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一:國小學童的霸凌經驗之人口變項與自我意象之差異分析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一:國小學童的霸凌經驗之人口變項與自我意象之差異分析

壹、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的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進行二次的取樣,其中第一批 樣本用於自編之研究工具(分別為「國小學童霸凌經驗量表」與「國小學童自我意象量表」) 的預試,第二批樣本則用於信度與效度的建立,以及研究假設的考驗,如後所述。

首先,在第一次的取樣上,乃以自編量表的預試為目的,據此評估研究者所編製的研究 工具,其試題品質的良窳。基於此,研究者抽取臺北市與新北市,共三所國民小學的高年級 學童參與受試,共發出了 207 份量表。待量表回收後,研究者便逐一檢視受試者的作答情形,

凡是有作答不完全(遺漏題數達四題以上)、有明顯反應心向者均視為廢卷,而遺漏題不超過 三題(包含三題),且無明顯反應心向者,皆列為有效量表。最後有效量表共計 196 份,如表 4-1-1 所示。

表 4-1-1 「國小學童霸凌經驗量表」與「國小學童自我意象量表」預試之有效樣本

縣市別 學校代號

五年級 男 女

六年級

男 女 小計 臺北市 A 校 31 28 30 27 116

新北市 B 校 28 25 53

新北市 C 校 14 13 27

小計 總計

59 53 112

44 40

84 196

再者,第二次的取樣目的有三─(一)建立本研究自編之研究工具的信度與效度、(二)

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和t檢定進行霸凌經驗的差異分析、(三)進行結構方程模式的測 量模式分析與統合模式分析。基於此,研究者便依據教育部一百學年度,教育統計單位所頒 佈的各縣市國小學生之分佈比率來進行抽樣。在這當中,北部、中部、南部等三區的學生比 約為 5:3:2,故本研究先以叢集抽樣法,從這三區抽取 10 所國民小學,再隨機抽取 39 個班 級的學生參與正式研究,其中北部、中部、南部的受試學生分別為 592 人、346 人、237 人,

與上述的分佈比例大致相符。

本研究共計發出 1175 份量表,回收 1147 份量表,回收率為 97.6%,待量表回收後,研 究者便逐一檢視受試者的作答情形,凡是有作答不完全(遺漏題為四題以上)、反應心向明顯 者均視為廢卷,而遺漏題數不超過三題(包含三題),且無明顯反應心向者,皆列為有效量表。

最後有效量表共計 1108 份,其分佈情形如表 4-1-2 所示。

表 4-1-2 調查研究樣本之學校代號與人數分佈

參、資料處理與分析

首先,研究者以 SPSS14.0 版,評鑑「國小學童霸凌經驗量表」與「國小學童自我意象量 表」的「重測信度」、「內部一致性信度」。其次,本研究再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獨 立樣本t考驗」,來驗證假設三(含 3-1、3-2)、假設四能否獲得支持。此外,本研究採用 Joreskog 與 Sorbom(2001)所研發的 LISREL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8.71 版),將顯著水準訂為.05,進行 量表的參數估計與模式的適配度檢驗,並以結構方程模式,來評鑑本研究所建立之「國小學 童霸凌經驗理論模式」及「國小學童自我意象理論模式」,與觀察資料間的適配情形,據此考 驗假設一、假設二能否獲得支持。

肆、研究工具之介紹

為配合本研究的目的與需要,研究過程使用了二種研究工具,一是研究者自編的「國小 學童霸凌經驗量表」,用以測量國小學童霸凌同儕、與受同儕霸凌的情形。二是研究者自編的

「國小學童自我意象量表」,用以評估國小學童對整體自我的評價和感受。

其次,在研究工具的發展上,本研究乃植基於下列二個原則:(一)先綜合相關的理論與 文獻,再結合先前過內外學者們的研究結果,歸納出符合本研究需求的量表架構,並確定各 分量表的測量範圍與內涵,據此編擬出新的量表(二)在正式施測前均已先進行預試,並依 據試題分析的原則,針對各子題做出評定及篩選,以確保試題的品質,

以下乃分述這二種研究工具的來源、編製的過程與內容、信度與效度、以及計分的方法。

一、國小學童霸凌經驗量表

關於本量表的編擬過程,茲說明如下:

(一)量表的理論依據

本量表以 Olweus(1992, 1993, 1999)的理論及其研究為基礎,選用兒童福利聯盟於 2004 年所做的分類方式,並結合了多位學者的研究結果(王昱婷,2010; Estevez, et al., 2009;

Fitzpatrick & Bussey, 2011;Kyriakides et al., 2006;Mynard & Joseph, 2000),歸納 出國小學童常見的霸凌經驗有四種類型,分別是「肢體霸凌」、「口語霸凌」、「性霸凌」、

「關係霸凌」,其中前三者乃是直接運用身體感官,而第四種則是間接操弄社會關係;此外,

基於霸凌者的意圖和行徑、與受害者的知覺感受有別,所以在內涵的呈現上,擬將「霸凌加 害」與「霸凌受害」分開並行,期能以更清楚的形式,彰顯它的面貌。基於此,本研究在完 成相關文獻的探討後,做了進一步的釐清和統整,並形成本量表的初步架構。

(二)量表的架構與內涵

在完成量表的基本架構後,研究者便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經多次探討與反覆確認後,

將量表內涵歸納如下─整份量表以受試者的「主格」和「受格」做區分,其中前者為「霸凌 加害量表」的層面,後者為「霸凌受害量表」的層面,且兩者均包含直接霸凌與間接霸凌。

而在涵蓋的類型上,「肢體霸凌」、「口語霸凌」、「性霸凌」都屬於直接霸凌的類別;而間接霸 凌只包含「關係霸凌」的向度。綜合言之,本量表的架構內涵如表 4-1-3、表 4-1-4 所示。

(三)編擬預試量表

研究者以表 4-1-3、表 4-1-4 的架構內涵為基礎,參酌了國內外的相關量表,編製而成

「國小學童霸凌經驗量表」預試版(請參閱附錄一)。預試量表分成「霸凌加害」與「霸凌受 害」兩個部分,各自包含了「肢體霸凌」、「口語霸凌」、「性霸凌」、「關係霸凌」等四個分量 表、共計 33 個試題,故全量表共有 66 題,且皆為正向題。此外,根據 Piers(1984),以及 Bosworth、 Espelage 與 Simon(1999)的看法,建立霸凌經驗的測量工具時,可用「頻率」

來表示某項霸凌經驗的多寡,故本研究擬採用之,並以李克特式三點量表來計分,每題皆區 分成「零次或一次」、「曾有二次」、「三次以上」等不同等級,依序給予 1、2、3 分,據此劃 分出發生頻率的高低。具體言之,該量表預試版的內涵,如表 4-1-5 所示。

表 4-1-3 「國小學童霸凌加害量表」之架構內涵

國小學童霸凌加害量表

A.直接霸凌 B.間接霸凌

手段-運用身體感官 手段-操弄社會結構

一、身體負面行為 二、言語負面行為 三、多重負面行為 四、社交負面行為 1.肢體霸凌

(body-bullying)

2.口語霸凌

verbal-bullying

3.性霸凌

(sexual-bullying)

4.關係霸凌

(relational-bullying)

◎會毆打同儕,使受害者身上留下傷痕。 ◎會未經同儕的許可,任意搶奪同儕的財物。 ◎會因自己受欺凌的經驗,而去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同儕。 ◎會在衝突的當下直接反擊同儕,或事後報復曾欺侮自己的同儕。 ☆會幫同儕取不雅的綽號或別名。 ☆會用言語威脅同儕。 ☆會用言語直接挖苦或刺傷同儕的弱點。 ♁會用涉及﹁性﹂的字眼,嘲笑同儕的身型樣貌或性別取向。 ♁會對同學做出不雅的動作,例如:碰觸身體的隱私部位。 ♁會在同儕的背後揶揄、非議其身體的性特徵。 ▲會以排擠的方式,說服其他同儕切斷跟某位同學的社會連結。 ▲會散播謠言來離間同儕關係,造成受害者的社會地位降低,並導致人際疏離。 ▲會刻意忽視同儕,將其排拒在團體之外,使之無法加入群體活動。

表 4-1-4 「國小學童霸凌受害量表」之架構內涵

國小學童霸凌受害量表

A.直接霸凌 B.間接霸凌

手段-運用身體感官 手段-操弄社會結構

一、身體負面行為 二、言語負面行為 三、多重負面行為 四、社交負面行為 1.肢體霸凌

body-bullying

2.口語霸凌

(verbal-bullying)

3.性霸凌

(sexual-bullying)

4.關係霸凌

(relational-bullying)

◎自己曾被同儕毆打,並在身上留下傷痕。 ◎同儕曾未經許可,任意搶奪自己的財物。 ◎同儕曾因自身受欺凌的經驗,而來欺負自己。 ◎當自己跟同儕發生衝突時,對方曾在當下直接反擊,或在事後進行報復。 ☆同儕曾幫自己取不雅的綽號或別名。 ☆同儕曾用言語來威脅自己。 ☆同儕曾用言語直接挖苦或刺傷自己的弱點。 ♁同儕曾用涉及﹁性﹂的字眼,來嘲笑自己的身型樣貌或性別取向。 ♁同儕曾對自己做出不雅的動作,例如:碰觸身體的隱私部位。 ♁同儕曾在背後揶揄、非議自己的身體性特徵。 ▲同儕曾以排擠的方式,說服其他人來切斷跟自己的社會連結。 ▲同儕曾散播謠言來離間人際關係,造成自己的社會地位降低與人際疏離。 ▲同儕曾刻意忽視自己,將人排拒在團體之外,無法加入群體活動。

表 4-1-5 「國小學童霸凌經驗量表」預試版之內涵

◆得分意涵 若 受 試 者 在 此 分 整如附錄二所示。從附錄二可知,在「國小學童霸凌加害量表」上,第 6、8、9、18、19、

21、24 等試題,因未能同時臻於這兩項標準,故須被淘汰。此外,在「國小學童霸凌受害量

題作對應,所以在參考項目分析的結果之餘,研究者亦針對這兩大層面的題目,逐題進行配 對,務必使每一道試題,既合乎量化統計的擇題標準,亦可相互對應之。經過前述的試題篩 選歷程,「國小學童霸凌經驗量表」乃編製完成,兩個層面的量表均為 20 題,全部共計 40 題。

其次,在「霸凌加害」的層面上,若受試者在某分量表的得分越高,就表示其越常以該種形 式去霸凌同儕;而在「霸凌受害」的層面上,若受試者在某分量表的得分越高,就表示其在 該向度所遭逢過的霸凌類型越多。關於正式量表的題號分佈情形,詳列如表 4-1-6 所示,而 正式量表之試題內容,則如附錄七所示。

表 4-1-6 「國小學童霸凌經驗量表」之正式量表試題分佈一覽表

量表名稱 量表層面 分量表名稱 題號

A.國小學童霸凌加害量表 (一)肢體霸凌

(二)口語霸凌

(三)性霸凌

(四)關係霸凌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國小學童霸凌經驗量表

B.國小學童霸凌受害量表 (一)肢體霸凌

(二)口語霸凌

(三)性霸凌

(四)關係霸凌

21、22、23、24、25 26、27、28、29、30 31、32、33、34、35 36、37、38、39、40

(七)信度分析

本量表以「重測信度」來驗證其穩定性,再以「Cronbach α 係數」來驗證其內部一致

本量表以「重測信度」來驗證其穩定性,再以「Cronbach α 係數」來驗證其內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