學主要目 的在於創造感覺與視覺上的感受。景觀在於環境美學之中相關研究彙整如下表 2-6 所 示。

表 2-6 景觀美學相關研究彙整

別 研究目標/ 研究者

/日期 內容

景 觀 美 學

景觀序列對視覺景觀 資源評估作用之研究

陳惠美 /1999

主要以景觀道路為探討,觀賞序列在觀賞者對景觀進行評估 時所產生的影響,以及觀景速度對道路景觀知覺的衝擊,並 以幻燈片與動畫影片作為評估媒體對道路景觀的評估是剖 產生結果差異。

景觀知覺偏好與地景 結構指數關係之研究

鐘政偉 /2002

建立景觀知覺偏好與地景結構指數相關性,由自然景物與人 為景物交互作用所產生的,透過視覺、聽覺及嗅覺得傳達,

經由人們的內心知覺所感受,進而產生喜惡偏好的效果。

海岸灘地植栽景觀美 職之研究

許旭輝 /2008

人類的視覺系統中,對景觀的組成特性,有不同強度的判 斷,景觀美質就是對於環境景觀中特性的組成在美醜尺度上 的認知。

森林視覺景觀品質與 環境美學認知之研究 - 以六龜鳳岡林區台 灣杉人工林為例

張碩芬 /2009

生態環境與美學的平衡,甚或合而為一致方向,日益受到學 者重視與探討,做為自然資源一部分的森林經營有必要在林 產、水土保持、防災、生態、教育和戶外遊憩等之價值外,

提供森林優質景觀的美感體驗,使森林資源能提供更多元之 複合利用機會和價值。

海岸環境景觀評估 林芳義 /2009

景觀美質評價是由觀景者對於環境刺激作用後的知覺處 理,而在日常生活中亦是如此,人類藉由感官不停接受環境 所給予刺激而產生知覺認知,感覺與知覺是現實客觀事物作 用於感官器官而產生反應。

以景觀生態及景觀生 心理探討永續環境之 研究

江彥政 等 /2009

景觀生態結構與觀賞者之間相關性,以生心理學做為串連 進行試驗對於部分影響因子尚未釐清,人類藉由感官不停 的接受環境所給予刺激而產生感覺與知覺,感覺與知覺都 是現實客觀事物作用於感官器官而產生反應。

高架橋不同綠美化方 式對駕駛者產生心理 效益之差異

蕭淳元 等 /2010

目的在探討不同的美化方式對於行車駕駛者產生生心理感 受之影響,利用模擬圖片的方式供受測者觀看,收集受測 者肌電圖、心跳、腦波等反應數據加以分析,藉此得知可 利用美化方式柔化大型水泥線條,以減輕駕駛的心理焦慮 感達到道路安全功能。

Sustainable landscape use and aesthetic perception-Preliminary reflections on future landscape aesthetics

Werner N /2001

本文分為四個部分,景觀美學的描述與知覺、永續的景觀與 未來的討論、人對審美的感知等如何透過知識與意識來表達 象徵的意義。

Future directions in landscape aesthetics research

Anna J/2011

探討景觀美學在近年來都市景觀的變化下造成環境的破 壞,如何維持生態、景觀價值等這將是未來的研究趨勢。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2)

23

環境美學中談論到室內環境是指人群集聚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刺激人們的美感反應,

空間會因為個人屬性與實質環境的不同而產生變化。建築物中的室內環境美感是隨著 使用者與空間而改變的,針對室內環境,主要目的是為了創造室內健康與空間美感。

室內環境在環境美學之相關研究彙整如下表 2-7 所示。

表 2-7 室內環境相關文獻彙整

別 研究目標/ 研 究 者 / 日期 內容

室 內 環 境

室內環境之美學因素與 美感反應關係之研究-以 住宅客廳為例

張曉平 /2004

環境美學所著重的焦點並不在於因人而異或是與個人品 味有關的純藝術美學範疇,而在於刺激與反應之間的或然 關係。這種關係並非絕對,會因為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實 質環境而產生變化。

觀光飯店之「款待設計」

室內空間論述

郭純純 /2004

針對飯店所營造出的環境使顧客所感受環境行為與生心 理的心情與經驗,對於研究僅限於飯店空間為主體,當空 間轉化為消費體時,飯店空間消費當下生活的文化性、社 會性的意涵更具時代意義。

商業空間形態美學偏好 因素研究-以服飾店為例

許佳容 /2005

隨著人們開始重視生活品質與購物需求,各樣式的商店透 過一些情境擺設與設計製造出令消費者流連忘返的消費 空間,而消費者對空間環境之形態美學因素偏好及滿意情 形,期望提出供商業設計美學相關方面之意見。

室內裝修空間之美感 評量

裝修田等 /2010

進一步瞭解人為環境的物理屬性與人類美感反應之間的 關係,針對形態美學的實證探討美感評量工具與分析方 法。勢必了解那些能令人產生美感(或至少是愉悅)知覺經 驗因素,了解人類創造能力與欣賞美好創造表現的能力之 本質。

綠建築與環境美學對人 類感官之初探-以木質材 料為例

劉淑女 /2010

針對建築及傢俱、家飾常用材料五大類所製造出物件,針 對不同材質所給人不同的感覺與考慮適用性問題,人體有 五種感知器官是眼、耳、鼻、舌、皮膚,收集外在環境訊 息情報,綜合運用來判斷意識。應用在情境的、感性的等 方面,就會感到便愉悅的、滿足的、平靜的、幸福感。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in hospitals -An investigation into strategic plans

Synnøve ,et al., /2006

透過環境美學的研究了解醫院是需要美學研究,往往醫院 都是以病患與專業人員為重,都忽略患者與專業人員心理 的感受此研究針對 11 項類別進行定量分析,這樣研究證 實患者認為舒適的程度與對醫院環境美觀的影響。

Understanding user preferences based on usability and aesthetics before and after actual use

Sangwon , et al., /2010

針對可用性美學與感知的可用性美學做實驗,結果顯示使 用之前偏好顯著影響美觀,研究結果強調知覺易用性和知 覺美學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環境美學之中建築環境透過建築物外觀與自然環境及街道場景而言,人們適度的 多樣性與視覺豐富性有極高的美感偏好。環境美學的美感經驗創造長久以來一直是專 業設計所關注的議題,而建築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創造美感與愉悅感。建築環境在環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e compan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of employees”, “employee training and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middle and small business loan customers of a commercial bank’s branches located in HsinChu and MiaoLio, first we adopt both the financial

(2007), “Selec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by Using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 (2004),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Fuzzy Utiliti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search can be taken as a reference that how to dispose the resource whe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impl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transform information into knowledge, identify and verify knowledge, capture and secure knowledge, organize knowledge, retrieve and apply knowledge, combine knowledge,

Registry Server 是建構於第三方具有公信力的一個組織,而 Registry Server 在 Web Service 的架構中,主要的功能類似於提供服務查詢(Yellow

金寶整體而言,2003 年至 2004 年時達完全效率,規模效率與 純粹技術效率皆維持於高效率狀態。合勤之純粹技術效率 2002 年 至 2003 年時達完全效率並持續至 2004 年,但因其規模效率

Wang, and Chun Hu (2005),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ith Fuzzy Scoring in Evaluating Multidisciplinary R&D Projects in China”,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