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透過幼稚園平日教學中探索與實施全語言教學,期望藉此研究歷 程增進幼兒的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同時提昇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專業發展。本章 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重 要名詞界定;第四節為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分為三部分,分別就「幼兒語文學習的疑竇」、「遇見全語言」、「嘗試做 中學」,來說明本研究動機。

一、幼兒語文學習的疑竇

幼稚園是否要教寫字或注音符號,一直是爭議性的問題。大部分的家長認為 沒有學寫字或注音符號,恐怕上了小學會跟不上那些已學過的孩子,家長求好心 切,望子成龍的心理雖無可厚非,但教師應負起責任,使兒童成長於適合其身心 發展及快樂的學習環境中。身為公立幼稚園教師十多年來,最常聽到的問題便是:

「老師,為什麼你們不教注音符號?」這是每年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似乎藉由科 目教學,反覆練習、勤寫作業,才能讓家長們感到放心與信任。雖然教育學者極 力提倡「正常化的教學」,但是多數家長在面對公立幼稚園的教學時,心中仍是忐 忑不安的。由於研究者所處的學區內私立幼稚園林立,家長對於:「同為幼教機構,

但為何教學內容卻大相逕庭,深感不解」。加上目前少子化的現象,家長更是將心 力全傾於孩子的身上。為了別輸在起跑點、為了能贏得未來,努力地學習再學習,

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再者,家長仍容易被坊間廣告與不實的宣傳所影響,而將 幼兒語文學習的觀念過度窄化。因此,如何在幼稚園提供適性的語文課程,同時 又能減緩家長對幼兒語文學習的焦慮,便成為研究者在茲念茲的問題。

二、遇見全語言

正因如此,幾年前,正當我們苦思於如何在不違背幼兒教育的精神下,而同 時又能回應家長疑慮之際,同事們決定選擇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一書,作

為園內讀書會的指定書籍。當時研究者並不知其內容為何。但在仔細閱讀後,驚

及健全的品格(教育部,1987)。由上述可得知,全語言無論是在理念或形態,與 幼兒教育都是十分契合的,研究者認為全語言應可成為幼兒語文學習的最佳選擇。

在進行本研究之前,研究者與協同教師開始嘗試全語言的教學方式,經由閱 讀書籍與相互討論之後,改變了一些我們舊有的作法。其中,最大的觀念改變就 是重新看待「文字」的影響力。因為幼兒的成果最常見的即是美勞作品,但針對 文字的部分,則基於不敢隨便教寫字而導致較忽略文字認識或書寫的嘗試。我們 將「文字」設計為重點並發展出遊戲化的學習,使幼兒有機會更親近文字。例如:

用吸管排出字、磁鐵條拼出字、認字賓果、尋字遊戲、仿寫等。我們將這些累積 的經驗整理並參加元智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95 年 6 月行動研究的徵稿;後經入選,

更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經由那次的經驗,研究者決定將持續進行關於全語 言之研究;同時,研究者認為教師若能從自身每天所需面對的環境中,挖掘問題 進而面對問題,乃最為真實與具體的學習之道。為符合這個初衷,研究者乃採取 質性研究中的參與型觀察方法。陳向明(2002)指出,在參與型觀察中,由於研 究者親身參與到所觀察的活動之中,可以看到行為或事件的發生、發展、變化過 程。通過這種觀察活動,研究者可以掌握有關研究對象的第一手資料,為建構自 己的有關理論提供具體的論證基礎。為此,本研究即以參與觀察為方法展開研究。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期許藉此實施全語言教學之研究,能增進幼兒的學習能 力與學習興趣,並能提昇教師專業的發展。同時,也提供其他現場教師實施全語 言教學的參考。根據研究目的所欲探究的問題如下:

一、幼稚園實施全語言教學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為何?

二、實施全語言教學所因應之策略與活動為何?

三、全語言教學對幼兒學習之影響為何?

四、教師在此研究中的轉變與成長為何?

第三節 重要名詞界定

一、全語言(Whole Language):本研究所指的全語言不只是一種語言教學法,更 是結合心理語言學、社會學和讀寫萌發的語言教學觀。主要以幼兒的經驗為 導向,以意義為重點,在完整的語言和社會情境中,經由人、事、物,自然 且真實地進行語言學習與發展,強調整體、完整、真實的教育哲學觀。

二、語文能力:本研究所指的語文能力包括幼兒的口頭語言及書面語言,亦即聽、

說、讀、寫之能力。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僅以台北市永吉國小附設幼稚園晨光班幼兒做研究,並無法代表全語 言教育整體實施的全貌。影響幼兒語言能力發展之因素,除教學外,尚有家庭社 經地位、父母教養觀念與幼兒個別差異等重要條件。故本研究僅能提供幼兒教學 之參考,若做為其他方面的推斷或評論,需再審慎評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