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内戰失敗撤退到臺灣之後,宣布「戒嚴令」,人民 的民主權受到限制,但仍有部分黨外人士(即非國民黨人士)爭取民主與參政的權利。

黨外聲勢逐漸蓬勃發展,直到 1979 年在高雄發生的美麗島事件成為黨外運動的高 潮,施明德、黃信介、林義雄、呂秀蓮、姚嘉文等多人因此一事件入獄。至 1986 年 於戒嚴時代結束前黨外人士統合黨外運動各團體而成立民進黨以及臺灣政府在 1987 年 7 月 15 日實施解嚴後,開始陸陸續續有許多政黨成立,但對照當時執政的國民黨,

在野勢力仍是以民進黨為主軸且其聲勢也持續增加。民進黨會成為最有份量的在野勢 力的原因不只是第一個成立的在野黨,還有民進黨的本土化理念與訴求符合佔多數人 口的本省族群,也對民進黨產生了認同感。而後民進黨的聲勢在 2000 年總統大選,

由陳水扁總統候選人、呂秀蓮副總統候選人的組合當選中華民國第十屆的正副總統 後,達到自成立以來最高峰,並取代國民黨成為臺灣政府史上除國民黨外的第一個執 政黨,該次的選舉被外界視為臺灣政治史上五十多年來首次的政黨輪替,同時亦被民 進黨人士視為自黨外運動以來在民主運動上的一項重大的里程碑。此次的第十屆中華 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對往後臺灣政黨的局勢引起了極大的漣漪。

在民進黨取得執政權的同時,國民黨不但失去了執政權也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執 政已久的國民黨政府因為貪污以及政策效率不佳等弊端不斷,再加上選前宋楚瑜與國 民黨產生嫌隙,自行參選總統候選人角逐總統大選。對於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連戰來 說,宋楚瑜的參選是一枚震撼彈,將原屬國民黨的支持者,分成支持連戰的國民黨支 持者與支持宋楚瑜的國民黨支持者,爾後國民黨候選人連戰與無黨籍候選人宋楚瑜在 票源分散的情況下輸給了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無黨籍的宋楚瑜眼見大選時自己的得

票數高於國民黨籍的連戰,並在外界的鼓勵下籌組親民黨,而親民黨的成員大多原屬 於國民黨成員出走來投的,因此對國民黨選前開始滑落的聲勢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如圖 1-1 所示。

圖 1-1 台灣民眾政黨偏好分佈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圖。

從上圖我們不難發現國親兩黨與民進黨相比顯得起伏較大,造成如此劇烈變化的 因素有很多。普遍認為影響民眾在選舉行為或政黨支持的主要因素為政黨認同,而政 黨認同又可在政治態度、政治議題、心理認知等基礎上形成(王甫昌,1998;何思因,

1994;吳乃德,1999;洪永泰,1995;徐火炎,1991,1993;張卿卿,2002;莊天憐,

2001;盛杏湲,2002;陳昺麟,2002;陳陸輝,2000;陳義彥,1994;陳義彥、蔡孟 熹,1997;傅明穎,1998;黃紀、吳重禮,2000;游清鑫,2002;劉義周,1994)。

吳重禮、湯晏甄(2007)從台灣民眾政黨認同的變遷中,觀察到三個現象。第一,

解嚴後的政黨重組過程,主要不是由政黨解組而導致的重組過程,而是由不具政黨偏 好的中立選民,逐漸轉變為具有黨派性的政黨組合現象。第二,解嚴後的政黨重組過 程,不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零和賽局」。也就是說,國民黨與民進黨支持者的勢力 消長,主要可能還是在於中立選民。這些中立選民,自解嚴以來,已經逐漸被政治化 而具有黨派性;這似乎意味著,台灣民眾已經逐漸具有政黨政治與政黨競爭的觀念,

而傾向於表達對政黨的情感上偏好。第三,解嚴後的政黨競爭,仍是以國民黨與民進 黨為主,台灣的政黨政治將朝向二黨選舉競爭的方向發展1

圖1-2 歷年藍綠政黨偏好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1 該段摘錄自台灣社會變遷全記錄—台灣民眾的政黨認同(Ⅰ),吳重禮、湯晏甄編。網址:

http://www.ios.sinica.edu.tw/TSCpedia/index.php/%E5%8F%B0%E7%81%A3%E6%B0%91%E7%9C%BE

%E7%9A%84%E6%94%BF%E9%BB%A8%E8%AA%8D%E5%90%8C%EF%BC%88I%EF%BC%89

圖1-3 歷年立委政黨得票率 資料來源:中選會歷年立委政黨得票統計。

圖1-4 歷年立委藍綠得票率 資料來源:中選會歷年立委政黨得票統計。

我們可以看到圖1-4泛藍泛綠政黨得票率,與圖1-2相一致。圖1-3的歷屆立委選 舉政黨得票率分布圖,也反映出上述台灣選民政黨偏好的相對穩定趨勢。經過歷年來 各學者的研究,普遍認為影響台灣選民投票行為的主要因素為政黨認同,在相關的研 究中,「政黨認同」、「政黨偏好」、「政黨支持」常被交換使用。雖然,從圖1-2、圖1-3 的藍綠政黨偏好及得票率的總體分布趨勢,反映出政黨認同作為一個長期穩定的政治 心理變項,以及對台灣選民投票行為的關鍵影響,但仍然無法解釋各屆政黨得票率之 間的變異。據此,所謂「政黨偏好」應該是同時反應選民長期的「政黨認同」與短期 的「政黨評價」,而選民在2008年立委選舉的政黨票的投票行為,「政黨偏好」應仍作 用,而同時受政黨認同及政黨評價的影響。為此,本論文探討的主題是2008年立委選 舉選民政黨票投票行為,除受政黨認同與政黨評價變項的影響外,還有哪些變項會影 響選民在政黨票的投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