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相聲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以兒童

第五章 說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

第一節 相聲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以兒童

相聲藝人常說:「相聲是相貌之『相』,聲音之『聲』」把相聲藝術看成以模 擬形態和聲音為主要特點的一種技藝。」董每戟在<說「丑」相聲>裡說:「我 疑今之『相聲』或系『象生』二字轉訛而成,可能在吳自牧之前的唐代便有此稱 呼。在《我把相聲變小了》一書中對象生有這樣的解釋:唐代,出現一種表演叫 做『參軍戲」,據說和對口相聲極為近似。初期,『參軍戲』有兩個角色,一個叫

『參軍』、一個叫『蒼鵠』,他們倆一智一愚、一主一從,以口語逗笑、互相揶揄 調侃來取樂,內容取材於時事或故事,有預先設計的、也有應題即興的表演。宋 代,是個百戲雜陳的時代,市民階層抬頭,民間娛樂大興,地方上甚至設有專供 人消遣的地方,叫做『瓦舍勾欄』,這些學者們都懷疑可能與『相聲』有淵源。

到了明、清流行的一種表演叫做『像聲』隔著一塊布幔,無論是風聲、雨聲、人 聲、鳥聲或各種器物的聲響...其實裡頭也只不過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 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把撫尺就能說演的活靈活現,說穿了也就是口技表演。從 這些記載可看出,『像聲』在北宋以前即已存在。」(引自何三本,1997:212;

葉怡均,2007:20-27)

相聲的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單口因為只能與觀眾互動,所以重視生動 曲折的情節、引人發笑的故事,才能收到跌宕起伏、諧趣橫生的效果。對口是由 甲(逗)乙(捧),兩人都要對主題有深刻的印象。甲的「說」要有乙的烘托,

才能簡明托出主題,才能刻畫出生動的人物,達到滑稽風趣、逗樂效果。群口則 需要第三者在中間當「膩縫」,在中間調和,反應甲和乙所說的具體人物和事物,

也就是將甲、乙所說加以潤飾。相聲的特點是「說」的藝術,屬於「以詞敘事」

的說唱藝術,有別於戲劇對口相聲角色扮演的戲劇藝術。相聲也是「笑」的藝術。

以笑為武器來揭露矛盾,塑造人物,評價生活。說和笑的特點,構成了相聲藝術 的基本輪廓,因此而具有喜劇風格的語言藝術。相聲講究的是說、學、逗、唱,

這四種不能單獨存在。「說」統居領導地位,是相聲的藝術基礎,確立了相聲演 員與觀眾感情交流的表現方式,是其他三種因素的黏合劑。一般以說故事來敘事 太顯得單調了,倘若以相聲的方式來敘事因為加上學、逗、唱,會讓敘事的過程

中有了變化,頻添趣味性。(何三本,1997:212-220)

相聲應該具備的條件有:(一)通俗易懂;(二)明快動聽;(三)形象具體;

(四)生動活潑;(五)用詞廣泛;(六)豐富多彩。根據以上的條件可知,越是 想要大眾化、越是希望能引起共鳴的,就必須符合以上六項要點方可。(何三本,

1997:212)1960 年左右,電影電視興起,臺灣的市場轉型,相聲演員被迫改行。

到 1980 年設立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各地紛紛興建文化中心,藝文團體如 雨後春筍般的成立,其中包括了說唱團、曲藝團,更走向廣播電視乃至走入劇場,

它的品質獲得高度提升,內容也更具有文藝價值。(葉怡均,2007:20-27)數年 前,澎恰恰和許孝舜的「鐵獅玉玲瓏」風靡一時,不僅在節目中演出、製成DVD 販售、甚至都受到各校園爭相邀請,也帶動了相聲的創意風潮。這種創意的舞臺 相聲因為趣味十足,加上演出人員的搞笑功夫,讓觀眾可以消除工作上的疲勞與 緊張,也可以作為茶餘飯後的互相消遣資料。

傳記是:記載人物經歷的作品。最初出現在漢代,如《史記x三代世表》中 有「傳記」一詞,只解說經典的文字;而表示記載一人生平始終的文體,至遲在 南朝開始。如沈約《漢書x裴松之傳》載:「奉命作《三國志注》,即鳩集傳記,

增廣異文。」此處「傳記」一詞始有史料的意義,包括人物傳記在內。到了唐、

宋時期,「傳記」的文體意義已漸為明晰,而現在傳記一般都指記述人物生平經 歷的文字。(陳蘭村,1997:2-3)遠在西周,中國人最懂得歷史記載的重要,常 由政府特置史官來專管這工作,史官是專業的、世襲,司馬氏一家便世襲著史官 的職務。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古代私人著史最偉大的書,首創屬紀傳體以人物 為中心,是現代傳記的濫觴。(黃沛榮,1984:1-2)

兒童傳記是只專門寫給兒童看的傳記。兒童傳記的特色有:(一)資料來源 較少提及;(二)較著重兒童時期的記敘;(三)不名譽的事件較可能予以省略;

(四)紀錄可查的事件較可能加入生動的對話和場景。目前市面上的兒童傳記大 都以套書型式出現,大約從1960 年開始。東方出版社編輯委員首先花了兩年的 時間,完成一套世界偉人傳記叢書二十五冊,有古代也有現代人物,有男也有女

(女性僅三位聖女貞德、南丁格爾、居禮夫人),有學者、發明之王、政治家、

世界文化的達人等,每冊都附有傳主的年譜。至今,因為傳記的廣大消費群使出 版傳記成為各家出版商的必要出版品。兒童傳記文學是以文學的筆調,記敘某人 物的生活史,提供兒童看的讀物。兒童傳記提供典範形成理想,對一個人的成長 影響很大。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曾說:「中學的時候我看了很多傳記,除了

《居禮夫人自傳》對我的影響深遠之外,像巴斯德、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傳記也 讀了不少。」(引自吳英長,2007:84-94)可見傳記在讀者的心中不僅是閱讀的 功能,也在他的心中樹立了榜樣。

傳記所包含的有:(一)有生動描述的虛構部分、圖片、年譜、及解說的非 虛構部分;(二)傳記涉及人物的生活史,對傳主的記敘包含了全部人生,但因 對象是兒童,故事中會強調偉人的少年時代;(三)人物的選擇重複性不少,大 概是來自翻譯的作品;(四)早期以政治家人物為主,逐漸變成多元化;(五)傳 主不再以「過去式」為主,而現今的棒球明星之多,倘若透過專訪撰寫成傳記應 是值得發展的(以棒球來說有鄭幸生、陳金鋒、王建民等都已出了個人的傳記,

敘述個人的成長經驗);(六)傳主早期零散的出現,現在逐漸以專門分類,如音 樂創作家合集、棒球之子等;(七)在傳主面目的呈現上,不以偉人永遠是「完 人」,而刻意迴避其軟弱面或悲劇面;(八)每本傳記附有後記和解說。(吳英長,

2007:88-89)閱讀人物傳記是一種具有「真實感」的奇特閱讀經驗,彷彿只要翻 開書頁,就能隨著文字走進時光遂道,溜進主角成長與生活的時空,窺探他們精 采的人生。看見這些人如何成長、如何學習、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和實現夢想。

這樣的閱讀經驗對正逐步從他律釐清人生樣貌、漸漸形塑自我概念和價值觀的學 生來說非常重要。

現代傳記要求傳主完整的真實面貌,人性化的表達出來。然而,傳記是屬於 文學的一種,以處理個人生命的歷史為主,因此傳記必須兼顧文學、個體與歷史 三要素。在歷史方面傳記要求正確、要符合事實言之有據,可不能像現在的週刊 雜誌亂批一通,可信度只有讀者自行判斷了。而兒童傳記讀者又以兒童為主,所 以非得以嚴謹的態度來處理不可。在個體方面,現代傳記要求傳主完整的真實面 貌,把人性化自然的一面表達出來,最後就是最耐人尋味的文學方面。傳記如果 只顧歷史與個體就變成鋪陳事實索然乏味,因此藉由故事線的引導可以將傳記史 實的部分運用生花妙筆加入對話、場景、思想……等,這樣的作品稱為「虛構式

傳記」(吳英長,2007:88-89),這是出版社長期以來為符合大眾消費者的寫作 手法。如果要敘述一個人的傳記因為是陳述史實比較枯燥乏味,所以倘若以相聲 的手法兩人互相一搭一唱,在趣味化中學習到知識,是學生所樂意接受的。以下 就以參考《臺灣之光──王建民的故事》(陳崇建,2007)所自編有關王建民的 傳記短劇與相聲劇作結合演出。相關劇中學生的相聲分配及教學活動如下:

故事名稱 《臺灣之光──王建民的故事》 作者 林秀娟

演員 對口相聲劇本 參考

資料

《臺灣之光──王建民的故 事》文經出版社

甲:各位來賓,大家好!

乙:哈囉!大家好!

甲:我是○○○。

乙:我是×××。

甲:我們今天是來……

乙:來幹嘛你講清楚呀!

甲:是來介紹偶像的。讓你猜猜看,看你猜不猜的著!

乙:放馬過來,我呀!讀書不厲害,但是現今當紅的偶像,我沒有一個不認識的。

甲:你金足聽喔,這位人物他的口頭禪是「幹嘛!」

乙:什麼幹嘛!

甲:我是說他的口頭禪愛說:「幹嘛!」

乙:我了,他一定是經常搞不清楚事情。

甲:不,他腦筋清楚、長相斯文,常常做這動作。(壓帽緣,左手擺後面)

乙:我知道了,一定是我們的臺灣之光「建仔!」

甲:真~不愧有在看電視。一猜就猜中了。

乙:說了半天你還沒介紹呢!

甲:說起建仔,伊是三月三十一日出生在臺南市。

乙:阿彌陀佛,吃素配豆腐。好家在!好家在!

甲:為什麼好家在。

乙:幸好他沒有出生在四月一日愚人節。

甲:ㄘㄟˊ在愚人節出生,伊也是「真厲害」!九歲,參加崇學國小棒球隊。

乙:那按呢?崇學國小就是他「發跡」(發角)的地方。

甲:是的,就是伊ㄟ啟蒙地。11 歲,獲得第九屆 IBA 世界軟式少棒錦標賽中華代表隊,

而且獲得「最佳投手」榮譽。

乙:哇噻!那時候他就會伸卡球了嗎?

甲:還不是時候,17 歲,入選第十七屆 IBA 世界青棒錦標賽中華代表隊。

因為要出國,意外發現自己在戶口名簿上登記的是養子。當時王建民受不了這個打擊,

連夜趕車回臺南詢問父母。

乙:王爸(輕聲)、王媽怎麼說?

甲:發音要正確點,王爸爸說:關廟鄉三叔才是伊ㄟ親生老爸,原來是王建民小時候,

因為大伯沒有生小孩,親爸爸就把王建民過繼給他扶養。王建民因為這個打擊,曾經

因為大伯沒有生小孩,親爸爸就把王建民過繼給他扶養。王建民因為這個打擊,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