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課程統整模式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課程統整模式 課程統整模式 課程統整模式 課程統整模式

一 一

一 一、 、 、 課程統整之意義 、 課程統整之意義 課程統整之意義 課程統整之意義

課程統整是指一種課程設計的型態,採用此種設計型態所設計出來的課程稱 為統整課程(Integrated Curriculum),是在學生經驗範圍內提供一個組織的主題 或概念,讓學生能探索、解釋與從事於涉及多學科目標的學習活動(周淑惠,

1999)。組織的主題(organizing themes)是來自現有的生活和經驗,藉著這些主題,

允許學生批判、探究實際的議題,並因而實踐他們認為需要的社會行動。這種課 程統整的作法,強調師生合作計劃課程的探究和行動,能加強學校中的民主意義

(Beane, 1997;引自林佩璇,2000)。課程統整強調參與計劃、脈絡知識、真實 生活議題及統合組織,也就是將相關知識、經驗組織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 中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

課程統整實際上具有多重的意義,是一種課程組織的型態,也是一種教育理 念;課程統整的目的即在加深學生對自我與世界的瞭解、運用知識以解決議題的 能力、開發課程以促進民主社會的統整,並尊重學生的尊嚴與差異性。也就是說,

課程統整需要將知識予以活化並具體落實在生活中,尊重學生的參與,以及培養 學生具有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二

二 二、 、 、 課程統整之內涵 、 課程統整之內涵 課程統整之內涵 課程統整之內涵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輔導手冊》(薛梨真、游家政、葉興華、

鄭淑惠編輯,2000)中定義:「統整課程是將相關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經驗整合地 組織在一起,使課程內的各項知識及經驗成份,以有意義的方式緊密地連結成一 個整體。」此外,「統整課程」所欲達到的目標為:「統整課程可以讓學生在學 習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學習到知識的意義、得到完整的經驗,因而達到更佳的學 習效果,並且更容易將在學校內所學習到的知識與經驗,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因 而更能適應社會的生活。」

26

三 三

三 三、 、 、 藝術 、 藝術 藝術課程統整模式 藝術 課程統整模式 課程統整模式 課程統整模式

由於受到後現代主義注重多元文化、強調統整與社會互動觀念之影響,九年 一貫課程強調課程統整、主題設計、協同教學、合作學習的教學歷程,希望教學 整體化,透過有系統的計畫與教學,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能力。後現代 主義在藝術教育則主張藝術不只是內在形式的探究,而是與社會文化脈絡等因素 相關、連結整合其它科目,利用多元的課程設計使教與學互動頻繁(許有志,

2001)。因此「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受其影響,著重整體概念的瞭解,統 整視覺、聽覺、表演藝術,學生必須學習不同學科間的知識結構、方法或相近的 概念,才能培養完整的美感經驗。以下敘述藝術課程統整模式之類型。

(一 一 一) 一 ) )Campbell 和 ) 和 和 和 Scott-Kassner((1995) ( ) ) )藝術統整模式 藝術統整模式 藝術統整模式 藝術統整模式

Campbell 和 Scott-Kassner 將藝術統整模式分為藝術領域內的統整及藝術 與其他領域的統整兩類,並建議藝術領域內的統整可採共有式課程,而藝術與其 他領域的統整方式則有主題張網式設計、線串式與融入課程。

1. 藝術領域內的統整:共有式課程(shared curriculum)

指在藝術領域內,嘗試發現兩個內容重疊的範圍,並從各種藝術要素中尋求 素材。

2. 藝術與其他領域的統整

(1)主題張網式設計(the thematic web design):科目界線依然存在,以 深入學習的方式進行藝術課程,且其活動有助學生發展,或增強藝術學科裡重要 的認知與技能。

(2)線串式課程(the threaded curriculum):以連續或線型的方式探索各 學科的共同主題,並提供學生不同的智能體驗方式。

(3)融入式課程(immersed curriculum):以學生的興趣作為研究主題,

學科間的界線模糊,透過解決問題發現生活的問題,並重視社會議題。教師擔任 推動者或資訊提供者,以各種藝術形式協助學生追求理想。

27

(二 二 二 二) ) ) )學科統整課程 學科統整課程 學科統整課程 學科統整課程、 、 、 、超學科統整課程及 超學科統整課程及 超學科統整課程及 超學科統整課程及 IC 方案課程 方案課程 方案課程 方案課程

徐秀菊(2002)曾在統整課程的設計模式中提出學科統整課程、超學科統整 課程及 IC 方案課程。分述如下:

1. 學科統整課程

(1)類 DBAE(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之單科統整課程:

單科統整(disciplinary)課程是指單一學科內教材的連結與整合,可仿造 DBAE 以藝術史、藝術批評、藝術創作、美學為核心的單科統整課程架構,將音 樂欣賞、音樂史、演唱、演奏、樂理及音樂創作教材聯結成為音樂課程統整之歷 程。

(2)以藝術共同屬性為核心之複科統整課程:(黃麗芳,2008)

複科統整課程(pluridisciplinary curriculum)所統整的科目需有共同的學科屬 性及知識型態與結構。例如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等統整為「藝術」。減 少科目的重複,增加不同科目知識的聯繫。

(3)透過藝術來整合課程之多科統整課程:多科統整課程(multidisciplinary curriculum)透過藝術來整合課程核心。以解決生活問題為連結的出發點或重心,

結合表面看來不相干的科目。例如:以「改善社區環境」為主題,從視覺藝術中 美的原理來美化環境,並學習其他知識,包括歷史、地理等。以藝術作為其他資 源之科際統整課程:

(4)科際統整系統(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是以主題、事件、問題、

經驗為核心,來整合不同的學科,讓教師與學生從一個主題整合不同角度的訊息 與看法。Krug & Cohen-Evron(2000)建議,將藝術作為其他學科資源的方式,

不僅可強化授課之主題、題材或技巧,且能激發學生多元感官的知覺(引自陳瓊 花,2001)。

(5)透過藝術詮釋相關題材之跨科統整課程:跨科統整課程係指在兩種或 兩種以上的學科間建立聯結,以其中一學科的觀點探究其他學科,再使原來學科

28

經統整後產生新的意義與方向,經由藝術詮釋題材、觀念、主題,可供學習者瞭 解藝術知識的複雜性。

2. 超學科統整課程

超學科課程忽略原有學科的界線,依學習經驗或社會問題設計課程,往往以 生活或社會問題為中心來統整學科課程,從學習者、課程與世界的關係出發,聯 結自我與課程(己課統整課程)、自我本身(己我統整課程)及自我與世界(己 世統整課程),以下就上述三類課程模式分述之:

(1)己課統整課程(self-with-subject integrated curriculum):藉由不同藝 術、美的學習,讓學生欣賞、體會、增進對藝術的感受。

(2)己我統整課程(self-with-self integrated curriculum):其目的在協助教 師與學習者發現探索自我的必要性,以及能夠從認識自我的過程中肯定自我、發 現自我並超越自我。(黃譯瑩,1999)

(3)己世統整課程(self-with-world integrated curriculum):其目的在協助 教師與學習者,透過藝術的學習,發展其世界觀與世界共生共存感。(黃譯瑩,

1999)

3. IC 方案課程(Integrated Curriculum)

IC 方案課程是利用系統性的模式,將所有教學設計統整在主題軸內,將課 程發展的概念與教學單元、活動作連結。其課程內容包含主題而主題包含數個單 元(概念),每個單元內又包含不同的教學活動,各單元之間具有一致性、連續 性與統整性。(徐秀菊,2001)IC 方案課程強調透過對主題、議題的探討活動,

提供學生應用藝術技能與發展新技能的機會,故 IC 方案的藝術統整課程能提供 藝術課程發展的概念與教學活動之統整性,具結構性與建構性、培養教師的共同 理念與默契、增進師生間的互動機會,且可發展出學校本位的特色。

29

(三 三 三 三) ) ) )多面向模式 多面向模式 多面向模式 多面向模式( ( ( (multi-facet model) ) )

多面向模式是由美國教育學者 Barrett、McCoy 與 Veblen 等人於 1997 年提 出之概念。多面向模式以寶石為譬喻,謂其多面切割造成之耀眼光彩,從各角度 欣賞皆得其美,是其價值所在(陳曉雰,2002)。多面向模式之設計被視為對一 件作品作更深層的檢視,並且去探究從作品本身與其他作品之間的關聯性,甚至 對於藝術形式之間作延伸且多元的交集(吳祥智,2003)。以音樂作品為主題,

介紹此音樂作品相關的概念,其組成的內容分為八個向度,分別為:(見圖 2-2-1)

1. 這件作品是由誰所創作?

2. 創作的年代是在什麼時候?發表演出的日期為何時?

3. 創作的歷史背景及創作來源,作品本身是為誰而作?

4. 音樂作品想表達的意念是什麼?

5. 能認識音樂作品創作的結構或形式是什麼?

6. 音樂的標題是什麼?

7. 欣賞者對於作品的感受程度?

8. 創作者藉由作品的呈現,想透過什麼素材幫助欣賞者瞭解與認知。

30

圖 2-2-1 多面向模式

資料來源:Barrett,Macoy & Vebblen(1997:77)

上述八個面向又可分為三種相關的類型(1)作品本身的特性;(2)作品的 創作背景;(3)個人對作品的感受,此三種類型作為探索藝術領域的方向瞭解 藝術之間潛在的關係。

( (

( (四 四 四 四) ) ) )Barrett, McCoy & Veblen( ( ( (1997) ) )

將科目或概念之間的關係分成五個層次,探討音樂科與其他學科的統整方 式。

1. 音樂與其他科目:將音樂視為一個單獨科目,學生無意間發現音樂與其 他領域之間的聯結,而非教師刻意強調。

2. 音樂與主題:用一主題式的題材,作為音樂與其他學科或領域相互作用 的範圍。

3. 音樂與主題重疊的關係:音樂透過與主題有關的歌詞和其他科目領域聯 結,一般多為歌曲的歌詞與主題有關聯。

作品 名稱

創作時間及地點 作者

欣賞者的感受

創作的緣由及 對象 結構或形成

使用的手法

作品標題 表達意涵

31

4. 南北戰爭的音樂與歷史:找出兩學科互相重疊的內容,藉由研究南北戰 爭時期的音樂,瞭解當時的歷史;或藉由認識歷史以感受當時的音樂。

5. 音樂、舞蹈與視覺藝術的關係:設計跨學科的單元,超越兩個學科領域,

以交互、互補的方式聯繫彼此的關係。如要瞭解芭蕾,學生必須學習音樂、編舞 與服裝視覺原理,因此音樂、舞蹈與視覺藝術間有緊密的關聯性。

( (

( (五 五 五 五) ) ) )多面向音樂課程模式 多面向音樂課程模式 多面向音樂課程模式 多面向音樂課程模式( ( ( (multifaceted music curriculum model - MMC model)

梁志鏘(2004)參考 Barrett 多面向模式,進而將此模式延伸為全面性的音 樂課程模式。多面向音樂課程模式(以下簡稱 MMC 模式)來自於統整的概念,

並且強調設計音樂課程時能顧及各個面向,使個別教師與團體教師能夠參考此模 式制定課程。

MMC 模式與 Barrett 多面向模式之不同在於:MMC 模式凸顯了音樂課程中

MMC 模式與 Barrett 多面向模式之不同在於:MMC 模式凸顯了音樂課程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