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人類視覺動作的發展

本節先從視覺與視知覺的差異作說明,接著說明與視覺-動作有關的 理論內涵,再到人類動作發展的歷程演變,最後提出視覺-動作統整能力 的綜合訓練方法。

一、視覺與視知覺的內涵

在神經系統的發展中,人類可以從外在刺激中透過感官系統,主動 取得、處理並組織來自不同系統的感覺訊息,而其中最主要的感覺

(sensation)系統包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動覺及平衡覺 等多種,而這些基礎的感覺訊息處理能力,是高層次的學習技巧,例如:

認知、語言和學業表現的基礎(Ayres,1976)。在理論上而言,感覺歷程 是以生理為基礎,進而到以心理作用為基礎的知覺(perception)歷程。

換句話說,知覺並不等於感覺,感覺為感覺接受器偵測到訊息後,經由 感覺神經把神經訊號傳到大腦之歷程(Kathleen,2001);而知覺則是大 腦對感覺作出選擇、處理、組織及整合(記憶、經驗及判斷)的過程(廖 華芳,2004;Kathleen,2001),而我們經常聽到的「視而不見」或「聽 而不聞」是指人類雖然有眼睛器官及耳朵器官,但每人關注的視覺焦點 或話語重點會因大腦處理的機制及解讀不同,而產生很大的歧異性。所 以「視覺」不等於「視知覺」,相同的「聽覺」不等於「聽知覺」,而 大腦的運作在其中便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Warren(1996)提出視知覺的發展順序可以比喻為一座金字塔,其

16

功能由下而上分別是最基本的視覺輸入(包括眼球動作、視野及視力)、

視覺注意力、視覺掃描、形狀確認、視覺記憶以及最高層級的視覺認知 能力。舉例來說,個體透過眼球的肌肉運動看到其視野內的天空白雲,

而產生注意力並做掃描動作,將白雲形狀與大腦視覺區塊中記憶做連結,

並把過去有關兔子形體的視覺經驗提取出來,而有白雲形狀像是兔子形 體這樣的認知便產生了。

Winnick(1990)也提到視知覺-動作發展能力包含視覺形象-背景的 相對性知覺(figure-ground perception)、視知覺空間關係(spatial relationship)、視知覺恆常性(visual perceptual constancy)及視覺-動作 協調性(visual-motor coordination)。視覺-動作協調性在下一節會提出 相關理論內涵,現針對視覺形象-背景的相對性知覺、視知覺空間關係和 視知覺恆常性的內涵加以提出說明。視覺形象-背景相對性知覺是指需要 注意力集中、具有區辨力,能將部分或零散的形狀統合成一個有意義且 完整的圖形能力,因此若視知覺有缺陷時,則會在區別英文字母、字形、

數字、幾何圖形、數學符號、書寫和歸類等方面的學習產生困難。視知 覺空間關係是指與個體本身相對空間-自我中心位置找出物體,以及在彼 此間相對空間-客觀物體位置找出物體,包括方向感、距離和深度等方面 的覺知,此視知覺空間關係異常者,常無法辨別 d 和 b、p 和 q、m 和 n 及國字大、太、犬及數字 6 和 9、3 和 8 等,而且因為無法辨別個人和他 人之間的空間特性,也就缺乏注意或認知身體空間與週遭環境中物體的 關係,可能導致於在日常生活中常會撞到椅子、家具或門板。視知覺恆 常性是指物體每次在表面、大小、顏色、線條、亮度及形狀等各種不同 方式的形象出現時,仍能認知為相同的物體,也就是能理解事物間關係 的一致性,因此對於物體的變化不致於有混淆及錯亂的感覺。

由此可知,視知覺的心理作用歷程是將眼球得知的訊息傳達到大腦 中,而大腦會將各種視覺訊息加以選擇、比較、綜合、研判,然後再採 取行動(張春興,2001),因此視覺感官若有缺陷,便會影響視知覺而

17

使得個體之後的認知功能產生障礙,在人類活動中由視覺獲得的訊息大 約占全部訊息的85%,而聽覺則占了10%左右(Ross,1997),因此許多的 學習與活動都與「靈魂之窗」-眼睛息息相關。對聽覺障礙學生而言,「視 知覺」可能是他們相對的優勢管道。因此,如果聽覺障礙學生的視知覺 特質與聽力正常學生有異,在視覺-動作統整能力表現是否會產生差異是 值得令人探討的。

二、視知覺-動作發展(visual perceptual-motor development)

關於人類知覺與動作的協調運作歷程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皮亞 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的認知發展取向(cognitive developmental approach)

理論,其理論重點有五:(一)個體的認知發展亦是屬於智力發展;(二)

個體智能發展在各階段表現的能力會受到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影響;(三)

在智能發展過程中,適應(adaptation)、同化(assimilation)、調適

(accommodation)及認知基模(cognitive schema)等都是重要的過程概 念;(四)嬰兒期至成人期智能發展可分為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

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和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等四期,而每期在開始階段都 有個別差異,但各時期的先後順序不會改變;(五)各時期所表現的智 能有量的增加及質的改變現象(杞昭安,1997)。而視知覺與動作的發 展運作是符合皮亞傑所提出的第一期概念,也就是嬰幼兒期時,人類會 透過各種感覺去覺知外在世界的變化,並從錯誤中去調整並修正,在學 習中逐漸進步到有計畫地解決問題(Slavin,1988)。

再者,過去研究知覺與動作的關係歷程也常以訊息處理模式

(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為理論架構。Adam(1996)以電腦的運作 為例,認為人體是主動的訊息處理者,由感覺器官(鍵盤或滑鼠)輸入訊 息刺激後,經過編碼(encoding)、轉錄後,儲存(storage)在大腦中(硬 碟記憶體),之後檢索(retrieval)、解碼(decoding)及輸出(印表機或

18

螢幕或傳真機)的整個歷程,而在整個刺激到反應的過程中,人體要有選 取適當反應的能力,也就是個體由接收到刺激而表現出反應的流暢性與速 度性,這運作歷程中牽涉到反應時間問題。而在訊息處理模式的認知歷程 中對於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保持的記憶容量有大小之分,操作 記憶(procedural memory)中的動作順序熟練有快慢之別,而長期記憶

(long-term memory)中的檢索速度亦有快慢區別,也就是反應時間的快 慢,而學習成果包含心智技能、認知策略、語文知識、動作技能和態度等 五大類(Gagne,1985)。而其中的動作技能,便是透過感覺系統而產生反 應的動作技巧,經由長時間的練習可改善動作的準確性與速度性,例如:

投球、駕車、游泳等。

Kephart(1971)提出知覺(輸入)-動作(輸出)是一體的,他認 為抽象的認知作用是根源於具體的肌肉動作發展,亦即「動作行為的發 展始自肌肉活動」。他將學習的發展階段分為六個階段,分別為:(一) 大肌肉動作期(gross-motor stage):此時期獲得正確的運動感覺資訊;

(二)動作-知覺期(motor-perceptual stage):此時期經過動作的收集 資訊後,將資訊轉化並建構出知覺印象;(三)知覺-動作期

(perceptual-motor stage):此時期是由認知訊息來指導動作行為,之後 並以動作行為驗證其正確性。知覺與動作兩方面若配合不當或未配合,

會因各自資訊有別而產生矛盾,勢必產生知覺作用障礙;(四)知覺期

(perceptual stage):不須動作行為之全部介入,就可自我產生知覺印象,

像是只靠眼睛審視而產生類化的認知能力;(五)知覺-概念期

(perceptual-conceptual stage):運用知覺辨認作用,比較異同而產生類 化或分類概念;(六)概念期(conceptual stage):將知覺資訊予以類化,

經過存同去異的抽象處理作用而產生高層次的知識,並能使用原理原則 等概念組成有系統的認知能力(引自張英鵬,1996)。Kephart(1971)

認為「教學必須以兒童任何學習的整體活動為目標,包括:輸入、統整、

輸出、回饋等過程,任一過程有缺陷,學習將遭遇困難」。因此,教學

19

應將知覺作用與動作能力並重且注重統整與回饋,將理論運用於實務的 教學訓練中,應有助於學生的視覺-動作統整能力發展。

Getman(1965)的視覺-動作發展(visual-motor development)及視 知覺發展理論中提到指導兒童各種知動學習,以視覺-動作統整能力最重 要,他認為「視覺即智慧」(vison is intelligence),學習程序可分為以 下九個階段(引自許天威,1986):(一)天賦反射系統(innate responses system):個體一出生即具有的反應,例如眨眼、吸吮等;(二)一般 動作系統(general motor system):一般基本動作技能,例如爬、走、跑 等;(三)特殊動作系統(special motor system):有眼手協調動作、雙 手同時動作、手腳協調動作等;(四)眼球動作系統(ocular motor system):

雙眼的配合移轉與運作,例如注視、移視、追視等;(五)說話動作系 統(speech motor system):是語言、動作與聽覺統整的三項能力,例如 牙牙發聲、模仿發聲、自創發聲等;(六)視覺認知系統(visualization system):由視覺、聽覺及其他感官的印象再生,例如立即視覺影像、

過去和未來視覺影像等;(七)知覺動作系統(perception-motor system):

各種能力逐層發展運作,若知覺與動作配合不當或未配合,定將產生知 覺作用的障礙;(八)認知作用(cognition):各知覺作用統整能力,

認為視覺形象統整可以構成認知能力;(九)符號化與抽象過程(symbolic

&abstract processes)直到智能發展(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綜合以上關於視知覺-動作發展內涵的文獻,對任何外在的刺激透過 身體各感官的接收,是認知發展中重要的第一步,一旦刺激缺乏或解讀 錯誤,將會影響個體之後在書寫、語言、計算數學、拼音、閱讀等方面 產生問題。但若經由適當的訓練,其視覺-動作的統整能力也能獲得改善。

因此對感官功能缺損的聽覺障礙學生而言,在知覺作用與動作能力的教 學上更顯得重要,而且要強調統整與回饋,因此視知覺-動作統整能力的 正確性與速度性顯得更重要了。

20

三、人類動作發展的歷程

人類動作型態可粗略分為粗大動作(gross motor)與精細動作技巧 (fine motor skill)。粗大動作是指肢體間協調能力(inter-limb coordination),

人類動作型態可粗略分為粗大動作(gross motor)與精細動作技巧 (fine motor skill)。粗大動作是指肢體間協調能力(inter-limb coordination),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