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中學生的社會影響因素、風險知覺及使 用成癮性物質行為的情況。本章分為六節,包括第一節、研究動機及 重要性;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假設;

第五節、重要名詞界定;第六節、研究限制,各章節分別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本研究動機共為三項,分別為「成癮物質在青少年族群相當嚴 重」、「青少年成癮物質受到社會影響因素甚鉅」、「青少年風險知覺為 影響成癮物質因子之一」,分述如下:

一、成癮物質在青少年族群相當嚴重

成癮物質一直是各國重視的社會問題,不分種族或是文化背景,

對全球人類社會及經濟的影響一直不斷持續的增加。根據法務部毒品 案件統計在 2008 年 1-10 月各級法院審理裁判確定移送檢察機關執行 有罪人數約 3 萬 4,435 人,較 2007 年同期增加 54.1%,2008 年毒品 案件指出其中屬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等)罪者為 2 萬 3,570 人,第二 級毒品(安非他命成品、大麻、MDMA 等)罪者約 1 萬 500 人,餘為第 三、四級毒品者(法務部,2007)。再從法務部緝獲量可發現,在 2007 年 1-9 月按當期鑑定純質淨重之毒品查獲量共計 976.6 公斤,其中第 一級毒品 109.2 公斤(海洛因),第二級毒品 201.1 公斤(安非他命、

大麻、MDMA 及安非他命半成品),第三級毒品 1521.8 公斤(K 他命), 第四級毒品 144.5 公斤(甲基麻黃鹼及麻黃鹼等),及 2008 年 1-9 月 按當期鑑定純質淨重之毒品查獲量共計 1,455.9 公斤,較上年同期增 加 49.1%,其中第一級毒品為 117.0 公斤(海洛因),第二級毒品 30.3

公斤(安非他命成品、大麻、MDMA),第三級毒品 540.5 公斤(K 他命), 第四級毒品 768.1 公斤(甲基麻黃鹼及麻黃鹼),雖然第二級毒品有下 降趨勢,但是反而在第四級毒品甲基麻黃鹼等(安非他命原料)有遞增 的現象,總而言之,因藥物濫用判罪者及毒品的緝獲量仍有增加的趨 勢。

此外,從相關調查之統計資料來看,可知在青少年族群使用成癮 物質有日漸嚴重的情形,法務部地方法院在 2008 年 1-9 月審理少年刑 事案件中違反毒品防制條例之少年科刑為 31 人,佔少年刑事案件科刑 人數 236 人之 13.1%(法務部,2007)。及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05)指出 2004 年「國中生吸菸行為調查」,有 27.04%的國中生表 示曾經吸菸,目前仍然吸菸者仍佔 6.53%,其中男性目前吸菸率為 8.45

%,女性目前吸菸率為 4.25%,且吸菸的比率有隨年級上升而增加的 趨勢(國一:3.75%;國二:6.53%;國三:9.12%),劉美媛、周碧 瑟(2001)採兩階段隨機抽樣方法,按學生人數比例,抽出 51 所國中、

12 所高中、27 所高職、10 所專科學校,每校各年級隨機抽取一個班 級,總計有效樣本數為 12,557 人,結果指出 16.7%(男生:22.9%;女 生:10.1%)的在校青少年自認有飲酒習慣(每個月至少飲酒一次以上 者),有 42.5%有飲酒習慣的學生在 12 歲以前開始飲酒。陳為堅(2006)

針對在學的國中、高中及高職學生,共有 6,265 位國中生,5,999 位 高中生,5,785 位高職生納入初步分析中,結果顯示在非法藥物的使 用上,使用過任一種非法藥物的粗盛行率,國中一年級與三年級分別 為 0.45% 和 0.79%;高中一年級與三年級分別為 0.52% 和 0.62% ;高職 一年級與三年級分別為 1.35% 和 1.11%。由此看出,在國中時期,學生 逐漸開始使用成癮物質且依年齡有逐漸上升趨勢。

二、青少年成癮物質受到社會影響因素甚鉅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階段,從健康促進的角度來說,青 少年階段正是建立正確健康行為的關鍵時期,因此若能針對誘發健康 危害行為的因素及早給予控制與改善,那麼個人不僅享有健康之青少 年期,甚至可以將健康延續至成年或老年期。更由於青少年濫用成癮 藥物不僅會危害個人健康、降低學習或工作效率、影響人際關係或社 會適應、帶來家庭或社會的不安、甚至引發許多犯罪問題。而且青少 年藥物濫用的行為型態有其發展性,會從「入門藥」(gateway drug) 逐漸進入最嚴重,或易上癮的物質,如:使用大麻、古柯鹼、海洛因 等成癮物質(陳喬琪,1990)。

國內青少年問題隨著急速之社會經濟變遷、家庭結構改變與同儕 影響,而有日趨複雜化與嚴重化傾向,青少年處於人生發展階段中個 人生理、心理與社會適應最大變動的階段,他們除較常使用吸菸與嚼 檳榔不良健康行為外,亦可能接觸各種非法藥物途徑。此外,青少年 在追求自我認同時期,除了受到個人特質及家庭的影響,也逐漸經由 與同儕之間的相處及互相模仿而學習其行為,且青少年這個時期很需 要同儕認同,也可能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近年來,許多學者針對影 響青少年成癮物質盛行率及危險因子進行探討,如郭憲文、李玫姿 (2004);李景美、江振東、賴香如(2002);陳為堅、蕭朱杏、陳瑞容、

丁志音、李景美、林喬祥(2006)。及對於影響青少年成癮物質的同儕 及家庭因素進行探討,如周思源、李玟姿、梁文敏、郭憲華、張麗惠、

賴璟賢(2006);李景美、苗迺芳、黃惠玲(2000);賴香如、梁世武、

李碧霞(2004)。這些研究都說明同儕團體(尤其是好朋友)、家人的行 為對青少年的行為養成及維持有重大的影響力,其他研究(Fitzgerald&

Arndt, 2002;Stanton& Burns, 2002)也指出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同時受 到同儕及家人行為的影響,相對的,若是同儕對使用成癮藥物態度傾 向不贊成、及同儕使用成癮藥物反應傾向禁止,則對青少年會形成保 護因子減少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的比率(李景美,2002)。

三、青少年風險知覺為影響成癮物質因子之一

青少年知覺可看做是一個影響風險行為的因子,在Kirkcaldy & Bischoff (2004)指出若青少年能自覺自己生理健康危害狀況,則可顯 著預測菸草、酒精及大麻的使用。在Curry & Youngblade(2006)針對 290 位 14-20 歲青少年探討負向情感、風險知覺及青少年危險行為(包 含使用菸、酒、非法藥物等)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風險知覺能直接預測 青少年危險行為。孫世維(2005)針對台北市高中(職)及台北縣五專二 年級青少年,結果發現風險、樂趣及個人控制知覺都是預測風險行為 的重要變項,且風險行為與風險知覺有顯著負相關,與樂趣知覺及個 人控制知覺分別有顯著正相關。其他研究更指出青少年從事這些活動 (如:抽菸、使用藥物等)者較未參與者知覺到的危險是少的,知道很 多及較能控制危險(Benthin, Slovic, & Severson, 1993)。

綜言之,青少年成癮物質嚴重情形,受到社會影響因素影響甚多 且研究指出青少年風險知覺為影響其成癮物質因子之一,及認為針對 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之風險知覺相關的研究探討很少。因此,本研究 嘗試以國中學生為對象,針對個人因素(風險知覺),再納入社會影響 因素(家人及同儕態度及行為)為考量,加以探討青少年的風險知覺 和社會影響因素對使用成癮物質間的關係,作為日後國內推動成癮成 癮物質預防教育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