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準備階段的策略與活動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準備階段的策略與活動

在開學初期(前三個月),可說幾乎每天的生活中都有處理不完的突發狀況,

因此建立小朋友對新環境中人、事、物的關係與安全感,應為首要的任務。在此 同時,語言的學習如何與生活做一結合,並將生活中的點滴轉換成學習的線索,

即成為準備階段發展的主軸與重點。

階段一

(民國 95 年 9 月份)

一、發現問題

不知是否因為班上許多人沒唸過幼稚園,本屆的小朋友對於團體生活的適應 較需多關注。在處理幼兒情緒與人際互動方面較費心,而狀況也頻頻發生,讓人 有應接不暇的感覺。

小原(搶玩具)

小翔(較晚來)

小至(跑來跑去)

小文(只注意別人)

小瑜 (一直離開椅子)

小越 (遲到、中午不睡)

小云(中午吃完飯,急了哭了)

小軒 (記不住號碼、往外跑)

小京 (喜歡和別人玩、聲音較大)

小潔 (一直注意別人,且極度不專心)

小宏 (喜歡和別人玩、聲音較大、習慣告狀)

小賴(有點害怕人群,後來較好。哭了一會兒,在老師的堅持下也就停了。)

小邦 (吃午餐不順、午休沒睡、但拼圖很厲害) (日誌 95.09.01)

狀況一

小朋友初到一個陌生的團體,若能順利交到朋友,則能幫助他較快熟悉環境。

然而,有些幼兒的人際關係並不理想。如以下的舉例:

今天當老師陪著小朋友玩角落的東西時,發現比較能讓他們安定下來。而娃 娃家的物品因是塑膠類,所以小男生很喜歡拿起來丟,也因此有不少紛爭。有些 孩子的遊戲模式不佳,或許和發展狀況、人際技巧都有關係,值得繼續觀察。(日 誌 95.09. 29)

小男生一早到班上似乎特別興奮,常常會在教室大聲喧嘩及追逐。有時小朋 友想玩益智區的玩具,但是不一會兒就傳來爭吵的、告狀的聲音,整個班級的氣 氛就陷入鬧哄哄的狀態。(日誌 95.09.27)

狀況二

小朋友上完廁所後,跑錯教室。於是老師提醒小朋友認識我們的班級牌。接 著,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工作櫃、不認識自己或小朋友的名字。所以當務之急就 是認識名字;包括學校的名字、班級的名字、自己的名字、小朋友的名字。

小瑜跑來抓著老師的衣角,直嚷著:「老師,那個人、那個人都不讓我玩!」

「哪個人?」老師問。「就是那個穿藍色的人呀!」小瑜的手連忙指著在娃娃家的 一群人。看來,自我介紹只有一次似乎是不夠的!小朋友對於別人的名字仍十分 陌生,應設計一些活動讓大家更熟悉彼此。 (日誌 95.09 .08)

二、教學策略:以生活為學習素材

(策略參考)全語言希望將學校的語言學習,回歸到真實世界中原來狀態。

將教科書、習做本和考試擱置一旁,邀請孩子,藉著讀寫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學 習閱讀和書寫(李連珠譯,1998)。

在開學初期,可說幾乎每天的生活中都有處理不完的突發狀況,也因此無法 馬上進入像以往正式的主題學習活動。但語言的學習如何與生活結合,生活的點 點滴滴又如何能提供學習上的具體線索?這些問題一直縈繞於研究者的心中。「如 果一個狀況,可以當成一個學習課題」那麼就有許多可討論、可發揮的題材;這 是在接受現況後,研究者所產生的第一個想法。於是,仔細聆聽幼兒所反應的各 式情況,從中發掘可探討的學習素材。

三、實施狀況

活動一:我的好朋友

研究者於課堂中設計「找朋友」遊戲 。首先每人皆拿著一大張名字貼紙(約 有二十張小姓名貼紙)與一張收集卡。教師放下輕快音樂,幼兒可四處隨意走動。

當音樂停止,則就近與面對的朋友交換姓名貼紙,並說:「你好!我是……」。 幼兒須於限定時間內與其他十位幼兒交換名字貼紙並貼在表格中,如順利達成任 務則屬優勝。以前幾屆的幼兒也玩過,僅是唱歌與動作,並未想到將語言的學習 元素加入其中。

集滿十張姓名貼紙,就可過關。 好朋友行個禮,握握手。

活動二:我是乖寶寶

每天團體活動前,必先點名;讓小朋友藉此機會認識彼此。當教師念到該為 小朋友姓名時,除了傳統的「有!」以外,也鼓勵大家用不一樣的聲音回答。例 如:貓咪、小狗、小鳥、警車、喇叭、小豬、小 baby、叮咚、其他……等聲音。

接著,教師會利用上午團體討論的時間,針對玩具使用與遊戲規則仔細說明。同 時期勉小朋友要和睦相處,學習輪流及等待。如果小朋友表現很好,即公開表揚 以達示範的效果,並送乖寶寶貼紙,以資鼓勵。

工作櫃貼名字,東西不會放錯。 相親相愛,大家都是好朋友。

四、省思與改進

自開學初的二個多月適應期中,幼兒每天都有不同的狀況發生──從入班的 哭鬧到角落活動的爭執……,以往那個和諧到處充滿了笑聲的教室,是否真的不 復見呢?研究者的心中不免感覺擔憂與挫敗。以前學校所教的:「幼兒教育即是生 活的教育」在這麼多年後,竟才真正體會出其真諦。

因此,上述活動雖看似容易,但必須每天提醒小朋友遵守,若不持之以恆,

則不易維持與培養良好的習慣。

研究者總是提醒自己:「讓幼兒的讀寫是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進行,不管是自 發的或教師安排的,都盡量是真實的語言事件。」所以,開學之初,並不急著馬 上進入主題學習,而是從小朋友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來尋求學習與解決之道。

以下便是研究者的感想:

這陣子幾乎都在幫忙小朋友適應環境及團體的生活。每天的狀況可說是應接 不暇!多數的小朋友因為沒上過幼兒園,所以像排隊、輪流、上廁所、洗手、擦 桌子、整理座位、收玩具……等日常例行工作(原本再自然不過的瑣事)也得一 樣一樣慢慢地教導與示範。處理完這件事,那裡又出別的狀況了!一開始,真的 非常忙碌,偶爾也有無力感湧上心頭。這屆的小朋友非常特別,常常令我得重新 思考許問題。以前小朋友的適應期並不需這麼久,看來「生活教育」真的得再加 強!以前書上說:幼兒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這次真真實實地讓我有更深地體 會。既然如此,如何在生活裡運用全語言的原則來導入教學呢?相信這是很有意 義的挑戰及嘗試吧! (省思 95.09.14)

針對活動一「我的好朋友」,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順利完成任務,並藉此機會 認識其他小朋友的名字。但其中也有二、三位小朋友聽不大懂指令,而在一旁貼 上自己的姓名貼紙。待教師發現後,隨即再解釋一次,讓他們能即時與別人交換 貼紙。當然,只玩一遍遊戲無法馬上認識所有小朋友,得靠平日讓大家有互動的 機會。

活動二「我是乖寶寶」則是持續至期末。對於學習初的常規建立,效果卓越。

無論是小朋友或成年人,正向的鼓勵與肯定,都比責備更來得有效。

階段二

(民國 95 年 10 月份)

一、發現問題

狀況一

每當小朋友吃點心前,總需再穿鞋到走廊洗手。因為顧及人數不可太多,以 免擁擠。所以,教師常說:「請這組小朋友起立」(尚需用手指示一下)。

小原今天聽到老師說洗手時,馬上從座位上起身,略微小跑步地往門口走去,

差點就撞倒小云。明天要提醒小朋友別急,以免發生危險。(日誌 95.10.12)

狀況二

班上留有以前「魚」的主題所養的兩隻泥鰍;一直以來都安安靜靜地在圖書 區旁的魚缸中。小朋友剛開始會好奇地看一下,但過幾天就視而不見了。研究者 在一天的早上跟小朋友介紹泥鰍的特性,尤其提到牠們會在水中「排氣」時,小 朋友不禁都哈哈大笑了起來。果然,下課時一大群小朋友圍著魚缸看了好半晌。

但如何能讓小朋友對泥鰍有更多的關注呢?

阿香阿姨今天帶回去她們家放暑假的兩隻泥鰍。她笑著說它們有肥點,應該 可進補了。當老師放入大魚缸時,泥鰍動作很快,一直扭來扭去。小朋友很多沒 看過這種長相的魚;有人說它的鬍鬚很多,有人說它長得像蛇。(日誌 95.10.16)

狀況三

每天剛入班時間,有的小朋友會主動進入角落玩玩具、有的則坐在座位上發 楞、有的彼此玩起追逐的遊戲、有的則一直跟著教師……。剛開始,教師也持著 尊重的態度,不勉強小朋友一定得做些什麼。但發現小朋友容易習慣從事某一活 動。例如:每天有幾個小男生一定會玩著玩著就追逐了起來。雖經勸阻後,但隔 天一早又會重蹈覆轍。所以,在衡量維持教室學習氛圍與善用時間的因素下,是 否應多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供小朋友選擇。

小京一個人的時候還蠻安靜,會自己拿日記圖畫。但若遇到小宏則會打來打 去。小宏一直不喜歡畫圖,可能因為畫得不好,所以他對其他事物,比較感興趣。

(日誌 95.10.18)

狀況四

因為廁所在走廊的另一側,所以洗手、上廁所都需穿上脫鞋,步行前往。通 常在這個時候,小朋友會興奮地跑步並在走廊追逐或聊天。教師通常會耐心地提

醒注意安全,並在一旁維持秩序。但有幾個小朋友較晚回到班上,而教師已忙著 準備盛點心或午餐。在走廊只剩小朋友的時候,幾個晚回來的人已開始玩噴水遊 戲。通常不是有人高聲呼叫「老師,他潑我水」,便是相偕回來時,衣服已濕成一 片。那時正值九月、十月,氣候依舊炎熱,教室裡多半會開冷氣;為防止小朋友 因此而受涼感冒,教師只得連忙放下手理的工作,趕緊協助小朋友換衣服。但這 種情況仍會時常發生,到底如何才能改善此種狀況呢?

小軒與小佑常常較晚進教室;今天居然用水龍頭壓緊,互相噴濕。這種玩水 的行為似乎會起連鎖反應;前陣子較少有這種情況。(日誌 95.10.20)

二、教學策略:以語言聯繫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

(策略參考)讓幼兒實地去從事聽、說、讀、寫,同時讓閱讀、談論和書寫

(策略參考)讓幼兒實地去從事聽、說、讀、寫,同時讓閱讀、談論和書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