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暸解台中縣市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並根 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章為緒論,共分成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 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待答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以及第五節為研究範 圍與限制,以下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科技的進步,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有形距離縮短許多,一天之內,可從地球的 一端,到達地球的另一端。然而,它並沒有同時縮短人與人之間的無形距離,高 科技的溝通方式使我們減低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的能力,持續疏離與冷漠的結果,

即使近在咫尺,都遠如天涯。為了重拾現代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找回人與人之 間的那份熱情,人際關係是現代人必修的一門學問。

盧梭亦認為在人的知識中,最有用、最能夠使人進步的就是與人的關係(大 石勝男等,2000)。而學校即是社會的縮圖,從外表看來沒什麼變化的教師辦公 室裡,卻有各式各樣的人,有年輕人與經驗豐富的人、男性與女性、健康與生病 的人、單身者與有配偶為家庭煩惱的人等。在辦公室裡,敎師之間的人際關係就 像世界地圖的投影一般,有同盟國,也有情勢緊張的國境,偶爾還會出現小摩擦、

小競爭,這是一幅複雜的人類地圖。然而,教師往往是影響教育成敗的關鍵,若 要培育內心豐富的孩子,就必須有個充分滋潤的學校,教師的不和睦就像家中雙 親不和睦是一樣的,會造成孩子們情緒的不穩定。所以身為培育者的教師們,彼 此之間就必須保有溫暖的空氣。

由於研究者自師大畢業後分發至台中縣,目前所任教之學校,是屬於由國中 改制而成的完全中學。完全中學的設立,是社會環境需求的產物,可提供學生及 家長多一種選擇的機會。為了紓緩國中學生升學壓力、促進高中教育發展的區位 平衡、增進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降低公立高中班級人數、提升教育品質、快速增 加高中容收量以及因應國中畢業生就讀高中之需求,教育部自八十五學年度起試 辦完全中學。截至九十七學年度為止,計有六十八所學校參加試辦計畫。完全中 學之所以如雨後春筍般地快速成長,係因其有以下優點:第一,交通便利,節省 學生舟車勞頓和奔波上學的時間。第二,增進地方發展,結合地方文教特色,樹 立學校特色,培養學生愛鄉愛校的情操,促進社區發展。第三,資源共享,不必 另覓校地,高國中硬、軟體設備共用共享,節約教育經費。第四,提供更多升學 管道,快速擴展高中容量,增加國中生就學機會,降低高中班級人數,提升教育 品質(朱桂芳,2006)。

雖然完全中學的設置,有助於教育發展區位平衡及調整高中、高職比例,但 將高、國中安排在同一所學校,由於目標、課程均不相同,會產生許多干擾,有 待通盤檢討,予以克服(林清山、林天佑,1995)。教育部在完全中學評鑑報告

(2000)裡亦提到:「完全中學學生人數多,班級數多,堪稱兩所學校的規模。

影響所及,不管在行政業務量,或者在學生生活教育上,平心而論,皆是困難重 重,壓力甚大。」舉例而言,完全中學行政人員同時需負責國、高中兩套的業務,

因其業務複雜,再加上鼓勵教師擔任行政之誘因不足,行政人員易生倦勤,留不 住人才,行政傳承受到影響,且新手行政人員因經驗缺乏,工作易遭挫折。

另一方面,原來的國中已成立多年,有其固定的運作模式及教師次級文化,

成立高中部以後,加入新的一批老師自成另一次級文化,衝擊原來舊有的文化,

使得完全中學在新舊教師次文化裡,也面臨人際的衝擊,在教育部對完全中學的 評鑑報告(2000)曾提到:「在校務推動領導上,宜加強行政單位與教師同仁、家 長及學生之溝通協調措施,以凝聚辦學目標之共識,化解不必要之誤解。」例如:

完全中學國、高中教師常會因不同的學生,而對行政人員有不同的要求,或基於 公平性而對行政人員有相同的要求,使得行政人員面對此種次級文化常出現矛盾 及衝突的現象。由於完全中學體制的獨特性,涵蓋國、高中兩個不同階段,其組 織與成員的複雜性,以及國、高中部教師之間人際關係的特別性,因此研究者想 要了解台中縣市完全中學教師之間人際關係互動的情形,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一。

任何教改的終極目標,無非是要增進教育品質,提高國家競爭力。而基礎教 育就是國家教育目標紮根的平臺,因此,國、高中的教學占相當重要的地位。成 立完全中學後,面臨了各種衝擊和挑戰,對於校務的推動,完全中學教師所扮演 的角色甚為重要。在理想的工作情況下,工作能擴展生活領域,也能提供與他人 建立關係、滿足個人喜悅與自我成就、自我實現(王議賢,2004);倘若學校同 仁之間平時忙於課務,缺乏彼此深層互動的機會,再加上對事情的見解不同,遂 導致認知的落差,造成誤解與隔閡,則會影響校務發展。吳宗立與林保豊(2003)

在研究中指出,當工作不滿意時,會影響工作情緒,造成工作壓力。教師工作壓 力的來源包括人際關係不和諧,特別是與工作上有關聯的的同仁,如有理念相左 或缺乏共識的情況,便容易缺乏支持與回饋,導致教學困難、業務不順以及情緒 上的壓力與困擾,進而影響工作士氣與情緒。另外,陳益世(1998)表示工作壓 力越大則工作滿意越低,而對工作滿意的程度,將直接影響組織效能與服務品 質。因此,了解台中縣市完全中學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現況,即為本研究的動機之 二。

國外學者(Jesus & Conboy,2001;Patricia,2001)也指出,假如我們希望 提供更好的教育給下一代,就必須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快樂感,學校也有責任 提供一個健康的工作環境給教師,因為只有維持教師的健康與能力層次,才能造 就一位有效能的教師。畢竟,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有什麼樣的學校;有什麼樣的 教師,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可見教師素質的重要性。然而,每位教師在面對 教育工作時,在與同事的關係上以及對工作滿意的情形卻有不同的表現,此等差

異引發研究者想要探討哪些因素會影響教師人際關係與工作滿意度。經由蒐集相 關實證研究後發現,有關人際關係(江欣霓,2002;吳瓊洳 ,1997;李冠儀,2000;

林淑華,2002;涂秀文,1999;曾愛淑,2003;劉敏珍,2000)以及工作滿意度

(方代青,2000;王翠品,2002;王銘傑,2004;余景達,2002;吳慧君,2004;

吳濟華、陳協勝,2001;孫得功,2003;張政傑,2004;梁丁財,2002;陳世志,

2003;謝月香,2002;韓長淮,2002)的研究相當多,但針對完全中學教師人際 關係與工作滿意度的研究並不多見。因此,本研究將藉由人際關係、工作滿意度 實證研究之探討,進一步分析影響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與工作滿意度之背景變 項因素。茲歸納彙整國內相關實證研究結果,本研究將性別、婚姻狀況、服務年 資、學歷、擔任職務以及學校所在地等六個因素列為背景變項,以進行更深入的 探究是否不同背景之台中縣市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與工作滿意度有差異,此為 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再者,教師「想要服務的學校」,因人而異,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基本的 還是人際關係。尤其在現今社會裡,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團隊合作(team work)模式已成為工作的基本樣貌,與人互動的社交能力,往往是決定事業成敗 的關鍵,自然是不可忽視的關鍵課題。而人際合作的基石就是建立與維持和諧的 人際關係;然而,我們不能選擇主管,也無法選擇同事,如果同事之間,擁有良 好的互動關係,那麼,工作滿足程度會較高;反之,如果彼此的關係不佳,則可 能產生不滿、挫折,甚至增加離職的可能性(Jablin,1985)。由於人際關係為 影響工作滿意之因素(徐正光,1977),有隔閡的人際關係,例如針刺般的語言、

諷刺的笑容或沉默等等,會使教師的內心對教學工作感到更加地疲憊。相反地,

只要老師彼此之間的人際關係順利,即使教育觀點不同,即使是有問題的孩子存 在,即使工作非常的繁忙,即使家長的干涉很多,一切都是可以克服的,如此一 來,教職員的團隊工作便會進行得很順利,整個校園就會顯得活潑、有朝氣。易 言之,同事間的關係是影響工作滿足與工作品質的重要因素(蔡翠娥,2004)。

因此,想進一步探討台中縣市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情形,

則為本研究的動機之四。

基於上述原由,本研究主要是以台中縣市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與工作滿意 度相關之情形為探討主題,除了瞭解教師人際關係、敎師工作滿意度之現況,並 分析不同背景變項與教師人際關係以及與敎師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情形,進而探討 台中縣市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對工作滿意度的關連性以及預測情形,最後提出 具體建議以供完全中學、完全中學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