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翻閱文獻的過程中,許多漢字漢語教學的文獻都提到漢字難學,指 出目前漢字教學並沒有系統性的統合、學生沒有學習準則、教學者對漢字教 學的分歧等問題。同時,研究者亦在與教學者言談中了解到學習者學寫漢字 的困境、學生對寫漢字的抗拒及對電子裝置的依賴等問題。

在電腦化的現代,電腦的資料取得容易加上打字選字的方便性,漢字 的輸出呈現變得方便快速;手抄寫字速度相對的慢、繁複、不方便似乎被電 腦新科技取代並顯得落伍及沒有其必要性。

學習記憶漢字與識字的方法從傳統的抄寫記字已經漸漸趨向於應用電 腦, 有些教學者對異於傳統紙筆寫字法的電子裝置寫字依然持著保留的看 法,認為電子裝置在許多方面不如手寫讓學習者有效的學習漢字。研究顯示,

應用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習漢字,增加學習的效率(陳姮良,2007)。但從印 京華(1999)到張金蘭(2013)等的多項研究調查,顯示拼音文字為母語的 學習者認為漢字學習抄寫比起其他策略,更能夠幫助學習者把漢字記牢,以 紙筆手抄寫仍然是他們最喜愛亦認為最有效的記憶策略。

漢語是世界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漢字又是漢語學習裡困難的一環。

漢字是對拼音文字母語學習者來說,是複雜難學的文字系統。以抄寫來學習 及記憶字量龐大的漢字更加的費事費力,是學習漢語漢字的一大挑戰。

抄寫策略是母語者初學時的漢字學習記憶策略,對日益依賴打字的拼 音文字母語的學習者來說,以紙筆手抄寫是不是唯一最有效幫助漢字的學習 的策略?電子裝置的時代對漢字學習教學對影響是什麼?想了解這些問題

的答案是啟示本研究的背景動機,亦啟發了本研究欲探討漢字學習中,電子 裝置改變學習者在學習漢字的方法。

漢字是視覺文字,單獨漢語音並不能提示漢字,漢字需要比拼音文字 更多的觸接原以提取儲放在大腦的記憶,在講求效率速度、電腦被普遍應用 為學習工具的時代,探討手抄寫作為記憶漢字策略的有效性是合時宜的。

漢字教學作為區別母語漢語教學與漢語作為外語教學還是沒有很大的 分開。至今,漢字教學在漢語教學研究裡仍然是一個沒受到應受重視的環節。

漢字教學的研究林林總總,但其中極少深入探討漢語二語學習者所面對的學 習限制。當前在漢字研究中的問題是:

1. 漢字書寫的研究比起漢語文字、語音、聽力等方面的研究相對的少。

2. 現今關於運用科技電子裝置的漢字習得的研究非常少。

3. 沒有較全面、深入的探討電腦科技對漢字學習的影響的研究。

電腦確實帶來了許多的便利性,但同時也挑戰了傳統學習寫字的方式。

電腦輔助學習的功能會持續發展得更加有效指日可待,本研究欲探討的重點 在應用電腦電子裝置學習漢字,哪些學習元素是不可取代的。紙與筆過去的 功能與普遍性了已經大大的減低了,在寫字習得中如肌肉記憶的部分是否必 要存在?哪些元素在電腦電子裝置上必須存在?又以什麼形式繼續存在?

文獻上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關於學習者及教學者對於漢字學習與教學 認知的調查,對於手寫抄寫對記憶漢字及被取代的問題著墨不多。本研究希 望能夠找出關於以紙筆手抄寫字記憶漢字在漢字學習的意義。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本研究從兩方面作研究:文獻研究及問卷調查。以目前漢字學習科技 應用的趨勢、過去針對漢語二語學習者所作之研究,加上對學習者作學習意 見之調查,集合兩方面的資料作綜合性的分析,探討有關透過電子裝置學習 漢字的面向。

一、 術語釋義

(一) 漢字教學

漢字教學是指以外國人為對象的教學,任務就是以漢字形、音、義的 構成特點和規律為教學的內容,講清現代漢字的形、音、義,幫助學習者獲 得認讀和書寫漢字的技能, 它的目標是贊助學生認讀漢字,書寫漢字,學 習漢字,控制漢字的書面語,旨在控制漢字運用技巧的教學運動( 劉珣,

2000;呂必松,2005;卞覺非,1999)。

(二)紙筆手寫、手寫

傳統寫字的方式,應用工具為紙與筆,如鉛筆、原子筆、鋼筆。

(三) 電子裝置

電子裝置如電腦、筆電、平板、bamboo、智慧型手機等科技產品裝置,

這些裝置設有如鍵盤、光筆、觸板等供文字輸入的裝置。使用者能透過這些 電子裝置的硬體及內建軟體輸入語音如拼音、字型將文字輸出後作出編輯、

更正、傳輸等。

(四) 漢語二語學習者

這裡指學習漢語為二語、母語非華語的學習者,

二、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研究欲透過了解學習者對科技電腦電子裝置學習漢字的認知及對應 用電子裝置學習漢字的意見,探索漢字教學的方向與趨勢。本研究主要的貢 獻在於提供教學者對於學習者學習漢字的認知、科技電子裝置學習漢字的可 能性與優點,作為教學方法及設計教材的依據。本研究主要欲透過研究,探 討下列問題:

1. 抄寫策略是否仍然是拼音文字漢語學習記憶漢字所用的策略?

2. 漢字本體中哪些是造成漢字難學的因素?

3. 手寫漢字對記憶有哪些影響,哪些因素影響記憶?

4. 現代科技的普及情況及學習者對透過電子裝置的學習認知為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