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結論

在文獻探討中提到在台灣社會中一般民眾對於榮民存有誤解與偏見,認為「榮民是 台灣政治時空之下醫療、福利資源的特權階級」、是「消耗國家資源、坐享終身俸」或

「被運用在選舉的票源的一群」,加上國內泛政治化的情況下,獨居資深榮民更成為一 個被社會大眾漠視社會問題。殊不知獨居資深榮民也和一般的獨居老人一樣,需要社會 的支持。

研究者試圖以科學的研究方法,從社會工作的角度,來研究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 到底有那些照顧服務需求,以作為未來服務照顧的基礎,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法,以台 北市 202 位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基本特徵、身體健康狀況、社會 接觸情形、日常生活及休閒、居住安養、服務需求與使用現況。綜合本研究結果,得到 以下的結論:

一、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的特徵方面:

(一)由本研究 202 名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特徵分析,其中男性佔絕大多數 196 人,

佔 97.0%,女性僅 6 人,佔 3.0%。年齡分布由 70-90 歲,以 76 歲以上居多 佔 85%,80 歲以上佔一半以上〈50.9%〉。

(二)在住屋狀況方面,自有房屋者者佔 34.2%,其他以「租賃」及「借住」為主,佔 56.9%,研究發現有 30.7%的獨居榮民居住於違建屋及地下室中。相較楊培珊

(1999:143-188)以台北市文山區為例所作的台北市獨居老人生活暨需求概況 調查發現,自有房屋者者佔 39.9%,「租賃」及「借住」佔 35.0%,住違建屋的 僅有 4.9%,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的住屋狀況是較差的。

(三)獨居資深榮民有高達三分之二(67.3%)從未結婚,無子女者有 146 人,高達 四分之三,「有無子女(可同居)」是造成獨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未婚及無 子女者比例偏高,也影響了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的社會網路及人際的互動。

(四)受訪之獨居資深榮民生活經濟最主要的來源為輔導會的就養給與佔 73.8%,次為

142

個人的退休金 (21.3%) ,有子女及親友供給僅佔 2.5%,相較內政部 88 年台閩 地區老人福利機構需求概況調查報告發現,台閩地區 65 歲以上老人主要的經濟 來源,以子女奉養者最多,佔 52.3%、退休金、撫恤金、保險給付者佔 17.9%,

來自政府救助及津貼者僅佔 10.0%,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的經濟狀況是較差 的。另受訪問者為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比例高達 34.7%,相較楊培珊(1999:

143-188)以台北市文山區為例所作的台北市獨居老人生活暨需求概況調查發 現,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比例僅有 25.6%,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接受台北市 政府社會救助的比例偏高,如果把「輔導會的就養給與」也視為社會救助的一 環,其比例高達四分之三。

(五)受訪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在大陸地區親屬尚健在者佔 42.57%,無任何親屬者 佔 25.74%。其健在親屬主要為兄弟姐妹、子女,最值得一題的是「配偶」健在 者約佔 18%。開放後有有 62.38%受訪者曾返鄉探親,以 1~3 次居多,平均為 4 次,顯示兩岸雖然分隔 50 年,親情仍是無法割捨的。

二、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的身體健康、醫療情形及生活功能:

(一)依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自評目前身體健康狀況分析,有 30.7% 回答「良好, 可獨自外出及處理居家生活」,與楊培珊(1999:143-188)所作的台北市獨居 老人生活暨需求概況調查發現,約有三成自稱身體健康無疾病,是相當的,但 其餘有疾病者佔 69.3%,值得注意的是患有疾病者其中有 11.9% 生活起居部份 或大部無法自理,無法獨自外出。可推測本研究的獨居資深榮民與一般獨居老 人相比,身體健康狀況相對是較差的。依患有疾病者所患疾病分析,有一半以 上指出患有多種疾病,以心血管疾病居多,其次是影響行動方便性的疾病,幾 乎都是慢性疾病,需要有長期性的醫療行為。

(二)受訪者有九成以上三個月內有接受過醫療,與台灣省政府於 1998 年對獨居老人 生活狀況調查,有 26.1 %的獨居老人最近三個月不曾看過病及住院,顯示獨 居資深榮民需使用較多的醫療資源。訪查發現有 96%的受訪者生病時會選擇到 榮民總醫院及公民營大醫院就醫,顯示出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

(三)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在日常生活活動(ADL)方面,就進食、個人衛生、

143

上廁所、洗澡、大小便控制、穿脫衣服、屋內走動、上下樓梯等八項,完全需 要及部份需要別人幫忙的有 21%: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方面,洗 衣服是最多受訪者需要完全協助的工作,其次是準備膳食、打掃洗碗、戶外走 動及購買東西都約有 10%完全需協助;需要部分協助的最多的是購買東西及打掃 洗碗各(21%),在受訪 202 人中,就有高達 33%需要部份或完全需要協助,獨 居資深榮民在日常生活活動功能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與一般老人相比是較 差的。

(四)受訪者對於目前生活的滿意度,都是負面居多,其中目前生活感覺, (滿意:

不滿意 = 13% : 22%) 、心情是否輕鬆愉快, (輕鬆愉快:經常鬱悶 = 10% : 31%) 、生活有無意義, (很有意義:沒有意義 = 5% : 30%) ,生活感覺不滿 意原因最主要是感到孤獨寂寞及沒事及身體病痛,主管機關應針對問題,研擬 可行的休閒活動及心理諮商,以提升生活的滿意度。

三、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的社會接觸情形

(一)「鄰居」是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中很重要的人際互動關係,有 85%的受訪者都 會與鄰居經常或偶而互動,獨居榮民與「朋友」的人際互動關係亦很高,有 86%

的受訪者會與朋友經常或偶而互動,是所有互動關係中最密切的,這是「遠親 不如近鄰」的體現,如何規劃運用此一關係以服務照顧獨居資深榮民,是政策 制定時應思考的問題。

(二)在實際生活方面,有 35.6%的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表示「無任何支持或協助」,

在獲得他人協助中,「有人陪伴聊天」佔 64.4%是最高的、次為提供生活照顧 54%。

(三)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遇到困難時有一半以上的人會找人幫忙,其中最多人會 找榮民服務處幫忙,其次則是朋友與鄰居。就服務照顧的提供者而言,榮民服 務處受到如此的依賴及信任,對榮民的服務照顧應有「當仁不讓」的自我期。

(四)有五分之四以上的獨居資深榮民不參與任何社團活動,這是生活滿意度低及支 持網路缺乏的最主要原因,如何把封閉在家中的長者請出戶外參與社團活動,

144

這是服務照顧的提供者應深思的問題。

四、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的日常生活及休閒活動

(一)訪查發現日常生活中每天睡覺的感覺,有時睡得不好及經常睡得不好及需要藥 物才能入睡者達到四分之三。經常作的運動以「散步」最多,但有約四分之一不 從事任何運動。經常作的休閒活動以「看電視、聽音樂」最高,次為「散步、逛 街」。

(二)獨居資深榮民對於日常生活的滿意程度均不高,生活品質與休閒活動、社交生 活息息相關,老人的生活品質通常是用生活滿意度作代表,在考量如何提升對 於日常生活的滿意程度時,應思考如何讓獨居的榮民長者體認到休閒活動的需 要性,讓他們敞開心胸走出去,而且樂在其中的參與。

五、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的居住安養

(一)經訪查最理想的居住方式仍為「獨居」,佔四分之三以上,且大部分的受訪者 都不願意住進榮家或自費安養中心,主要理由是因為「獨居自由」及「滿意目 前的生活」。

(二)有高達 90﹪以上的獨居資深榮民不願意住進榮家或自費安養,選擇自己過獨居 的生活,顯示榮家及自費安養中心對榮民的吸引力不足,究其原因為資深獨居 榮民長期服役於軍中,過的是團體生活,退役後,想擺脫團體生活的約束,獨 自過自由的生活。另一原因為獨居資深榮民長期居住在一個地方,熟悉周遭的 環境,對社區、鄰居、朋友產生無法割捨的情感,照顧服務的提供者應針對榮 家及自費安養中心,機構內的照顧服務項目多加宣導,讓生活功能較差者,樂 於進住機構內接受照顧;對可以自理生活者,強化居家照顧服務並推動完整的 社區照顧體系,使其不離開熟悉的環境,得到良好的照顧。

六、特需照顧獨居資深榮民的服務需求與現況

(一)受訪獨居資深榮對於榮民服務處各項服務的滿意程度來說,區分就業、就養、

145

就醫、就學、權利維護、糾紛調處及法律服務、善後服務等項調查,各項服務 滿意度也都在「普通」和「滿意」之間但較接近「滿意」。

(二)在醫療上需要協助的服務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及「醫療諮詢」服務有需求;

獨居資深榮民最需要的居家看護服務依序為「陪同就醫 」、「代讀書報 」、「服 藥安全」。在生活協助方面,依序為「關懷訪視」、「家事服務」、「電話問安」,

服務需求與獲得間的差距頗大。

14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