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年成癮物質行為之社會人口學因素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青少年成癮物質行為之社會人口學因素探討

在菸、酒檳榔方面,姜逸群等(2003)調查也指出每個月至少吸菸 1-2 次的學生,男生有 14.5%,女生有 8.0%,男生吸菸情形顯著較女 生為高。徐春吉(2003)針對中部四縣市 1,165 位國中生有關吸菸、喝 酒、嚼檳榔、藥物使用等冒險行為所做調查發現,均是男國中生高於 女國中生。董氏基金會(2000)調查台灣地區國中、高中、高職學生 2,838 人發現曾吸過菸男生為 54.8%、女生為 37.2%,全體吸菸為 46.6%,以 及在曾吸過菸者(幾乎每天吸菸、偶爾吸菸,但不是每天吸菸及過去經 常或偶而吸菸,但現在已不在吸菸的三者合計)中,累計吸菸量超過 100 支,男生為 30.4%、女生為 17.3%,均為男生比女生為高。

楊美賞、張峰紫、鍾信心、陳順勝、葛應欽(1995)採用立意取樣 選取符合DSM-ⅠⅠⅠ-R 診斷標準之酒精濫用或酒精依賴之男性病 人,其子女年齡在12 至 22 歲,採用個案對照組,61 位酒癮病人青少 年子女,122 位非酒癮病人青少年子女,結果發現男生高於女生

OR=2.67(1.43-4.98)會使用酒精。林佳靜(2006)調查台灣南部地區在 學青少年飲酒行為,發現男生比率高於女生,若進一步詳細問到一週 至少喝酒一次者,男生降至 19.6%,女生降至約 15.3%。

何清松(1999)探討國中高中生嚼檳榔的盛行率及相關因子,發現 普通高中學生比較曾經嚼檳榔及目前正在嚼食檳榔的 OR 值盛行率,男 生比女生分別為5.53 倍(95%C.I=4.80-6.37)及 5.66 倍(95%C.I=

4.77-6.71)。黃世雅(2003)針對 409 名彰化縣國、高中學生調查發現 OR 值,男生嚼檳榔比女生為 7.45 倍,且男生抽菸比女生為 3.08 倍。

而且在李蘭、孫亦君、翁慧卿(1998)研究中,結果顯示預測男、 18,904 名(國中生 6,934 名,高中生 6,390 名,高

作者(年代) 研究對象 結果 陳為堅等(2006) 台灣地區在學學生調查共

18,578 名(國中生 6,390 名,高中生 6,106 名,高 職生 6,082 名)

1.國中男女生分別為 0.65%和 0.60%。

2.高中男女生分別為 0.82%和 0.31%。

3.高職男女生分別為 1.36%和 1.51%。

Kristin et al(2006) 美國西部 7 所公立高中學 生參與研究,共有 1,123 位 9 至 12 年級學生參與調 查

男生、西班牙學生相較女生、

白人學生有較高的藥物使用

2.年級

在菸、酒檳榔方面,在國內部分從年齡上來看,青少年使用成癮 物質比率隨著年齡上升而增加,從吸菸及飲酒比率來看,李景美等 (1995)研究發現國中、高中職學生的吸菸和飲酒比率,隨著級別愈高 而有增加的趨勢。

李景美(1990)採二段式叢集抽樣法調查台北市國中三年級學生,

有效樣本數為 797 人,發現曾經吸過菸學生中有半數以上在國中階段 開始吸菸,以國二和國一最為常見,在小學高年級開始吸菸則佔 26.0%。

國內部分調查使用藥物方面,賴璟賢等(2002)調查北部地區國小 高年級、國中及高職在學學生共 2,688 位,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 用藥率越高,以 16~18 歲(高中職生)最高。及周碧瑟等(1994-1997)針 對台灣地區在校青少年調查藥物使用情形,發現高職使用率最高,其 次為專科,再來為國中,最低為高中,隨著年齡增加,用藥盛行亦增 加的趨勢。陳為堅等(2006)調查台灣地區國、高中(職)在學學生共 18,578 名,結果發現國中一年級與三年級分別為 0.45%和 0.79%、高 中一年級與三年級分別為 0.52%和 0.62%及高職一年級與三年級分別 為 1.35%和 1.11%。現將相關文獻整理如下表 2-2-2。

表 2-2-2 青少年年級與成癮物質行為相關研究

Mohammad et al(2007)

何清松(1999)調查父母親對國中生嚼食檳榔的影響,指出父親教 育程度是國中以下為父親教育程度大專以上的學生之嚼檳榔的 2.35 倍(OR=2.35)。

研究指出父母教育程度或社經地位較低,則其青少年相對容易使 用成癮物質,周思源等(2006)調查指出父親教育程度在研究所以下 者,分別為專科或大學 OR 值為 0.3(0.1-0.6)、高中或高職為 OR 值為 0.4(0.2-0.8)、國中 OR 值為 0.4(0.2-0.7)及小學以下 OR 值為 0.4(0.2-0.9)。

劉淑芬、李品珠、呂孟穎、蔡文瑛、李志恆(2006)在大台北地區成癮 物質調查中,也指出教育程度高者其藥物濫用的 OR 值略低於教育程度 低者(OR=0.97)。

在職業上,馬藹屏、嚴道、黃松元、陳政友(2000)調查 1,500 位 台北市及台北縣國小五年級及六年級學生,結果發現父親教育程度及 所從事的行業與學生吸菸之間有顯著相關。但有多篇研究,則有不同 結論,葉淑杏(2005)針對 1,043 位高雄市國小四年級至高中職三年級 學生所做之調查,結果指出父母親職業與學生吸菸行為無顯著差異。

李蘭等(1997)也指出父母的教育程度與職業等級與高職學生成癮藥物 使用行為無顯著相關。

4.家庭完整性

在菸、酒及檳榔方面,研究指出家庭不完整之青少年容易有吸菸、

飲酒及嚼檳榔的行為,在劉美媛等(2001)透過調查台灣地區 12,577 位 青少年飲酒行為指出單親家庭結構型態與飲酒有關。及李景美等(2000) 研究發現在國中、高中學生來自單親家庭者較雙親家庭者更可能有吸 菸行為,家庭完整性能顯著預測吸菸及飲酒狀況。陳淑真、王淑真、

李淑桂、周明智(2004)調查北區某國中分層隨機抽樣共 420 人,指出 父母離異或分居的國中生容易吸菸(OR=2.15)。

何清松(1999)調查父母親對國中生嚼食檳榔的影響,指出父母親 的婚姻情況和學生嚼檳榔有顯著關係,父母離婚或父母雙亡的學生,

嚼檳榔的盛行率較高。

在成癮物質方面,李信良(2003)針對青少年成癮物質相關國外蒐 集文獻後設分析發現,以家庭結構而言,家庭種類(單親家庭/離婚/喪 偶、領養或寄居、父或母再婚)與青少年藥物濫用具有顯著相關。周思 源等(2006)針對在學青少年藥物使用行為與其家庭型態特性之相關 性,研究發現家庭型態以單親家庭之青少年藥物使用危險性較高 (OR=2.1)、不被家人信任者比信任者其藥物使用為 5.7 倍(OR=5.7)。

5.情境因素

研究皆指出吸菸行為原因多半為好奇、壓力或情緒不佳等因素造 成,據嚴道(1994)調查最容易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吸菸佔 64.9%,周 碧瑟等(1999-2000)調查指出填答戒過,卻又再度使用的 58 人次中,

以壓力還在佔較多數(19.0%)、次為心情煩悶、朋友誘惑各佔(15.5%)。

郭憲文(2004)調查 12,327 名學生指出學生第一次使用藥物的原因,以 好奇心居首,其次是為了減輕心理、精神壓力,若再戒掉再度使用的 原因以心情煩悶居多(36.8%),其次為壓力大(28.3%)。嚴道(1994)指 出最常在「遊樂場」吸菸佔 58.0%,最容易家中飲酒佔 42.9%,所飲的 酒最常是「超商、便利商店買的」佔 42.7%。

綜言之,性別、年級父母教育程度與職業、家庭完整性及情境因 素,都是可能誘發學生使用成癮物質的潛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