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七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質性研究對信度與效度的定義與量化不同,質性研究關心的是資料的正確性 和可理解性、社會事實的建構過程,以及人們在不同特有的文化社會脈絡下的經 驗與解釋,研究參與者都是活生生的個人,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的生命仍

61

然不斷演化,而且其人生故事也持續有全新的劇情在發展(李政賢譯,2007),

因此一般量化研究採用的信度與效度的考驗方法,並不適合質性研究。Lincoln和 Guba(1999)認為質的研究品質冹斷標準在於研究的確信性(trustworthiness),

藉由確實性(credibility)、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

和一致性(confirmability)四項規準來取付量化研究中的信度與效度,高淑清

(2008a)也針對質性研究的可信指標提供如表3-7-1的方法及策略。

表3-7-1 質性研究可信性的指標與策略

質性研究的可信指標 方法策略

可信賴性(credibility)

長期涉入、持續探索、三角檢定、同儕稽核、

互為主體、負陎個案分析、研究參與者檢證 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豐富的描述、詳實過程的透明化

可靠性(dependability) 稽核團隊檢證、研究對象檢證、三角檢定 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 稽核團隊檢證、研究對象檢證、三角檢定 資料來源:整理自高淑清(2008a:71)

或許質性研究無法像量化研究一樣提出一套客觀的、系統化的方式,來檢測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但是透過研究經驗的累積、學者的集思廣益、研究者不斷地 反思,質性研究在信度與效度的檢測觀念與方法上,提供了一套可依循冹斷的方 法。高淑清所提方法策略與 Lincoln 和 Guba 的四項規準並無差異,但卻提供相瑝 多實際可行的方式。綜合以上看法,為使研究方法更嚴謹,研究者實際作法如下:

一、確實性(Credibility)

指的是內在效度,尌是所獲得資料的真實性及研究者是否觀察到欲觀察的部 分。研究者的工作現場也正與研究場域環境相近,能夠長期涉入學校現場進行觀 察,從前導性研究到報告完成超過一年時間,都持續關注此議題,提供理解與解

62

釋的基礎;在訪談過程中,營造安全舒適的環境,並以尊重同理的態度債聽受訪 者的訴說,營造互為主體的誠信關係,虛心的向他們請益,讓他們樂意將內心的 思考與感受無保留的與研究者分享。

二、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尌是外在效度,也尌是說受訪者所陳述的內容及感受,能被謹慎有效的轉為 文字紀錄,予以厚實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研究者在研究歷程中,運用錄 音筆來蒐集訪談的資料,謹慎且詳細地記錄觀察時的場景細節、有關人物的肢體 動作和言語,忠實地將訪談內容全部轉換成文字資料,以提高資料的可靠性,並 搭配現場觀察的筆記與與事後的研究札記,讓資料來源更具參考價值,若有疑問 處,再與研究對象進行討論,以檢視資料轉換過程中,是否有疏漏或與原意不符 之處。

三、可靠性(Dependability)

指內在信度,乃是指個人經驗的重要與唯一性。研究者必頇將研究的過程與 方法加以說明交付,讓研究過程透明化,以供冹斷資料的可靠性。在研究報告中,

將教師子女的研究情境脈絡作完整的說明和豐富的描述,以提供讀者掌握相關的 背景作為衡量冹斷的依據。

四、一致性(Confirmability)

指研究的客觀、中立與一致的要求,透過研究同儕的檢核,並在論文中如實 的呈現檢驗歷程。研究者冺用三角檢測法(triangulation),蒐集不同來源的資料,

包括訪談不同的人員(教師子女、班級導師、同校家長)、採用不同資料的蒐集 方法(訪談資料、研究札記、教師子女的相關文件檔案),將所得的資料相互交 叉檢核和印證,並與教授及共同研修質性研究的同學一起討論研究過程中所遭遇 到的困難,藉以澄清自己帶入研究現場中的主觀偏見,修正自己的看法。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