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前通訊產業介紹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二節 當前通訊產業介紹

第二節 當前通訊產業介紹

本研究先以產業介紹表達目前的產業現況,讀者才能接續本研究第四章加上 了行動通訊趨勢的分析。產業介紹的架構稍作如下:中心的產業以手機業,因為 手機是消費者接觸的最終產品;上游的產業則是半導體業;替代品是可攜性極高 的輕省筆電(Netbook);下游則是電信業者與作業系統的軟體業者。

圖 2-2 產業分析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潛在進入者:

消費性電子廠

下遊:

電信業者、

軟體業和 消費者

替代品:

輕省筆電 上游:

半導體業

產業:

手機業

8 的德州儀器(TI)與 3G 的高通(Qualcomm),他們就擁有相當強的議價 力。

9 7.5%。若以市場領導者 Aspire One2009 年的 Netbook 標準規格為 1.6G CPU、2GB RAM、8.9 吋的螢幕,內建 802.11 g/b 的無線網卡,和筆電 功能相仿、能上網、售價低使用 Windows 或 Linux 作業系統,僅需 要一萬四千元。相對於智慧型手機僅有 0.4G CPU、400MB RAM、3.5 吋的螢幕卻要兩萬多元的『智慧手機』,價格效用比的確是 Netbook

10 台 iPhone 可以上網、上 youtube 看影片與收發 e-mail,讓消費者願意付 出一個月 30 美金的上網費用,所以導致 AT&T 願意簽下與蘋果(Apple)

高額的利潤分享制度,讓 iPhone 的毛利高達 50%。

所以本研究認為目前電信業者在行動運算趨勢下屬於產品生命週期 的導入期。必須付出高額的手機補貼與行銷費用。

此外,在服務方面,Nokia 有 Ovi、Apple 有 app store、Google 有 Android market、RIMM Blackberry 與 Palm 都有自己的軟體下載服務。這

11

些服務都不需要透過電信業者,電信業者沒有作任何服務『加值』,消費 者也不願意付出任何金錢。

表2-1 智慧型手機與特色手機的附加價值比較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我們可以發現在 2008 年有不少的電信業者開始有併購的行動:過去 AT&T 收購南方貝爾之後,以其 1500 億美元的市值,遠遠超過 Verizon 公 司,但 2008 美國 Verizon Wireless 公司同意以 281 億美元,收購美國第 五大無線電信業者 Alltel 公司,組成超越 AT&T 的全美最大無線電信商;

法 國 電 信 公 司 ( France Telecom ) 也 計 劃 以 420 億 美 元 收 購 北 歐 TeliaSonera 電信公司,但已遭拒絕。 伏得風(Vodafone)2007 年以 110 億美元收購印度 Hutchison Es-sar 電信公司。法國電信近兩年也收購中 東和非洲的若干電信資產。

五、 智慧型手機重要的產業: 作業系統與軟體業者

在作業系統部份,我們必須分作兩個情況來看:一種是使用別家廠商的作 業系統;另一種為手機業者自己研發作業系統。

前者是使用 Symbian、Microsoft 或者 Google 的作業系統,像是三星、

Toshiba 與宏達電等廠商。

12

他們需要熟悉別家公司所開發的軟體,並且在 OS 上再掛上自己公司的 UI

(使用者介面),比方說使用微軟作業系統的手機廠商:宏達電與三星。前者 就是因為宏達電推出第一支 WindowsMobile 時早已從 1997 年開始耕耘,得到了 微軟的 NSTL 認證,所以運作起來相對其他廠商雖然皆為 WindowsMobile 系統,

但更為順暢。

三星最新推出的 i908 手機就是搭載 WindowsMobile 6.1,但使用自己的 UI:TouchWiz,這樣才會有自己的介面樣式,讓使用者有忠誠度,與介面的黏 著性(Stickiness)。然而,這樣會造成手機除了要處理 OS 之外,又要處理 UI,造成系統的不流暢。

後者是指自己使用自己的作業系統,目前有 Nokia、Apple、黑莓機與 Palm 等廠商,這是絕對有優勢的垂直整合的方式。他們不必像前者一樣需要 整合軟硬體,因為都是他們自己設計的。可以做客制化,可以在韌體上省電,

做任何差異化的策略。當然,像是 Nokia、Apple 都已經投入 OS 研發很長的一 段時間,他們也有資源能做 OS;但像是 Moto、三星與 Sony Ericsson 等廠商涉 入軟體研發並不深,雖他們也想要做 OS,但過去跟者 Nokia 合作的 Symbian,

因為主導廠商也是手機廠商並不願開放原始程式碼,有角色上的衝突情況之 下,發展受阻。

所以在 1998 年 WindowsMobile 推出之後,不少廠商選擇使用這個沒有利益 衝突且世界上最大的軟體商推出的手機作業軟體,但微軟在這個領域是新手且 目前運作上不算穩定,且需要約 14 美金的授權費用,因為是付費的軟體,更 不用說公開原始程式碼。

而 2008 年,Google 推出了完全免費的 Android OS,並且公開原始碼讓手 機 業 者 自 行 開發 , 完 全 沒 有 利 益 衝 突 且 消 費 者 熟 悉 的 介 面 ,讓 原 先 使 用 WindowsMobile 的廠商全部都宣佈也加入 Googld Andriod 陣營。

13

所以對手機廠商而言,無線通訊的趨勢讓 Google 想要搶食行動廣告這塊 大餅,而推出了 Andriod,導致 Symbian 因為害怕市佔率下降免去了授權費 用,也讓 WindowsMobile 6.5 提早推出且有可能降低授權金,這帶來的影響可 分為短期與長期: 能選擇以低階的智慧型手機進入市場。例如,對 BlackBerry 推出中 低階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會有相當的影響。再者,如果這些免費與開放

14 外,去年 Symbian 的木馬病毒『Cabir'』更引起了大眾對於 智慧型手機資安的重視,長期即主打安全的蘋果更是有優 勢。

3.3. 高度的整合性與長期開發的優勢,例如 RIMM 的黑莓機在 E-mail Push 與蘋果的 app store 與 iTune。

所以在長期來說,Android 與 Symbian 基金會所推出的免費且公開的 OS,對於後進的手機廠商來說,是一個長期不利的因素;而對於 Palm 與

15

為 6:4。而高盛預估,美國無線網卡(Laptop data cards)營收將從 2007 的 3 Billion 上升到 2012 的 6 Billion,代表越來越多人使用筆記型電腦,也越 來越多人使用其無線網路。而 2008 估計最保守估計將賣出 1,000 萬支的 iPhone,這很有可能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而根據 AT&T 指出 3G 手機用戶的平 均每戶貢獻值(3G devices subs ARPU)高出於平均 30%,相對於過去 2G 用戶,

就是因為多了無線數據的使用。

在 3G 滲透率接近 8 成的日本,NTT DoCoMo 的用戶從過去 2003 年平均用戶 使用無線資料流量(Data traffic volume)為 200mb;到現在 2007Q4 的躍升 為 6GB。 而無線資料的平均每戶貢獻值(Data ARPU)貢獻高達全部平均每戶 貢獻值(TOTAL ARPU,Voice + Data ARPU)的 35%, 其中 3G 吃到飽(unlimited data services)用戶高達 45%。券商估計在 2012 年, SmartPhone 將在全球有 20%的滲透率, 在北美高達 40%,而數量將從 2007 的 114 million 支成長到 2012 的 362 million 支就是因為如此。 都可見消費者對於無線通訊的需求之 強。

16

七、 潛在進入者

本研究認為潛在進入者的威脅部分對智慧型手機業者影響有限,主要是品 牌、專利與通路造成很高的進入障礙。再者,符合前者的電子廠商幾乎都已經 進入或準備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像是聯想、華碩與宏碁。此外,在第四章的 分析中提到,目前智慧型手機規格、軟體不統一,造成移轉成本(switching cost)很高,一個例子就是現在市場上有六成的 Symbain OS 的智慧型手機,要 他們改用 Linux 的作業系統介面時必定需要移轉成本來學習兩者的不同。

此外,手機業需要很大的行銷與銷售費用(Sale&Marketing expense),

而這項費用在規模經濟下可以藉由銷售量來分攤掉,本研究以 Nokia、Apple 與 Sony Ericsson 三家公司的『銷售與行銷費用/銷售量』(S&M/units)的數據 來做比較。

我們可以看到 2008 年瑞銀(UBS)所提供的數據整理後如下:我們可以發 現,雖然 Apple 的 Rev/unit($)最高、單位毛利最好,但是因為銷售數量遠少 於 Nokia 與 Sony Ericsson,所以他的 S&M/units 與 S,G&A % sales 也是遠高 於這兩家公司。

圖 2-3 主要手機廠商銷售與行銷費用/銷售量比率比較 資料來源: company reports, 2008 第二季

而 Nokia 超高的銷售量分攤了銷售與行銷費用,使 S,G&A % sales 低於 8%。這造成了後進者很大的障礙。

17

八、 總結產業分析

所以綜合來看,除了軟體業者視情況而定,對其他業者的議價力:

1. 對半導體弱勢,被收取約 4%ASP 的授權費用,不過佔金額不大;

2. 手機業內部的競爭沒有失序,各廠商毛利甚高,規格不統一,;

3. 潛在進入者少,需要相當大的資源與品牌進入障礙;

4. 對電信業者目前進入 3G 行動網路的導入期,競爭激烈,高額補貼手 機,服務被手機業者架空,併購頻傳;

5. 替代品的取代性不夠高,會互蝕但將會共同成長,

6. 對消費者議價力高,消費者對於行動運算需求強烈。

整體來說,智慧型手機業者對外的議價力是高的,內部競爭是低的,具有相當 好的產業位置。

1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