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腦中風患者的復健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腦中風患者的復健

壹、復健的定義

復健的定義就是患者因殘障所留下來的能力,透過復健的過程發揮 他們的能力到最高極限,讓患者無論在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或職業 上都能獨立自主。復健的目的在於預防畸形的肌肉萎縮、產生畸形可以 馬上治療、重新訓練患者能夠走路及上下樓梯、如果患者臉部麻痺或是 語言障礙可以給予治療、讓患者在日常生活能獨立自主不需要依靠別 人、讓患者能夠適應社會環境等。因此如果復健做的好,有 90%以上的 患者可以走路,手功能恢復 40%,有 35%的患者可以不依賴他人(黃淑芬、

張成源,1988)。

此外腦中風的過程中常引起多種不同的心理反應,包含悲傷、焦慮、

憂鬱、絕望、挫折及困惑,因此需要心理治療的介入給予腦中風患者心 理社會支持,而家庭及同儕的支持有利促進腦中風患者回歸家庭的適應 與調整(王昱菱、陳嘉玲,2013),所以如果中風後可以盡早開始復健 治療,就能夠加速恢復的速度及時間。

根據研究約有 30%的腦中風患者會在 3 個月內死亡,有 10%的腦中風 患者在一年內死亡,另外有 57%的腦中風患者在存活下來後 3 個月內可 以獨立自我照顧(Woo, Yuen, Kay, & Nicholls, 1992)。因此大約有 3%

的人在腦中風後能完全康復或只造成輕度殘障,生活尚可自理,有 30%

的腦中風患者造成中度殘障,生活部分需仰賴他人照顧,有 30%的腦中 風患者終身殘障,長期都需要別人照顧(陳昌明,2011)。

在美國則每年估計有 15 萬人因為腦中風而死亡,有 26%的人存活下

來,另外有 15~30%的人造成永久性的身體障礙(Gorelick, 2009)。若 100 個腦中風患者有 70 個存活,而能回到工作岡位者僅 15 人,有二分之一 以上的腦中風患者有後遺症(黃淑芬、張成源,1988)。對於腦中風患 者而言,後遺症所留下來的身體功能損傷是影響日常活動能否獨立的關 鍵,患者要恢復每天日常活動的獨立性就必須持續復健。因此要提升腦 中風患者日常活動的執行信心,身體功能的恢復是很重要的因素(蕭淑 貞、金繼春、劉芹芳,2007)。

貮、腦中風患者的復健歷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復健的內容分為三個層次,最低層次為

「機能的恢復」,其次為「活動的執行」,最高目標為「生活角色的參 與」。對於腦中風患者而言,恢復的黃金時期則是中風後的前三個月,

也是恢復最快的時候,大約 80%的動作功能恢復是在前三個月當中發生 的,因此大約有七至八成接受復健的腦中風患者出院時可以恢復行走的 能力(鄭建興,2006)。缺血性腦中風患者 3~5 天即可以開始做復健治 療,出血性患者則需稍長時間,約 7~10 天左右(張峻斌、周立群,1996)。

關於腦中風的復健大致可分成急性期的復健照護、恢復期(亞急性 期)的復健訓練及慢性期的維持性運動,依患病時間及復健目標而有所 不同,以下為復健治療情形概述(蔡美德,2014;岡安裕之,2011):

一、 急性期:發病後到一至兩週的時間,急性期主要目標在於照顧並 維持患者的生命跡象,並及早開始復健,以病床的復健訓練活動 為主。

二、 恢復期又稱亞急性期:約三至六個月,復健目標在促進神經修復 或重新整合、訓練日常生活功能,增加患者的獨立也學習使用輔 具彌補身體喪失的功能。

三、 慢性期:約中風後數月至餘年,大多數病人已出院,有的重返職 場,復健目標將患者的功能發揮到最大,並增進生活品質,以促 進生活品質及回歸日常生活為主。

英國腦中風協會(2011)將腦中風的復健描述為是克服或學習中風 所造成損害的一種過程,復健是恢復正常生活和獨立生活的最佳實現方 式,腦中風患者可以透過重新學習技能和能力,去適應一些限制和找回 社會情感的支持。在日本的研究指出腦中風患者在急性期後積極在病房 復健,對於整體康復有實際恢復的成效(Mutai, Furukawa, Araki, Misawa

& Hanihara, 2012)。

國內有張育儒、胡國琦、姜義彬、莊曜嘉與郭芷霖(2014)研究復 健治療強度與中風後三個月後發生殘障關係之分析,表示住院期間接受 復健治療的量愈大,發生功能殘障的風險愈小,增加復健治療量可以降 低中風三個月後功能殘障的風險。且有研究指出設計適當的復健計畫,

來加強訓練腦中風患者自我照顧的能力,對於腦中風患者的整體恢復有 很大的幫助(李金和、王俊毅、林怡儒,2012)。復健與腦中風患者的 生活品質也有絕大部分的關聯性,根據研究盡早規劃復健將有助於減少 腦中風的身體功能損傷,並且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Mayo, et al., 2015)。

參、 腦中風患者的復健方式

一、 復健治療的種類

腦中風患者的復健必須依照後遺症的情況來調整進行,即使是同樣 的症狀,復健結果還是會隨著展開的時間和患者本身的意願如何而出現 極大的差距(岡安裕之,2011)。復健的效果會與障礙的嚴重程度、生 活環境和患者意願等原因緊密相關,而復健治療的種類可分為以下方式

(陳適卿,2016;岡安裕之,2011):

1. 物理治療:可分為被動關節運動(包含肩關節、肘關節、脘指關 節、髖關節、膝關節、裸關節)、協助下的半主動關節運動、主

動關節運動、抬臀運動、翻身側躺訓練、坐立訓練、站立訓練、

行走與階梯訓練(訓練下肢的肌力及耐力)等,以上復健運動都 是為了要恢復身體機能的訓練,以回歸工作生活為目標。

2. 職能治療:可分為認知知覺訓練(包含注意力、記憶力及定向能 力)、運動訓練(包含日常生活飲食起居方面)、感覺訓練則是 讓患者透過身體感覺冷熱或材質的大小,或者當訓練無法突破時 可使用輔具來協助患者生活。

3. 語言治療:語言能力恢復的黃金期是腦中風後的前六個月,大約 一年後語言能力則較難再有恢復進步的空間,藉由增加語言聽覺 理解、口語表達、文字閱讀、書寫等方式來進行復健訓練。

4. 心理治療:在心理復健方面患者會經歷震驚期、否認期、抑鬱期 及適應期等階段,透過重建正向能量、疼痛調適、職業替代方式 及家人朋友的鼓勵,讓患者得以逐漸回復到以往的生活軌道。

5. 西醫治療:以支持性療法、血栓溶解療法、外科手術治療等,並 搭配口服藥物穩定控制,以減少再次腦中風的可能。

6. 中醫治療:透過疏通經絡調和與氣血的作用,刺激活化神經系統 及改善腦部循環,促進癱瘓肢體盡快恢復作用。

有多項研究指出在腦中風的半年至一年期間,如果積極進行復健治 療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回歸家庭生活,而醫院的護理人員及家庭照顧者也 是幫助腦中風患者復健成功的關鍵因素。此外藉由全方位的復健照護,

才可以讓腦中風患者逐漸恢復認知、語言、溝通和學習能力,並透過適 當的治療訓練後可以讓腦中風患者擁有自我照顧的能力,於復健計畫中 逐步回歸社區並更進一步的適應中風後的生活。

二、 腦中風患者的持續復健與預防方式

為了預防再度腦中風的可能性必須先從生活習慣、飲食及運動習慣 等方式來進行改善,這也是持續復健的一種方式,因此針對腦中風後的 預防方式進行說明如下(陳適卿,2016;張成國;1988):

1. 改變生活型態:避免再度抽菸、喝酒等行為,戒菸可降低腦中風 的風險一至兩成,作息正常應避免熬夜及過勞。

2. 適當的飲食控制:避免攝取過多能量,少食油炸或油煎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纖維的食物。

3. 養成運動的習慣: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 謝,增加血管彈性,避免肥胖。

4. 避免勞累注意天氣:盡量避免過度勞累,因勞累會造成正常血液 循環力量減弱導致中風,另外氣溫異常也會引發腦中風的疾病。

5. 規律用藥:定時定期服用藥物,不可擅自減藥或停藥。

葉伯壽(2017)研究指出腦中風的最佳治療預防,應嚴格控制危險 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飲食習慣的自我管理,以 及適當運動,是防治腦中風的不二法門。有研究顯示除了高血壓、糖尿 病、高血脂會引發腦中風外,心臟病、抽菸及酗酒等不良嗜好,亦是導 致腦中風的相關原因,因此瞭解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並加以控制從根源 阻止腦中風發生,則是最佳的預防方式(陳怡龍,201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