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一、臺灣將在八年內進入超高齡社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16 年 8 月製作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 至 150 年)」顯示,臺灣將於2018 年邁入高齡社會(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 14%

以上),2026 年將再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 20%以上)。

2015 年日、德、義已成為高齡社會,將再分別過 11 年、36 年及 19 年後,才轉 變為超高齡社會;臺灣則為8 年,轉變時間較快。老年人口佔比變化如圖 1-1 [1]。

圖 1-1:1960 年至 2060 年臺灣的「老年佔比」變化

二、年齡增加,失能率有隨之上升的趨勢

根據「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2010 年第一階段調查結果,統計全國暨各縣

市失能率1。結果顯示:全國之失能率為 2.98%,失能率隨年齡增加有隨之上升 的趨勢,65 至 74 歲失能率 7.29%,75 至 84 歲失能率 20.44%,85 歲以上失能率 48.59%。失能率依年齡性別變化如圖 1-2 [2]。

圖 1-2:年齡增加,失能率有隨之上升的趨勢

反映在失能人數上,2016 年 5 歲以上失能人數為 78 萬人,65 歲以上是 50 萬 人,差距為28 萬;2031 年預估 5 歲以上失能人數為 120 萬人,65 歲以上是 95 萬人,差距為25 萬。新增加的失能人數皆來自 65 歲以上人口[2]。

三、失能者就醫政策朝「居家」、「整合」的方向演進

健保自1995 年開辦起,陸續推動行動不便患者一般居家照護、慢性精神病 患居家治療、呼吸器依賴患者居家照護、末期病患安寧療護等7 項居家醫療照 護,2015 年接受前述居家醫療服務之人數超過 10 萬人。為改善不同類型居家醫

1 「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的失能定義為:1、ADLs 分數≦70 分(細分為 51 到 70 分、31

到 50 分及 0 到 30 分);2、認知功能障礙:ADLs>70 分,且 SPMSQ 答錯六題以上;3、僅 IADLs 障礙:ADLs>70 分,認知功能無障礙,僅 IADLs 8 項中無法執行 5 項以上。

療照護片段式的服務模式,健保署自2016 年 2 月起,將一般居家照護、呼吸居 家照護、安寧居家療護及2015 年實施的居家醫療試辦計畫,整合為「全民健康 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截至2016 年 8 月 5 日,計有 77 個團隊、501 家醫 事服務機構參與,照護2679 人[3]。

「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失能者,社區照護團隊能就近整合評估與整體規劃 照護資源。結合健保推動『居家醫療照護』,讓健康照護人員直接到行動不便的 長者家中提供更周全的服務,並延伸至在宅安寧療護。」此為蔡英文總統醫療政 策具體主張第三項[4]、亦是當前政府的施政方向。

醫院與社區網絡參與者如衛生所、診所、長照中心、藥局、案家,如何建構

「居家醫療照護整合網絡」?服務如何輸送?有哪些影響因素?醫院與社區網絡 的關係如何?嘉義地區人口組成趨向高齡,以2016 年 2 月為例,嘉義市 65 歲人 口佔總人口比為12.88%[5]、全國平均為 13.33%、嘉義縣為全國最高 18.03%

[6],嘉義的在地觀察有參考價值。

貳、研究目的

1. 探討醫院與社區建構「居家醫療照護整合網絡」的運作模式及影響因素。

2. 瞭解網絡各參與者之間的互動聯繫情形。

3. 提出應對超高齡社會的建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