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閱讀及閱讀理解

本節主要在針對與「閱讀及閱讀理解」有關之國內外文獻來作探討。首先在 介紹閱讀的意義及閱讀能力的發展;其次則介紹閱讀理解的意義、模式及閱讀理 解力;再次則為探究影響閱讀能力高低的因素。

一、閱讀的意義及閱讀能力的發展

宋儒朱熹的〈觀書有感〉一詩有云: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 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透過閱讀,人類才能不斷獲得新知;透過閱讀,

人們也才能與時俱進,生命才不致成為一攤死水。閱讀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閱讀能力的發展,更是教育者在引領學生時不可不知的重要課題。茲將閱讀的意 義及閱讀能力的發展介紹如下:

(一)閱讀的意義

《洪武正韻‧屑韻》:「閱,觀也。」《廣雅‧釋詁二》:「讀,說也。」因此,

依此二者,我們可以簡單將「閱讀」定義為「閱覽誦讀」。《中國大百科全書‧教 育卷》對閱讀的定義則為: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語言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也是 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這種智能是取得學業成功的先決條件,它是由一系列的過 程和行為構成的總和(王京山、邢素麗,1998)。

教育部在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中指出:「閱讀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 符號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之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鑒賞、記憶等行為。

31

這些符號最常見的乃語言文字。……閱讀乃一切學習的主要基礎,透過閱讀吸取 知識,促進學習與成長,培養興趣,豐富生活。」(教育部,2000)

而各學者依其研究,對於閱讀亦有不同的定義,分述如下。

Carver(1973)則認為閱讀的意義包括了四個層次的心理運作(引自林惠愛,

2012):

1.將字解碼,並決定這些字在特殊句子中的意義;

2.將個別的字義組合起來,以完全了解句子;

3.了解段落間所隱含的主旨,以及原因和結果、假設、證明、含意、未 明白說出的言論,甚至與段落主旨有關但暫時離題的觀念;

4.評價各種觀點,包括邏輯、證明、真實性與價值判斷等問題。

前兩個層次代表基本的閱讀技巧,閱讀者在這方面會逐漸達到自動化的程 度。這些閱讀技巧主要重點包括解碼、字義接觸和語句整合;後兩個層次則與推 理及推理有關。

Gibson 和 Levin(1975)對於閱讀提出的定義是:閱讀是一種從文本中提取 意義的過程。所謂「文本」(text)不僅包括文字材料,而且也包括圖畫、圖解、

圖表、插圖等等其他的閱讀材料。

Downing 與 Leong(1982)歸納出閱讀的意義為:一類為強調譯碼(decoding)

的過程,是將書寫符號轉譯為聽覺符號;另一類則強調意義的獲得,認為意義並 非將視覺信息轉為聽覺信息,而是將它轉化出意義。

Baker 與 Brown(1984)則認為閱讀是一種對作者的訊息進行再建構

(reconstructing)的工作,即將書面上的文字建構(constructing)為其自身意義 的活動;此過程中將受到閱讀目的、讀者之先備知識、興趣及能力等因素影響。

而在 Gagn'e(1993/1998)的著述中,則將閱讀視為一種複雜的認知歷程,

以此來闡述閱讀的意義:

32

1.解碼(decoding):是閱讀的基礎,首要工作為「認字識義」;

2.文字上的理解(literalcomprehension):其功能在於從書頁單字獲得文 字上的意義,並且能將幾個文字的字義,依照它們之間的關係(如:

文法)組合在一起;

3.推論上的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提供讀者有關閱讀概念的 更深、更廣的含意理解,包括了統整、摘要及引申聯想三部分;

4.監控理解(comprehension monitoring):確保讀者能更有效、更精確地 面對閱讀目標,而這套更廣泛的技巧,已被稱為「後設認知」

(metacognition)。

Goodman(1993/1998)則認為閱讀是理解文章的過程,讀者和作者在閱讀 中相互交流,是心理語言的猜謎遊戲;他更進一步提出,閱讀是一種建構性的過 程(constructive process),讀同一篇文章的兩個讀者永遠不會建構出相同的意 義,且任何一位讀者的意義都不會與作者的完全一致。

馮國彩(2001)則認為閱讀是一種人類大腦複雜的活動過程。從識別單詞、

領悟句意到理解文章內容,基本上就是一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排疑解難心理 思維過程。

柯華葳(2006)對於閱讀的看法則為:閱讀包含兩個部分,一是認字

(decoding),一是理解(comprehension)。認字是指閱讀時將印刷字轉為口語字 的能力,理解是思考文字符號意義的歷程,並整合整篇文章的意義。而認字和理 解又有彼此互相影響的關係。在閱讀時,個體除有組字知識、詞彙知識幫忙認字,

若仍有新字,讀者還可以因理解上下文,猜出此字詞在文中的意思。而讀者從「覺 知」自己讀得如何,到可以告訴自己該如何做,才能讀得更好的「自我監督」能 力,也是在學習閱讀中漸漸培養出來的,甚至可培養出閱讀的興趣。

綜合以上各專家學者對於閱讀意義的詮釋,我們可以知道:閱讀是一種複雜

33

的心理歷程,先將文字、符號、圖畫、圖表等解碼(decoding),然後依個人的 先備知識、興趣、目的來獲取其意義;進一步再對其進行排疑解難、邏輯推論、

評價判斷等更深層的動作。

(二)閱讀能力的發展

根據以上定義,我們可以這樣界定:閱讀能力就是理解文字、符號、圖畫或 圖表等意義,並進一步加以使用的能力。閱讀能力並不只是隨著年齡而發展,它 更需要培養與學習。Chall 以發展的觀點,將閱讀能力的轉變劃分成階段零(前 閱讀期,0 到 6 歲)到階段五(建構重建期,18 歲以上),共六個階段。各階段 詳細內容如表 2-4 所示。此六階段主要可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學習如何讀(learn to read)」以及「透過閱讀學習知識(read to learn)」。前者是透過閱讀,學習如 何讀;後者則是透過閱讀,進而學到各種知識。依 Chall 的研究,兒童在階段零

(前閱讀期,0 到 6 歲)時已具備基礎的識字能力,階段一(6-7 歲)與階段二

(7-8 歲)則是在學習如何閱讀,到階段三(9-13 歲)時閱讀則可用來學習新的 事物、獲得新的想法、體驗新的感覺,並培養新的態度;自此,兒童已可以透過 閱讀來獲取知識(Chall,1983)。

34 (續)

 兒童獲得「語音學的編錄技巧(phonological recording skill)」,包括再轉換字母變成聲音及混 合聲音以產生字的技能。在此階段,兒童也完成

35

階段別 年齡 行為描述

階段五

(建構重建期)

18 歲以 上

1.選擇性的閱讀,並可從閱讀中藉分析、綜合、判斷,

發展出自己的觀點。

2.此階段的閱讀是迅速且有效的。

註:取自 The reading crisis: Why poor children fall behind(p.12),by Chall, J. S.、

Jacobs, V. A.、Baldwin, L. E,1990,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除了 Chall 所提出的閱讀能力發展階段外,Gunning,T.G.(1996)亦綜合了多 位研究者的發現,提出五個閱讀能力發展的階段(引自林寶貴、錡寶香,2006),

各階段詳細內容如表 2-5 所示:

36

(reading for learning)

國小四至六

37

從以上表格我們可以得知:對於閱讀能力的發展順序,兩位學者的看法是相 同的──都是從「學習如何閱讀」到「從閱讀中學習」。依 Chall 及 Gunning 的 分類,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分別屬於「閱讀新知期」及「由閱讀中學習」期末端,

其特色正好都是「透過閱讀活動來得到新知識、新資訊」。在這個時期,兒童已 不再是「學著讀」,而是「讀以學」;「閱讀」成了一項工具,是他們據以開展視 野、汲取智慧、充實自我的工具。

值此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刻,「讀經」是否能扮演催化劑的角色,讓閱讀 的成效更為顯著,讓閱讀能力的增進更加明顯,確實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的。

二、閱讀理解的意義、模式及閱讀理解能力

在對於閱讀能力及其發展有所了解之後,在此將進一步探討「閱讀理解」的 意義及其模式。

(一)閱讀理解的意義

由上述介紹可得知,閱讀包含了認字(word recognition)與理解

(comprehension)兩大部分,認字為理解的根本,理解則為閱讀的最終目的。

Goodman (1993/1998)就認為有效的閱讀(effective reading)是藉由文字的線 索去掌握文章的意義,重點是在理解文章。

以下就從「傳統」以及「心理語言學」的觀點對閱讀理解的定義作介紹:

1.傳統觀點

採傳統觀點的學者(Swaby, 1989)認為理解是技能的一種表現,當讀者具 備應有的閱讀技能後,理解便會自動產生。閱讀者的閱讀技巧愈好,就可以產生 愈高層次的閱讀理解。但因個人的程度不同,會產生四種不同層次的理解(鄭毓 霖,2003):

(1)字義的理解:指從字句的語意來瞭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包括回憶文章

38

的內容、前後順序、細節,並知道文字的意義等技能。

(2)推論的理解:是指根據文章的訊息,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去推論文章內 容所隱含的意義。包括推測中心思想作合理的解釋、預測、比較對照因果等技能。

(3)評鑑的理解:是指依據文章所傳達的訊息,而產生讀者本身的觀點或 見解,包括價值判斷、決定主張、支持或拒絕某些意見等技能。

(4)批判的理解:指能對閱讀材料的格式內容作分析,包括瞭解文章思想 的邏輯性和一致性,並能分辨文章字句的形式和語態等技能。

2.心理語言學觀點

持此觀點的學者以為理解是一種歷程,將理解視為「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之 間的中介橋樑」,以理解需要具備的條件和過程來說明閱讀理解的概念,包括以 下的概念(Rumelhart, 1977;Goodman & Burke, 1980):

(1)閱讀理解需依賴讀者本身具有的語言知識和經驗:即閱讀理解是建構 在讀者的經驗、語言知識、文章結構的認識等先備知識上。

(2)閱讀理解是心理語言意義化的過程:即是一種心理語言的過程。

(3)閱讀理解是讀者閱讀思考活動的過程:讀者必須運用已有的概念對問 題作預測,而後進行檢驗而獲得理解,如同問題解決的過程一般。

(4)閱讀理解需由讀者主動結合既有的基模以貫通文章內容獲取意義:讀 者必須主動結合本身具有的基模、概念結構和知識,以貫通文章內容並獲得理解。

由此可知,閱讀理解乃由讀者利用自己的舊知識經驗,去處理、組織、推論 甚至預測所接收到的訊息,此過程包括了從基本的字面理解到較高層次的思考歷

由此可知,閱讀理解乃由讀者利用自己的舊知識經驗,去處理、組織、推論 甚至預測所接收到的訊息,此過程包括了從基本的字面理解到較高層次的思考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