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近年來,臺灣最重要之教育改革政策即為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九年一貫課 程以「七大學習領域」整合過去的分科課程,包括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與生 活科技、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等。其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包含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三項學習內容,期望透過統整的教學活動設計,

使藝術能夠激發學生想像力,將美感運用於生活,進而促進學生對於審美與創作 的敏銳度。

自 1994 年「師資培育法」通過後,臺灣師資培育即進入多元化的時代。根 據教育部 2000 年《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對於藝術教育師資培育現況之觀察發 現,師資培育制度的改變,並未能和相關教育政策同步並進,例如:九年一貫課 程實施之後,現行的藝術教育師資培育課程,仍以培養音樂、美術系專業師資為 主,藝術課程也多採分科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僅具備單科藝術教育的知能,而「藝 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在既有的視覺藝術與音樂之基礎上增加表演藝術,著重課 程統整與協同教學,對於師資培育、教師進修與研究的部分卻未能同步規劃,以 至許多學校與教師對於「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精神、理念、內涵及其實施方式 等,未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能,導致「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面臨了師資與專業能 力不足的問題(藍惠美,2003)。呂燕卿(2008)指出自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於學校行政、教師專業與現實環境三者之間產生諸多問 題與困境,學生無法獲得完整的藝術教育,造成藝術學習不連貫之現象。

由於對於藝術課程的未受重視,「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課程時數,在眾 多領域之中有減無增,因此,「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在學校教育中有逐漸「邊 陲化」、 「泡沫化」的傾向,影響學生藝術素養之培養。如何提供完善且具可行 性的教育方針,實為藝術教育者所共同面臨的問題。

2

臺灣自 1968 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來,教育機會開始普及,但由於教 育資源分佈受到人口、財政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在無法完全平均分配的情況下,

教育資源品質下降的問題日益嚴重。胡夢鯨(1995)發現:大多數的教育資源分 配項目,都是都市國小高於鄉村國小;在教師的學歷上、教育經費之分配、教學 設備方面,城市有明顯高於鄉村的現象,因此造成教學品質、教師人數、硬體設 備等呈現兩極化現象,嚴重影響學生的受教權。某些地區由於地理特性或人口分 佈之因素,班級數稀少,使得教師配課的情形嚴重,必須一人兼教數個科目,其 中又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最為常見。因此造成非專業領域教師兼課情形嚴 重、且部分偏遠地區學校無法找到適合該領域專業教師的情形。

王麗雲和甄曉蘭(2007)指出,偏遠地區學校因為經費不足、教師流動率高、

設備及資源落差大等因素,成為「國民教育的暗角」。何醒邦(2007)也指出,

偏遠地區學校長期缺乏合格師資,其中又以音樂師資最嚴重,而交通問題則為首 要因素。許多老師不願至偏遠地區,導致師資分配不均。此外,受少子化影響,

各校都在縮編教師名額,都會區的學校因為教師名額較多,可聘請到藝能專長的 教師,相較之下,偏遠地區只能藉由藝術下鄉活動、退休教師兼課、代課老師、

「巡迴教師」跨校授課等配套措施作為暫時的替代方案。

根據教育部劃分之偏遠地區學校名單顯示:花蓮縣偏遠國中、國小有 71 所,

占全縣國中、國小總數之 55%;臺東縣則有 76 所,占全縣國中、國小之 68%,

兩縣偏遠國中小共占東部區域國中小總數之 61%,為其他區域偏遠學校比例之 最高者。東部區域包括花蓮縣及臺東縣,由於受到中央山脈的阻擋,以致與其他 區域的往來較為不便,也連帶影響教育的發展。就全國整體環境而言,影響東部 區域教育發展之客觀因素除了地理環境、人口結構、社會環境以外,尚有教育經 費、師資來源等實際因素,因此構成東部區域教育環境的特殊性。

同時,因地處偏遠及交通不便,造成教師流動率高,正式教師往往到校一年 後,就想調往城區學校,學校每年辦理代理、代課教師之甄選達十數次已為普遍

3

現象,在缺乏教育與文化資源的困境下,學校現有師資無法滿足課程領域之需 求,同時衍生學習節數較少之專業科目,如「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等學習 領域由校內非專長教師配課之嚴重情形(全國教育局局長會議,2009)。

為了瞭解東部區域藝術教育發展之情形,研究者自全國博碩士論文查詢系統 蒐尋關於東部區域藝術教育之研究論文,共得 14 筆文獻資料,視覺藝術教育有 7 筆、音樂教育有 3 筆、表演藝術教育為 2 筆、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為 2 筆。

其中國民教育階段關於音樂教育之論文為 1 筆,且為 1996 年所研究之資料,距 今已有十餘年之久,表示目前國內對於東部區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或音樂 課程之研究仍然十分缺乏。

東部區域由於偏遠學校數量比例偏高,師資缺乏、設備不足等因素導致藝術 教育無法徹底落實。根據洪蓁蓁(1996)針對臺東縣內國小音樂科教師進行之問 卷調查發現:

一、 師資方面:缺少音樂專業素養的教師、現任教師音樂專業能力需再加強、

師資流動頻繁及缺乏專業進修管道。

二、 教師使用教學內容頻繁度依序為:歌曲、樂理、欣賞、音感訓練、樂器演 奏、創作;教師對於樂理教學最感困難。

三、 設備方面:學校音樂教學軟硬體不足,其中視聽設備、樂器與音樂活動場 地最為缺乏。

孫嘉妤(2005)針對臺東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之問卷 調查結果指出:教師背景以非藝術相關科系畢業之教師人數為最多,任教項目以 視覺藝術教師人數為最多,顯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未循專才專任,師 資來源缺乏之現象;教師期望改善之困境則包括:提高教師編制,增加人力資源、

辦理系列性研習、充實教學設備與場地等。吳爵汝(2003)針對花蓮縣「藝術與 人文」學習領域國小教科書之評析及問卷調查與訪談後發現:花蓮縣國小藝術教 育並未落實專才專用之原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教科書統整模式過於牽 強,沒有顧慮到各教學單元難易程度的銜接問題;有高達 72.4%的塡答者對於統

4

整音樂、表演與視覺藝術三者感到「困難」;「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在學校教育 地位有邊緣化之現象。

上述資料皆顯示東部區域音樂課程師資來源、軟硬體設備與研習需求不足之 問題。研究者認為改革若只從「理論」出發,未經「實務」探討及瞭解環境需求,

將看似完善的制度、法令或課程套用在不同條件教育環境之上,而沒有針對實際 需求提供配套措施,不僅無法改善先前問題,在政策的實施上也會受到阻礙。

研究者成長於東部,深感東部區域音樂課程因無法落實而造成學生音樂學習 程度之低落,故研究者以東部區域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科教 師為研究對象,擬從音樂科教師之師資結構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課程 實施現況,探討當前東部區域學校教育中音樂課程面臨的問題,以期提供施行國 民音樂教育之參考。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