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相關實證研究

壹、空間能力與性別、級別的相關研究

Linn 與 Petersen(1985)利用後設分析法探討空間能力的性別差異,研究發 現並非所有的空間能力測驗項目,都存在著性別差異,只有在某些空間能力測驗 項目上,才有性別差異。空間能力測驗結果中,在心像旋轉的測驗項目上,性別 差異較大,男生的表現優於女生,影響的因素可能來自於旋轉的速度、策略的運 用、分析的過程及細心的程度;在空間知覺的測驗項目上,18 歲以上的男生表現 優於女生,而且此差異隨著年齡增大,但 18 歲以下則無性別差異;而在空間視 覺的測驗項目上,並沒有性別差異。

而後,Vederhus 與 Krekling(1996)針對九歲兒童進行空間能力性別差異研 究,以94 位男童與 99 位女童為對象,依據 Linn 與 Petersen(1985)對空間能力 的分類,實施「水平面測驗」(空間知覺能力)、「展開圖測驗」(空間視覺能力)、

「2D 與 3D 測驗」(心像旋轉能力);研究結果顯示男童在「水平面測驗」與「2D 與 3D 測驗」分數明顯高於女童,而在「展開圖測驗」未達到顯著性別差異;意 即九歲男童的空間知覺能力與心像旋轉能力高於九歲女童,但在空間視覺能力上 則沒有性別差異。

國內學者蔣家唐(不詳)在其資優生視覺空間認知能力差異研究中指出在未 設作答時間時,女生的作答時間大致比男生長,部分女生心中感到最困難的測驗

是「積木組塊旋轉」,男生則認為「立體圖形的摺合」部分最困難,在排除時間 因素的情況下,男、女生在「視覺空間認知能力測驗」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

張秋雁(2007)的國小學童空間能力現況之探討中,以台北縣某國小全校一 至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施以自編的空間能力測驗問卷,測驗的範疇為「空間 方位」(立體轉動圖),能在心智上操弄物體,並能在物體的方位改變後,依然能 辨識出物體的特性;「空間視角」(立體側面圖、平面重組圖),觀察者在心智上 移動本身方位,並能從特定的方位辨別出物體在該視角的成象與特徵;「空間結 構」(立體剖面圖、立體方塊圖),能夠在心智上察覺物體的內部結構,其中包括 整體性和局部性之結構。研究結果顯示男女學童空間能力的高低會應不同評測主 軸而改變,不同性別之學童在立體方塊圖、立體轉動圖、立體側面圖的表現沒有 顯著差異,但在平面重組圖和立體剖面圖的表現則達顯著差異,女童的表現皆優 於男童,而不同性別學童在整體空間能力的表現則沒有差異。另外,在年級×評 測主軸的交互作用分析中,顯示學童空間能力的表現會隨著年級的遞升而成長,

一至二年級時快速成長,而二至五年級時則以線性模是穩定且持續發展,五至六 年級則成長稍為趨緩。

洪志盈(2004)在國小學童空間能力量表建構的研究中,針對全國進行分層 叢集取樣,並根據德懷術問卷分析之指標,發展國小空間能力量表,包含三個向 度,一為「辨識覺察能力」,以感覺為基礎,是空間中對事物關係綜合了解的心 理歷程,對所觀看的物體,能覺察其形狀、大小、摺疊之能力;二為「移動旋轉 能力」,是將二度空間之平面圖形及三度空間之立體圖形,在心理上想像、作物 體旋轉、移動、改變方向及改變位置的能力;三為「空間推理能力」,即對視覺 圖像之推裡能力,藉由圖形測量推理具體事物和進行抽象推理的能力。研究結果 發現在辨識覺察能力向度上,僅四年級男、女生的表現有顯著的差異,四年級男 生辨識覺察能力優於四年級女生,而其他各年級不同性別之學童不論在三個向度 或全量表上的表現均無顯著差異。

由以上各學者的研究,可知性別差異是否會影響空間能力的表現,尚未有一 致的看法,由於每位學者的研究對象及所使用之空間能力測驗類型不同,其研究 結果分析也就有所差異,但可以發現在某些空間能力項目上,存在著性別差異,

男、女生各有其擅長的項目,而在本研究探討的視覺空間能力項目上(包含心像 旋轉與展開圖的摺合),國內外學者有相左的研究結果,因此性別差異是本研究 所要探討的重點之一。

而在空間能力與與年級差異的相關研究中,可以知道空間能力與年齡成長似 乎是相關的,然而研究者在文獻探討過程中,也發現大多數空間能力的研究對象 針對國小高年級以上的年齡層進行分析,而以中、低年級為對象的並不多,因此 級別差異亦為本研究所要探討的重點。

貳、方向辨識能力與性別、級別的相關研究

許民陽等人(1994)在國小學童方向及位置兩空間概念認知發展研究中指 出,男、女學童在空間認知能力上互有出入,在辨認基本空間概念,如前後、東 西南北、座標應用等方面,女生高於男生,可能是女生較細心觀察之故;但在較 複雜或須轉換的複合空間概念、相對位置、空間推理應用的能力上,男生顯著高 於女生。另外,在各年段學童空間認知發展結構中發現,在「上下前後」的基本 空間概念上,低年級已可辨認,在「左右」的概念中「由主體找左右位置的客體」

的通過率達 70%~80%以上,「描述主客體的左右相對位置」的通過率卻在 50%

以下,可見主客體左右相對關係的認知發展,對低年級學童而言仍嫌困難,「左 右」、「光影相對位置」、「東西南北」等空間概念,至中年級認知始達相當水平,

而「座標」、「指北針」的使用能力至高年級才趨成熟,有關大空間或三度空間內 較抽象的空間概念應用上,如東西南北方位的轉換及竿影推理應用,高年級均難 以達成。

張麗芬(1989)以 Siegel 與 White 的空間表徵模式為架構,研究國小一、三、

五年級學童在大空間環境內的空間表徵能力時,發現一、五年級學童在路標排列 工作上並未發現性別差異,但在三年級中發現男生的表現比女生好,可見對於排 列路標成為路線的能力,男生在三年級時已發展出來,女生則需等到五年級;在 路標間距離估計上,男、女生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而在整體知識方面,男生的 空間表徵則比女生正確。另外,在進行級別差異分析中,路標辨認方面並未有年 級的差異,在路標排列、路標間距離估計及整體知識上,受試者的表現隨年級而 提高,一年級學童除了路標辨認工作外,在其他的工作表現都偏低,也未對實驗 情境形成整體知識,在錯誤類型分析上,大多數的一、三年級學童的模型不是完 全不正確,就是只有路標排列次序正確,而五年級學童的模型不只是路標排列次 序正確,且已有幾近正確的空間表徵,因此形成空間表徵的能力在三、五年級間 有很大的進步。

有關國小學童位置、方向、距離等空間要素認知發展的研究並不多,但從以 上研究中,可以發現兒童在基本空間概念辨識上,女生會因為細心的特質而表現 高於男生,或男、女生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而在較複雜的空間概念運用上,男、

女生會隨著發展的快慢,表現有所差異,男生的表現會高於女生。在級別上,學 童的方向辨識能力大致上會隨著年級的遞升而成長,三、五年級間是發展的關鍵 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