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臺中市某公立國中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讀經教學」

是否能提升學生之閱讀理解能力。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 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及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自漢代以降,「誦讀儒家經典」乃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主要實施方式。不管是 先人智慧的傳承、品格道德的陶鑄、人情義理的涵養,甚至是功名官職的獲得,

讀經一直被視為最重要的途徑。然而,自清末西風東漸以來,新式教育對於這樣 的讀經傳統造成了嚴重衝擊。科舉的廢除宣告了讀經教育的價值被同時棄置;到 了 1912 年元月 19 日蔡元培擔任教育部長時將中國的經學視同西方的宗教學,認 為讀經如同回教徒之誦經,不可列入正式教育課程中,廢經之局更是大勢底定。

其間雖有軍閥在各自區域提倡讀經,但普遍讀經的情況已不復見(柯欣雅,

2001)。

八十餘年後,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副教授王財貴於 1994 年創辦 了華山書院,重新開始推動讀經教育,並引起廣大迴響。根據兒童讀經推廣中 心的統計數字,兒童讀經學童在 1995 年元月約有一千名,1996 年元月約有一萬 名,1997 年元月約有十萬名,到了 1998 年元月則達 50 萬名之譜(王財貴,

1999)。而根據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的統計數字,自 2008 年開始進行線上登錄 至今,臺灣各縣市共計成立了 840 個兒童讀經班(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2013);再以兒童讀經讀本的刊行(尚不包括自行影印刊行及贈送者)來看,兒 童讀經人口早已超過百萬。此外,中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地 區,兒童讀經班亦蓬勃發展,「兒童讀經」儼然成了華語界的另一波文化復興風

2

潮。儘管兒童讀經運動如此風起雲湧,有關其成效之研究亦數見不鮮;然而,

研究者身為國中教師,總不免有些疑問:儘管我認同兒童心智發展的特色是善 於記憶而不善於理解,讓兒童越早接觸經典,古人所謂「童蒙養正」的效果就更 加明顯;但只有「兒童」能讀經嗎?如果兒童時期錯過讀經的機會,國中階段來 讀還會不會有效果?事實上,在國文科的教學實務上,研究者也會要求學生背 誦教科書中的論語、唐詩、經典古文篇章等。雖然堅信這樣的作法是必須且對 學生有益的,但面對多元化社會中學生及家長漸趨增多的質疑,除了說明自己 的理念之外,更希望能拿得出有說服力的實證數據使其欣然接受,心服口服。

因此,在國中階段推動讀經教學,並驗證其成效,即為研究動機之一。

「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啟動英國閱讀年的前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David Blunkett)指出:「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 各種學習的基礎。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於閱讀。」

其表示要把英國「打造成為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國度(Build a Nation of Readers)」,並將 1998 年 9 月到 1999 年 8 月定為英國全國閱讀年。閱讀年的活 動重點包括:送書到學校、增加小學閱讀課程並與媒體、企業、民間組織形成 夥伴關係、鼓勵親子共讀、發起寢室閱讀週等;從這些活動中,我們可以瞭解 到英國重視閱讀的決心(教育部,2010)。

美國呢?不管是前任總統柯林頓的「美國閱讀挑戰運動」,或布希的「閱讀 優先方案」,都在大力提倡閱讀。從柯林頓總統時代通過的卓越閱讀法案,一直 至布希總統於 2001 年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的 教育改革方案,都將「閱讀優先計畫(Reading First)」作為政策主軸。除聘請閱 讀專家於聯邦教育部工作,以有效推動閱讀優先政策;更特別提撥經費補助閱 讀環境較差的弱勢學生,希望在五年內讓美國所有學童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具備 基本閱讀能力,並要求三至八年級學生每年都要參加語文及數學測驗(教育部,

3

2010)。

至於離我國較近的日本,從 1960 年就開始重視閱讀的影響力。鹿兒島縣立 圖書館館長京鳩十發起了「親子二十分鐘讀書」運動,要求大人每天最少陪小孩 看 20 分鐘的書。此一運動使整個日本社會開始重視閱讀,為日本戰後的「兒童 文化」打下傲人的基礎。此外,提倡家庭文庫,促使日本圖書館的增設,同時促 進圖書館員專業化制度及有效提昇圖書館品質。近幾年來日本盛行「兒童晨間閱 讀運動」,晨間閱讀運動推進協議會的理事長大塚笑子說:「一本書可以是孩子 的心中之泉,這泉水能滌盡浮躁,讓孩子自內心中沖刷出源源不絕的力量。」

(教育部,2010)。

要站上與世界各國競爭的舞臺,閱讀,已然成了最重要的一張門票。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曾有此名言:「誰掌握知識,誰 就掌握未來。」知識成為二十一世紀國與國、個人與個人間競逐的利器,以知識 為基礎的經濟浪潮,逐漸席捲全球,成為全球經發展的趨勢。世界各國紛紛在這 個潮流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創造競爭優勢(孫志麟,2002)。萊斯特•梭羅(Lester C.Thurow)在《知識經濟時代》一書中,亦明白揭示知識成為財富的新基石,取 代過去的土地、勞動、資本等生產因素,日後要發展的是奠基於知識致富的新經 濟(Lester,1997/2000)。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裡,閱讀能力逐漸受到重視,

因為閱讀是獲取知識最主要也最有效的來源;我們甚至可以說,一切知識均是由 閱讀開始。知識就是力量,對個人而言,閱讀能力的強弱關係著個人攫取知識的 多寡與深淺,並進而影響到日後立足社會時的競爭力;以國家而言,國民閱讀能 力的良窳,則關係到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形象與定位。亦有研究指出:閱讀能力與 國家競爭力呈現正相關,閱讀能力越高的國家,國家競爭力越高;閱讀能力分數 最能預測國家競爭力(曾屏憶,2008)。因此,閱讀能力的提升,成了各國積極 達成的施政目標;在「提高國家競爭力」口號高喊入雲的同時,學生「閱讀能力」

4

的提升,著實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閱讀能力又可從縱向分為閱讀感知力、閱讀理解力、閱讀鑒賞力及閱讀遷移 力、閱讀創造力等,再橫向貫串了閱讀選擇力、閱讀思考力、閱讀想像力、閱讀 記憶力及閱讀時效力(謝錫金、倪文錦,2006);而對於國中一年級的學生而言,

研究者認為屬於基準層次的「閱讀理解能力」應是最重要、也最能著力的。因此,

「讀經」對於國一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否有正面的影響,自是研究者身為 國文教師所念茲在茲的問題。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因此,綜合上述,國中一年級學生是否適合推動「讀經教學」,而「讀經教 學」對於其閱讀理解能力是否能達到提升的功用,是研究者從事本研究的動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