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資料導向決策的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Swan(2009)定義DDDM為有系統地蒐集和使用資料的過程。美國學 校網路協會(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則定義DDDM是指依據相關 資訊經由妥善分析之後,做出決定的過程( CoSN, 2010)。

O’Reilly對DDDM的定義是指有目的選擇、蒐集、分析有關資料,以確 定學校的問題與方案,並評估替代方案的結果,以選出較佳替代方案的決策 方式(O’Reilly, 1983)。

綜上所述,教育中的資料導向決策意義為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運用學生 資料,經由系統化地蒐集各種資訊,並透過科學化的加以分析、整理,成為 針對教育決策有意義並可用的資料,提供訂定決策時的參考,以提高行政效 率及教學品質,以致達成教育目標及學校願景。

第二節 資料導向決策的相關研究

自美國2001年通過並推動NCLB法案以來,為利於校務發展與改善學生 的學習成果,DDDM模式在教育領域已經逐漸受到重視與應用,並引發更多 學者投入更多的研究。茲將國內外的研究依資料導向決策的實施過程、資料 導向決策蒐集的資料類型、資料導向決策在教育的應用價值,分述如下:

壹、資料導向決策的實施過程

吳清山與林天祐(2006)指出正確使用資料導向決策,可以協助教育人 員達成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標,但在實施的過程必須掌握資料可信、詮釋 正確、判斷合理的原則,是故,資料導向決策的實施步驟必須有所依循。資 料導向決策的過程包括:確定蒐集資料的內容與範圍、建立蒐集資料的標準 作業程序、依據標準程序蒐集所需資料、使用客觀的方法分析與解釋資料、

提出修正與改進的實施方案。

王世英與謝雅惠(2005)指出 DDDM必須依照以下步驟:界定問題並建 立資料庫、建立資料相關標準及管理機制、分析及解釋資料、訂定及執行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動方案。

陳紹賓(2009)將DDDM在學校的應用歸納為八個步驟:推動團隊運作、

界定問題與確立目標、確立資料蒐集來源及標準蒐集程序、資料蒐集與建置 資料庫、分析資料與形塑資料組型、資料組型分析與解釋、依據資訊訂定明 確的行動方案、執行方案與評鑑回饋。

美國北中地區教育實驗室(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指出DDDM的步驟如下:發展領導團隊、蒐集各類資料、分析資料模式、產 生假設、發展目標設定準則、設計具體的策略、定義評鑑標準、做出承諾 ( NCREL, 2004)。

綜上所述,在DDDM的實施上,決策人員首先必須釐清問題與確認目標,

然後確定所須蒐集資料的範圍與內容,再經由資料蒐集與分析的步驟,客觀 分析與解釋資料,形成決策人員訂定策略或方案的參考資料,然後訂定決策 與方案並執行,最後加以評鑑與回饋。

貳、資料導向決策蒐集的資料類型

學校校長及行政人員在進行校務重大決策時,事先有系統地蒐集、分析 各種資料,提供做決定之參考,以提升決策的品質、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表 現,以達成學校願景。因此,如何選擇所蒐集的資料類型,以便提供正確、

有用的資訊,顯得非常重要。

一、國內相關研究

林其賢與高熏芳(2009)指出資料導向決策經常運用之資料類別分別是 人口統計資料(demographic data)、學校方案資料(school processes data )、觀 點見解資料(perceptions data )、學生學習資料(student learning data )及資源分 配資料(allocate resources data)。

陳紹賓(2009)認為蒐集學校相關資料是校長應用資料導向決策的先決 步驟,以學校應用而言,學校內部運作系統、學生測驗結果、財務相關報表 以及教學相關事務,均是學校經營者必須掌握的重要資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何奇南(2011)指出,在學校運用DDDM的歷程中,有價值的資料來源 可分為以下六種類型:成就資料(achievement data)、人口統計資料

(demographic data)、過程資料(process data)、知覺資料(perception data )、資 源分配資料(allocate resources data)、學生基準點資料(base-point data)。

二、國外相關研究

美國北中地區教育實驗室( NCREL, 2004)在「使用資料以改進學校效能 指南」(Guide to Using Data in School Improvement Efforts)報告書中指出,學 校應建置以下資料:人口統計資料(入學人數、出席率、中輟率、性別、種 族、年級等)、學校進程資料(學校計畫方案與實施進程的描述)、文化知覺 資料(學校人員對於學習環境價值、信念的知覺、態度與觀察等)、學生學 習資料(標準化測驗、常模/標準參照測驗、教師觀察、真實評量等)。

Marsh、Pane與Hamilton(2006)則提出形成決策的資料類型包括:輸 入資料,如學校支出或學生人口統計資料;過程資料,如財務運作或教學品 質;結果資料,如中輟率或學生測驗分數;滿意度資料,如教師、學生、家 長或社區的意見。

綜合國內外研究發現,資料導向決策蒐集的資料大致可分為:人口統計 資料、學校 進程資料、文化觀點資料、學生學習資料及資源分配資料五大類。

参、資料導向決策在教育的應用價值

張奕華與顏弘欽(2010)認為為了有效進行決策,學校成員應重視資料 的蒐集,並透過分析與解釋的過程,以做為決策參考與運用,而DDDM模式 成為了一種輔助的系統,協助學校成員在面對目標多重、資訊超載的教育現 場中,能有效地提升決策的精確程度。

一、國內相關研究

林其賢與高熏芳(2009)認為運用資料導向決策有助於校長在複雜之決 策情境中,系統化地蒐集與運用有意義之資訊,釐清其關聯並對應出問題關 鍵所在,俾能做出合宜之決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張奕華與張敏章(2009)指出,善用資料導向決策模式,廣泛蒐集各種 資料,提高決策的正確性,以增進學校效能。

張奕華與顏弘欽(2010)認為資料導向決策在於提供一種專業化、系統 化、客觀化的決策模式,促使資料會說話,亦讓教師、行政人員、校長等,

能發現一些不易觀察到的訊息,並做為決策之參考。同時有助於教育人員的 專業成長,不僅能協助學校進行決策時,擺脫對於傳統、經驗、權威等的過 度依賴,使每一項教學決定或行政決策,係來自於對脈絡的深刻瞭解,讓校 務的運作朝向專業化發展。事實上,DDDM並非一項新的理論或科學,而是 一套系統性的方法應用,學校與教師僅需就相關專業能力進行連結與整合,

就能運用DDDM模式於實務現場。

張維修(2010)指出DDDM模式可說是校長在形塑校務精進策略的利器,

將可用資料轉換成有用的資訊,從實務經驗中將這些資訊進一步提煉成知識,

形成領導者綜理全局的內在能力。

何奇南(2011)則指出DDDM的效益,可協助校長於決策時進行發現問 題、診斷形式、預測未來條件、促進政策及施行、評鑑成效與促進績效等工 作,並提升學校教師的教學知能,重新激發教師積極性的教學,提高他們的 感情和專業工作滿意度的實現。

二、國外相關研究

Wayman (2005)認為學校開始重視並運用資料來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但 應讓老師能在教學準備之餘,透過工具的運用,能有效、方便的使用資料,

如此才能達成資料導向決策之模式。

Marsh、Pane與Hamilton(2006)則認為學校應蒐集包括輸入、過程、

結果,以及滿意資料等類型的資料。現階段各項評鑑方案的推動,促使學校 開始運用資料來呈現辦學之成果,若能去除資料僅用於評鑑的弊病,將其轉 化為校務運作之例行工作,長期累積下來將能形成學校決策參考的重要資料 庫。

Park與 Datnow (2009) 研究發現校長需以資料導向決策為願景,建構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斷的學習及持續改進的模式,並能分享決策權力,發揮個人專業能力,以達 人盡其才之境界。

美國學校網路協會(CoSN, 2010)發現有些公立學校已成功地轉換其組織,

以支援社區學生學習和績效責任;DDDM模式可以是一個強大的工具,能持 續改進和改變學員的成果、課堂實務、專業發展、行政支出、社會支援和學 校招生。

綜合上述,教育界使用資料導向決策模式已經逐漸受到重視與應用,資 料導向決策不僅是校長經營學校訂定決策的利器,更能幫助行政人員及教師 在教育現場中,提早發現問題、擺脫舊有的傳統處理模式,促進提高行政效 率與管理效能,進而改善與提升教學品質。

第三節 校長資料導向決策層面與指標

學校實施DDDM的成功關鍵,在於校長必須先具備應有的概念與能力。

而校長應具備之關鍵信念,應包含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及持續地蒐集並分析資 料。本節旨在分析資料導向決策層面與指標的相關研究,研究層面遍及國小、

國中、高中職,研究對象包括校長及行政人員。茲將運用的層面說明如下:

劉名峯(2006)將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應用DDDM之現況分為六個構面:

行政、課程教學、教職員專業發展、學生事務、家長參與、報告說明。陳紹 賓(2009)針對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應用DDDM之內涵分為六個層面:校長 做決定的方式、校長蒐集學校相關資料的可行作法、校長儲存學校相關資料 的可行作法、校長分析學校相關資料的可行作法、校長透過資料回饋,分析 決定品質的可行作法、校長對於應用DDDM以為決策擬定之意見。同時研究 發現,資料導向決策之應用對校長願景領導效能的提升有幫助。

林其賢與高熏芳(2009)指出理想之資料導向決策系統內容包含七個構 面、72項細項,各資料構面與細項之重要程度均達顯著,其重要程度依序為 學校方案資料、觀點見解資料、校內資源分配、學生學習資料、社會資源分 配、教師基本資料、人口統計資料。張奕華(2010b)指出校長個人條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及其所處資訊環境,會對校長運用資料(學校願景、學校教學、學校組織運 作與道德觀點、促進合作夥伴與區域政治)進行相關決策的行為有所影響。

林文婷(2011)將新北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在知覺資料導向決策的各層 面分為學校願景領導、學校組織運作與道德觀點領導、學校教學領導、合作

林文婷(2011)將新北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在知覺資料導向決策的各層 面分為學校願景領導、學校組織運作與道德觀點領導、學校教學領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