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五節 研究之實施與流程

二、教學概念:如圖 3-10 所示。

圖 3-10 教學概念圖

貳、進行教學活動

教學流程如附錄一教學簡案,簡案之撰寫以第故事繪本第一集為例,二、三 集大致循同樣模式,為因本研究為行動研究,第二、三集教案會依第一集教 學結果而做調整。

參、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將於教學實施前、實施中與實施後進行研究資料之處理。研究者 擬將資料處理方式分述如下:

一、教學前:

教學設計委請臺東大學附小語文領域教師代表,及臺東大學語文教學專長 教授協助進行專家效度檢驗,依本研究之目的,檢視研究者所設計之教案 在教學內容編排、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流程之合理性是否符合。

小象帕兒故事集(一)

文學欣賞 (情節安排)

文學欣賞 (人物刻劃)

文學欣賞 (圖像表現) B 咖俱樂部(2 節)

故事藍圖(4 節) 看圖在說話(1 節)

一、整理故事結構與內

概念 三、想法分享 四、分組仿作 五、分組實作 六、作品發表 二、形容配角

一、找配

角的功能 圖猜故事情節

色的感覺

色與心情

二、教學中:

每次教學過程均進行攝錄,以錄影方式將研究者教學流程以及師生彼此互 動過程攝錄下來,將所攝錄下之教學歷程加以分析,並加以分析記錄,包 含課程的實施與設計、學生反應等部份,作為觀察學生學習行為表現及討 論過程分析之用。

三、教學後:

(一)設計「概念圖教學回饋單」問卷,了解學生對運用概念圖策略的感受,並 將回收之問卷內容加以分析、整理,比較差異。

(二)由研究者邀請校內一位具有十年以上語文教學經驗之教師,共同評量每組 學生創作之概念構圖作品,並給予分析、建議。學生之概念圖作品主要 從「文字內容」及「圖像結構」兩部分來分析,其中「文字內容」的分 析主要參照 2006 年 PIRLS 國際研究報告中,所分述閱讀理解歷程評量,

如圖 3-11,依此歷程分析各組學生閱讀理解的情形。

檢驗、評估內容、語言和文章的元素 (讀者需批判性考量文章中的訊息) 詮釋、整合觀點和訊息

(讀者需要提取自己的知識以便連結文中未明顯表達的訊息) 直接推論

(讀者需要連結文中兩項以上訊息) 直接提取

(讀者讀者找出文中清楚寫出的訊息)

解釋理解歷程

直接理解歷程

圖 3-11

PIRLS 閱讀理解歷程評量圖

而「圖像結構」的分析則以第二章概念構圖文獻中所整理的三種概念圖 示:「聯結相關概念」、「因果關係」、「評估想法」等為基礎,如表 3-5 評 量學生概念圖作品是否符合各類型。

表 3-5

概念圖示類型

概念圖類型 概念圖範例

聯結相關概念

蜘蛛網圖(spider web maps) 階層圖(hierarchy maps)

因果關係

因果鍊圖(causal chain map) 魚骨圖(fishbone maps)

評估想法

權衡秤圖(weighing scales) 環扣構圖(Venn diagram)

(三)針對班上特別的作品,研究者選擇學生訪談,並謄寫逐字稿進行分析。

(四)教師撰寫札記,於教學後依此用來觀察每組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變化情 形,以及教師之省思成長。

(五)學生創作作品保留、編號,所得資料針對研究目的設計量表做有系統的分 析和解釋。本研究的資料編碼說明見表 3-6。

表 3-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