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字本體特性及問題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漢字本體

一、 漢字本體特性及問題

漢字是漢語言的書寫符號體系,東漢時代的學者許慎在他所撰寫的說文 解字序文中,對漢字構成與書寫的方式六書的定義都作了簡單扼要的解釋,

並且各舉兩個字作為例子: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日月是也;指事 者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會意者 ,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 信是也;形聲者 ,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注者 ,建類一首,

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 ,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引自尤 碧玲,2013)。許慎的「六書說」被公認為最早較有系統地解釋漢字造字的 方法,是從 9000 多個小篆漢字的結構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但只能夠代表 最典型漢字,一些例外字或東漢以後才出現的字便無法以此方法分析。同時 六書裡有些條例定義不清,難以解釋,例如轉注,便有超過 20 多種不同解 釋。「六書說」只能夠代表最典型漢字,一些例外字或東漢以後才出現的字 便無法以此方法分析。如果視為漢字唯一的構成方法,在教學時實容易造成 問題。除了漢字的構造無法被全面盡善地解說,漢字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1. 漢字筆畫、結構、數量

筆畫是構成現代漢字字形的最小單位。其中有基本筆畫 6 種,派生筆 形 25 種。 書寫時的筆畫方向自始至終沒有變化的筆形是基本筆形,筆畫有 所變化的是派生筆形。種類有八類及五類說: 八類:點、橫、豎、撇、捺、

提、折、鈎;五類: 橫、豎、撇、 點、 折(邵敬敏,2007)。

現代漢字整字的筆畫數,最少的只有一筆,如“一、乙“,最多的有

的結構單位。 用部首偏旁分析漢字字形結構,已沿用了兩千多年了。(邵

英文字母記錄音素如:“s”、“u”、“n”, 日文假名如:“お”、“あ”、

“た”記錄的是音節。漢字有的記錄語素,如:“山”、“小”、“笑”,能 夠獨立成詞,有的則必須與其他語素組合,如:“民”、“安”組成“人民”、

“平安”,有少數記錄只是音節。如:“葡”、“玻”、“萄”、“璃”,

沒有意義,要結合成“葡萄”、“玻璃”才能記錄成漢語中的一個語素。 (張 靜賢, 2005)。

字量方面,大陸現行 2013 年頒佈的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共收字 8105 個,其中一級字表(常用字集)3500 個,二級字表 3000 個,三級字表 1605 個。一、二級字表主要滿足出版印刷、辭書編纂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的一般用 字需要;由姓氏人名、地名、科技術語和中小學敎材常見文言文用字構成的 三級字表則主要滿足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需要。2007 年臺灣《國語小字典》第二版,收字 4,305 個。

 

覆蓋率   80%   90%   99%   100%  

2005 年   581   923   2,315   8,225  

2006 年   591   958   2,377   9,231  

2011 年*   593   957   2,396    

表二 - 1 中國大陸 2005、2006 及 2011 高頻字分佈

*   2011   年大陸通用語言媒體用字調查  

 

閱讀含蓋率

1988 年《現代漢字通用字表》 收錄的 7000 字,象形的字僅佔 4%,

本表意的 86%,不表意的佔 13%,形旁的總體表意度只有 44%。因此,學 習者不能依據漢字形旁的表示字的確切意義功能,只能利用其提示和區別個 別字的範疇與類別的作用,同時亦無法利用音旁連結漢字讀音,唸出漢字

(邵敬敏,2007;張靜賢, 2005;姜麗萍,1998)。以漢字形聲字佔高頻 字 80%來看,只有 20%的高頻字能夠靠字形來準確發音,其他 80%是無法 靠看字來準確發音的,可見漢字表音性不強。

3. 多音多義、近似發音、同音字多

1988 年《漢字信息字典》所收 7785 個字中有 10%的字是多音字。《現 代漢語常用字表》 3500 個字中, 多音多義字有 405 個,占總數量的 11.6%

(在逾 770 個多音多義字中,有一半以上為常用字),如長短/生長、差不多

/差遣等,帶來一字異讀的麻煩。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紀錄了 405 音節,只有 15 音節對應 1 個字形,其他音節對應的字,都在一字以上,其 中 ji 和 yi 對應多達 118 個字。在發音方面,zh、ch、sh 和 z、c、s;yan yang, ji qi, 等發音差別細微,連接的字卻不同,對學習增加了非常多的困擾。

4. 漢語的語跟文的矛盾和脫節

漢語的語與文是的對立,口語和文字之間的矛盾,一起頭就要求在同 一課文進行漢語教學和漢字教學, 互相牽制,兩頭都顧不好。學習漢語過 程中聽說能力和讀寫能力經常不協調,甚至互相脫離並干擾。漢語口語教學,

在幾個月內就可以達到較高的水平,漢字即使經過多年刻苦學習,也不一定 能達到高等級的水平。(呂叔湘,1985;柯彼德,199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