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料點的縱軸值相減。

3.平均水準的變化:本階段與前一階段的平均水準相減。

4.趨勢方向變化與效果:比較兩階段趨向的變化效果。

5.趨勢穩定度的變化:比較兩階段間趨勢穩定度的變化情形。

6.重疊率:本階段落在前一階段最佳範圍內的資料點數,除以本階段的總資料點數 再乘以百分率,即為重疊率。(杜正治,2006)

三、C 統計

C 統計為時間序列分析,考驗階段內和階段間資料點的趨勢是否達顯著水準,以 驗證介入期處理的效果。階段內的資料分析,若曲線的趨勢有顯著變化,階段內C 統 計則會達到顯著水準。若基線期中,Z 值未達顯著水準,代表自變項尚未介入,依變項 沒有改善,適合介入;在介入期中,Z 值達顯著水準,代表自變項介入後,依變項有顯 著改善,達立即效果。階段間的資料分析是把基線期和介入期的資料點使用C 統計處 理,當Z 值達顯著水準,則代表具有立即效果;介入期和維持期的資料點使用C 統計處 理,當Z值達顯著水準,則代表具有維持效果。(鈕文英、吳裕益,2011)

C 統計之運算公式如下:

本節在進行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後,使用「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評量方式,並配 合「訪談大綱」、「問卷」進行分析以探究資料,檢視教學成效。藉以瞭解台東縣某 國小普通班三年級一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在教學前後社會技巧表現之 情形,資料分析處理方式說明。

四、分析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

透過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如附錄四)客觀評估研究對象目標行為之表現,以分析研 究對象所需之人際互動能力,作為教學者設計符合學生需求之目標依據。主要透過四 項目標行為的操作型定義來觀察研究對象在人際互動時的表現,分析與比較教學前後 目標達成與行為表現之改變情形,作為教學結束後資料整理與分析之依據。本研究使 用之此觀察表是根據本研究之社交技巧訓練方案且參考鈕文英(2009)之目標行為紀 錄表編製而成,用以評量社交技巧訓練之教學成效,為研究對象是否能達到立即、維

量方式:「簡單」5分、「有點簡單」4分、「普通」3分、「有點困難」2分、「困難」

1分,以檢核學生互動行為之進步改變情形。

五、教師與家長問卷

本研究為瞭解Super Skills社交課程教學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 社會技巧之成效,除透過相關文獻及教學觀察紀錄中所獲得之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外,

研究者於Super Skills社交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進行進行情境再測及相關人員訪談,針對 訪談大綱及問卷之內容進行歸納與整理,依照教學目標進行有系統的分析與呈現,進 行更深入地探討與檢視,作為蒐集研究對象在校表現的質性資料之輔佐,以瞭解學生 於教學前後的改變,透過不同資料的相互驗證下,瞭解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社會技巧 之影響是否具有一致性的研究結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