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研究信效度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二級離島初任總務主任面臨的困境及採取的因應策略。研究 者以兩位在澎湖縣二級離島小學的初任總務主任為對象,探討他們總務工作的內 容、遇到的行政困難以及採取的因應策略為何。基於研究目的考量,研究者採個 案研究的方法,以訪談、文件蒐集等方式來蒐集相關資料,再比對研究者的省思 記錄來修正及對照,希望能透過上述資料的整理分析及比對,可以呈現個案工作 上完整的面貌,以達成研究之目的。

本章共分為七節,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研究者角色;

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資料蒐集及分析;第六節研究信效度;第七節研究倫理 及限制。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 Bogdan & Biklen(1992)的分析,質的研究,其目的乃在於藉著掌握人們 建構意義的歷程和描述那些意義的事實,務期得以充分瞭解人的行為和經驗。所 以其設計是一個開放、有彈性的過程,研究並非直線進行,而是一個循環歷程。

研究者在選定研究方案後,一再重複以下過程:訪談問題、蒐集資料、作成紀錄、

分析資料、撰寫報告等(黃瑞琴,2008)。分析的基礎在於透過訪談、觀察、文件 蒐集、省思記錄及其他方式得來的資料,而這些資料經過分析整理後,又成為繼 續進行研究的基礎。

依據研究動機及目的,並參考相關的文獻,研究者將總務工作困難問題依客 觀性質分類以及主觀意識中困擾程度的認定,再加上常用因應策略的分類,擬定 研究架構圖如下:

©

©

2012)。另外依據研究參與者特徵來分類,可分為下列九項:最大變異取樣、代 表個案取樣、獨特個案取樣、極端或異常個案取樣、關鍵個案取樣、政治重要或

© 壓力之大可以想見。潘淑滿(2003)認為進入某個研究場域之前,必須先瞭解研究 者和研究場域的關係及場域的屬性為何。和被研究者之間建立關係,也被視為是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進入研究場景的前提,必須和個案建立同理心。研究者和兩位參與者都曾經服務 於同一所學校,並且現皆服務於總務處接觸相同的工作,對於相關的困難問題自 然可以感同身受。故研究者採取公開策略,表明自己的研究目的及採取的相關研 究方法,很快即取得研究對象的同意來進行相關研究。T3 為研究者本身,因具 備相關總務經驗,故加入研究者本身的省思紀錄,希望能透過不同對象的對照,

確實達到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

一、 研究者即研究工具

潘淑滿(2003)認為,研究者本身就是最主要的研究工具及媒介,所以在研究 者進入研究場域之前必須先瞭解研究場域並且放空自己,才能對目標具有高度的 敏銳度及觀察能力。Bogdan & Biklen(1992)也提出質性研究是以實際場域為資料 來源,研究者本身是關鍵的工具,其關心的是背景脈絡。林宜敏(2007)認為質性 研究中,研究者清楚表達個人立場,並進行反思,來發覺自己的主觀特性。透過 自省、訪談、觀察、文件蒐集等來進行相關研究。

本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因具備豐富的二級離島總務主任經驗,對於離島總務 工作所遇困境及策略有較高之敏感度。在透過訪談、文件蒐集及個人反思後,研 究者再將資料進行整合及分析,逐步的完成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關係

基於對服務過學校的情感,研究者選了二級離島小學的總務工作來作為研究 的項目,但在質性研究的方法裡,研究者就是資料的蒐集者及觀察者。對這兩所 學校來說,研究者算是在研究場域外的局外人,但又因研究者在二級離島服務 過,離開後還是待在總務處相關處室,對總務相關工作的運作都算熟悉,所以也 算是局內人的雙重角色。

所以在進行本研究時,在相關議題的資料蒐集及研究分析時,因角色重疊之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者和被研究者曾經是同事,平時互動亦屬良好,所以在取得真實且完整的資料上 較無問題。只是在研究過程中要確實對問題進行省思紀錄,訪談時必須摒除研究 者個人的主觀意識,確實逐字記錄參與者的發言,避免落入了過度推論的框架,

無法展現研究的真實樣貌。

第四節 研究工具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即最主要的研究工具,但研究的過程中必須有其他研究工 具協助研究的進行。研究者使用的工具有訪談記錄、總務工作相關文件及省思記 錄,分別描述如下。

壹、 訪談記錄

訪談是「inter」和「view」的組合,就是觀點交換的意思。質性研究的訪談 是一種有目的、面對面的對話過程,研究者和參與者是平等的互動關係。過程中 必須保持開放和彈性,研究者才能瞭解受訪者的經驗、觀點或情緒感受。在受訪 者分享他的觀點或感受時,研究者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面對,不做任何價值觀上 的判斷並確實記錄。

為了深入瞭解個案的觀感及想法,研究者將訪談視為蒐集資料的主要方式,

訪談所得之記錄就是研究者最主要的工具。王富民(2005)指出擔任總務主任年資 越淺,其工作壓力的感受程度越大。所以研究者首先透過文獻資料的整理與受訪 者學校現況的瞭解,擬訂訪談大綱初稿。在進行訪談之前先透過澎湖縣二級離島 小學現任校長以及二位前總務主任的檢視,並依據其建議進行修正,針對個案在 接任主任前的準備期修正為訪談大綱一(如附錄一),內容針對初任總務主任在 接任初期的想法及所遇困境來設計。接著在後續不同時期的訪談中修正為訪談大 綱二(如附錄二)。在總務工作的不同時期,如會計年度結束時及學期初、學期 末等時候對研究參與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取得最真實有效的研究資料。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總務工作相關文件

此處之文件指的是總務工作相關計畫、行事曆及會議記錄等,如年度總務工 作計畫、期初及期末校務會議、教師晨會記錄及總務工作行事曆,其用處是提供 訪談記錄的補強及佐證,並提高研究的信效度。

參、 省思記錄

在本研究進行的過程中,因研究者本身即研究參與者,在涉及研究者的訪談 時必須保持中立並確實記錄,讓訪談內容真實呈現而不受研究者主觀價值的影 響。並於訪談完成後就所得資料進行省思並記錄,據以修正研究方向及完善研究 品質。

第五節 資料蒐集及分析

壹、 資料蒐集方式

在資料的蒐集當中,研究者利用訪談紀錄、總務工作文件蒐集及省思記錄等 研究方法來進行,得到相關資料以後經過分析、比對,確認其資料正確並據以設 計後續的訪談、觀察等步驟的進行。蒐集的資料與研究者透過文獻分析所得的結 論作比對,並再一次進行資料的蒐集研究直到達成研究目的為止。研究者將資料 蒐集及分析繪製成流程圖如下:

圖 6

資料蒐集及分析流程圖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透過上述流程圖可以清楚的明白資料本研究包含訪談、文件蒐集、省思記錄 等工具,並透過教授指導修正後進行資料分析與整理,後續參照文件再次進行相 關資料的蒐集,直到資料足夠呈現研究目的後再進行研究報告之撰寫。在此流程 中研究工具的使用是同時進行的,並無先後之分,如此可以確保資料的真實性及 即時性,研究品質更佳。

貳、 資料分析

潘淑滿(2003)指出,質性研究資料的分析不可留到最後才進行,否則研究資 料太多會增加分析工作的難度,並且無資料法進行下一階段的研究。在研究資料 的整理中,每個人對於資料的整理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適用於自己的研究。只 要符合研究的目的及需求即可。以下說明本研究整理及分析的步驟。

一、 資料的紀錄

文獻資料是研究的理論基礎,而受訪者資料則本研究的精髓(黃千芳,

2010)。訪談內容及觀察記錄的書寫對於資料分析結果非常重要,研究者必須有 語文領域的基礎,才能在字句的讀寫上不致疏漏或語意不清。另外筆記的謄寫必 須盡可能的詳細,如訪談記錄的逐字稿等。

訪談:T1、T2

文件蒐集:公文、計 畫、表格、會議記錄

省思記錄:T3

教授指導修正

資料 分析 與整 理 擬訂大綱

文獻參照

撰寫 研究 報告

©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總務工作行政困難分類 包含細項 因應策略

C.爭議問題 校舍或教室安排

工作分配及督導

D.環境限制

人員編制不足 地區限制 經費不足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經由上表的編碼所示,研究者除了可以掌握受訪者回答的問題屬於哪一個類 外,相關問題脈絡也更清晰。在後續研究的資料引用中,引用受訪者資料時,以 下列方式來對應「蒐集資料方式-人物代號-第幾次-日期-對應分類」,舉例說明如 下:

編碼為【訪-T1-1-20130820-A】:訪表示訪談紀錄,T1-1 表示 T1 主任第一次 訪談記錄,20130820 為訪談日期,A 表示訪談內容與「無結構問題」相關。

編碼為【文-T2-1-20130922-C】:文表示文件蒐集,T2-1 表示 T2 主任提供之 第一份參考文件,20130922 為文件日期,C 表示文件呈現出與「爭議問題」相 關。

編碼為【思-T3-2-20130922-BE】:思表示研究者省思記錄,T3-2 表示研究者 第二次省思記錄,20130922 為觀察日期,BE 表示省思內容與「有結構問題」相 關、並且使用「解決問題」之策略。

透過上述資料編碼方式,研究者可以將研究資料做有系統的分類整理,並依 據資料蒐集及分析流程圖不斷的進行研究,期能在資料蒐集完備後歸納出結論,

達成研究目的。

第六節 研究信效度

信度與效度原是屬於量化研究判斷研究品質的標準,一般來說,質性研究常 被認為是不夠嚴謹的研究(潘淑滿,2003)。但此標準套用在質性研究裡,通常會

信度與效度原是屬於量化研究判斷研究品質的標準,一般來說,質性研究常 被認為是不夠嚴謹的研究(潘淑滿,2003)。但此標準套用在質性研究裡,通常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