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假設提出

第四節 研究假設之建立

本研究對兩岸子公司間「互補」的定義為:子公司間會進行管理制度、行 政運作、生產技術、製程改善…等構面的資源分享與交換,或針對產品範疇、

價值活動領域進行高低階分工;在資源交流方面,可能的執行方式包括台灣子 公司人員派駐大陸子公司、以人員短期出差的方式解決對方子公司所遇到的困 難、以電話或視訊的方式協助對方子公司的事務處理。本研究認為只要兩岸子 公司間存有資源分享與支援的關係且彼此溝通頻繁,即可認定其互動型態為互 補。

一、產業特性

(一)產業特色導向

各產業間有其主要的產業特色,本研究依主要的特色類型—勞力密集、技 術密集、資本密集將產業特色導向分為下列三類:資金導向、技術導向及成本 導向。

大部分的產業以製造成本的高低作為主要的成本考量,如紡織業、家具業、

食品業…等,因此一旦發現有人力、物料成本更低的地區,這些產業多會移向 這些地區生產,隸屬於這些產業的多國籍企業紛紛外移至大陸及東南亞設廠即 是最好的例證,但也由於把降低成本作為營運主要策略,所以大多數的企業僅 會在各地理區域設置單一生產據點進行大量生產、以達到規模經濟,所以子公 司間常存在競爭、替代的現象,彼此間亦少有資源上的互動。

以技術為導向的產業重視知識及技能的突破與累積,為促進多國籍企業整 體在關鍵技術上的領先,其子公司間之資源流動狀況將較為密切,將呈現互補 獲相互支援的情形。

而屬於資金密集的產業產業,在設立子公司據點時皆須投入大量的資金成 本,為避免資金的浪費,其在選點上勢必經過更詳盡周密的考量,且高額的資 金成本亦容易形成退出障礙,所以處於資金導向的產業中的多國籍企業定會要 求旗下子公司充分進行資源的交換與分享,以追求多國籍企業整體利益的最大 化。

以個案訪談結果來看,本研究發現六家企業皆偏向技術導向,在訪談的過 程中亦發現由於技術知識的累積為其主要的競爭優勢來源,所以其兩岸子公司 大多呈現互補的型態,可驗證上述的推論。而在訪談過程中,康寧經理人表示:

「設置玻璃熔爐的成本極高,一旦運作之後就不會停止運轉,除非當該國市場 或產業沒落導致成本過高時鍋爐才會停止,故會產生極高的進入障礙」,且其互 動型態為互補,證明資金導向的產業特性對兩岸子公司的互動的確有程度上的 影響;另外汎達經理人指出該公司所處產業特性介於技術導向與成本導向之 間,現階段台灣與大陸子公司呈現互補,不過長時間來看,一旦大陸子公司的 整體生產成本降低、台灣子公司無法與之匹敵時,台灣子公司將會面臨被替代 的可能性。

假設1:多國籍企業屬於技術、資金導向產業,其兩岸子公司呈互補型態

(二)產業內技術更新速度

某些產業的產品生命週期極為短暫,此係指該產業的技術更新速度非常快 速,企業必需不斷的在產品上推陳出新,如高科技產業、軟體業、家電業…等 皆符合此特性,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多國籍企業勢必要加強其創新與知識累 積機制,鼓勵子公司間進行知識、技術的交流與分享,兩岸子公司的互動型態 應會呈現互補。

相對地,某些產業之產品生命週期相對較長,如家具業、食品業,其企業

營運的焦點將轉向提升生產效率與降低生產成本的追求,子公司間資源互動的 情形和互動頻率在與技術更新速度快的產業相較之下將大為減少。

在訪談的六家公司中,同屬於製造業領域的璐彩特、汎達、康寧、飛利浦 的技術更新速度皆很快,必需不斷地在技術上追求領先,其兩岸子公司的互動 型態皆為互補。屬於服務業的麥當勞與家樂福,由於其技術為經營模式的 know-how,在技術更新速度上偏慢,而其台灣與大陸子公司之間呈現了獨立型 態,與前四家個案有顯著不同。

假設2:技術更新速度愈快的產業,多國籍企業兩岸子公司呈互補型態

(三)地主國政府法令政策支持

多國籍企業在設立子公司時,會受到兩股拉力:一為體制壓力,另一為內 部一致性壓力(Nohria and Ghoshal,1994)。內部壓力係指多國籍企業在設立 子公司時的主要考量為如何透過增設子公司來促進多國籍企業整體的營運績效 及獲利,所以在此考量下多國籍企業可能會只要求某一子公司負責整體價值鍊 中的某一區段,而非在每個子公司皆設立完整的價值活動;相對的,子公司的 地主國政府(Host Country)則多希望多國籍企業能增加在該國的投資,並希望 透過法令的規範讓多國籍企業能將相關知識及技能移轉給當地企業,這種來自 當地政府的壓力即為體制壓力。以下將針對體制壓力對子公司間互動型態的影 響加以闡述。

能帶動地主國當地相關產業發展、進而使地主國技術升級的產業,在進入 其他國家設廠時較會受到地主國政府的歡迎,如IC 產業、資訊產業、石化產業…

等,由於上述產業皆會扮演火車頭的角色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地主國多 願意用優惠的政策招攬多國籍企業進入投資。相對的,一些會直接與地主國之 保護產業競爭、分食其國內市場的產業,如:汽車業、量販業、零售業,大多

數的國家則會對其進入型態及營運訂定較為嚴格的法令限制。

在本研究的推導上,由於多國籍企業進入台灣設立據點的時間較早,且台 灣政府對多國籍企業亦多持正面鼓勵態度,所以本研究在進行地主國法令政策 的推導時以大陸政府的相關政策為主,此也是因為由於大陸開放較晚,我們也 可發現在開放不同產業進入大陸市場時,大陸政府往往有不同的產業政策,本 研究認為大陸政府的法令政策應會對兩岸子公司間的互動產生影響,故以大陸 政府的法令政策作為推導地主國政府政策的代表。

以中國大陸為例,大陸政府即對汽車及量販業有嚴格的投資法規規範,包 括必需採取與當地合資的進入模式,希望能藉此將經營知識移轉至當地企業,

且在某些嚴格限制多國籍企業不得以獨資方式進入大陸市場的產業中,由於多 國籍企業無法握有營運上的絕對主導權,也可能會對其子公司間的資源流動造 成衝擊,連帶使對不同子公司間的人才流動抱持消極態度。

相反地,對於能帶動中下游塑膠相關產業發展的上游石化企業,大陸則無 任何投資規範上的限制,可推導出兩岸子公司間的資源流動亦較無受到限制。

另根據個案訪談結果,璐彩特、汎達、康寧、飛利浦在進入大陸市場時皆 感受到大陸政府對其持歡迎態度,希望藉由這些公司在當地的投資帶動相關產 業的發展,其兩岸子公司的互動型態皆為互補。而屬於會直接與當地企業競爭、

搶食市場大餅的麥當勞與家樂福,則面對了較嚴格的政府法令規範,而其台灣 與大陸子公司之間呈現了獨立型態。

綜合理論與個案結果,本研究認為受當地政府法令支持的產業,會使得身 處於該產業的多國籍企業兩岸子公司呈現互補的現象。

假設3:受大陸政府法令支持愈多的產業,多國籍企業兩岸子公司呈互補型態

(四)國際競爭程度

不同產業所面對的國際競爭壓力與需求不同(Ghoshal and Nohria,1994),

且有研究指出子公司所屬產業為全球化程度高且競爭地位重要,會使多國籍企 業母公司在經營大陸市場時增加對台灣子公司知識資源的依賴程度(柯秋霜,

2001)。由上述研究結果可推導出國際競爭程度的高低應與兩岸子公司間的互動 型態呈現高度相關。

在個案訪談中認為互補最能代表其兩岸子公司間互動型態的四家公司,皆 表示在所屬產業內面臨了很強的國際化競爭,此結果與上述推論相符合。

假設4:國際競爭程度愈高的產業,多國籍企業兩岸子公司呈互補型態

二、事業型態

(一)顧客需求一致性程度

當多國籍企業在不同國家、區域所面對的主要顧客其對企業所提供的產品 或服務的需求性較為相同、呈現高度一致性時,則子公司在某特定國家所累積 的相關技術、知識可直接移轉至其他子公司,子公司間的互動程度較高。

若顧客對產品/服務的要求會隨市場不同而改變時,表示其需求的一致性程 度較低,各子公司需針對不同的環境特性做出回應,所以不同子公司間的資源 流動與互動程度會較低。

上述推論可由個案訪談結果獲得進一步的印證。麥當勞與家樂福需依不同 國家的顧客消費特性、顧客需求對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商品組合、行銷手法 進行調整,所以各子公司間所累積的知識不一定能適用於其他子公司,所以儘 管台灣與大陸擁有同文同種、價值觀相近的特質,但因兩岸的消費習慣、顧客

需求仍有顯著不同,所以其兩岸子公司呈現了獨立的互動型態。而璐彩特、汎 達、康寧、飛利浦所面臨的顧客擁有很高的一致性,亦即其顧客需求並不會因 國家、地理區域改變而有所不同,所以子公司間累積的知識、技術可快速移轉

需求仍有顯著不同,所以其兩岸子公司呈現了獨立的互動型態。而璐彩特、汎 達、康寧、飛利浦所面臨的顧客擁有很高的一致性,亦即其顧客需求並不會因 國家、地理區域改變而有所不同,所以子公司間累積的知識、技術可快速移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