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產業群聚與工業地域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本研究首先以產業群聚理論為開端,回顧產業群聚與工業地域、地理鄰近性、

研發網絡等相關理論,做為本研究理倫依循之主要脈絡。

第一節 產業群聚與工業地域理論

群聚之相關理論建立在經濟學、經濟地理學、產業組織悠久的傳統文學為基 礎所做之研究調查,特別是在大都市地區。在產業地理及新區域論之文獻中,普 遍支持在全球化作用下,產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建立在產業區域的制度上,區域競 爭力亦在產業群聚網絡與創新學習制度的基礎上所繁衍 (Cooke and Uranga and Etxebarria,1998; Cooke, 2001; Cumbers and Mackinnon and Chapman, 2003)。吳濟華 (2003)亦指出創新是產業提高生產力的重要途徑,而創新的產生都來自產業間或廠 商與消費者間的互動,創新的擴散也都經由生產者或消費者的空間集中,無形間 強化生產消費之創新過程,此知識的交流與傳遞以及各種資訊的流通主要發生在 產業空間群聚處,故產業的創新與擴散無疑是空間聚集經濟的另一重大經濟效 益,也是產業聚集外部性的一種重要型式。由此可見產業群聚已被視為是一項維 持區域產業永續發展的重要策略。基此,本研究以產業群聚理論為開端,導引出 工業地域理論、地理鄰近性理論、研發網絡理論與創新效益之連結。

(一)、產業群聚之定義

產業群聚是指在特定的領域中,同時具有競爭與合作關係,且在地理位置上 集中,鏈結產業包含競爭對手、互補性產業、供應商與客戶。但是,廣義的群聚 有時被稱指(通常在城市)組織範圍內透通過外溢或以市場為基礎的交易,提供 更廣泛的互補性資產(Porter, 2000),本研究即採廣義之產業群聚定義。產業集 群具有以下特徵:(1)地理集聚特徵: Bell(2005) 將群聚定義為至少為一群相同或相 關產業於地理上的集中;(2)柔互惠共生性: Anderson(1994)一群公司或企業以地 理接近性為必要條件,依賴彼此間積極、互動的關係來增進各自的生產效率或競 爭力;(3)競爭協同性: Porter( 2000)在特定的領域中,同時具有競爭與合作關係,

且在地理上集中,鏈結產業包含競爭對手、互補性產業、供應商與客戶;(4)根植 性:創新群聚是大量相互連接的產業或服務性廠商擁有高度的合作關係、典型地遍 及供應鏈(supply chain)與共同市場環境營運。故群聚合作與創新有很強的產業 關聯性(產業根植性)、共同的創新文化(文化根植性)、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地理根植 性),這是創新集群競爭優勢的關鍵來源;(5)資源共用性:Jacobs(1969)強調行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現資源信息共用,克服單個企業創新資源的不足,並互為創新成果的傳播者和使 用者;(6)創新組織的開放性: (Krugman, 1991)一群專業化廠商,組織成複雜的網 絡關係,座落於群聚區內的廠商,能夠享有生產成本及交易成本降低、易取得專 業勞工及知識技術等利益。群聚式合作創新網路與群聚外的其他組織有著密切的 開放性聯繫,群聚內的合作創新網路更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組織關係,當其中的一 種聯繫變得無效時,這種聯繫將會被一種新的聯繫所取代。尤其是具有先進知識 技術的群聚區,更容易吸引新廠商進入,強化當地產業實力及知識基礎(Martin and Sunley, 2003)。

產業的群聚應是一個現象的討論而非量化遊戲,若只侷限於大小、數量、種 類的界定上,對於一個產業的演變是不公允的,其現象應是「地理性集中」與「網 絡關係」兩個層面(黃秋梅,2005)。而Anderson(1994)也指出產業群聚的確認 可藉由定義區域、計算就業的集中程度、將區隔組成初步的群聚、確認群聚、繪 出產業群聚及評估群聚的重要性並分析其最新趨勢等六步驟來達成,認為產業群 聚廠商在個別的效率與競爭力之間的關係可以下由三個構面組成:

(一)、買者與供應商的關係:在早期經濟發展的文獻中此項群聚結構是最常被 使用的。包含了提供產品或服務給最終消費者的廠商、提供中間產品加工與原料 供應的廠商與商品或服務的配送者。

(二)、競爭者與合作者的關係:由生產相同或相似產品的廠商所組成,因共享 產業內產品、程序創新與市場機會的資訊而發生競爭,但也可因藉由共同研究來 發展新產品。

(三)、共享資源的關係:當產商依賴相同原料資源、科技、人力資源與資訊時,

即使生產的是不同的產品,也具有此項關係。

上述特徵,使產業產生群聚效果,具體表現在外部經濟效應、規模經濟效應、

知識溢出效應、品牌與廣告效應等,從而導引出產業群的成本優勢、創新優勢和 自增強機制,最終表現為強勁的競爭優勢。

(二)、產業群聚效益

國內外實踐證明,產業群聚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在當前被不 少專家認定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產業群聚作為一種為創造競爭優勢而形成 的產業空間組織形式,它具有的群體競爭優勢和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是其他形式 無法比擬的。從世界範圍看,群聚已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國際上有競爭力的 產業大多是群聚模式。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產業群聚化發展已成為全球性的經 濟發展潮流,構成了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空間構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Waits(2000)認為產業群聚會產生地理集結的現象,且可以產業群聚分析 作為組織的工具幫助產業策略發展與問題的解決,同時產業群聚可使廠商間產生 六項共同合作的關係:

Co-inform:確認群聚成員與影響,提高對產業的知覺並改善廠商間的溝通。

Co-learn:共同發起的教育與訓練。

Co-market:推銷群聚產品或服務的共同活動。

Co-purchase : 加 強 群 聚 廠 商 間 供 應 鏈 關 係 的 活 動 或 共 同 購 買 設 備 Co-produce:聯盟使生產結合或共同研發。

Co-build economic foundation:建構較強的教育、財務與政府機構的活動使群聚 廠商更具競爭力。

Maine & Shapiro & Vining (2010)以資源觀的觀點,將群聚優勢分為市場觀的 利益、外溢利益、差異化利益,茲分述如下:

1、市場觀的利益:競爭者在地理上的集中,有利於消費者的搜尋成本,建立在市 場觀點的交易,利益將轉換於個別公司的績效,原因在於在市場交易機制下,其 他供應商、客戶價值鏈中的替代或互補,可以獲得全部或大部分的利益。

2、外溢利益:知識的外溢來自於區域內的競爭企業、公共研究機構以及供應商與 客戶,前兩者主要的外溢效應指成本,第三者之外溢效應在成本與需求元素。

(1). 區域內的競爭企業:區域內競爭對手間的外溢必須依賴於距離,企業間有其異 質性,外溢效應通常不是對稱或相等的,有些企業相較於其他企業可能得到更多 的外溢效應。

(2). 公共研究機構:鄰近的競爭對手必須接近知識資源。

(3). 供應商與客戶:區域內可提供新市場產品改善的機會,因潛在客戶會提供他們 的市場需求的訊息,而供應商便能轉換隱性知識在新的技術上。

3、差異化利益:專業化群聚不是公司區位優勢的唯一來源。市場和外溢效益也提 升城市地區高度多元化的經濟活動,多元化的都市地區或區域也提供了更廣泛的 客戶,而反饋在適合新市場的產品。差異化的利益源於一個事實,即公眾基礎設 施的外溢只能實現在規模較大的城市。因此,企業的群聚的好處也可能源專業化 的集群嵌入在多元化的經濟區域的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工業地域相關理論

著眼於美國加州矽谷、英國劍橋高科技園區及義大利北部工業區傲人的成 就,工業地域(industrial districts)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相 關研究主要係因第三義大利而引起學術界的關注(De Propris, 2005)。延續Marshall 的理論框架,Becattini (1990)闡述工業地域是由許多小廠從事單一類別的生產活 動,並有一定的地理條件、歷史和文化,所有的經濟行動皆有明確的規則及文化 同質性進而產生合作和信任的氛圍;而地理學者則著重相關產業廠商於空間上緊 密聚集。Harrison(1992)對工業地域則強調廠商互賴、有彈性的廠商分野、合作競 爭、地域內經濟行動者持續合作情況下信任的重要性;此乃

新經濟社會學者 Granovetter所提出的「鑲嵌(embeddedness)」概念,成為其後工業地域(industrial district) 或產業網絡(industrial network)論述的重要內涵之一。

傳統經濟學和經濟地理學長久以來皆假設工業地域適合於創新活動,此乃由 於典型的群聚區域,創新活動會刺激投入;其次,創新企業不是孤立的自我實體,

而是與他們的環境具有高度的連結 Fritsch and Slavtchev (2010)。許多構思是發生 在發生不同領域知識的交換過程中,這種多樣性產生的互補技術領域會導致優勢 的創新活動,而產業外部性會產生在各自地域範圍內,密度較高之城市區域有較 大的競爭優勢(Jacobs,1969)。對於地域的創新,學者有以多元化及專業化分別詮釋 對創新績效之影響,如Audretsch 和 Feldman 分析了影響產業專業化對創新成果其 基礎是在創新的數量上,在城市中分為四個標準工業層級,研究發現產業的創新 結果,發生於專業化較低的城市,故區域創新是來自多元化而不是專業化,而在 Fritsch and Slavtchev (2010)的研究中,認為區域專業化在某些行業有利於區域的創 新績效,影響區域之因素,視區域特性而異,並無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

產業專業化的地區,相似的大廠企業數量或相關技術領域被認為是有利於創 新活動,並依據相關學者之見解,將原因歸類如下(Fritsch and Slavtchev, 2010):

1、大企業是利用產業充沛的勞力與特殊技能,以及在地區域的環境。

2、群聚企業能帶動區域週邊產業的投入,例如商業服務、金融機構或基礎設施。

2、群聚企業能帶動區域週邊產業的投入,例如商業服務、金融機構或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