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讀者劇場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以寓言

第五章 說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

第一節 讀者劇場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以寓言

表現。可是當把文字語言變成為聲音語言的時候,那感人的力量,不僅是直接立 即反應而已,其力量將更強烈。也就是說,朗讀比文字語言帶給讀者更豐富的情 感,更具體的形象……不論是自己朗讀,或是聽別人朗讀,都需要有一定的語言 藝術素養和造詣,這不但包括從文字語言到有聲語言的轉換能力,以及從有聲語 言推及到文字語言的思維判斷能力,還包括深廣的學識、熟練的技巧,更包含著 語言的感受力和對語言完美的鑑賞力。朗讀的技巧有停頓、速度、人物區分、情 感、語調、重音。這些技巧在讀者劇場中都應用的到。(何三本,1997:148-152)

讀者劇場 (又名 Reader's Theatre / Readers Theatre / Readers' Theatre 等等)或 近似的閱讀劇場,近年在香港及世界各地大行其道,我們臺灣也不落人後。除了 為英語學習領域大力催生之外,老師把「讀者劇場」引入課堂,可為學生的學習 及閱讀帶來一番新氣象。「讀者劇場」的特性:是小型的讀後戲劇表演,能有效 加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及深度。它不需要舞臺全景製作或華麗而繁瑣的舞臺服飾及 化妝,更不用小演員死記背誦劇本;學生在看似無意但又經過細心安排的環境 下,可以再次重新領悟圖書的內容。因為它擺脫了傳統戲劇過分背誦劇本的限 制,及透過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學生們把生活經驗與文本閱讀連繫起來,無拘無 束地發揮自己的創意及表達讀後情感,這樣的行為加強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及 對閱讀的興趣。說得更仔細些讀者劇場就是:語言的教學透過朗讀、對話、韻律 甚至劇本創作的方式,讓聽、說、讀、寫的功能交互作用而產生新的創意。這樣 的方式讓參與者更加投入,對於初學者可以用節拍韻律、唸誦方式讓他們漸漸拋 掉緊張的感覺。有時加入拍手、跺腳的節拍,一方面可增加流暢性;一方面可祛 除讀者心中的不安。對於有基礎口語技巧能力者,則可以給予比較有故事性、情 節比較複雜的劇本。這種故事性較強的劇本,演出者可以運用種種的聲音表情如 憤怒、緊張、興奮等不同的語調來加深觀眾的印象。甚至加入一些手勢或簡單的 走位,除了可增加故事的氛圍之外,最重要的是了解演出者本身是否了解劇本裡

面的文句或意涵。(鄒文莉,2005:24-27;鄭鳳珠譯,2005:18-23)它跟一般性

論文本原來所要表達的想像力、幽默感是多麼的引人入勝,一旦缺乏了流暢 度,優秀的文本充其量只是一堆糾結紛亂的文字罷了。何謂流暢度?流暢度 是指能夠正確並很快的唸出文本的能力,而且流暢度可以讓讀者了解他們正 在閱讀的內容,讀者不斷的複誦可以增加流暢度。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曾建 議兩項關於閱讀流暢度的教學方式,分別是重複朗讀和個人默讀。在重複朗 讀的方式中,RT 是近來最廣泛應用在課堂上的活動,對於初學者來說,他 們必須花比較多的精力來認生字,閱讀自然就不通順;即使當孩子可以閱讀 快速但卻沒有注意到語氣的高低起伏、停頓、速度和語調,他的閱讀也不算 流利。流利的讀者可以知道語氣何時該作調整,可以建構出所讀文本的意 義,大幅提升閱讀流暢度。在 RT 的活動中,學生第一次會自己先默讀或由 兩人一組來閱讀文章,接著會整組一起練習,並輪流擔任不同角色來體驗不 同的感情、情緒,揣摩不同的人格特質,最後在公開的場合表演給觀眾看,

所以讀者劇場可以引發學生不斷地閱讀文章,流暢度因此而產生。

(四) RT 可以增加學生的社會互動。RT 活動中,是由大家一起朗讀同樣一份 劇本,每個人被分配到的部分並不多,有時是全體一起朗誦,對於較害羞的孩子 會有較低的焦慮感,不致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在許多活動,是需要同儕間互相 溝通、合作、分配角色,因此可以培養高度參與的動機。教師在分配角色時可以 參酌學生的程度,程度較差者給予較容易掌握的角色,程度較好者則分配較為吃 重的任務,同儕之間並不會視對方為全組的絆腳石,反而藉由團隊合作培養出難 得的默契和自信心。(張宛靜,2007)

讀者劇場該如何進行?腳本必須有創造齊聲朗讀的機會,引導學生參與。也 就是說,每個學生都要一起參與朗讀。低年級讀者劇場腳本的重點如下:

(一)發給每個學生一份劇本。

(二)選取一些非常容易唸的句子由某一個角色唸。

(三)讓學生齊聲朗讀。

(四)故事結構必須非常簡單易懂。

(五)閱讀過程中必須創造很多重複的句子,供學生反覆唸誦。

(六)請學生用色筆把自己該唸的臺詞和標有「All」的句子畫上顏色。

(七)中、高年級就可以以短劇的方式呈現,分配好角色後將自己的部分唸

一遍,上臺唸第二次,師生再討論,重新分配角色、交換劇本、再讀一遍,直到 引起學生的興趣為止。像這樣將文本加以分工,學生將自己所要唸的句子反覆的 練習,不必去背臺詞、不必有過多的道具、不必強調走位……把太多不必要的事 務拿掉,就能專注在句子的口語表達、增加閱讀的流暢度、甚至可注重到臉部表 情、節奏等。學生在與他人合作讀劇時,不僅會注意自己所分配到的句子,同時 也會注意同學所讀的句子,因此也會增加他的語彙能力。國內目前讀劇的趨勢越 來越流行,主要是它符合學生們喜愛的「說故事」或「表演」的天性。而且它可 以立即上手,老師和學生從事起來也較有興趣。(鄭鳳珠譯,2005:18-23)

由此可見,以讀者劇場的方式來呈現寓言故事應該是很適合的。主要原因是 寓言故事淺顯易懂,短而美。寓言以簡約的手法刻畫人物,在短短不到300-500 的字數中,就能把故事情節寫得波瀾起伏,這些在小說中才看得到風趣對話以及 富有生命力的語言藝術手法,在寓言中都可看見。它具有極強的滲透力,其精神 和手法常常滲透到別的作品上。寓言可說是小說的源頭,古代的寓言以詩歌或散 文為主,寓言式有寄託性又有故事性,是它區分於其他文體或非文體的根本依 據。寄託性使它與神話傳說、歷史傳記、笑話、童話、故事、小說、戲劇等敘事 文體區隔開來。故事性又使它與議論文、詠物詩、比喻、格言諺語等非敘事文體 劃清界限。也因此它的使用範圍相當廣泛,如腳本繪畫、漫畫、雕畫、動畫……

(陳玉玲,2007:40-42)如果將讀劇應用於寓言故事中,學生能明瞭其要意,

觀眾在聽的過程當中也清楚;其二是讀者劇場較注重說者的口語能力與聽者的聽 辨能力,寓言故事時間短,避免因為時間過久聽眾易注意力不集中。至於取材要 以能互動、有對白的、生活中帶點警惕的作用最佳。以下以<青蛙和牛>(林海 音譯,1976:70-72)為體裁,以讀者劇場的方式來呈現。

這是一篇動物寓言,故事結構採順敘法,照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敘 述出來,使情節脈絡清楚。表達技巧反覆,老蛙因為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小蛙 言語的挫折,進而未認清自己的能力而產生懊惱之事。寓言的目的在啟發智慧,

讓讀者體會「言外之意,絃外之音」,因此「寓言故事」藉由故事中的情節與人 物來傳達主題,善用「比喻」的寫法引發讀者作聯想,並不會直接將主題說出。

寓言故事體最難的部分就是「主題詮釋」;所以應當讓學生先清楚「文本情節」

外,其次就是要引發團體討論,老師不要直接把主題詮釋的內容直接「灌輸」給 學生,而是利用反覆閱讀、團體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有關寓言故事的「主題 詮釋」。(劉穎韻,2006:190)當中的讀者分配及教學活動設計如下:

故事名稱 <青蛙和牛> 出處 伊索寓言,林海音譯 分配讀者 內容

旁白

小蛙

老蛙

老蛙 小蛙

小蛙 小蛙

老蛙

有一天,

小青蛙們從外面慌慌張張的跑著、跳著回來了,

他們是到河邊的草地上去玩的,

他們還從沒有到過那麼遠的地方!

所以,就把所看見的怪事情對他們的爸爸報告。

喘吁吁的說:「啊!爸爸,我們剛才看見一個全世界最可怕的妖怪!

他是那麼大,頭上長著犄角,還有一根長尾巴和四個蹄……」

老蛙笑著說:「那不是什麼妖怪,別驚奇。那不過是一隻牛罷了,

而且他也沒有你們說的那麼大。假如我高興的話,孩子們,我也 可以把我弄成像牛一樣大的,不信,你們瞧著我!仔細看喔!」

於是老蛙就鼓起氣來,使自己的身體脹大了。

「看,是不是像我現在這麼大?是不是呀!」

「還要大!還要大!」

於是老蛙又鼓足了氣,再問小蛙們,是不是像牛一樣了。

「還要大,爸爸,大要多哪!」

小蛙們齊聲的喊著「你就是把自己吹炸破了,也到不了我們在河 邊上看見的牛那樣大呀!」

小蛙們說的這句話,很傷老蛙一向驕傲的心,於是他賭氣的使足 了力氣吹。

吹呀!吹呀!最後只聽到「砰」的一聲。

表5-1-1 <青蛙和牛>讀者分配表

教學活動設計:

表 5-1-2 <青蛙與牛>教學活動設計

這樣的故事每組約 5 分鐘就可朗讀完,從學生的讀劇中了解他們大都能了解 寓言故事的內容。組員中,如果有人較膽怯,則較會影響同一組同學的讀劇心情。

如果有人較大方,整組的氣氛較易受改變。有記者報導暖西國小校長林奇佐說,

讀者劇場不同於傳統戲劇表演活動,而是以不同情緒的口語表達唸讀出劇本中人 物的臺詞,不需多餘的肢體呈現和誇張的舞臺效果,更容易吸引學童的興趣,甚

讀者劇場不同於傳統戲劇表演活動,而是以不同情緒的口語表達唸讀出劇本中人 物的臺詞,不需多餘的肢體呈現和誇張的舞臺效果,更容易吸引學童的興趣,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