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及討論

第二節 直轄市或縣市以往的教師諮商輔導實施經驗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直轄市或縣市以往的教師諮商輔導實施經驗

A 市和 E 市的教師支持服務是全台各直轄市、縣(市)教育主管機關中發展 得較早且頗有成效的兩個直轄市,且兩者的教師支持工作運作方式與服務內容各 有特色,本節將依其各別發展歷程與教師支持服務內容分析。

壹、A 市教師研習中心

A 市教師研習中心(以下稱研習中心)是 A 市教育局轄下的二級機關,其 成立源自民國 70 年 8 月 9 日 A 市府核定「A 市教師研習中心組織規程」,並於 同年 9 月 8 日成立並主辦教師研習相關業務,後於民國 72 年 9 月開辦「教師諮 詢服務」,為教師提供心理輔導、諮詢和諮商之濫觴,至今已服務達 38 年,以下 依辦理諮商輔導工作的「諮商室」之組織型態、服務對象、服務項目、申請方式、

補助範圍進行分析。

一、組織型態為任務編組

研習中心的諮商輔導服務係由輔導組設 1 個承辦人規劃辦理,並置「諮商室」

為專線諮詢與諮商空間。因此在組織結構中,諮商室並非正式編組,而是由研習 中心輔導組人員自行派充或兼任,並聘任大專院校心輔相關系所教授、坊間專業 心理諮商所心理師,以及精神科醫師共 9 人組成專業團隊,以 1 年為一任,聘期 屆滿後視服務狀況決定是否續聘,受訪者(B1)表示為維持合作的穩定性,專 業團隊成員的合作期間短則 6 年,長則 10 年以上。

諮商室在我們行政結構中不存在,但是行政業務裡存在,所以我的職章稱呼 上不會有諮商室編審,我們是任務型編組,諮商室橫向又會拉出一個諮詢教 授,他們也是任務編組。(B1)

二、服務對象

自教師諮詢服務開辦以來,其服務對象主要經歷三個階段轉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第一階段:教師、學生、家長

教師諮詢服務運作初期的服務對象為 A 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含幼稚園)

教師、學生、家長,甚至納入學校職員工,由於各級學校的輔導能量不足,多半 會將輔導室無法處理的學生、家長轉介至諮商室接受諮商輔導服務。

在早期還沒有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年代,A 市教師研習中心其實也承接學校 輔導室沒辦法處理比較棘手的學生個案,或是學校不曉得怎麼溝通的家長,

後來甚至局端也希望研習中心可以接一些疑似不適任教師的個案。(A3)

(二)第二階段:教師、有三級輔導需求之學生及家長

自民國 102 學年度起,依據學生輔導法成立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以下稱輔諮 中心)之後,學生及家長的輔導工作已有輔諮中心專業輔導人員負責,研習中心 首長認為研習中心的諮商室服務應回歸教師支持系統的定位,試辦以教師,以及 經輔諮中心評估後轉介來的學生和家長為服務對象。

此外,由於 A 市府自 2003 年已頒定 A 市員工協助服務要點,辦理 A 市各 機關學校所屬員工(不含教師)的員工協談服務,因此教師以外職員工的諮商輔 導服務也回歸給市府人事處辦理。

現在教師研習中心已經把學生跟家長這一塊的諮商輔導移出去,雖然依照系 統概念各諮商輔導系統之間應協力合作,可是首長認為那是輔諮中心專責的 權責,我們的預算是為了服務教師而不是服務學生,所以那一塊已經由輔諮 中心全部接收了;家長的部分其實各縣市都有家庭教育中心,只是服務品質 可能各縣市互不相同。所以家長、學生、教師族群各自有專責單位在處理。

其實學校還有第四個族群就是職員工,A 市有一個員工協談,也就是 A 市 府的員工協助方案,所以其實學校裡面的四個族群各自有不同的專責機構在 處理。(B1)

(三)現階段:教師為唯一服務對象

自 104 學年度起,由於職員工、家長、學生等族群各有不同的專責輔導系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提供相關服務,經 102 學年至 104 學年的試辦後,研習中心首長決定正式將學生 和家長的諮商輔導業務回歸輔諮中心和家庭教育中心,研習中心不再接受輔諮中 心轉介來的學生和家長個案,專責教師諮商輔導服務。

由於輔諮中心受限於人力11和財力,沒辦法每個學生和家長個案都開案處 理,若研習中心可以承接學生和家長個案,且研習中心也有四、五位心理師和教 授擅長處理家庭議題,對於學校的輔導體系和輔諮中心而言是很好的整合型資 源,但為尊重首長的行政裁量權,學生和家長的部分最後還是回歸專責單位辦理。

三、服務項目

諮商室的服務項目分為三個核心業務,分述說明如下:

(一)心理輔導、諮詢與諮商

旨為教師提供心理輔導、諮詢與諮商服務,包含個別晤談、家庭會談、電話 協談、個案討論或提供轉介與資訊,本項服務由 9 位諮詢教授各依不同專長領域 提供,例如情緒調適、自我覺察與成長、親職教育與家庭晤談、性別議題、情感 議題、人際關係、兒童與青少年心理衛生、存在議題探討、婚姻與家族治療,以 及精神醫學議題諮詢等面向。服務時間為每周二至周六上午 9 時至 12 時、下午 1 時 30 分至 4 時 10 分;暑假期間則改為周一至周五,採預約制度辦理。

(二)心靈活水工作坊

旨在提供教師全人成長、探索與整合的資源,以提升教師心理健康,以成長 團體的方式在每年寒、暑假分期別辦理,成長團體類型依教師成長需求分為「家 庭系統與關係議題」、「全人成長與身心紓壓」、「全人成長、探索與整合」、「自我 長與生涯探索」及「自我成長與認知調整」五個面向。

11 依據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17 年 8 月 1 日)「落實學生輔導法,健全學生輔導政策」

學生輔導政策聲明,學生輔導法第 10 條針對高級中等以下校專任輔導教師員額計算方 式,國小以一班 29 名學生計算,24 班約為 690 學生設置 1 名;國中一班 30 名學生計算,

12 班則是 480 名學生設置 1 名專輔教師。亦即我國專輔教師的生師比約為 450:1 至 690:

1 之間。取自:http://tgca2017.weebly.com/19979366172356021312.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受訪者(B1)表示,辦理成長團體首重講師的專業性與學員課後滿意度評 分,因此帶領團體的講師都是具有諮商輔導專業背景的教授、資深諮商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臨床護理師或社工師等;其次,課堂中必須要營造安全感,因為團 體課程的氛圍有催化作用,學員在揭露自我的過程中有可能會不小心透漏太多隱 私或資訊,因此除了講師利用專業在課程結束後進行去角色化儀式外,在行政層 面會透過:(1)不派隨班輔導員;(2)每期每校只錄取 1 人;(3)不發放研習手 冊,報到及名牌均不顯示學員姓氏和服務學校;(4)婉拒主管巡堂;(5)教室拉 上窗簾以阻絕室外干擾;以及(6)不拍攝團體課程進行時的照片等方式讓參與 的學員感到信任和安心。

團體不能有太多壓力讓你人來了卻不敢開口,你要分享多深完全是由團體成 員去決定,但是團體會有一個催促的力量,這股力量有時候很強大,甚至會 讓學員在事後覺得不應該講這麼多,所以我們在制度上就需要顧到很多層面 去設法營造安全感。(B1)

心理師也會從專業角度去做,例如在一天的活動或一期的活動結束時,會有 去角色化的儀式,把在這邊的角色放下,他退出這個團體之後,他要承諾這 個資訊就放在心裡,他因為參加這個團體聽到的誰家裡發生什麼事、誰學校 發生什麼事,是不被允許拿出去跟別人做分享的,有些心理師會更細膩地避 免團體成員在團體空間之外有指導式的語言,因為帶動心理內在的力量才是 團體真正的核心目標。(B1)

(三)輔導列車

輔導列車是由各校針對 13 項不同輔導增能或身心紓壓主軸,自行邀請講師 辦理的校園輔導講座,並依據申請表向研習中心申請講師鐘點費之補助,本項業 務將輔導知能的推展交由學校依其需求自行辦理,雖然難以控管品質,但是回歸 到校本概念,學校自己最清楚校園內需要哪些成長議題。

諮商諮詢是第一塊,也是我們原先設置的初衷,從它延伸出來就會有第二塊 叫做成長工作坊,在我這邊來辦的名稱叫做心靈活水工作坊,第三塊是我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諮商室成立以來一直都在做的叫系列講座,這部分最簡單,是從校本概念出 發,我授權學校自行去思考他們要辦什麼樣的題目、自行去找人選,我們基 本上不介入,但是他的難度在於我很難去掌控他的品質。(B1)

四、申請方式

(一)心理輔導、諮詢與諮商

依據 A 市教師研習中心教師諮詢服務實施要點及教師諮詢服務專線服務原 則來辦理,教師的個人諮商輔導服務以自願申請方式,自行於專線服務時間撥打 諮詢專線,經由專線服務人員確認身分、初談瞭解當事人需求類型後進行分案(心 理諮商或精神醫學諮詢)並轉介給相關領域的諮詢教授,倘若當事人已先行鎖定 晤談人選,則得省略初談的程序。

(二)心靈活水工作坊

寒假固定辦理 3 期、暑假辦理 6 至 8 期不等,每期大約 16 至 20 人,依期程 填寫報名表及「參加動機與期待」以電子郵件寄到研習中心承辦人信箱即完成報 名手續。惟課程參與有人數限制,因此依據遴選條件進行排序:(1)1 年內參加 過工作坊次數、各校報名人數及報名時間進行先後排序;(2)每期各校以錄取 1 名為限。

早年我們會請學員寫參加動機與期待,他是報名的要件之一,學校要完成薦 派所以他要寫這個表單,兩個條件俱足了我們就認為他有足夠成長的動力就 進入遴選,但是有些人可能會寫太多、太深入了卻不保證錄取,所以我後來

早年我們會請學員寫參加動機與期待,他是報名的要件之一,學校要完成薦 派所以他要寫這個表單,兩個條件俱足了我們就認為他有足夠成長的動力就 進入遴選,但是有些人可能會寫太多、太深入了卻不保證錄取,所以我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