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信度是指研究結果的一致性、信賴性和穩定性;效度則是指研究結果的 類推性,亦即研究的真實價值。質性研究之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

問題是評鑑研究品質的依據之一。本研究以訪談的方式蒐集質性資料,由於 質性研究沒有特定的方法或客觀的數據用來提供效度與信度,本研究關注的 是蒐集資料的札確性與完整性,並以反覆精煉資料比對的方式,提高研究的 信效度。

研究者在初探研究前,即先自行詴驗操作實驗的流程,反覆修札實驗裝 置,以確定實驗情境呈現的可觀察性;並在札式研究前進行初探研究,以建 立研究工具之信效度及評分者信度。在進行晤談時,研究者提問的問題不只 是受訪教師如何想(what 的問題)?也提問為什麼如此認為(how 和 why 的 問題)?並追隨(follow up)其回答或想法繼續提問問題,例如教師在回答 其對於某現象的觀點之後,適時反問如何得知?尤其是針對受訪教師前後實 驗之解釋矛盾不一致,或有待釐清的部份進行進一步之提問,雖然教師有些

47

概念的來源可能已經成為隱含的知識(implicit knowledge)而無法明確地說出,

但是由晤談設計之周延性的擴大,例如:訪談技巧的精進,能提高研究結果

與受訪者建立相互信任(rapport)的關係,事先徵得受訪者的同意,才 1.

進行 S-POE 實驗活動和訪談過程中的錄音。

晤談者在訪談過程中對於實驗情境的敘述應具體明確,並避免過多的引 2.

導,以免影響受訪者的回答。

48

研究者與科教專家及研究小組成員討論,交叉檢核資料,以確定受訪者 3.

真札的想法。

為了進一步查驗本研究資料編碼與分析的信度,本研究隨機挑選兩位受 訪者的轉錄資料,並邀請一位也是以科學解釋研究為主題的同儕,進行分析,

然後進行編碼結果的比對,依據公式(Holsti, 1969; 王石番,1992;楊孝榮,

1989),進行信度計算。

評分員相互同意度計算公式

2×M

N1 + N2

1.

M 為完全同意之數目,即兩位編碼員回答相同的題數 N1 為第一位編碼員應有的同意數目

N2 為第二位編碼員應有的同意數目

平均相互同意度 2.

平均相互同意度=相互同意值的總和/相互比較的次數 評分員信度

3.

信度

n×(平均相互同意度)

1+[(n−1)×(平均相互同意度)]

n 為參與編碼人員數目

楊孝榮(1989)認為若計算出的信度符合 0.8 甚至 0.9 以上,就達到內容 分析的水準。本研究的信度計算後,解釋能力的評分員信度為 0.86,解釋類 型的信度為 0.97,都在 0.8 以上,顯示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頗為穩定一致。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