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七節 研究倫理

第一節 研究取向

本研究主要以質性研究為取向,因質性研究是以被研究對象的立場 與觀點出發,融入當事人研究情境中,充分了解被研究者主觀的感受、

知覺與想法,進而理解這些研究現象或行為之外顯及蘊含的意義(潘淑 滿 , 2003 ) 。 質 性 研 究 的 其 中 一 種 研 究 方 法 為 敘 事 探 究 ( narrative inquiry),它可以獲得獨特且豐富的資料,有別於以實驗、觀察、問卷 的研究方式(吳芝儀,2008)。

敘事探究以故事取向探索人類,藉由與真實經驗的接觸,在回應與 重構故事的歷程中,達成融會貫通的理解,得以認識生命的脈動(陳韋 伶,2014)。研究者以敘事探究的「整體—內容」模式進行分析,以個 人完整的生命故事呈現的內容為焦點(吳芝儀,2008)。敘事探究的方 式,並非可以明確的劃分,而是研究者以融合的角度真實的將其詮釋,

刻劃出研究參與者本身的獨特故事。

因此為了能與受訪者有更深入的互動,研究者以深度訪談法,讓受 訪者以親身經驗的方式回答,傾聽與理解受訪者的感受。由於受訪者對 於問題本身的認知及個人生活經驗不同,所以在訪談時會使用半結構式 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來收集受訪者的想法。所謂的半結構式 訪談指的是研究者在訪談進行前,會預先擬定訪談的大概方向,設計訪 談大綱,作為訪談指引,但在後續訪談時,可視情況彈性調整訪談問題 的內容與順序(紐文英 2014;潘淑滿,2003)。透過研究者於傾聽、回

應的互動過程中,得以從腦中風患者的觀點深入瞭解其求職、工作經歷、

社會支持對象,以及遭遇之工作挑戰和心理調適的因應。

此外國內對於腦中風患者的主要研究以醫療照護、復健治療過程、

生活品質及家庭照顧者調適歷程為主,但對重返職場就業的腦中風患 者,只有少數重返工作議題的文獻進行探討,卻沒有進行較為深入的研 究討論,因此研究者對於腦中風患者重返職場之就業歷程產生研究的好 奇心。而國外的腦中風患者重返職場之相關研究,都以量化研究進行數 據統計分析,較少用質化方式進行深入瞭解,從數據中無法仔細瞭解腦 中風患者的就業歷程,例如:腦中風後如何重返職場就業、影響腦中風 患者就業的工作挑戰為何、如何在腦中風損傷的狀態重返職場並做好心 理調適等,因此以質性研究進行分析應能夠更深入了解腦中風患者的就 業歷程。最後將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並提出具體的建議與改善 方式,作為未來腦中風患者重返職場就業的參考根據。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研究參與者是指參與研究的個體或群體,透過他們的參與,研究者 得以回答研究問題(鈕文英,2014)。研究參與者是本研究的受訪對象為 了蒐集深入而多元的資料,以詳盡的回答研究問題。本研究採立意取樣 方式進行,立意取樣代表著選取能夠為研究問題提供豐富資訊的人、時 間、地點及事物等,並透過循環持續的調整,選取到適合的人,所以本 研究將以下列篩選標準,邀請三位腦中風患者進行研究。

壹、 研究參與者的篩選標準

本研究著重腦中風患者重返職場的就業歷程,因此考量研究參與者 的各種情況盡可能找尋適合的對象,以獲得豐富的相關資訊,所以研究 參與者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項條件:

(一) 經由專科醫師診斷為腦中風患者,並根據國際分類法(ICD-10)

進行定義,其編碼為 I60(非外傷性蜘蛛網膜下腔出血)、I61(非 創傷性腦出血)、I62(其他和未明示側性之非外傷性顱內出血)、

I63(腦梗塞)、I64(未伴有腦梗塞之其他腦前動脈阻塞及狹窄)、

I65(未伴有腦梗塞之其他腦前動脈阻塞及狹窄)、I66(未伴有 腦梗塞之其他大腦動脈阻塞及狹窄)、I67(其他腦血管疾病)、

I68(歸類於他處疾病的腦血管疾病)及 I69(腦血管疾病後遺症)

之腦中風患者。

(二) 腦中風達半年以上(此半年為確診至復健期間),腦中風後重返 職場年紀為 35 歲以上至 65 歲以下,男女不拘,障礙情形不拘。

(三) 目前持續就業一年以上,不限受雇或自行創業,工作時間可全職 或彈性工時為主,實際有獲得薪資者。

(四) 對於其認知、理解及表達上,可以陳述個人就業歷程及感受者。

貳、 研究參與者邀請過程

本研究參與者透過下列各種管道進行邀請,詳細說明如下:

(一) 發送本研究訊息包括台北市及新北市各公私立職業重建相關單位 及腦中風機構團體。

(二)藉由醫院復健治療師或醫院社工師轉介。

(三)透過復健諮商相關科系或電子郵件公告訊息的方式轉寄張貼本研 究邀請訊息。

依照本研究的篩選標準,邀請符合資格的個案,且研究者先進行聯 繫,確認其符合資格及願意接受訪談等,並表明研究目的與內容,之後 從中正式邀請三位個案,擔任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在募集的過程中,

經歷三個月的篩選及招募後,共招募到六位腦中風患者,有兩位透過醫 療體系轉介,另四位則接受過職業重建服務,經聯絡後其中一位無法聯 繫,而另兩位則是不符合選樣標準,最後確定符合資格且同意參與本研

究者共有三位成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無力僵硬。

聆聽和理解研究參與者的觀點,以積極真誠的態度與研究參與者互動,

得以透過客觀的立場真實陳述本研究現象背後的意義和情境脈絡。

二、 訪談大綱

透 過 深 度 訪 談 法 來 蒐 集 本 研 究 的 資 料 , 採 用 半 結 構 式 訪 談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的形式,事先擬定半結構、開放式的訪談大 綱,使訪談內容能夠依循著研究目的,但又不妨礙研究參與者自由表達 內在的想法與感受,亦不會像框架般限制住研究參與者所回答的內容。

在訪談大綱的編擬方面,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及閱讀相關文獻,接續 又與指導教授及研究所同儕進行討論,形成初步之綱要架構,逐步修正 內容,成為正式的訪談大綱,詳細的訪談大綱內容,詳如附件一。

三、 錄音器材

本研究使用錄音器材進行蒐集資料,錄音器材為錄音筆,以錄音的 方式記錄訪談內容,以確保這些資料的正確性。在訪談正式開始之前,

研究者會徵詢研究參與者可否接受內容錄音,說明解釋取得同意後,於 訪談過程中全程錄音,使訪談順利資料收集完善,以便研究者日後整理 成逐字稿分析資料,進行未來各項資料的分析。

四、 訪談筆記

訪談筆記是研究者在深度訪談時的重要記錄,因此研究者在每次訪 談時及訪談後會撰寫訪談記錄,紀錄內容包含:(1)訪談過程中,研究 參與者的語氣、表情等非語言行為(2)研究者與參與者雙方當時的互動 狀況和氣氛(3)研究者訪談後的心得省思。訪談筆記也可以作為下一次 訪談的線索指示,可以幫助研究者釐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於之後繼 續進行訪談或資料分析是很有幫助的重要訊息。

五、 研究參與同意書

研究者在正式訪談時告知研究目的、研究過程及倫理原則,在徵得 研究參與者同意後,才可以開始進行訪談,尊重並確保研究參與者的權 利,如附件二。

第四節 研究程序

研究程序分為訪談前的準備工作與前導研究、正式研究、收集資料、

資料整理與分析及研究報告撰寫等部分。首先研究者針對腦中風患者的 相關文獻進行深入了解及閱讀,並與指導教授對於本研究主題進行討論,

進而擬定前導研究的訪談大綱,之後會先透過前導研究進行訪談,以了 解訪談大綱是否能獲得本研究所要蒐集的相關資訊,以下為研究程序的 詳細說明:

一、 訪談前的準備工作與前導研究

在進行訪談前,需先準備研究邀請函、研究參與同意書、訪談者基 本資料及訪談大綱等研究工具。之後經由各方管道取得符合資格的研究 參與者,研究者先以電話聯絡告知研究目的,取得口頭同意後再約試訪 時間與地點,訪談前先請研究參與者簽署研究參與同意書。本前導研究 於 2017 年 3 月進行前導研究訪談,訪談時間為 1 至 1.5 小時,透過錄音 筆及訪談紀錄取得資料,事後將反思整體訪談的過程及訪談大綱是否需 再進行其他修正。

二、 正式研究

訪談時間以配合研究參與者為主,在訪談進行時,研究參與者先簽 署研究參與同意書,並告知訪談內容會進行錄音及保密原則,之後開始 正式的訪談。本研究於 2017 年 4 月開始至 2017 年 8 月結束,依序訪談 3 位研究參與者,研究者須事先熟悉訪談大綱之內容,以便流暢的進行 訪談。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方式,在不受侷限的環境,營造輕鬆舒適的 氣氛,降低研究參與者的緊張感與防備心,適當的在訪談中以回應對方 的陳述,試著了解研究參與者的想法與感受,必要時加以追問和澄清。

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以保持中立的態度,並且尊重、傾聽、同理 及無條件關懷的對待研究參與者,不以自己的主觀認定評價事實的任何 情況,訪談結束後,研究者將錄音檔案整理為逐字稿,並確認逐字稿的

正確性。以下為每位研究參與者的訪談次數、時數及逐字稿字數,歸納 於表 3-2 中。

表 3-2

研究參與者之訪談次數與時數

研究參與者 訪談次數 訪談時數 累積訪談 時數

訪談逐字稿 字數 阿均 1 次 110 分鐘 110 分鐘 12,948 字 阿德 1 次 90 分鐘 90 分鐘 9,875 字 阿花 2 次 90 分鐘

30 分鐘

120 分鐘 14,357 字

三、 訪談結束的資料整理與研究檢核

三、 訪談結束的資料整理與研究檢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