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之社會技巧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之社會技巧與相關研究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始於兒童時期的疾患,僅對學習與活動的參與有著顯著影響,

甚至可能導致後續成長階段會面臨一些不利的狀況,像是社會適應、心理功能不健全 等,因此,積極因應其狀況並安排適當的介入處理方案,以利增進在學習階段以及日 後成長階段之功能。研究指出ADHD 與學業表現不佳、輟學、青春期時出現嚴重反社 會行為、違法與濫用藥物等都有關。此外,這些兒童到了成人階段也有研究顯示指出 會傾向有較不理想的職業、較低的社經狀況、較多反社會人格障礙、藥物濫用、精神 疾患住院與死亡的狀況出現(王亭之、 陳麗秋,2017 )。

壹、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特徵

ADHD 的行為特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和過動,而除了不注意、過動和衝動 三個主要核心特徵外,洪儷瑜(1994)指出通常還伴隨有認知、學業、情緒、行為、

和社會人際等方面的問題。關於其特徵之狀態不但會影響認知及學業成就,也導致 ADHD 學生無法遵守日常生活規範、難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再加上自我覺察能力 薄弱,進而影響ADHD 學生的社會適應表現。

一、 注意力不集中

杜亞松(2011)指出關於ADHD的特徵,當在參與活動時,注意力常會無法專注 一件事太久,容易經常性變更活動目標,最後任何一項活動都無法完成,即為注意力 不集中。王乙婷與何美慧(2003)也指出ADHD學生在持續性注意力方面也顯示出較 一般同儕困難,因而造成學生無法有效學習。在日常生活中,ADHD 學生無法從頭到 尾持續性的做完某件事,在玩遊戲時也是,甚至會逃避需要持續注意力的相關事務

(高淑芬 ,2013)。因此,從上述可知ADHD 學生因自身的注意力不集中,且缺乏有 效率的組織及計畫等學習策略,所以在學習時便會出現障礙,經常難以完成任務。

二、衝動

楊坤堂(1997)指出在面對情境規範時,其無法控制自我反應,即是衝動。衝動又 可以分為認知及行為方面:認知衝動是無法停下來思考及辯證,而行為衝動是指行動 上的無法等待,意即,無法控制內在思考,但無論是何種衝動,結果都是無法有計畫

比一般學生薄弱,使其在其情緒及人際方面常會產生問題,像是常常發生口語上或肢

總結上述,ADHD 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和過動,使得ADHD 學生在日常生 活中產生許多困難,在學業上、人際關係與社會互動上,都因無法遵守生活常規及他 人指令,進而形成社會適應上困難。

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與社交技巧之相關研究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目前是心智科門診常見的神經發展性疾患之一,也是近年來 學校中常見的學生狀態之一,Toner, O’Donoghue 與 Houghton (2006)指出注意力缺陷過 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種長久且慢性的病症,嚴 重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表現、社會適應及成人生活。ADHD 的行為特徵包括三個核心 狀況為注意力不足、衝動和過動。除了本身症狀所帶原始問題之外,其特徵不但影響 認知及學業成就,例如:學習低成就、無法專注、認知能力不佳問題,也導致 ADHD 兒童無法遵守日常生活規範、難以維持人際關係及表現出各種情意困難,進而影響社 會適應表現,例如:語言發展問題、社會互動與溝通等問題。蔡明富(2009)提出注 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因不專注、衝動及過動症狀,以致在學校以及家中出現與人衝突、

焦慮及退縮等適應問題。不僅如此,周佩樺(2008)也指出社會適應困難除了影響注 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與同儕間的人際互動關係外,還會影響其心理發展。Wehmeier, Schachat 和 Barkley(2010)也指出超過半數的 ADHD 學生或成人會在同儕關係上有嚴重 的問題出現,且超過 70%的 ADHD 學生在三年級開始會有難以進行社交及交朋友的困難,

像是在與他人分享、合作等交流活動,容易表現出自我中心、不遵守規則、打擾別人、

命令別人、有敵意等行為。而本研究介入國小對象其障別伴隨 ADHD ,因此對於此類 別學生其社會技巧與社會適應上作更進一步的探討,吳秋燕(1998)、林建平(2006)

都提到 ADHD 學生表現除了表現不專注、衝動和過動等核心症狀外,容易伴隨生氣以 及攻擊等社會不適應行為,對其人際關係產生了不良影響。除此之外,根據許珮芸

(2008)研究發現,學校較重視 ADHD 學生課業,忽略了社會適應能力的養成,進而 引發責罵、忽視問題等負面反應,使其受到同儕排擠及家長與老師責罰,因此我們可 以藉由上述文獻了解 ADHD 學生除了生理上所影響的問題,心理層面發展也會受到影 響。宋維村與侯育銘(1996)也提到介入 ADHD 學生其困難為一方面要改善其大腦功 能發育不完全,另一方面則是要從心理以及環境面向著手,因此,ADHD 學生除了在

學習上需要較多的方式來輔助外,給予適時的關懷與照顧,並搭配適合的因應策略, 降低問題行為。Gresham (1986)依據社會學習理論中的社會技巧缺陷說,提出社會技巧 教學應建立個人足夠的行為目標,並教導其社會適應困難之處,才能夠因應社會的需 求。社會技巧內容及方案雖然會因介入對象與實施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教學程序 卻大同小異,根據文獻可以發現,Kelly (1982)指出社會技巧教學有以下步驟:教導適 當的社會技巧、示範、演練、增強與回饋及類化;Spence (1983) 認為實施社會技巧訓 練的步驟有:選擇目標、教導與理論、示範、角色扮演與練習、回饋、遷移及類化等;

Hollin (1990)認為社會技巧的主要訓練技術很相似的,包含: 說明、示範、回饋、後效 增強、家庭作業等。洪儷瑜(2002)綜合Cartledge 與 Milburn及 Goldstein, Sprafkin,

Gershaw 與 Klein所提出的社會技巧步驟包括引起動機、教導新技巧、決定或說明技巧 步驟、教師示範、情境演練、回饋、增強或修正等。

綜合上述文獻可以發現,社會技巧教學為一連串具有架構性的設計及訓練流程。

先是針對學生需求擬定目標,再來教導學生表現出適當的行為,透過分析情境來練習 各種情境的表現方式,最後利用增強、回饋,讓學生在一個完整的架構中學習,若能 將這些方式相互結合使用,則會讓社會技巧訓練的設計更加完善。因此,本研究在施 行社交技巧訓練課程時會應用上述策略,以使更能達到訓練效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