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緒 論 緒 論 緒 論 緒 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語文是一切學科之母,而寫作是語文綜合能力的具體表現,在語文領域 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亦提出,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目 標,旨在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十項基本能力,其中「表達、溝通與分享」即是 培養學生有效利用各種符號,如語言、文字等來表達個人的思想或觀念(教育 部,2003)。寫作活動能夠有系統地促使學生思考、組織,並將想法加以表達,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根據研究者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及觀察發現,不論老師或學生,大多 對寫作活動感到棘手、興趣缺缺。雖然語文領域課程中,學生都在接受反覆訓 練,對於替換語詞、換句話說、照樣照句,早已駕輕就熟,但在寫作的組織計 劃及文章架構方面,仍缺乏適當的引導與練習。教師為加強學生寫作的組織架 構能力,在寫作教學中,通常於命題之後,會討論題意,接著是利用簡要的問 句,啟發學生的思考、鼓勵發表,並協助學生安排大綱及寫作段落,最後才讓 學生自行寫作。待批改學生作品時,卻仍然發現內容思考貧乏,鮮少學生能夠 積極思考、力求創新,寫作品質的進步非常有限。

國內學者的研究也發現:當前國小學童害怕作文,不喜歡上作文課,缺乏 寫作興趣,文字的表達能力日漸低落,學童作文能力亟待提昇;且老師評量的 是學生寫作後的成品,只能對學生作品進行建議,可是對於學生所經歷的寫作 歷程並不了解,所以能給予學生在寫作上的協助就少之又少(鄭博真,1995;

曾瑞雲,2003)。對於寫作活動,教學者常面對不知「如何教」與「教什麼」

的困擾,而學習者也陷入不知「如何寫」與「寫什麼」的困境中。在學生害怕 作文、缺乏興趣之下,如何「提升兒童的寫作能力與興趣」,並「改善教師的

寫作教學」,是兩項當務之急。

羅秋昭(1999)認為訓練兒童作文,不是老師要兒童「寫」什麼,而是希 望兒童知道,他們自己「想」說什麼。兒童在寫作上,最感困難的地方是沒有 話說,如果能讓兒童看到「題目」就「有話要說」,而且能連結過去已有的經 驗、增強其想像力,這作文就容易了。而研究者發現,故事正是兒童最「有話 可說」的文體,他們從小即開始接觸故事,再加上正是想像力十分豐富的年紀,

所以普遍對寫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天生就是編故事的高手。在教室裡,不論聽 故事或閱讀故事,學生皆因故事的魅力而眼神發光發亮,若能運用故事的結構 性及趣味性,進一步引導學生創作故事,應是一件可以預期成果的教學活動。

指導兒童編寫故事不但可以讓兒童發揮想像力,也符合兒童的興趣,而且 編寫的故事富有情節,兒童在有話可說的情形下,附帶磨練出寫作技巧,提昇 語文能力(陳正治,1996)。組成故事的故事元素,正是提供琢磨語文讀寫能 力的適切架構,而學習故事元素所得之相關語文技能,與九年一貫本國語文課 程綱要的基本能力目標亦一致(李玉貴,2001)。由於兒童對故事體的記敘文 比較熟悉,容易形成故事基模,所以故事寫作是他們能夠寫得最好的一種文 體,也是所有類型的寫作中,最令學生感到熟悉和容易寫作的(孫晴峰,1989)。

語文教育學家的研究發現,指導兒童寫作,從編寫故事入手,優於從一般記敘 文、議論文入門,故事開頭之記敘文最能誘發學生寫作的字數,是較好的作文 能力預測指標(江惜美,1998;杜淑貞,1992;黃尤君,1996)。

故事的結構和認知理論有密切關係,在國內外的研究中,由故事結構轉化 而成的故事結構圖表,大多運用在學習障礙中閱讀有困難的孩子,且大多探討 故事結構教學在閱讀理解上的成效,國內將其運用於一般學童及寫作上的研究 並不多,其中有運用故事結構圖來提升高年級記敘文寫作表現與組織能力(許 文章,2001),也有用於低年級的電腦看圖故事寫作(連淑鈴,2003)。而運用 故事結構圖幫助中年級學童進行故事創作,尚無人研究,其成效如何,尚待驗 證。在閱讀相關文獻之後,發現除了教育性、趣味性之外,故事本身也有其結

構性,於是如何運用故事結構來引導故事寫作,便成為研究者想要釐清的問題。

國小低年級的語文活動,多著重於字句的基本能力訓練,至三年級則開始 對寫作的知識與策略進行較完整的教導。蔡銘津(1995)認為文體結構的知識 有利於寫作結構的安排,幫助學生產出內容,而三年級以故事體的基本結構進 行故事創作,也符合兒童認知階段的發展。因此,研究者欲從三年級學童的寫 作教學進行研究,設計能吸引學生、培養學生興趣的故事寫作課程,,期待能 藉由此次的研究,發展出一套故事結構寫作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有計畫的引導 下,達成故事創作的學習目標。

從寫作歷程來看,寫作活動牽涉到複雜的心理運作過程,統合了思想的傳 遞與情感的表達,屬於高層次的語文能力表現(陳鳳如,1993)。學生在寫作 歷程的「計畫」階段,大多將計畫內容存放於腦海中,但是對國小三年級的寫 作者而言,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因為寫作者的讀寫能力不足,而干擾了高層次 的計畫能力。因此,如何藉由具體的故事結構圖表呈現寫作計畫,進行故事寫 作引導,提升學童的寫作表現及學習動機,即為本研究從事故事結構寫作教學 研究的主要動機。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欲了解運用故事結構教學策略的故事寫作教 學,與一般故事寫作教學,對於國小三年級學童之寫作影響為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一、探討故事結構寫作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寫作表現的影響。

二、探討故事結構寫作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寫作態度的影響。

三、提供教師從事寫作教學上,以及未來從事寫作教學研究的建議與參考。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欲探究下列研究問題:

一、實施故事結構寫作教學比一般寫作教學的國小三年級學童,其在「寫作表 現」上,是否有所提升?

二、實施故事結構寫作教學比一般寫作教學的國小三年級學童,其在「寫作態 度」上,是否有所提升?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一一

一一、、、故事、故事故事故事結構結構結構結構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寫作教學 寫作教學

本研究是指先進行故事結構賞析,再進行故事寫作引導:

((

((一一一)一)))故事結構故事結構故事結構賞析故事結構賞析賞析賞析::: :

故事結構賞析教學是使用圖表來呈現故事內容的主要成分及相對關係,讓 讀者可以理解故事的重點、大意、情境及主要問題等。本研究教導故事結構的 主要元素包括:背景、主角、主要問題、事情經過、主角反應、結局等六項,

協助學生發展理解故事結構的能力,以利於進行故事寫作教學。故事結構教學 程序由教師示範、共同討論、提供協助、學生獨立使用等逐步引導,其教學流 程如下:

(一)師生共同討論故事的結構。

(二)教師以自我提問、放聲思考的方式,舉例示範回答故事結構的問題。

(教學初期使用,待學生熟悉後即去除此步驟)

(三)呈現故事範例。

(四)全班共同練習分析故事的結構。

(五)學生默讀故事教材,並各自填寫故事結構學習單(詳附錄一),教 師給予適時的協助。

(六)討論與分享。

(七)學生上台依據故事結構重述故事。

(二二二)二)))故事寫作故事寫作故事寫作引導故事寫作引導引導引導::: :

大綱,與上述之故事結構賞析結合,逐步訓練學生故事寫作的能力。其教學流 程如下:

(一)教師公佈故事主題。

(二)師生共同討論故事發展的各種可能性。

(三)教師以放聲思考的方式示範如何設計各個故事元素、完成故事寫作。(教 學初期使用,待學生熟悉後即去除此步驟)

(四)學生自行書寫故事寫作學習單(詳附錄二),設計故事的架構。

(五)學生依據故事寫作學習單中的結構,連結各故事元素,並擴寫為完整的 故事。

(六)作品呈現,同儕互相修正與分享。(完成自我檢核表,詳附錄三)

(七)教師批改後,由學生訂正。

(八)公佈優秀作品。

二 二二

二、、、、一般一般一般一般故事故事故事故事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寫作教學::::

(一)教師公佈故事主題。

(二)師生共同討論故事主題、大意。

(三)由學生自行創作,教師視情況給予協助。

(四)教師批改後,發還給學生訂正。

(五)公佈優秀作品。

三 三三

三、、、、寫作表現寫作表現寫作表現寫作表現::::

寫作表現係指學生在故事文體上的寫作技能表現,主要是透過寫作的作品 來呈現。本研究之寫作表現係指受試學童在「寫作分析評分表」與「故事結構 評分表」之得分。因本研究之寫作文體為故事體,故除了一般寫作評分準則之 外,再以作品之故事結構表現予以評分,以符合寫作文體及研究目的之需求。

「寫作分析評分表」係由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整理歸納而成;包括基本技

巧、文句表達、內容思考、組織架構與創意表現等五部份。依作品的特質,分 為五個類別進行評分,各類別又分出其相關評分細項,評定量表類別及細項如 下:

(一)文句表達:遣詞用字、文句連貫、表達流暢。

(二)內容思考:內容合題、掌握重點、條理清晰。

(三)組織結構:段落適宜、前後連貫、架構完整。

(四)基本要求:文字正確、標點正確、語句正確。

(五)創意表現:想像豐富、想法獨創、描寫生動。

(五)創意表現:想像豐富、想法獨創、描寫生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