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與其父母嘲笑風格及其依附關係之關聯性,以增進對 國中生與其父母嘲笑風格及其依附關係的了解,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

以提供相關輔導工作參考。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 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茲將上述內容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嘲笑風格的發展攸關國中生身心健康

同儕的人際互動是青少年很重要的生活經驗,尤其國中生正處於自我認同與 角色混淆的發展階段,陳皎眉(1986)認為,青少年藉由同儕在人際互動之中給 予的回饋,以作為尋求自我定位的依據。然而,依研究者在國中輔導室服務的經 驗發現,國中階段的學生最感困擾的議題之一,即為人際議題,國中生渴望與他 人建立關係,但有不少人在人際經驗中是挫敗的,受苦於遭受他人的嘲笑。嘲笑 會與飲食違常、憂鬱、社會焦慮成正相關,與自我評價、自尊、身體意象、社會 能力為負相關(周天梅,2007)。如此看來,嘲笑對個人身心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 影響,但同樣面對他人嘲笑的情境,有學生可以處之泰然,甚至是樂在其中的「喜 被笑」,有些學生卻極度恐懼的「怕被笑」,部分學生甚至發展出以牙還牙的「喜 笑人」模式,轉而去攻擊他人,同樣的嘲笑事件,青少年卻有不同的嘲笑風格因 應,國中生嘲笑風格的現況是值得關注的。除此之外,嘲笑他人的「言語霸凌」

是種雖然看不到明顯外傷,但卻可能造成被嘲笑者留下陰影,產生嚴重心理創傷 的隱形霸凌(羅智華,2011)。被嘲笑成為學生心中難以抹滅的痛,嘲笑也與校園 霸凌議題息息相關,因此,探討國中生嘲笑風格發展的相關因素,以利後續教育

2 與輔導,此議題是極具意義的。

二、了解親子間嘲笑風格關係的重要性

國內探討學生嘲笑風格的研究僅有數篇,研究變項多聚焦於幽默風格、人格特 質、攻擊行為、創造力、同理心與嘲笑風格間的關係(任育瑩,2010;沈佳翰,

2012;林水見,2009;林碧欣,2011;劉敏書,2010;蔡思賢,2009)。卻少有 文獻提及形塑青少年嘲笑風格的相關因素。父母是子女在青春期尋求自我認同過 程中的重要模仿對象(許瑞蘭,2002)。任以容(2004)指出子女在家庭中感受 的互動經驗與其人際行為之間確實有關聯存在,而且是以延續性為主要的特色。

可見父母與孩子互動的言語、行為與相處模式都會成為孩子重要的人際經驗參考 典範。從林碧欣(2011)研究親子嘲笑風格的結果發現,父親「喜笑人」與子女

「怕被笑」呈現正相關;母親「喜笑人」與子女「喜笑人」呈現正相關;母親「喜 被笑」與子女「喜被笑」呈現正相關。孩子對母親的依附感比父親更緊密,因此 會學習母親的嘲笑風格,但對父親的嘲笑風格則會發展出因應的方式。由此可知,

子女的嘲笑風格發展與父母表現出對嘲笑的態度有重要的關係,本研究想進一步 探究的是,子女會發展出正向或負向的嘲笑風格與父母之間的關聯性為何?具有 怕被笑嘲笑風格的子女受父母何者的影響性較高?藉以釐清親子間嘲笑風格的關 係,以使父母能覺察自我的嘲笑風格對形塑子女嘲笑風格的影響。

三、依附關係對嘲笑風格發展有關鍵影響力

張利中、林燕卿與洪素珍(2001)對青少年的研究中發現,安全依附型的青 少年看待自己與他人,以及在人際關係中都能擁有較正向的觀點與互動。因此,

早期依附關係的經驗影響了個體的人際互動。Ruch 發現兒童期和青春期重複被嘲 笑的創傷經驗或霸凌,可能發展出怕被笑的症狀。若在早期嬰兒與父母的互動中,

未能感受到被愛或被欣賞,就不能順利發展出歸屬感,主要後果是社會退縮,為

3

了避免被取笑,因此在行為上會缺乏活力、自發性、低自尊、低社交能力、冷酷,

以及缺乏幽默感等行為產生(Ruch, 2004, 2009)。陳學志、詹雨臻、Ruch 與 Proyer

(2011)也發現了「怕被笑」與逃避型和焦慮型的不安全型依附有高度的正相關。

由此可以了解,子女「怕被笑」的嘲笑風格和主要照顧者無法建立安全依附有關。

過往的研究著重探討個人依附類型與嘲笑風格之相關,但至今少有文獻從親子依 附品質的角度探討對嘲笑風格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從國中生與其父母親依附 品質的觀點,更細膩的了解依附關係的內涵與親子間嘲笑風格的關聯性。在家庭 生活經驗中,父母親呈現的嘲笑風格是否也使其傾向與子女有不同的依附關係?

關係的品質與子女嘲笑風格發展的相關性為何?若能探討並了解上述問題,將可 以透過親職教育使父母更重視與經營親子之間的關係,以協助子女建立正向的嘲 笑風格,也希冀透過本研究,提供家長在與子女互動方式與學校老師在校園輔導 工作上的參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