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影響因素與成癮物質行為之關係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社會影響因素與成癮物質行為之關係研究

國內探討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相關因素,其研究重點大致可歸納 為社會影響因素:家人因素、同儕因素等因素。這些研究均指出當一 個人暴露於具有多項危險因素的環境時,容易成為使用成癮物質的高 危險群,因此,成癮物質防治教育應涵蓋不同層面要素,方能奏其效。

以下將就國內、外學者對於社會影響因素對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行為 的影響進行探討。

(一)家人因素

在使用菸、酒及檳榔方面,學生的吸菸行為容易受到家人抽菸行 為所影響,且容易是危險因子之一。據陳淑真、王淑真、李淑桂、周 明智(2004)調查北區某國中依年級、性別分層隨機抽樣共 420 人,調 查指出受試國中生的吸菸行為與父親、母親、兄弟、親戚、同學、朋 友等社會參照團體有顯著相關,父母離異或分居的國中生容易吸菸 (OR=2.15),父親、母親有吸菸者(OR 值=3.52-3.69),兄弟、親戚有 抽菸者(OR=2.28-2.79),皆對國中生吸菸行為有影響。及周思源等 (2006)針對 12,327 名在學青少年藥物使用行為與其家庭型態特性之 相 關 性 調 查 指 出 父 親 有 抽 菸 習 慣 為 無 抽 菸 習 慣 OR 值 為 1.4 倍 (1.0-2.0),母親有抽菸習慣是無抽菸習慣 OR 值為 2.8 倍(1.9-4.0),

兄弟有抽菸習慣是無抽菸習慣 OR 值為 38.1 倍(22.1-65.9),姊妹有 抽菸習慣是無抽菸習慣 OR 值為 6.4 倍(4.3-9.6)及同住親戚有抽菸習 慣是無抽菸習慣 OR 值為 1.7 倍(1.2-2.3)。

在喝酒部分,周思源等(2006)也指出父親有喝酒習慣是無喝酒習 慣 OR 值為 2.2 倍(1.6-3.0),母親有喝酒習慣是無喝酒習慣 OR 值為 2.8 倍(2.0-3.9),兄弟有喝酒習慣是無喝酒習慣 OR 值為 6.3 倍 (4.6-8.7),姊妹有喝酒習慣是無喝酒習慣 OR 值為 5.3 倍(3.4-8.1) 及同住親戚有喝酒習慣是無喝酒習慣 OR 值為 1.5 倍(1.0-2.0)。

鄭斐芬(2001)針對屏東縣公私立國民中學學生,以等比機率抽樣 抽出十所國中一、二、三年級各一般的學生為樣本,獲得有效樣本為 1,022 人,結果顯示有兩項家庭因素(家庭檳榔的可近性、家人嚼檳榔 情形)能顯著預測學生嚼食檳榔的行為。

在使用成癮物質方面,李信良(2003)針對青少年成癮物質相關國 外蒐集文獻後設分析發現,家族用藥狀況與青少年藥物濫用具有顯著 效果;以家庭關係而言,對家庭感情的投入、兄弟姊妹感情、親子依 附關係與青少年藥物濫用具有顯著效果。李蘭等(1999)針對 111,560 名台北市立國中一至三年級學生指出預測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蓄意 傷害、成癮物質/幫派/性交、違反常規行為、尋求刺激行為和不健康 生活習慣)的因子包括家人及同儕有較多危害健康行為。

青少年成癮物質之家人因素探討,國內、外有諸多學者針對在學 青少年進行調查分析,我們可知家庭中的不贊成使用成癮藥物、有使 用成癮藥物的行為、父母的行為控制等因素是容易造成青少年成為使 用成癮性物質的高危險群。以下將有關國內外相關青少年成癮物質家 庭因素實徵性研究,蒐集整理表格如下:(見表 2-3-1)

表 2-3-1 青少年成癮物質行為與家庭因素實徵性研究

Vida et al.(2004) 青少年 12-18 歲 237

年齡層吸菸之共同影響因子皆為好朋友吸菸,國中生易受「成績與朋 友」的影響。陳淑真、王淑真、李淑桂、周明智(2004)調查北區某國 中分層隨機抽樣共 420 人,研究指出受試國中生的吸菸行為與父親、

母親、兄弟、親戚、同學、朋友等社會參照團體有顯著相關,朋友抽 菸勝算比(OR=7.25)甚於其他家人的影響。

朱正一、徐嘉云、黃妍淳、陳奕芝(2007)調查某山地鄉中學國中、

高中部共 416 人,顯示非原住民是否飲酒受到兄弟姐妹、朋友(同學) 及經常往來親戚影響,而非原住民則受到朋友(同學)之影響。及楊美 賞、張峰紫、鍾信心、陳順勝、葛應欽(1995)更指出影響青少年飲酒 之顯著因素為同學或朋友飲酒 OR 值 6.71 倍(3.34-13.48)。郭乃莞 (2006)調查屏東縣國中七、八、九年級學生,樣本數 1,493 人,結果 發現同儕、兄弟姐妹使用菸、酒及檳榔,對受試者影響遠大於父母對 受試者使用菸、酒及檳榔的影響。柯姍如(2002)調查為某綜合高中二 年級學生 388 人,採用路徑分析,結果指出影響高中生吸菸情形其家 人及好友具有重要影響力,且以好友的影響力(路徑化係數 0.50)大於 家人的影響力(標準化係數 0.24)。

鄭斐芬(2001)針對屏東縣公私立國民中學學生,以等比機率抽樣 抽出十所國中一、二、三年級各一般的學生為樣本,獲得有效樣本為 1022 人,結果顯示有三項同儕因素(同儕對檳榔的態度、同儕嚼檳榔的 情形及同儕的偏差行為)能顯著預測學生嚼食檳榔的行為。

陳富莉、李蘭(2004)針對某二所高職 44 名吸菸學生進行焦點團體 及輔以深度訪談方式,瞭解青少年菸品消費認同,結果發現第一次吸 菸主要受到同儕或家人之影響,有半數指出第一次選擇的吸菸品牌主 要是認同同儕與家人吸菸品牌。

林月珍(2000)調查台南地區高職補校學生,發現主要由家庭因素 及同儕來決定嚼食檳榔與否的媒介,在同儕團體中以同班同學及工作 同儕有嚼食檳榔會顯著影響高職補校學生嚼食檳榔消費行為。

Fitzgerald & Arndt (2002) 調查的目標群體為所有愛荷華州公立 學校的六、八及十一年級的學生,14~18 歲,評估青少年自覺四種參 照團體對於飲酒的看法與青少年本身飲酒行為之關係,此四種參照團 體包括:1.最好的朋友、2.學校中大部分的學生、3.同住的父母或監 護人、4.社區及鄰近地區大部分成人,結果顯示最好的朋友被認為與 青少年決定飲酒有密切的相關,但此種關係會受到其他參照團體態度 的調節(影響)。

Chabrol & Chauchard (2006)自法國的圖盧茲隨機抽取兩間高中 及國中學校,並隨機抽九個班級,樣本組成有 559 人參與者,215 位女 生、277 位男生,平均年齡為 13~18 歲。結果指出危險因子為同儕有 使用大麻的人數、參與者對使用大麻有正向的期望;保護因子為同儕 反對大麻使用的人數、參與者對使用大麻有負向期望,但父母的態度 未顯著預測大麻的使用。Stanton & Li (2002)調查針對 383 位 9~15 歲低收入戶都市非裔美國人,追蹤四年,評估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評 估(Youth Health Risk Behavior Inventory;YHRBI):包括 1.知覺同儕 有性交、2.同儕保險套使用、3.同儕使用藥物、4.知覺家人使用藥物、

5.自我報告參與某些危險及保護行為,包括:性交、保險套、藥物使 用(大麻、可待因、海洛因、其他非法藥物),結果指出知覺同儕及 家庭成員有使用藥物的青少年較可能使用藥物;相反的,父母的監測 及督導與青少年用藥呈負相關。

綜言之,同儕傾向不贊成使用成癮性藥物的態度、有使用成癮性

李景美等(2002) 抽樣調查台北縣市2,004 位高 (36.5%),及向 KTV、PUB 等場所購買(38.1%) James et al.(1999) 使用分層隨機抽樣方式,調查

Fitzgerald et al.(2002) 調查愛荷華公立學校的六、八 及十一年級 14~18 歲的學生 Marklein et al.(2008) 招募都市青少年健康中心及

美國中西部周圍參與研究,有

從國內外青少年成癮物質行為調查研究一致顯示同儕因素對於青 少年成癮物質影響,大致歸納為以下三項因素:1.同儕使用成癮物質 行為(同儕使用成癮物質)、2.同儕成癮物質態度(最好朋友成癮物質態 度)、3.與同儕有關情境因素(如:同儕邀約、慫恿、抒發情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