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方向

套用於目標語時,將發生嚴重的溝通問題。因此,為達到成功的語言溝通,不 僅要學習語法知識,也要學習目標語的語用策略。因為沒有目標語之語用能力

(pragmatic competence)的學習者單靠自己的母語知識運用於目標語上,此時更 將發生母語的語用轉移(pragmatic transfer)1而產生語用錯誤(pragmatic errors)。

所以,華語教學除了給學習者提供華語的語言知識,也該幫助學習者了解華語 文化,而進一步培養華語溝通能力。

要表現出目標語的文化及語用,勢必要依賴華人實際的溝通行為做為範例。

但一般華語學習者不處於華語環境,並不易掌握華語溝通能力。此時普遍的電 視劇中充滿了華人語用行為的表現,或許是個很好的教學輔助教材。近來不少 語言學者針對電視劇教學進行研究,提出電視劇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習者對語言 的理解與意義建構,提供真實情景並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鍾建玲(2006)表示,

影視課能為學習外語提供良好的言語訓練條件,而能為學習外語創造真實的言 語活動情景與環境。對華語學習者來說,通過真實資料學習語言知識而培養其 運用能力非常重要。謝本淪(2003)也提出,影視資料中的語言成分與圖像的 配合有助於學習者在學習該語言的同時了解其所處的文化的背景,使學習者能 夠更為靈活而正確的使用所學語言。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方向

語用學重視,當言語交際時的語言使用。言語交際中正確把握對方的意圖 或選擇恰當的表現進行發話行為,則是華語學習者的學習目標。尤其中高級以 上的華語學習者對語言技巧的需求較高。因此,為學習者的學習要求華語言語 行為的研究更需要,該研究將有助於提高學習者的溝通能力。

在語用學領域裡,請求言語行為(the speech act of requests)是最被受關注 的,因為請求言語行為是日常交際中最常見的言語行為之一,從而華語學習者 沒有把握華語請求言語行為的特徵容易產生交際上的誤解。Brown & Levinson

1 Wolfson(1989:141) The use of rules of speaking from one’s own native speech community when interacting with members of the host community or simply when speaking of writing in a SL is known as sociolinguistic or pragmatic transfer

3

(1978)認為,請求言語行為則是陎子威脅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s,縮寫為 FTA),請求言語行為在本質上或多或少都將威脅到聽話者或發話者的陎子,給 發話者帶來不少負擔。因此,華語學習者用華語進行請求行為時,為恰當的請 求言語行為便得考慮華語文化與語境,並選擇不同的請求行為策略。然而,仔 細說明華語請求言語行為的教材較少,而有關華語請求行為的研究大部分偏向 分析其中心行為(head act)策略與此使用頻率。中心行為是指,請求言語行為 中表達請求意圖的部分並必不可少的成分。當實施請求行為時,說話者可採用 的策略不只是中心行為,也有助於請求行為的起始行為(opener)、輔助行為

(supportive moves)等其他策略。請求行為策略並不一定單獨使用的,有時將 中心行為單獨使用,有時將中心行為加上其他策略一起使用,而且不同的請求 行為策略運用引起不同的作用。因此,為提高學習者的華語溝通能力,學習者 要了解華語請求表現實際上如何呈現。

有關請求行為研究,影響較大的學者是Blum-Kulka, House & Kasper。Blum-Kulka, House & Kasper(1989)進行跨文化言語行為研究計畫(Cross-Cultural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roject,縮寫為 CCSARP),採用言談任務完成法( Disco-urs Complete Test,縮寫為 DCT)並研究六種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母語者和非母 語者之間是否具有語行為表現的異同,主要探討請求言語行為和道歉語言行為。

該CCSARP設計了,從三個大方陎:起始行為(opener)、中心行為(head act)、

輔助行為(supportive moves)進行分析請求言語行為。其中心行為根據直接程 度分為直接行為、規約性間接行為以及非規約性間接行為。此後,不少請求言 語行為的研究參考他們的研究。

關於華語請求言語行為的研究,胡曉瓊(1999)對華語請求形式進行系統 分析,提出華語請求形式一般分為直接請求和間接請求兩種表現形式。直接表 現常常以命令或者復合陳述出現。上級對下級常常使用「給」這個帶有很強祈 使性的詞。間接表現常常使用「你能不能、你可不可以、麻煩你」等或者以陳 述句附加疑問句的形式和“請”一同使用來增加禮貌程度。

姚舜霞、邱天河(2003),以請求策略的選擇與社會距離變化的互動關係

4

為調查目標,對比英、漢請求言語行為的策略類型的異同,採用開放式問卷調

查而根據CCSARP中九種請求中心行為策略來分析華語請求言語行為的實現。此

研究結果說明,華語中的間接請求策略不適用於CCSARP中提出的規約型間接策 略,因為華語則是意合的語言,有時規約性間接策略附加反問詞來表達委婉的 請求。還有華語的祈使句是適當有效的表示請求的方式,華語中直接請求策略 所占的比例高達59.7%。

程鳴(2008)也使用言談任務完成法(DCT)進行華英請求語言行為策略的 對比研究。此研究表明,在華語中41.54%的受詴者使用直接請求策略,此使用 頻率最高,而規約性間接請求策略在英語中使用最頻繁。程鳴(2008)說明,

研究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孔子思想,孔子認為日常生活用語要清楚且直截 了當。還有此研究提出,華語請求傾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策略的組合使用,而請 求策略的組合緩和請求的生硬度,補全聽話者的陎子,促進請求行為順利實現。

孫曉曦、張東波(2008)通過言談任務完成法(DCT)進行研究美國大學生 漢語請求言語行為的能力,重點考察請求策略(request strategy)和外部修正策 略(external modification strategy)的使用情況。該研究發現,學習者的請求語用 能力與華語母語者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學習者過度使用規約性間接策略,而 在弱化請求行為的陎子威脅效應方陎,學習者外部修正策略的使用頻率要低於 母語者。孫曉曦、張東波(2008)認為研究結果的原因之一便可能受到了教材 的影響,並表示在不同交際情境上調節語言使用還依賴於學習者對語言形式的 掌握、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因此課堂教學還需要語言、語用教學、文化教學有 機結合在一起。由此可見,為了正確的華語溝通要進行中心行為策略的研究,

也同時進行起始行為策略和輔助行為策略的研究,而要考察華人實際如何運用 請求策略。

根據上述的研究,本文發現幾個可研究的空間:第一、首先要下請求言語 行為的定義。有關請求行為的研究偏向探討請求言語行為的策略,並少提出對

「請求」的定義,因此各個研究蒐集語料之間有差異;第二、進行請求言語行 為時,說話者不是只用一種請求策略(中心行為策略),而是為實現交際目標

5

採用其它策略,從而除中心行為的研究,也必要進行起始行為和輔助行為的研 究;第三、為實現恰當的請求行為,必頇瞭解華語文化的禮貌思想和陎子觀。

請求言語行為的實施可能威脅到對方或自己的陎子,而涉及禮貌程度的問題,

為此,在實際交際中請求言語行為由一系列語句組成的,而華語文化的特徵便 反映於華人將請求行為策略運用方式上;第四、上述的研究都採用言談任務完 成法(DCT),但該方法讓受詴者根據問卷內容往往選擇較常識的答案,問卷 調查的結果並不一定等於受詴者的實際言語行為。Via(1976)主張,學習者通 過電視劇可以習得自然的口語,由於在電視劇中的情境是我們常遇到的生活一 部分,學習者易於學習真實而生動的表現。因此,為蒐集真實語言資料,本研 究將採用分析華語電視劇對話的方法來進行研究華語請求言語行為的表現。最 後,本文認為運用電視劇的華語教學幫助提高學習者的語用能力,所以值得探 討電視劇對華語教學的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