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討論

本節將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與國內外相關研究作比較分 析,以下分為三部分來進行討論:(一)學生使用成癮物質行為;(二) 社會影響因素;(三)風險知覺。

一、學生使用成癮物質的行為

(一)在性別方面,本研究發現在吸菸行為上男生者勝算為女生者 容易吸菸(OR=2.34),顯示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在性別在統計上有顯著意 義。此結果與徐春吉(2003)針對中部四縣市有關吸菸、喝酒、嚼檳榔、

藥物使用等冒險行為結果一致,均是男生高於女生。本研究與李蘭 (1998)結果也一致,男生曾吸菸比率為 22.4%高於女生曾吸菸比率為 13.4%,總言之,男生顯著比女生容易吸菸約略差兩倍左右。國內研究 指出近年來男女性的飲酒行為性別比下降(劉美媛、周碧瑟,2001)亦 即男女生飲酒行為差距逐漸減少,而本研究中啤酒或水果酒行為及烈 酒行為在性別統計上無顯著差異,也反映出文獻中所指性別差異降低 情形。

(二)在使用比率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曾經吸菸比率為 8.1%,過 去一年曾吸菸盛行率為 3.5%。本研究與李景美(2000)針對 979 位國中 二年級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曾經吸菸率為 30.8%相較結果低。推測本研究 結果比李景美等(2000)低的原因,可能是李景美等(2000)所選取的樣

本數較本研究 521 位為多或因校園相關菸害法規陸續推出,且吸菸行 為為違反校規行為,學生容易因擔心犯規,而有低估吸菸行為的情形,

反之,曾經飲酒比率較吸菸比率為高,與其研究結果類似(李景美,1998;

李景美,2000;陳為堅,2004),可見在國中時期飲酒問題值得重視。

然而,在飲酒行為上,過去一年喝酒盛行率為 21.3%與其他研究(劉美 媛、周碧瑟, 2001;周思源,2006)有飲酒習慣為 16.7-18.1%相較為高,

推估可能學生認為較低濃度的酒像啤酒、水果酒使用也無妨,為值得 重視的議題。

(三)在使用年齡方面,本研究結果發現學生第一次使用成癮物質 (菸、酒及檳榔)的平均年齡以 11-13 歲之間,雖然在吸菸及使用烈酒 人數的同學(6.9-7.1%)佔少數,其使用年齡與李景美等(2000)所提及 國中生第一次吸菸及飲酒的平均年齡為 11 歲及劉美媛、周碧瑟(2001) 提及有 42.5%有飲酒習慣的學生在 12 歲以前開始飲酒相較結果一致。

但仍可發現使用啤酒或水果酒的學生約有三成左右,且本研究的國中 學生認為青少年接觸成癮藥物的場所以夜店最多(66.0%),其餘依次為 PUB(64.3%)、網咖(38.0%)、酒店(30.1%)等,鑑此,在國中時期給與 學生成癮物質相關教育為刻不容緩,及同時如何加強學生對不良場所 的警覺性,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二、社會影響因素與成癮物質行為關係

(一)在家人因素中,發現家人使用成癮物質的行為皆會影響學生使 用成癮物質的行為,本研究中皆指出在使用啤酒或水果酒行為上,以兄 弟姐妹喝酒行為(OR=2.82)及最要好朋友喝酒行為(OR=3.67)有顯著意

(OR=4.14),學生愈容易有飲用烈酒的行為,此與其相關學者研究結果 一致(周思源等,2006;Kristie et al.,2004;John et al,,2004),指出家人 是學生經常模仿的對象,同時也會因為使用酒類不同,家人影響的程度 有所差異,總之,家人是影響學生使用成癮物質的重要因素。

(二)在同儕因素中,本研究發現同儕因素在要好朋友吸菸行為 (OR=12.13)與最要好朋友啤酒行為(OR=3.37),相較於家人成癮物質的 態度更能顯著預測學生使用菸、酒行為,此與許多研究結果相同(李景 美,2002;陳漢瑛、何英奇,2001;Fitzgerald & Arndt,2002;Chabrol &

Chauchard,2006),顯示同儕是影響學生使用成癮物質的重要因素。應 如何讓學生避免受到同儕誘惑,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

(三)在家人成癮物質態度而言,家人對成癮物質態度平均得分為 3.82 分,學生大部分家人都傾向不贊成學生使用成癮物質,尤其在吸 菸行為結果指出,父親成癮物質態度(OR=3.42)、兄弟姐妹成癮物質態 度(OR=4.03)、同住親友成癮物質態度(OR=3.16)與要好朋友成癮物質 態度(OR=4.44)與學生吸菸行為有顯著相關,此結果與李景美(2002)調 查發現家人對使用成癮藥物態度傾向不贊成及家人態度為影響學生使 用的危險因子之一結果一致。另外,在使用啤酒或水果酒行為,以同 儕對成癮物質態度達顯著差異,此結果與Fitzgerald & Arndt(2002)完全 一致,其指出最要好朋友能明確表達不贊同喝酒可減少青少年喝酒盛 行率。

三、風險知覺與成癮物質行為關係

(一)在自覺自身危險性、自覺利益與行為相關性方面,從本研究 結果發現,雖然自覺自身烈酒危險性與喝啤酒行為有顯著相關,但從 相關係數判斷多為低度負相關(r=-0.09)。由此顯示自覺烈酒自身危險

性雖然與飲酒行為存在相關性,但相關性偏低的情形。而自覺啤酒利 益與啤酒行為為顯著微弱正相關(r=0.22),由此推論雖相關性不大,

但也會影響學生使用成癮物質行為。

(二)在自覺自身危險性預測行為方面,從本研究結果發現,吸菸 行為的自覺自身危險性(OR=0.86)能預測受測學生的吸菸行為。但從 OR 值顯示其預測倍數較低,與其他研究調查結果不全相符(李建和,1999;

Kircaldy & Siefen,2004;林柏君,2005),推估可能的原因為研究對 象不同、抽取的樣本數不足所造成,且在國中階段受測學生使用成癮 物質的比率較低,較難看出其顯著的差異性,建議可做進一步的探討。

(三)在自覺利益預測行為方面,在本研究中結果發現,不管是吸菸 行為的自覺利益(OR=1.24)或飲酒行為的自覺利益(OR=1.27 及 OR=1.14) 都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的成癮物質行為,與 Hampson(2001)所指出知覺利 益是青少年從事與喝酒有關冒險行為直接因素的結果及孫世維(2005)指 出樂趣知覺與風險行為有正相關結果相類似,由此可看出自覺利益是預 測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行為的重要變項,因此,在進行成癮物質防制教 育,可將學生所知覺利益列入防制成癮物質教育中,使提供具有成效的 衛生教育。

(四)在自覺危險控制能力方面,從本研究結果發現,自覺危險控 制的能力總平均得分 5.30 分,且學生自覺危險控制能力部分項目僅在 中等控制程度,自覺啤酒危險控制能力與啤酒行為呈微弱正相關 (r=0.09)與自覺烈酒危險控制能力與自覺烈酒行為呈微弱正相關 (r=0.10),與孫世維(2005)指出的風險行為與風險知覺有顯著負相 關,與樂趣知覺(風險所獲得的利益)及個人控制知覺分別有顯著的正 相關結果符合,由此顯示自覺危險控制能力雖然與飲酒行為存在相關

性,但相關性偏低的情形,值得再進一步深入研究探討。

(五)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國中,使用統計方法為 羅吉斯迴歸分析與其他學者研究不同,與 Hampson(2001)所調查為高中 9-12 年級 323 名的學生及採用結構方程式分析方法,及國內學者孫世維 (2005)調查為台北市國、高中(職)及台北縣五專二年級 958 名學生採用 迴歸分析,以及林柏君(2005)調查三所台北市技術學院在學學生 597 名,

使用複迴歸分析。研究結果僅有自覺利益及自覺自身危險性能顯著預測 其行為,推估可能為研究對象及統計方式不同造成,可採不同統計方式 作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