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相關文獻整理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相關文獻整理

國內外學者認為企業應針對當前的環境與轉型的需求,重新 做策略性的思考,並分別提出他們對於企業轉型策略的看法,如 表2.1:企業轉型策略表所示。

表2.1 企業轉型策略表

學者/年代 企業轉型策略

Kimberly & Quinn

(1984)

1.組織重組;

2.策略重新定位與組織重組;

3.改造重生加上組織重組;

4.改造重生加上策略重新定位與組織組。

許壽峰(民78)

◎脫離本產業:

1.事業轉向:結束不進反退的行業,開始全新 的事業衝刺。

2.產品轉向:利用夕陽產業的餘暉,試探有發 展性的產品。

3.市場轉向:走避國外的惡性競爭。

◎不脫離本產業:

1.產品的超越:

(1)自創品牌,取得產品的主控地位。

(2)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緊抓住客戶的需 求,創造自己的利基市場。

2.技術的超越:

(1)自我創新研究開發,或提升技術層 次。

(2)引進外來技術,開創事業第二春。

謝碧枝(民89)

1.事業轉型策略:

放棄原先經營行業,改變而從事新行業。

2.產品轉型策略:

(1)產品線結構的大幅調整。

(2)產品品質的大幅提昇。

(3)大幅度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4)新產品開發。

3.水平/垂直整合策略:

品牌、通路、目標市場、目標顧客等行銷方 向的改變。

4.經營型態轉型策略:

(1)衛星企業轉為獨立企業。

(2)獨立店面轉為加盟、連鎖店。

(3)業態間的轉換,如製造、批發、零售、

代理之間的轉換。

5.多角化轉型策略:

除繼續經營原有產業外,增加新項目或進入 新產業。

鄭榮郎(民90)

1.策略規劃的重新定位:

分析企業內外在環境變化、競爭對手及消費 者認知改變等資訊,進而重新評估經營策略 與方向。

2.組織定位的調整:

組織部門定位精簡,劃分的原則符合彈性與 速度的需求。

3.現場合理化的持續改善:

所謂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就是以改善的 手法,對於人員(man)、材料(material)、

機器(machine)與作業方法(method)等有

效的運作與安排,使成本降低進而利潤提高 的管理方法,但是,企業永續不變的經營原 則,仍然在於如何進行開源及節流的過程。

4.人力資源提升:

如何提升組織內部人力資源,使人力資本

(human capital)活性化,是傳統產業向上 提升的重要關鍵因素。

袁建中、劉俊儀、

邱態平、邱紹成

(民91)

1. 設 計 導 向 的 代 工 策 略 : 即 由 委 託 代 工

(OEM)提升至委託設計(ODM)的層 次,以增加產品附加價值。

2. 跨足通路產業:如燦坤 3C 通路,積極邁 向通路葉,建立通路王國。

3. 爭取 擴大市場機會: 現階段以前往大陸 市場為最普遍,台灣傳統產業近年來在 環境的逼迫下,不得不至海外設廠,繼 續以低成本的代工型態延續企業經營。

4. 產品 轉型:將產品結 構大幅調整,提升 產品品質與附加價值,並開發新產品,

目前台灣進行轉型的中小型製造業中,

依台灣 2001 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顯示 有 56.65%的企業著重產品轉型。

5. 生產方式轉型:周佩萱(民 82)認為國

內廠商採行生產方式轉型的意願最強,

亦即維持所屬行業及產品不變,但變更 生產方式或類型。

6. 多角 化轉型:除繼續 經營原產業外,增 加新的項目或進入新產業,以降低經營 風險,此種轉型亦是台灣中小企業轉型 中僅次於產品轉型,所偏好的方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述文獻整理可發現,國內外學者大多偏重研究企業轉型 策略的制定,而行動慣性理論較能解釋經營卓越之企業如何不察 整體環境之變動而落入經營困境之中,進而提出企業轉型策略的 成功方程式。而經深度訪談及資料收集,明顯看出老K牌彈簧床由 盛轉衰的過程,猶如落入行動慣性陷阱,因此本研究選定Sull

(2003)【31】所提出的行動慣性理論作為全文的主軸架構。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