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產業定位模型

第三章 理論模式

3.1 產業定位模型

經過第二章的相關文獻探討後,本研究擬以學者徐作聖 於「科技政策與國家創新 系統」中所提出之『國家產業組合』做為本論文『產業定位』之架構。產業組合定位模 型主要以「產業生命週期」的演進與「產業價值鏈」兩大構面所形成的 4x3 矩陣,將個 別產業的發展狀況在矩陣中予以區隔、定位,並加以研究分析的一個架構,如圖 4.1 所 示。

產業定位主要是釐清產業的競爭條件在整體競爭環境上的優劣勢,以策略分析的觀 點來看,它會攸關國家產業在國際競爭地位的變化,因此對國家整體產業規劃非常重 要,而產業在不同的區隔內由於產業結構特徵之不同,會有不同的競爭動力。分析不同 產業生命週期下的個別產業的相對技術能力,可幫助政府瞭解產業的優劣勢,藉以尋求 最有效的政策方法,使用適當的政策工具,達到強化產業優勢及提高國家整體產業競爭 力的目的,另外可及早了解在產業變動趨勢下,如何善用現有資源與減少不利的障礙因 素,對產業中的個別廠商而言,瞭解產業本身的定位情況,有助於公司未來短、中、長 期策略規劃的參考,這是產業定位分析最大貢獻之所在。

國家產業組合分析架構

圖 3-1 分析模式

資料來源: 徐作聖,”科技政策與國家創新系統”,華泰書局,1999 年 8 月

3.1.1 產業生命週期分析

在第二章文獻探討中,依照 Abernathy and Utterback (1982)理論,產品發展過程的科 技創新需求區分為三個階段:浮動期、變遷期和專業期。在產品生命週期不同階段,製 造技術與產品開發技術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1. 浮動期:在此時期為新產業興起階段,產品的標準沒有訂定,競爭者對於產品 的性質尚屬於實驗的性質,產品能成形的考量重於一切,因此具創新功能的產品不斷被 開發出來,此時比較重要的是產品開發技術,製造效率比較不受重視。故產品研發頻率 較製程研發的頻率為高。

2. 變遷期:在此時期市場的標準產品已經成形,因此產品的研發主要著重功能 強、品質佳、能符合顧客的需求、能被市場接受而成為標準的產品。由於市場已經打開,

利潤極高,因此許多企業加入,市場上會有許多新產品出現加入競爭。為滿足對產品快 速成長的需求,產量的提昇便成為競爭的優勢,故企業加入更多投資於實體設備建設、

增加生產的效率與產能。

3. 專業期:此時期市場已經飽和。對現有的產品需求減低,創新的可能性減少,

產品與製程的研發便只注重細部的改善。此時產業已達到產能過剩的階段,並開始削減 勞工與人力。企業的競爭重點在於成本,市場行銷與經營策略較製造或技術重要,先進 國家的企業即常常在此階段開始往國外發展,以尋求較低成本的製造地點。

生命週期的定位主要是對全球產業的演進過程進行有關監測與分析的作業,根據 Utterback 的歸納,主要包括浮動期、變遷期與專業期三個階段。各時期的主要特徵與變 化綜合整理如下表 3-1 所示:

表 3-1 生命週期各階段特徵表

資料來源:Utterback, J.M., “Mastering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 1982

3.1.2 產業價值鏈

「價值鏈(Value Chain)」的概念最早是由 Porter 提出,其觀念是將企業的經營活 動切割為由投入到產出一系列的價值創造活動(value-creating activities)。流程中的每 個活動,都會到最終產品的價值具有貢獻,企業依賴這些附加價值的增加,藉由交易的

過程而達成與外部資源互換的目的。企業的所有活動,都可被歸納到價值鏈(圖 3-2) 資料來源:Porter, M.E. (1985).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Free Press.

 主要活動:涉及產品實體的生產、銷售、運輸、及售後服務等方面的活動,只 對最終產品組合有直接貢獻者。包含:購入後勤(Inbound Logistics)、生產作 業(Operation)、出貨後勤(Outbound Logistics)、行銷與銷售(Marketing and Sales)、服務(Service)五項。

 支援活動:藉由採購、技術、人力資源及各式整體功能的提供,來支援主要活 動並相互支援,分為採購(Procurement)、技術發展(Technology Development)、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企業基本建設(Firm Infrastructure)

四種。

任何產業都是由一連串的「價值活動」所構成。企業除了企業系統本身組成的價值 鏈外,其與外部相連結之組織,如上、下游廠商之個別價值鏈,乃構成更完整之價值鏈,

Porter 稱之為價值系統(Value System)。

國 內 學 者 司 徒 達 賢 則 認 為 此 價 值 系 統 有 可 成 為 產 業 價 值 鏈 ( Industrial Value Chain)。價值系統是以上、下游之垂直結構來切割產業價值鏈,整個產業價值鏈乃由

上游供應商價值鏈、中游企業價值鏈、下游通路價值鏈以及顧客價值鏈所組成,價值系 統中的各個部分大多由一個廠商或是某個廠商內的事業單位構成,每個廠商或事業單位 內部仍以其內部價值鏈活動建構而成。但司徒達賢認為若就策略上的意義而言,產業價 值鏈必須作更細的分割,使企業能更深入瞭解產業價值鏈中附加價值創造的過程以及活 動的來源,以利企業對應投入的價值鏈活動作策略性之選擇。

細分的產業價值鏈會隨產業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細分式的產業價值鏈大致上 可切割成研究發展、零組件製造、製程技術、品牌、廣告、推銷與售後服務等,在細分 的產業價值鏈(圖 3-3)之下,企業能較明確地區分價值鏈活動之配置,以及明瞭各個 活動所創造附加價值的大小,以企業目前所處之產業價值鏈定位,是否可能以垂直整合 之方式介入其他的價值鏈活動,以取得該部分所創造的附加價值,或是在既有產業價值 鏈上策略地加入創新性的價值鏈活動,以改變目前產業價值鏈之結構,形成策略上的競 爭優勢。

圖 3-3 細分的產業價值鏈

資料來源: 司徒達賢(1994)。策略矩陣分析法基礎。管理評論,第十三卷第二期,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