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 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成效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 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成效之研究"

Copied!
1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俊華 博士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 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成效之研究

研究生:歐陽佳琪 撰

中華民國一○九年七月

(2)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 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成效之研究

研究生:歐陽佳琪 撰 指導教授:魏俊華 博士

中華民國一○九年七月

(3)
(4)
(5)

謝 誌

在這兩年間碩士班的求學歷程中,感謝系上優秀老師們的教導及實務 經驗分享,才得以讓我在碩班生涯學習中得到更多豐富且保貴的知能及經 驗。

而我能夠完成這本論文,首要,最感謝的人就是我的指導教授魏俊華 教授,不管論文書寫上有再多的問題,教授都會給予許多耐心及細心指導,

讓我可以更加釐清自己沒有發現的細節問題;此外,也非常感謝此次兩位 口試委員劉鎮寧老師及劉明松老師也給予我相當細心且受用的建議及提點,

讓我的論文得以更加完整!

再者,也感謝此次學校長官、教師及家長的協助,過程中透過大家許 多的討論與回饋,才得以讓我的論文研究更加縝密及順遂,也謝謝小舟與 我一起參與完這次的課程,若沒有大家一同協助幫忙,我想我是無法完成 我的論文的,真的萬般感謝!

最後,要謝謝我的爸爸、媽媽從小到大都給我很棒的學習環境以及資 源協助,還有我的主管舜忠、閨蜜宜潔、玟文、念歆、怡雯、昱宏、家福 哥、宇弘、聖淳以及特碩班李姐、文瑞、佩雯、佩宣、珍妃和體碩的同學 們、桂田休閒同仁,感謝大家一路上的陪伴、加油及打氣,才讓我可以順 利完成我的碩士生涯。

兩年間無數次挑燈夜戰的碩士時光即將結束,衷心感謝一路上所有關 心我、幫助我的老師、家人與朋友。有你們的陪伴與支持真的很幸福!

佳琪 謹誌

中華民國一零九年七月

(6)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 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成效之研究

歐陽佳琪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 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之提升成效。採單一受試撤回實驗設計(A-B-A’) 進行教學與成效分析,接受期為七週,一週兩節,每節四十分鐘之教學實 驗活動。自變項為Super Skills社交課程,依變項為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 礙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之成效,社交技巧之目標行為有「自我特質覺 察」、「禮貌」、「處理情緒」、「能適當與他人相處」。研究過程包含 基線期、介入期和維持期。利用圖示法、目視分析分析其成效,並透過觀 察、訪談紀錄及問卷方式,瞭解相關人員對於本研究之評價。最後將依據 實證研究之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 社會技巧具有立即成效。

二、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 社會技巧具有維持成效。

三、Super Skills社交課程獲得班級導師、資源班老師及家長之正向評價,

顯示本研究具有良好的社會效度。

關鍵詞: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輕度智能障礙伴隨

ADHD

學生、社會技巧

(7)

The impact of 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on improving social skill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JIA-CI OUYA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on improving the social skills of a third-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ADHD). An A-B-A’ design was adopted for teaching and effectiveness analysis.

The acceptance period for teaching experimental activities was seven weeks, with two classes a week and 40 minutes each clas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was 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while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as the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social skills of a third-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ADHD. The objectives of social skills include “self-awareness of personal traits”, “politeness”, “emotion management”, and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The whole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a baseline period, an intervention period, and a maintenance period. With the graphic method, course effectiveness was visually analyzed. In addition, through observation, interview records, and questionnaires, relevant personnel’s evaluation of this study was collected. In the en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his study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had an immediate impact on the social skills of a third-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ADHD.

2. 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had a maintaining effect on the social skills of a third-yea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ADHD.

3. 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were positively evaluated by class instructors, resource class teachers and parents, suggesting that this study has good social validity.

KeywordsSuper Skills social courses, Student with Mild Intellectual

(8)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智能障礙學生的特徵與在社會技巧上的困難 ... 9

第二節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之社會技巧與相關研究 ... 13

第三節 Super Skills 課程概述與相關研究 ...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5

第四節 教學設計... 28

第五節 研究流程... 31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2

第七節 研究信實度 ... 35

第八節 研究倫理... 3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社交技巧 之成效 ... 37

第二節 教師與家長對本課程實施意見之分析與討論 ... 46

第三節 綜合討論...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53

第二節 建議 ... 5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 57

貳、西文部分 ... 60

附錄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 63

附錄二 Super Skills 社交困難的剖面圖 ... 64

附錄三 訪談大綱... 67

附錄四 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 ... 68

附錄五 (教學前)教師、家長版-問卷... 71

附錄六 (教學後)教師、家長版-問卷... 73

附錄七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 75

(9)

表次

表2-1 ADHD 學生具體行為描述摘要 ... 14

表2-2 Super Skills 課程相關實徵性研究彙整表... 19

表3-1 專家效度審查名單 ... 27

表3-2 課程架構與對應教學內容... 29

表3-3 課程與目標行為檢核 ... 30

表4-1 「自我認識」行為之目視分析摘要表 ... 39

表4-2 「禮貌」行為之目視分析摘要表 ... 41

表4-3 「情緒處理」行為之目視分析摘要表 ... 43

表4-4 「能適當與他人相處」行為之目視分析摘要表... 45

表4-5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介入前問卷結果分析(教師版)... 46

表4-6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介入後問卷結果分析(教師版)... 47

表4-7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介入前問卷結果分析(家長版)... 48

表4-8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介入後問卷結果分析(家長版)... 49

(10)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 22

圖3-2 研究設計模式 ... 28

圖3-3 研究流程圖 ... 31

圖4-1 自我認識行為百分比曲線圖 ... 37

圖4-2 禮貌行為百分比曲線圖... 40

圖4-3 情緒處理行為百分比曲線圖 ... 42

圖4-4 能適當與他人相處行為百分比曲線圖 ... 44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 伴隨 ADHD學生社會技巧之提升成效,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我國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法令及政策的推動下已逾三十多年,吳武典(2013)

指出融合教育的發展,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態度由排斥、漠視到憐憫、同情,再到積 極性的協助、支持;特殊教育的法令政策從選擇性的接納,到零拒絕的全方位照護;

教育安置則從隔離式的特殊學校轉變為最少限制環境的普通學校。張蓓莉(2009)

認為融合教育的理念是身心障礙學生為社會的一份子,特殊教育學生與普通學生並 無差異,兩者皆擁有均等參與和學習的機會,特殊教育的提供強調的是服務而非場 所,即學生在哪裡,特殊教育就在哪裡,特殊教育的實施並不受限於特殊場域。因 此,身心障礙學生無論障礙程度的輕重,都應有與其他同儕一起融合學習的權利與 機會。先天受到限制的身心障礙學生其社會適應不良或行為問題,在沒有社交技巧 的訓練情況下,他們常會被同學拒絕,也很難交朋友。Axelrod, Evans 與 Sapia (2000)提出普通班教師、同儕與家長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觀感與接納程度也往往因 為學生本身障礙問題、特殊的行為表現而深受影響。Farmer 與 Pearl (1996)也指出 身心障礙學生會有缺乏社會技巧,嚴重地則會影響日常生活、學習上的適應及人際 之間的來往,身心障礙學生由於長時間處於隔離孤立的環境中,可能造成自信心的 低落,影響人格的養成,甚至出現行為問題,以致於在互動應對的能力發展上出現 困難,難以有適當的社會行為表現。因此,在透過有效的社交技巧訓練後能表現出 適當的社會行為,且能得到他人的接納和認同,對身心障礙學生是相當有助益性的。

許多相關研究的文獻也顯示技巧的有效性,王欣宜(2006)與蔡桂芳(2001)彙 整社會技巧相關文獻發現國內外的學者們普遍皆認為社會技巧是可以透過學習而獲

(12)

穩固其社會互動的基礎,至而融入普通教育環境中。

研究者於國小擔任實習老師,因而有機會與許多學生相處及協助辦理入班宣 導等教學活動,其中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因為班上人際關 係不佳常遭受班級同學排擠,在班上多為一人孤立的狀態,經班級導師轉介後透過 與學生晤談與觀察學生與同儕互動情形,發現學生在社會互動上技巧薄弱不佳,且 學生也曾向研究者透露會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然而智能障礙最主要的特徵在於 缺乏適當的社交技巧及社交技巧表現上有困難(Bildt et al.,2005)。盧佳嘉(2007)

而不擅處理人際問題的學生較缺乏化解危機能力,其自我發展易朝負向,倘又缺乏 友伴關懷和互動,導致情緒及行為困擾日益嚴重。從上述可得知,適切的社會技巧 是極為重要的能力,因此,研究者期望透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協助學生面對 其主訴議題,並針對學生需求參考相關教材設計課程並配合互動練習與討論,盼 能提升學生適當與人互動之社會能力,並建立可延宕性之社會技巧為動機之一。

有學者提出智能障礙學生在社會技巧的表現上,無論是表現過多或表現缺陷,

都需要介入處理(Merrell & Gimpel,1998),而透過適當的社交技巧訓練課程與教學,

智 能 障 礙 學生 是 可以 習 得該 技能 , 並 在 人際 互 動上 會 有進 步 (Gresham,1998 ; Matsons & Wilkins,2007),因此社會技巧不佳狀況並非是完全無法被改變的。此次 選用Super skills社會技巧課程(黃穎峰,廖敏玲 譯,2012)作為教案設計的參考依據 是因其在團體課程設計上,除了是相當具系統性且結構化外,搭配表單在教學與檢 核上更加完整,課後的延伸練習與複習也相當的便利。此團體課程原先設定教學的 對象為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與相關障礙孩子,但由於課程編排上每個社交技 巧都以工作分析法的方式細分成小步驟,因此,此方案也相當適用於智能障礙學生。

而在身心障礙學生的教材教法中,常運用的教學方法有:應用行為分析法、工作分 析法、直接教學法、通例課程方案、結構化教學法等(鈕文英,2003)。Super Skills 課程在編排上、教學技巧、課程特色上皆是採用直接教學法的方式作為指導,

由於目前國內採用Super Skills此套課程進行研究的僅有三篇論文,研究者希望接 續相關研究課程之方案,提供其他教育研究者可參考的資料,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本研究中以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 者針對研究對象社交技巧之需求,擬定社交課程,以探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

(13)

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之提升成效。期望藉由本 研究幫助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提升其社交技巧能力,以增進人際互動。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 ADHD學生社會技巧之提升成效。本節就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說明如 下:

壹、研究目的

一、接受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後,對提升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 ADHD學生在社會技巧之立即成效。

二、接受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後,對提升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 ADHD學生在社會技巧之維持成效。

三、教師及家長對於本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成效之看法。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進一步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接受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後,對提升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 ADHD學生在社會技巧之立即成效如何?

二、接受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後,對提升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 ADHD學生在社會技巧之維持成效如何?

三、教師及家長對於本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成效看法如何?

(1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就本研究的重要名詞「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 ADHD學生」、「社會技巧」予以說明如下:

壹、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

「Super Skills」是由Judith Coucouvanis為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與相關障 礙孩子所設計的社交技巧團體課程,2012年經黃穎峰與廖敏玲翻譯,此書籍主要為 針對社交技巧缺陷者設計相關課程,目標是要為每個孩子建立社交行為的基礎,

顧及每個孩子社交互動的獨特需求。蔡逸周(2012)指出其中四面向為基本技巧、

社交啟動技巧、與他人相處技巧和社交回應技巧。每一個單元都有固定的流程,清 楚的課程設計,非常結構化、有組織。Super Skills原則為教導程度接近的同儕一起 學習有助於社交的互動模式,藉此來建立社交能力;解讀每一個社交技巧,將之分 解成清楚的步驟,並讓每個學生都了解其意義;適當地混合進行角色扮演和練習 活動;創造一個沒有威脅感的環境;鼓勵發展新的社交行為及建立彼此滿意的社 會關係(Coucouvanis,2005)。

本研究中所指之Super Skills社交課程是以書中社交困難剖面圖檢核表內59項檢核 項目,經教師及家長依據學生社會互動之需求及能力檢核後,將檢核表所得分數整 理後依照研究對象最為需求之社會技巧融合後編擬為「自我特質覺察」、「禮貌」、

「處理情緒」、「能適當與他人相處」四項目為社交技巧目標,並參考Super Skills書 中的課程實施流程,一節40為分鐘,一週上2節課,檢視研究對象之國小三年級輕度 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在活動歷程互動情形與實施之成效。

(16)

貳、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

根據教育部「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第三條第一款所稱智 能障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 顯著困難者。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一)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

(二)學生在生活自理、動作與行動能力、語言與溝通、社會人際與情緒行為等任一向度 及學科(領域)學習之表現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

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統計與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修訂版》(Diagnotis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2013), 患 有「 ADHD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有不專注、過動及衝動的症狀,若出現之症狀,

「有至少持續六個月的六項(或更多)症狀,到達不符合發展階段且對社會及學術/職 業活動造成直接負影響之程度,這些症狀並非主源於對立行為、違抗、敵對或無法了 解工作或指示的表現。青少年與成人(滿17歲以上)至少需有五項症狀。」造成個體 之不適應且其發展成熟度不一致,其症狀在12歲以前就有數種不專注或過動──衝動的 症狀,在兩種或更多之情境表現(如:在家、學校或者上班時;與朋友或者親戚在一 起時;在其他之活動中),並出現在兩個以上的情境,就可診斷為「ADHD」。

本研究所指之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為經由台東縣鑑定輔導委員會 鑑定為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之一名三年級學生,目前就讀於台東縣某國小普通班,

並且在社會技巧上有明顯困難者。

參、社會技巧

Gresham(1981)根據 Bandura 的社會學習論所提出之社會技巧缺陷說,其認為應提 供社會技巧訓練,建立個人足夠的行為基模,以因應社會生活之需求。Gresham(1986) 認為社交技巧是社會能力的一部份,而且社交技巧亦包含了人際相處的行為、與自我 有關的行為及和有關工作上的行為。Gresham(1998)對社交技巧的定義為個體所表現 出能有效地與他人互動之是可被社會接納的行為。洪儷瑜(2002) 提出下列幾項社會 技巧定義:(1)社會技巧可為社會接納的行為型態,可以幫助個人獲得社會增強、接 納,或是逃避負面情境;(2)社會技巧是個人要開始維持與他人正向人際關係所需的

(17)

重要條件;(3)社會技巧的定義會因個人需要互動的情境而異,其主要在增強個人社 會行為的目錄,以在情境中獲得社會增強或正向的結果。

本研究所指社交技巧是研究對象在學校與同儕之人際互動,研究者透過觀察、訪 談與Super Skills社交困難剖面圖檢核表,確認其社交技巧欠缺之能力後,於每次課堂利 用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 (附件四) ,以瞭解研究對象在進行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前後之 社會技巧之成效。

(1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 學生社會技巧之提升成效,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經由台東縣鑑定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 之一名三年級學生。

二、研究時間

研究時間自2020年2月開始至2020年5月止,總計為期四個月。

三、研究內容

研究者透過教師及家長檢核表及觀察,依據研究對象之個別需求設定其社會技 巧目標,並參考2012年經黃穎峰與廖敏玲翻譯的Super Skills社交技巧團體課程架構及 教材予以編擬為此次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對象與文獻探討兩項,說明如下:

一、 研究對象

由於學生皆含個別差異,因此此研究結果不適合推論到所有的智能障礙伴隨 ADHD學生。

二、 文獻探討

鑒於國內目前Super Skills社交課程相關研究文獻較少,故相關文獻探討較為貧乏。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於探討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對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 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之提升成效,分三節呈現:第一節為探討智能障礙學生 的特徵與在社會技巧上的困難;第二節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社會技巧與相 關研究;第三節為 Super Skills 課程概述與相關研究。

第一節 智能障礙學生的特徵與在社會技巧上的困難

智能障礙學生在社交互動上常感到困難的原因除了與本身身心特質有關, 缺 乏社會技巧也是其影響因素。本節欲針對智能障礙學生缺乏社會技巧之原因與特 徵對社會技巧上的影響進行探討,說明如下:

一、智能障礙學生缺乏社會技巧之原因

鄒易倫(2018)智能障礙學生在生活適應、學校生活中,因生理與動作、認 知與學習、口語及人格與情緒方面有先天上的弱勢,在與人互動時,容易產生衝 突、摩擦或被孤立的情況。探究其原因發現,智能障礙學生在智能發展上較同年 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顯著困難者(教育部, 2013),

而這些特徵行為直接影響了社交技巧能力的發展。根據美國智能及發展障礙協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簡稱AAIDD)所 提出第十一版定義指南中的智能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y)定義「智能障礙」係指 在智力功能和適應行為上呈現顯著限制的障礙,其中「適應行為」指的是概念 (conceptual)、社會(social)和應用(practical)三方面的技能,這種障礙發生在十八歲 之前(鄭雅莉 譯,2010)。其中包括:(1)確實的鑑定,考量文化、語言的不同,

以及溝通、感官、動作和行為方面因素之差異;(2)功能表現的有 限性,是呈現 在與同年齡同儕比較,以及相同文化之典型社區環境中;(3)個體的限制通常和 其優勢同時存在;(4)經過一段時間適當、個別化的支持後,智障者各方面能力 通常會有改善;(5)描述個體的限制旨在發展符合其需求之支持計畫(Schalock et al., 2010)。根據Gresham 與 MacMillan(1997)整理相關文獻指出,障礙學生先要有

(20)

被同學所接納的原因,不是因為他被貼上「障礙」 的標籤,而是他們表現出不適 當的社會行為而導致同學對他們的排斥。社交技巧表現困難是智能障礙學生的一 個核心特徵(Bildt et al., 2005)。智能障礙兒童由於先天的限制,產生社會適應不良 或行為問題,在沒有社交技巧的訓練情況下,他們常會被同學拒絕,很難交到朋 友(Evans, Axelrod,&Sapia , 2000)。因而讓智能障礙學生感到心情低落或挫折,研 究也顯示社會技巧能力低的兒童常呈現學業低成就的表現、在校不適應狀況多、

長大後極有可能有心理健康問題,會產生多樣的、長期的適應問題 (Gresham, 1982)。

由上述可知,智能障礙學生缺乏社會技巧之原因為受先天障礙而有所限制, 在 智力功能和社會適應行為上確實有著顯著的困難障礙,因此當智能障礙學生在與他 人在相處技巧上的表現狀態也與同齡者相較來的薄弱。為促進智能障礙者建立良好 的適應性社會網絡,能融入普通教育環境,教導智能障礙學生適切的社會技巧是非 常重要的。

二、智能障礙學生的特徵與對社會技巧的影響

根據教育部「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第三條第一款 所稱智能障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 能力表現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一)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

(二)學生在生活自理、動作與行動能力、語言與溝通、社會人際與情緒行為等任一 向度及學科(領域)學習之表現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智能障礙學生因受到 遺傳因素、生理因素或家庭文化因素影響,進而衍生出在生理動作、學習、溝通、

社會適應、人格特質與情緒行 為問題等方面表現。 Leu 和Kinzer (1999)指出智 能障礙學生在學習能力上普遍出現注意力短暫 ( short attention span )、容易分 心(distractibility)、短期記憶較弱(poor short-term memory)、對抽象概念理解有 困難(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abstract ideas)等特性,因此智能障礙學生常在學習上 出現困難。由於智能障礙者之間有著嚴重程度上之差異,因此以下針對生理特徵與 學習特徵兩方面提出說明:

(21)

1. 生理方面,智能障礙學生發展與一般學生相較下較為遲緩,在粗大動作 上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可能與一般學生的差異較小,然而依障礙程度越重 者,差異則越為明顯。智能障礙生在精細動作的發展則較遲滯,像是綁 鞋帶、使用筷子、扣鈕釦、拉拉鍊等日常生活處理。鈕文英(2008)指 出智能障礙學生在動作發展也出現視動控制困難、平衡感不佳、肢體協 調不靈活等特徵,尤其口語表達和理解緩慢,常出現人際溝通困難。

2. 認知發展缺陷方面,因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的吸收能力較差,因此學習上 也較難運用所學,且缺乏表達社會技巧的知識和能力。林惠芬(2000) 指 出智能障礙者運用抽象思考來處理事情的能力非常有限,這與其認知發展 有關,一般認為智能障礙者的認知發展能力無法達到皮亞傑的形式思考時 期,因此智能障礙者即使已經到了成年階段,也只能使用具體操作時期的 認知能力進行運思,以致於限制其事情的處理能力,因而導致其在社會技 巧互動表現上欠佳。由上述可知,智能障礙者的認知發展速度較慢,且嚴 重程度也不相同, 因此,在因應方式上也有差異。

3. 記憶力缺陷方面,Belmont(1966)指出智能障礙者在短期記憶上有困難,

但在長期記憶方面,和正常人是相似的。此外,Cohen(1982)指出,智能 障礙者某些短期記憶上的困難是與其不會同時使用介入策略有關。因此,

智能障礙者需要透過具有組織性且有計畫性的指導,不斷練習精熟就可以 改善記憶力缺陷的問題。

4. 學習動機低落方面,智能障礙者在學習過程中由於經常面臨失敗,因而 較易有預期失敗之心態出現( Logan & Rose, 1982; MacMillan, 1982),因此 他們在學習上常有預期失敗,學習動機不高及意願較低,容易依賴他人 來解決問題,也缺乏自我導向的學習態度。意即,因為逃避學習或對學 習沒有興趣,而影響學習動機及意願。因此,若以符合智能障礙者其程 度設計相關課程, 應能減少其學習挫折度,並建立新的學習動機。

5. 類化能力不佳方面,Spiz(1979)於智能障礙者的研究中指出推理能力屬

(22)

用到新情境的能力。因此智能障礙學生若能將過去舊經驗連結到新經 驗即可提升此技能。

6. 語言能力缺陷方面,智能障礙的口語表達及語言理解能力均為不佳(蔡 怡姿, 2011)。智能障礙學生對刺激的接收力較為薄弱,對不同刺激易 以同樣 動作回應。智能障礙者的語言發展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其發展 程度和 智能障礙的成因、程度呈正相關,智能越低者其語言溝通問題 也會相 對嚴重。

由上述可知,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上與本身特徵具有相關性影響,進而嚴 重則直接影響到生活與社交,因此在介入之前應先確切了解學生的生理與學習 需求程度,並提供給予適性的教材及教法,以達到符合其功能性的有效教學。

(23)

第二節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之社會技巧與相關研究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始於兒童時期的疾患,僅對學習與活動的參與有著顯著影響,

甚至可能導致後續成長階段會面臨一些不利的狀況,像是社會適應、心理功能不健全 等,因此,積極因應其狀況並安排適當的介入處理方案,以利增進在學習階段以及日 後成長階段之功能。研究指出ADHD 與學業表現不佳、輟學、青春期時出現嚴重反社 會行為、違法與濫用藥物等都有關。此外,這些兒童到了成人階段也有研究顯示指出 會傾向有較不理想的職業、較低的社經狀況、較多反社會人格障礙、藥物濫用、精神 疾患住院與死亡的狀況出現(王亭之、 陳麗秋,2017 )。

壹、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特徵

ADHD 的行為特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和過動,而除了不注意、過動和衝動 三個主要核心特徵外,洪儷瑜(1994)指出通常還伴隨有認知、學業、情緒、行為、

和社會人際等方面的問題。關於其特徵之狀態不但會影響認知及學業成就,也導致 ADHD 學生無法遵守日常生活規範、難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再加上自我覺察能力 薄弱,進而影響ADHD 學生的社會適應表現。

一、 注意力不集中

杜亞松(2011)指出關於ADHD的特徵,當在參與活動時,注意力常會無法專注 一件事太久,容易經常性變更活動目標,最後任何一項活動都無法完成,即為注意力 不集中。王乙婷與何美慧(2003)也指出ADHD學生在持續性注意力方面也顯示出較 一般同儕困難,因而造成學生無法有效學習。在日常生活中,ADHD 學生無法從頭到 尾持續性的做完某件事,在玩遊戲時也是,甚至會逃避需要持續注意力的相關事務

(高淑芬 ,2013)。因此,從上述可知ADHD 學生因自身的注意力不集中,且缺乏有 效率的組織及計畫等學習策略,所以在學習時便會出現障礙,經常難以完成任務。

二、衝動

楊坤堂(1997)指出在面對情境規範時,其無法控制自我反應,即是衝動。衝動又 可以分為認知及行為方面:認知衝動是無法停下來思考及辯證,而行為衝動是指行動 上的無法等待,意即,無法控制內在思考,但無論是何種衝動,結果都是無法有計畫

(24)

比一般學生薄弱,使其在其情緒及人際方面常會產生問題,像是常常發生口語上或肢 體上的對立、違抗或攻擊等行為。ADHD 學生也因無法精確了解社會線索以及控制衝 動,因此,常在未了解狀況或未經思考就行動,使得他們在社會適應上困難(Stewart

& Buggey, 1994)。像是問題還未被說完前,就把答案衝口而出、無法耐心排隊等持或 在一項活動或遊戲和人輪流等自己的機會,也因為行為抑制力不夠而干擾或打斷別人 的談話或活動。

三、過動

楊坤堂(1997)指出當學生出現過度活動的行為狀況,做出與情境毫無相關或不 適當的舉動,且無法控制分心與內在思想,稱為過動。ADHD 學生活動過多的表現除 了在動作以外,還包括說話總是說個不停、思考活躍,其過度表現經常容易影響到他 人。時間對他們而言過得很慢,所以他們很容易感到不耐煩,也難以有耐心去遵守團 體規範,在課堂中也常常無法長時間坐在位置上,經常有離開座位之行為出現,同時 也影響到班級同儕學習。依上述有關於 ADHD 學生特徵的相關文獻,將其特徵所提到 之行為描述加以整理。如表 2-1。

表2-1

ADHD 學生具體行為描述摘要

特徵 行為描述

注意力不集中

1. 經常性變更活動目標。

2. 無法專注一件事太久或注意細節。

3.容易逃避費時費力的事情。

4. 學習策略缺乏有效率的組織及計畫。

5. 經常難以完成任務。

衝動

1. 無法輪流、等待事情。

2. 干擾他人或打斷他人的說話。

3. 難以遵守規範。

4. 無法控制與觀察自我反應。

5. 無法耐心等待。

過動

1.身體的活動量過度。

2.在課堂隨便離開座位,干擾課堂秩序。

3.難以安靜專注一個活動。

4.不應說話時仍然說個不停。

5.做出在情境中不適當或毫無相關的舉動。

(25)

總結上述,ADHD 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和過動,使得ADHD 學生在日常生 活中產生許多困難,在學業上、人際關係與社會互動上,都因無法遵守生活常規及他 人指令,進而形成社會適應上困難。

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與社交技巧之相關研究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目前是心智科門診常見的神經發展性疾患之一,也是近年來 學校中常見的學生狀態之一,Toner, O’Donoghue 與 Houghton (2006)指出注意力缺陷過 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種長久且慢性的病症,嚴 重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表現、社會適應及成人生活。ADHD 的行為特徵包括三個核心 狀況為注意力不足、衝動和過動。除了本身症狀所帶原始問題之外,其特徵不但影響 認知及學業成就,例如:學習低成就、無法專注、認知能力不佳問題,也導致 ADHD 兒童無法遵守日常生活規範、難以維持人際關係及表現出各種情意困難,進而影響社 會適應表現,例如:語言發展問題、社會互動與溝通等問題。蔡明富(2009)提出注 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因不專注、衝動及過動症狀,以致在學校以及家中出現與人衝突、

焦慮及退縮等適應問題。不僅如此,周佩樺(2008)也指出社會適應困難除了影響注 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與同儕間的人際互動關係外,還會影響其心理發展。Wehmeier, Schachat 和 Barkley(2010)也指出超過半數的 ADHD 學生或成人會在同儕關係上有嚴重 的問題出現,且超過 70%的 ADHD 學生在三年級開始會有難以進行社交及交朋友的困難,

像是在與他人分享、合作等交流活動,容易表現出自我中心、不遵守規則、打擾別人、

命令別人、有敵意等行為。而本研究介入國小對象其障別伴隨 ADHD ,因此對於此類 別學生其社會技巧與社會適應上作更進一步的探討,吳秋燕(1998)、林建平(2006)

都提到 ADHD 學生表現除了表現不專注、衝動和過動等核心症狀外,容易伴隨生氣以 及攻擊等社會不適應行為,對其人際關係產生了不良影響。除此之外,根據許珮芸

(2008)研究發現,學校較重視 ADHD 學生課業,忽略了社會適應能力的養成,進而 引發責罵、忽視問題等負面反應,使其受到同儕排擠及家長與老師責罰,因此我們可 以藉由上述文獻了解 ADHD 學生除了生理上所影響的問題,心理層面發展也會受到影 響。宋維村與侯育銘(1996)也提到介入 ADHD 學生其困難為一方面要改善其大腦功 能發育不完全,另一方面則是要從心理以及環境面向著手,因此,ADHD 學生除了在

(26)

學習上需要較多的方式來輔助外,給予適時的關懷與照顧,並搭配適合的因應策略,

以降低 ADHD 學生的挫折,使學習與成長歷程能更加順遂。

綜觀上述文獻資料,ADHD 學生普遍存在的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等身心特質,

使他們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進而產生社會互動的負向發展。ADHD 學生自我控制能 力薄弱,加上他們在使用內在語言指導自己的行為上有相對的弱勢和困難在,可能讓 他們的社會技巧有表現上的狀態不佳,而找出能幫助 ADHD 學生其適合之教學方法,

以及教導他們使用內在語言指導自己的行為,在 ADHD 學生社會技巧教學實務上有其 重要性。

參、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之社會技巧教學訓練

在教育現場中,由於ADHD 學生因特徵及其伴隨之問題行為,以至於其在普通班 級中常常出現干擾行為,造成班級導師及同儕的反感和排斥。然而,曾健瑋(2010)

提到ADHD 學生班級適應上的困難,除了其缺乏適當的社會技巧外,對於學業及人際 互動上也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教師除了正視ADHD 學生的行為問題,更重要的是 社會技巧教學訓練能提供正向人際認知及正確社會技巧方式,以增進ADHD 學生的人 際互動之能力。社會技巧是一種可以透過學習改善的行為,可以透過具有架構及目標 的系列性課程,改善目標對象的社交技巧狀況並提升個體展現接受正向社交回饋的機 會。ADHD 學生在回應他人或與他人相處時,經常因為社交技巧的缺乏以及生理上的 特殊性,常使用較衝動或攻擊性的方式回應或是其他不適當的行為,因此使人際關係 狀態不佳。黃月霞(1993)指出社會技巧教學為事先安排好的主題或一系列的教學內 容,改善目標的人際功能的一種訓練方式,其強調能獲得正向社會行為表現外,同時 降低問題行為。Gresham (1986)依據社會學習理論中的社會技巧缺陷說,提出社會技巧 教學應建立個人足夠的行為目標,並教導其社會適應困難之處,才能夠因應社會的需 求。社會技巧內容及方案雖然會因介入對象與實施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教學程序 卻大同小異,根據文獻可以發現,Kelly (1982)指出社會技巧教學有以下步驟:教導適 當的社會技巧、示範、演練、增強與回饋及類化;Spence (1983) 認為實施社會技巧訓 練的步驟有:選擇目標、教導與理論、示範、角色扮演與練習、回饋、遷移及類化等;

Hollin (1990)認為社會技巧的主要訓練技術很相似的,包含: 說明、示範、回饋、後效 增強、家庭作業等。洪儷瑜(2002)綜合Cartledge 與 Milburn及 Goldstein, Sprafkin,

(27)

Gershaw 與 Klein所提出的社會技巧步驟包括引起動機、教導新技巧、決定或說明技巧 步驟、教師示範、情境演練、回饋、增強或修正等。

綜合上述文獻可以發現,社會技巧教學為一連串具有架構性的設計及訓練流程。

先是針對學生需求擬定目標,再來教導學生表現出適當的行為,透過分析情境來練習 各種情境的表現方式,最後利用增強、回饋,讓學生在一個完整的架構中學習,若能 將這些方式相互結合使用,則會讓社會技巧訓練的設計更加完善。因此,本研究在施 行社交技巧訓練課程時會應用上述策略,以使更能達到訓練效果。

(28)

第三節 Super Skills 課程概述與相關研究

2012 年引進台灣的「Super Skills 給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與相關障礙 孩子的社交技巧團體課程」是美國密西根大學精神醫學部兒童及青少年精神醫 學科,精神專科護理師及行為治療師 Judith Coucouvanis 所著,黃穎峰、廖敏玲 (譯)(2012)。藉由策略性指導,目標是為團體中每個孩子建立「社交行為的基 礎」,滿足每個孩子社交互動的「獨特需求」,讓這些孩子習得的社交技巧,

能夠有效「類化」到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持續交朋友,或融入學校與社區的同 儕中。Super Skills 的基本信念是對於這些有嚴重社交缺陷的孩子,要營造一個 絕對不會失敗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導他們在融入社會時要用的特定、被期 待的行為。至今此書已流通於國內九年,但學術界目前針對這個 Super Skills 技 術的累積卻十分有限,研究者利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中華民國期 刊論文索引資料庫」、「教育論文獻上資料庫」搜尋「Super Skills」,只找到 三篇以Super Skills 為教學主軸之研究(王詩瑋,2016;林家儀,2015;伍苑岐,

2018),鑒於國內這個領域的篇數不足性,因此將繼續參考原書編擬相關課程,

作為基礎的教學設計,最後將依據實證研究之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Super Skills」專為國小階段學生設計,適用於所有社會技巧障礙之相關問 題學生,他們可以回答直接問題並參與討論,Super Skills 用結構化、有組織性、

一致的格式,並介紹社會互動所需的四大領域:「基本技巧」、「社交啟動技 能」、「與他人相處的技巧」、「社交回應技巧」。四領域中一共分為 59 個不 同的社交技能。每項社交技能都被再細分成幾個讓孩子容易操作練習的行為或 重點。作者提供用以輕鬆評估學生社交技巧能力的工具「創造成功:了解學生 檢核表」,這個表格列明了學生最近的興趣、對壓力的反應、語言能力、學業 成績、感官問題、健康狀況和整體社交狀況。Coucouvanis 強調要在學生參與社 交團體課程之前了解他們是很重要的。其他的相關工具還包括「社交困難剖面 圖」、「Super Skills 團體剖面圖」、「目標行為練習檢核表」等。Super Skills 使用均為相同的課程格式,保證課程容易進行並且結構化形成概念。借著清楚 的架構:成功的步驟、行前須知、介紹技能,確保每位 Super Skills 的帶領者準 備好要帶領他的團體。隨著課程推進每一個 Super Skills 課程還包括以下關鍵部

(29)

分:朗讀並複習成功的步驟、暖身活動、角色扮演、練習活動、鼓勵並增強的 支援技巧、教具的準備、課後延伸活動。

研究者將 Super Skills 課程相關實徵性研究彙整如表 2-2 所示。

表 2-2

Super Skills 課程相關實徵性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 伍苑岐

(2018)

國小集中式特 教班三名中重 度智能障礙學 生

單一受試研究 法ABM設計

「打招呼」、「加入別人的活 動」、「請求協助」均有立即 成效與維持成效,普通班教師 及普通班同儕對同儕互動行為 認為有部分進步。

王詩瑋

(2016)

國小三名特教 班智能障礙學 生

單一受試研究 法之倒返設計

「加入別人的活動」、「邀請 別人一起玩」均有立即成效與 維持成效,訪談教師資料認為 具有類化效果。

林家儀

(2015)

國小6位亞斯 伯格症,1位 高功能自閉症

觀察與訪談之 質性研究、量 化問卷

透過行為觀察與家長回饋,人 際互動表現與社交技巧方面,

呈現出逐漸改善進步。

以下依表 2-2 國內 Super Skills 應用在教學上的相關研究進行敘述如下:

一、 研究對象方面

從上表可得知,目前主要研究對象皆是以國小階段為主,從初始參照原書 建議針對的亞斯伯格與高功能自閉症做相關研究外,後續的研究漸漸嘗試拓展 至其他障礙類群,意即該研究領域發展在未來還有更多發展性。

二、 研究設計方面

從上表可得知,其中兩篇皆是採單一受試研究法(伍苑岐,2018; 王詩瑋,

2016),另一篇則採觀察與訪談之質性研究(林家儀,2015),在質性與量化研究 上教學均具有成效,但由於目前篇數較少,無從比較更多設計方式。

(30)

三、 研究結果方面

從上表可得知,進行教學實驗之後,學生在社會技巧的表現上均有立即效 果,顯示透過Super Skills應用在教學上後,學生是可以馬上表現出適當的社會 技巧。在維持成效上也具有效果,而課程最為期待的類化能力也在(林家儀,

2015)此篇研究呈現出來。

經相關文獻探討後,Super Skills應用在教學上是可增加其社會互動能力,

且經過教學與練習,障礙學生是可以學習並表現出適當的社會技巧,對於學生 現在與未來的人際互動而言,是具有正向的支持的。下一章將針對研究者所輔 導的學生進行課程設計,來探討是否能增進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的社 會技巧,並透過教師與家長回饋問卷了解教學之成效。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普通班三年級一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 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單一受試之撤回實驗設計(A-B-A`)進行研究,探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一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之提升成效。

本章分為「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教學活動設計」、

「研究流程」、「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信實度」、「研究倫理」八個章 節,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提升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 礙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之成效,說明如下:

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探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提升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 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之提升成效,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研究法之撤回實驗 設計(A-B-A

)進行教學與結果分析,自變項為Super Skills社交課程教案,依變 項為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在接受Super Skills社交訓練課程教學後, 檢 視學生與他人互動時「自我特質覺察」、「禮貌」、「處理情緒」、「能適當 與他人相處」之四項社會技巧立即與維持之成效。並以回饋表單方式探討導師 與家長對本課程之社會效度。控制變項為教學方案執行、教學時間與地點、方 案檢核者、個案的流失、增強。

本研究架構圖如3-1所示,說明如下:

(32)

社會技巧之立即成效 社會技巧之維持成效

依變項

圖3-1 研究架構圖

(一)自變項

本研究自變項為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教學地點為個別教室,教學時間於每 週進行兩次教學,每節進行四十分鐘,總共七週,十四次,計 560 分鐘。本研究之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透過與家長、教師等人員訪談、觀察及透過社交困難剖面檢 核表評估研究對象後,再依照黃穎峰、廖敏玲 (譯)(2012)的Super Skills 社交課 程,選擇學生適用的社會技巧目標設計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四單元,如下:「小小 調查員」、「讚美小天使」、「情緒小管家」、「我想和你做朋友」。

(二)依變項

本研究之依變項為一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接受Super Skills社交 課程教學後,社會技巧之學習成效。本研究以書中社交困難剖面圖檢核表內59項 檢核項目,經教師及家長依據學生社會互動之需求及能力檢核後,將檢核表所得 分數整理後依照研究對象最為需求之社會技巧融合後編擬課程,後續透過觀察、

檢核與訪談方式評估學生與他人互動時「自我特質覺察」、「禮貌」、「處理情 緒」、「能適當與他人相處」四項社會技巧立即與維持之成效。

1.教學方案執行 2.教學時間、地點 3.方案檢核者 4.個案的流失 5.增強

控制變項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 自變項

一名國小三年級 輕度智能障礙伴隨

ADHD學生 研究對象

(33)

(三)控制變項

為避免可能干擾因素影響研究結果的變項關係,以有效評估Super Skills社交課 程對研究對象之社會技巧提升效果,故控制以下可能因素,詳述如下:

1. 教學方案執行:依照所黃穎峰、廖敏玲 (譯)(2012)的Super Skills,選擇學生適 用的目標設計,並與專家學者討論後進行調整以符合個案需求,於方案執行期間 每週固定與教學督導討論教學方案執行適切性。

2. 教學時間、地點:本研究安排於個別教室進行,為期七週,一週兩節,共十四節 教學活動課程,每節四十分鐘。

3. 方案檢核者:由研究者委託教學督導及指定校方為方案檢核者。

4. 個案的流失:本研究於研究計畫通過後始與研究對象家長訪談,並取得家長同意 書,說明研究流程、注意事項及時程,請家長於研究期間協助完成研究,排除個 案流失以及家庭變動之因素。

5. 增強: 增強方式為資源班原有的增強方式,並未因本次的實驗教學而改變或增加 新的增強方式。

(四)評量方式

透過「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以及「行為觀察紀錄表」方式,並配合相關人員 訪談及問卷,以瞭解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在教學前後社交技巧表現之 情形。

(3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一名就讀台東縣某國小普通班三年級一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 ADHD學生,透過訪談教師、家長等相關人員對學生表現,檢核與評估學生社會互 動需求,並經家長同意後,依據學生學習需求,擬定課程教學目標。

本研究針對研究對象之基本狀況、現況能力概述如下:

壹、 基本狀況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小舟 (化名)為一名國小三年級男生,目前就讀於普通班。經過 醫療評估報告鑑定為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領有身心障礙證明。鑑定決議安置方 式於資源班接受服務,本次經研究對象家長同意後並取得家長同意書(附錄一),將此名 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列為本研究對象。

貳、 現況能力

一、學業能力

國字認讀流暢度較差,語速較慢,除有構音問外,也容易有斷句斷錯之情形。造 句能力較弱,需給予範例及提示,且學過的字有提取的困難。易受環境的聲音影響專 注力。短期記憶力不佳,需多複誦、練習才能熟練。

二、溝通能力

理解:常用日常用語均可理解,對於教師問的問題,如理解會簡短回答。

表達:平時能主動表達,但有構音問題且說話時語速快,因此語句完整度較少,

句型多以片段方式表達,且前後關聯性不佳,但可大概表達出自己的需求。

三、情緒與人際關係

小舟的情緒很容易有起伏(說髒話、大叫)。在班上與同學相處皆以打人、丟物品方 式吸引他人注意,與同學相處方法不適當,因此在班上人際狀況不佳。以自我中心想 法為主,對於事件敏銳度較低。

(35)

參、目標行為的選擇

本次目標行為係經由本研究之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教案透過與家長、導師等人員 訪談、觀察及透過社交困難剖面檢核表評估研究對象後,再依照黃穎峰、廖敏玲翻譯 的Super Skills 社交訓練課程,選擇學生適用的社會技巧目標設計課程。其首要最被認 為需要介入之社會技巧為「介紹別人」「持續對話主題」、「持續工作」、「處理 錯誤」、「處理憤怒」,次之為「正確的時機」、「表達讚美」、「談論自己」、

「提出適宜的問題」、「提供意見」、「遵從指令」、「提供協助」、「鼓勵他人」、

「有運動精神」、「處理問題」、「表現幽默」、「有禮貌地表達反對」、「處理戲 弄」,經綜合性比對及評估後將較為同質性的社會技巧結合設計,課程內容包括四單 元「小小調查員」、「讚美小天使」、「情緒小管家」、「我想和你做朋友」。主要 社會技巧目標內容設為「自我特質覺察」、「禮貌」、「處理情緒」、「能適當與他 人相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如附錄七),係參考經由黃穎峰、廖敏玲 (譯)(2012)的 Super Skills社交訓練課程,以書中社交困難剖面圖檢核表內59項檢核項目,經教師及家 長依據學生社會互動之需求及能力檢核後,將檢核表所得分數整理後依照研究對象最 為需求之社會技巧融合後編擬課程,本次課程以「自我特質覺察」、「禮貌」、「處 理情緒」、「能適當與他人相處」項目為社交技巧教學目標,並參考Super Skills書中 的課程實施流程,一節40為分鐘,一週上2節課,共計14堂,560分鐘。

二、Super Skills社交困難剖面檢核表

Super Skills 社交困難剖面檢核表(如附錄二),以量表評估,了解研究對象之 能力,以利做為課程目標安排之依據。

三、訪談大綱

(36)

狀態,作為目標擬定之依據並進行課程設計。於教學前訪談研究者對象之教師、家 長,瞭解重要他人對於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人際互動之看法與問題。

並於教學後詢問受訪者對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的教學成效及對於教學上的建議,作 為教學結束後資料整理與分析之依據。

四、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

透過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如附錄四)客觀評估研究對象目標行為之表現, 以分 析研究對象所需之人際互動能力,作為教學者設計符合學生需求之目標依據。主要 透過四項目標行為的操作型定義來觀察研究對象在人際互動時的表現,分析與比較 教學前後目標達成與行為表現之改變情形,作為教學結束後資料整 理與分析之依 據。本研究使用之此觀察表是根據本研究之社交技巧訓練方案且參考鈕文英(2001)

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之目標與行為紀錄表編製而成,用以評量Super Skills社交 課程教學之成效,為研究對象是否能達到立即、維持及類化效果之依據。

五、教師、家長問卷

在接受活動方案前後,為了瞭解其人際互動覺察能力之成效,在教學前(如附 錄五)、教學後(如附錄六)請教師與家長填寫問卷。問卷是採李克特式(Likert-type) 五點計分法方式處理,評量方式為:「簡單」5分、「有點簡單」4分、「普通」3 分、「有點困難」2分、「困難」1分。再針對家長和教師所填答之問卷,進行探 討之訪談,希望透過問卷更了解個案人際互動覺察能力之成效,並分析此方案是 否有社會效度。

以上研究工具除第二項為標準化測驗外,其他均由研究者設計完成後,經五 名專家學者審查,其中有三名國內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及兩名國小資源班教師 (專家效度審查名單如表3-1)。亦先實際試用於觀察個別之社交技巧表現,最後修 正完成。

(37)

表3-1

專家效度審查名單

姓名 職稱

A 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B 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C 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D 台東市馬蘭國小資源班教師

E 台東市馬蘭國小資源班教師

(38)

第四節 教學設計

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實驗法,針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的觀察,並控制造成變異的 因素,以有效了解實驗對於研究對象的立即成效及維持成效。

壹、研究設計模式

本研究分為基線期、處理期及維持期三個階段,研究設計模式如下圖3-2:

圖3-2 研究設計模式 一、實施方式

教學安排七週,一週兩節,共十四節教學活動課程,每節四十分鐘。

二、課程規劃

本研究之Super Skills社交課程教案係經過研究者訪談及由研究對象班級導師、

資源班導師及家長填寫Super Skills社交困難剖面檢核表表格後,研究者運用其檢核 表,針對學生社交技能之需求挑選出適宜的目標,再依照黃穎峰、廖敏玲翻譯的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選取學生適用指標以進行教學,參考相關教材設計單元課程 以「自我特質覺察」、「禮貌」、「處理情緒」、「能適當與他人相處」四項進 行課程設計主軸,參考相關教材設計單元課程, 課程分為「小小調查員」、「讚 美小天使」、「情緒小管家」、「我想和你做朋友」四單元。

以表3-2課程架構與對應教學內容 與 3-3 課程與目標行為檢核敘述如下:

目 標 行 為 出 現 百 分 比

階段

基 線 期

介 入 期

維 持 期

A B A’

(39)

表3-2

課程架構與對應教學內容

主題 週次 節數 單元名稱 教學內容

小小調查員 1 1 我們的約定 課程禮儀

小小調查員 1 2 特質調查局 談論自己1

小小調查員 2 3 特質傳聲筒 談論自己2

禮貌 禮貌 禮貌

2 3 3

4 5 6

我是讚美小天使 禮貌小尖兵 我的朋友

表達讚美 回應讚美

介紹別人與自己

情緒管理 4 7 情緒賓果盤 認識情緒

情緒管理 4 8 情緒點點名 處理情緒

情緒管理

我想和你做朋友 我想和你做朋友 我想和你做朋友 我想和你做朋友 我想和你做朋友

5 5 6 6 7 7

9 10 11 12 13 14

我不喜歡這樣 和我玩好嗎 我是小偵探

小綠不見了 有你,我不怕

你可以做到

處理戲弄 正確方式邀請 面對問題(班級1) 面對班級(問題2) 提供協助

鼓勵他人

(40)

表3-3

課程與目標行為檢核

自我認識 能以簡單具體方式口述表達自我的特質 禮貌

情緒管理

能適當與他人相處(方式)

能使用禮貌性詞彙/動作回應他人 能遵守指令配合他人

能以先詢問徵得同意,後進行的方式進行動 作

能觀察到他人情緒(同理他人) 能以正確的方式處理戲弄 能夠使用適當的方法表達情緒

能以正確方式邀請他人玩或一起做事。

能透過觀察,給予他人協助。

能以口語/非口語方式鼓勵他人。

二、介入流程

本研究之教學實施流程,配合教學提示、增強、討論與模仿等策略,進行情 境演練與修正,使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能獲得充分練習之機會,並盼 能延宕至日常生活。研究採認知行為取向,教導研究對象思考適當的行為因應方 式,最後透過學習單並配合相關情境演練的安排,以確保習得能力之維持成效。

社交技巧 檢核項目

(41)

第五節 研究流程

研究在進行 Super Skills 社交課程前,先閱讀與蒐集相關文獻,以了解關於研究對 象人際社會技巧能力及經驗之相關資料,並與導師、家長進行討論及使用 Super Skills 社交困難剖面檢核表,選定學生所需之社會技巧能力,再進行教學。在 Super Skills 社 交訓練課程實施過程中,亦會以錄音及錄影方式, 將研究對象之學習歷程與狀況記錄,

以適時調整教學,最後透過檢核表及回饋問卷,以客觀角度了解實施之成效,期望透 過 Super Skills 社交訓練課程,能增進學生社會技巧能力。根據本研究之實施方式,分 為前置階段、執行階段及資料分析與彙整階段,研究流程圖如圖 3-3:

執 行 階 段

進行課程教學

教學與檢核

課程檢討與調整

準 備 階 段

閱讀文獻與蒐集資料 研究對象與主題確認 社會技巧資料蒐集 擬定學生的教學目標

課程編排與撰寫

分 析 與 彙 整

檢核表與紀錄彙整

回饋與訪談分析

撰寫研究結果

(42)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所有資料皆整理分析完成之後,以此資料來撰寫論文,並提出相關的建議及結果,

以供日後教學及未來研究發展。

一、圖示法

依照行為社交技巧檢核表,勾選目標行為的分數,加總之後換算成百分比。研究 者依基線期、介入期及維持期繪製各個資料點,以曲線圖呈現資料變化。橫軸代表觀 察階段,縱軸代表目標行為出現的百分比。

二、目視分析 (一)階段內分析變化

階段內分析變化,包含階段名稱、階段長度、水準範圍、階段內水準變化、平均 水準、水準穩定度、趨向和趨勢內的資料路徑及趨勢穩定度等八個部分,以下分別說 明之:

1.階段名稱: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

2.階段長度:指各階段內的資料點數目。

3.水準範圍:指在階段內最小和最大資料點的縱軸值。

4.階段內水準變化:指階段內第一個和最後一個資料點的縱軸值相減。

5.平均水準:階段內所有資料點縱軸值的總和除以總資料點數。

6.水準穩定度:指該階段的最大值乘以水準穩定標準(12%),得到可接受的穩定範圍。

當88%的資料點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則可視為穩定的資料。

7.趨向和趨勢內的資料路徑:指資料路徑的斜度,有上升(/)表示進步(+)、下降

(\)表示退步(-)、水平(-)表示等速或無變化(=)三種趨向,本研究採用 中分法,依據中數及縱軸值來估計趨向。

8.趨勢穩定度:指88%以上的資料點落在趨向的12%之範圍內,則可視為穩定的資料。

(二)階段間的趨勢分析

階段間的趨勢分析,包含比較的階段、階段間的水準變化、平均水準的變化、

趨勢方向變化與效果、趨勢穩定度的變化與重疊率等六個部分。

1.比較的階段:基線期/介入期、介入期/維持期

2.階段間的水準變化:指相鄰的兩階段,前階段的最後一個資料點與後階段的第一個資

(43)

料點的縱軸值相減。

3.平均水準的變化:本階段與前一階段的平均水準相減。

4.趨勢方向變化與效果:比較兩階段趨向的變化效果。

5.趨勢穩定度的變化:比較兩階段間趨勢穩定度的變化情形。

6.重疊率:本階段落在前一階段最佳範圍內的資料點數,除以本階段的總資料點數 再乘以百分率,即為重疊率。(杜正治,2006)

三、C 統計

C 統計為時間序列分析,考驗階段內和階段間資料點的趨勢是否達顯著水準,以 驗證介入期處理的效果。階段內的資料分析,若曲線的趨勢有顯著變化,階段內C 統 計則會達到顯著水準。若基線期中,Z 值未達顯著水準,代表自變項尚未介入,依變項 沒有改善,適合介入;在介入期中,Z 值達顯著水準,代表自變項介入後,依變項有顯 著改善,達立即效果。階段間的資料分析是把基線期和介入期的資料點使用C 統計處 理,當Z 值達顯著水準,則代表具有立即效果;介入期和維持期的資料點使用C 統計處 理,當Z值達顯著水準,則代表具有維持效果。(鈕文英、吳裕益,2011)

C 統計之運算公式如下:

本節在進行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後,使用「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評量方式,並配 合「訪談大綱」、「問卷」進行分析以探究資料,檢視教學成效。藉以瞭解台東縣某 國小普通班三年級一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在教學前後社會技巧表現之 情形,資料分析處理方式說明。

四、分析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

透過社會技巧觀察檢核表(如附錄四)客觀評估研究對象目標行為之表現,以分析研 究對象所需之人際互動能力,作為教學者設計符合學生需求之目標依據。主要透過四 項目標行為的操作型定義來觀察研究對象在人際互動時的表現,分析與比較教學前後 目標達成與行為表現之改變情形,作為教學結束後資料整理與分析之依據。本研究使 用之此觀察表是根據本研究之社交技巧訓練方案且參考鈕文英(2009)之目標行為紀 錄表編製而成,用以評量社交技巧訓練之教學成效,為研究對象是否能達到立即、維

(44)

量方式:「簡單」5分、「有點簡單」4分、「普通」3分、「有點困難」2分、「困難」

1分,以檢核學生互動行為之進步改變情形。

五、教師與家長問卷

本研究為瞭解Super Skills社交課程教學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 社會技巧之成效,除透過相關文獻及教學觀察紀錄中所獲得之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外,

研究者於Super Skills社交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進行進行情境再測及相關人員訪談,針對 訪談大綱及問卷之內容進行歸納與整理,依照教學目標進行有系統的分析與呈現,進 行更深入地探討與檢視,作為蒐集研究對象在校表現的質性資料之輔佐,以瞭解學生 於教學前後的改變,透過不同資料的相互驗證下,瞭解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社會技巧 之影響是否具有一致性的研究結果。

(45)

第七節 研究信實度

本研究透過「社會技巧目標檢核表」、「訪談大綱」及「教師與家長問卷」,蒐 集學生學習課程後社會技巧之成效,為提升本研究的信度與效度,所採用的方式如下 所述:

一、研究者的持續觀察

除平時一週兩次的課程外,也與研究對象班級導師、資源班老師共同合作,透過 平日導師、資源班老師的課堂與課後觀察,並定期進行三方觀察回饋及討論,以達中 立客觀之觀察結果。

二、三角驗證

透過行為檢核表與班級導師觀察學生日常行為表現,再加入家長重要他人之訪談 資料,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處理,以分析學生學習課程後社會技巧變化之資料。

三、參與者檢驗法

於教學前後,透過訪談方式請參與研究之相關人員一起檢視研究結果、相關紀錄 資料。

(46)

第八節 研究倫理

本研究以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台東縣某國小普通班三年級一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 伴隨ADHD學生社會技巧之成效研究,基於保護與尊重研究對象之原則,遵循以下倫 理原則:

一、知後同意權

進行研究之前,應告知研究對象與家長本次研究之動機、目的以及課程進行與評 量之方式,家長同意後,請家長簽署同意書,才得進行所有研究計畫。

二、保密原則

應於研究開始前,將研究相關之資訊清楚告知,包含:訪談之相關錄音檔、文件 資料及紀錄內容均予以加密並妥善保存,在未經受訪者本人同意前,絕不向其他人公 開。

三、資料真實性

研究中的資料蒐集與撰寫,不得任意更改內容或扭曲原意,應保持客觀中立態度 進行研究,以確保資料真實性。

(4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旨在探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提升一名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伴隨ADHD 學生社交技巧之成效,並進行分析與討論。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Super Skills社交課 程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的成效,第二節為教師與家長回饋問卷之分析與 討論,第三節為綜合討論。

第一節 Super Skills社交課程對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 伴隨 ADHD學生社交技巧之成效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撤回實驗研究,主要探討Super Skills社交課程介入後,國小輕度 智能障礙伴隨ADHD學生社交技巧的表現情形。研究者蒐集研究對象在基線期、介入 期和維持期中,「自我認識」、「禮貌」、「處理情緒」和「能適當與他人相處」四 種社交技巧的表現情形,並利用所蒐集之資料以圖示法、目視分析和C統計,進行結果 分析比較。

一、研究對象自我特質覺察行為之結果分析

研究者依據觀察記錄繪製「自我認識」行為百分比曲線圖(自我認識行為百分比曲 線圖如圖4-1),從圖中可以看出基線期、介入期和維持期的曲線變化情形。

圖4-1自我認識行為百分比曲線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ap Reading & Map Interpretation Skills (e.g. read maps of different scales, interpret aerial photos & satellite images, measure distance & areas on maps)?. IT

Q: How do human inventions work like animal body parts?. Q: What small invention is important to people

• A teaching strategy to conduct with young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some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reading, through shared reading and supported reading.. • A good

Access - ICT skills: the technical skills needed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social media. - Information

※ School social workers can provid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advices and help, including training and teaching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related to social work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This article was compared with the survey results from the article, “Skills requirements for MIS staffs – the study of enterprises’ requirements for the high school,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orporate image, service quality, perceived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was explo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