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第二節 理論基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理論基礎

壹、 Taylor rule 的定義

Taylor rule 是一個簡單且直接的貨幣政策制定模型。以往貨幣政策的制定往 往無規則或標準可循,大多是由政策決策者們自由作決定,儘管許多學者曾經推 論過貨幣政策的制定規則,但都未能引貣學界及實務界的共鳴。Taylor(1993)認 為聯邦利率之變動與消費、投資及通貨膨脹率有關,以通貨膨脹率、實質 GDP 及預測 GDP 為變數,發現通貨膨脹率與實質 GDP 及預測 GDP 的差值,即產出 缺口 (output gap 或 y gap)有正向影響,即當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率之實際值超 過目標值時,則應提高利率以達到穩定通貨膨脹與產出之目標。同時 Taylor 透過 美國歷史資料之計算,賦予各項變數權重值及常數項 2,找出適當之聯邦利率。

從 Taylor rule 的公式中也可看出,在制定貨幣政策時,聯邦利率之提升比率應高 於通貨膨脹之波動,Asso et al.(2007)稱之為「Taylor Principle」,以抑制通貨膨 脹及產出缺口對總體經濟所造成之影響,這也是貨幣政策設定之主要功能。

貳、 Taylor rule 的重要性

Taylor rule 主要為制定適當的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貨膨脹及產出缺口對於總 體經濟所形成的負面影響。由於 Taylor rule 能成功描繪多國的貨幣政策,加以目 前許多主要經濟國家均改以利率為貨幣政策的操作方式,使得 Taylor rule 無論是 在學術界或實務界均相當受到重視。Taylor rule 在實際的運用上也有許多成功的 案例,在 1987 年的股市崩盤風暴以及 1998 年俄羅斯的債務違約風暴中,政策決 策者即利用 Taylor rule 制定出的貨幣政策,成功地減緩金融風暴所造成的負面影 響(Asso et al.,2007)。

Taylor rule 另一項重要的貢獻乃將複雜的貨幣政策制定轉變為簡單直接的公 式計算,亦提供了檢視貨幣政策妥當與否之標準,使得貨幣政策之制定不再只是 政策決策者的專利,Wang 和 Wu(2009)也證實了 Taylor rule 確實比政策決策者 隨機決定的貨幣政策要更為嚴謹。目前也有許多學者藉由 Taylor rule 檢視當前 的 貨 幣 政 策 , 如 Taylor(2007) 、 Taylor(2008) 、 Bernanke(2010) 及 Dokko et al.(2009)。

參、 Taylor rule 的相關課題

Taylor rule 的出現對於貨幣政策的制定有很貢獻,然而 Taylor rule 也遭到許 多學者的質疑。劉淑敏(1999)認為 Taylor rule 在實務運用上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如產出缺口、通貨膨脹目標值、以及實質均衡利率不易確認及估算,並且貨幣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策可能對實際經濟情況影響有時間落後效果等問題,均可能減低中央銀行實際操 作 Taylor rule 的可能性。

Taylor rule 公式中的各項變數,Taylor 在其原文獻中並未定義非常清楚,導 致後來的學者應用時產生了疑惑及質疑,Woodford(2001)即懷疑通貨膨脹率及總 產出缺口,是否為當前貨幣政策目標的影響因子。其中對於公式中產出缺口的定 義有許多爭論。Taylor (1993)將產出缺口定義為實質 GDP 與在當前利率下未來 的 GDP 預測值之差異,但 Woodford (2001)發現在有效 GDP 產出被廣泛且真實 的經濟波動影響時,產出缺口可能會有不同,也將導致計算結果出現差異;

McCallum(1993)則以每季的 GDP 難以衡量為由認為 Taylor rule 並非嚴格的操作 工具。

另外將因應經濟變動的貨幣政策予以公式化呈現之適當性,也令人產生疑慮,

Woodford (2001)更提出在 Taylor rule 的公式中將截距視為固定值,但這項假設 並不符合現實的情況中波動的經濟情況;其他問題如確認 Taylor rule 適用的情況 或條件、質疑 Taylor rule 是否能真實的符合美國之實際利率、檢視 Taylor rule 到 底是預測未來貨幣政策或者只是檢驗過去政策的工具、探討 Taylor rule 在體制轉 換時或時間經過後。

關於產出缺口的估計困難,Asso et al.(2007)在文中提及 FOMC 的報告中對 產出缺口估計的替代方法,如改以利用名目 GDP 為標準、或以通貨膨脹標準之 規則取代或者調整被忽略的產出缺口等方式,企圖解決 Taylor rule 在實際應用上 的困難。Kozicki(1999)則使用四個研究機構之產出缺口估計值後,發現不同的產 出缺口值皆適用於 Taylor rule。另外許多文獻則先利用生產函數法估計潛在 GDP(potential GDP 或 GDP trend),再估計實質 GDP 與潛在 GDP 的差值(y gap)。

生產函數法的估計方式為許多文獻及官方組織所採用,如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CB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台灣行政院主計處等。也有許多文獻應 用 HP filter 方法估計潛在 GDP,但 HP filter 較缺乏理論基礎(劉淑敏,1999)。

肆、 Taylor rule 與台灣貨幣政策

依據《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之制度與功能》(中央銀行,2003)之內容,台灣的 貨幣政策操作方式應為貨幣總計數(M2),然而由於金融環境與制度的轉變,台 灣的貨幣政策可能早已逐漸轉為以利率為操作目標之貨幣政策(陳旭昇和吳聰敏,

2010)。劉淑敏(1999)以台灣相關統計資料為變數,帶入同樣以利率為操作目的 的 Taylor rule 迴歸式中,描繪台灣 1981-1998 年間之貨幣政策,發現台灣貨幣政 策與 Taylor 的理論相同,即利率之變動與消費、投資及通貨膨脹率有正向關係,

也表示台灣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已由貨幣總計數轉變至利率。確認了台灣的貨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政策可以 Taylor rule 描繪後,侯德潛和田慧琦(2000)進一步替換通貨膨脹變數為 預期通貨膨脹,將傳統的 Taylor rule 修正為前瞻性 Taylor rule,並利用共整合分 析檢定前瞻性 Taylor rule 與傳統的 Taylor rule,發現前期產出缺口對於當期隔夜 拆款利率有顯著影響,並且加入通貨膨脹預期後的前瞻性 Taylor rule,更能反映 中央銀行對通貨膨脹缺口的重視及反應。

然而,簡立欣(2005)與杜家雯(2001)則持相反的看法,認為台灣的貨幣政策 並不適用 Taylor rule。杜家雯(2001)將台灣相關變數代入 Taylor rule 的原始公式 中,分析台灣 1982-1990 年之貨幣政策,並且認為 Taylor rule 不適合描述台灣的 貨幣政策;不過杜家雯(2001)所代入的公式為 Taylor(1993)描繪美國貨幣政策的 基本公式,可能因為美國與台灣的經濟情況並不相同,因而導致前述結果。簡立 欣(2005)則利用 VAR 模型檢定 Taylor rule 公式中的變數,即產出缺口(y gap)及 通貨膨脹缺口(p gap),分析台灣貨幣政策,發現在 1989-2000 期間台灣的產出缺 口及通貨膨脹缺口之變動並未影響央行制定的利率政策,因此推斷該期間台灣並 不存在 Taylor rule。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台灣的貨幣政策是否適合 Taylor rule 確實仍有疑問,不 過依據陳旭昇和吳聰敏(2010)之研究結果,台灣目前應屬於以利率為操作目標的 貨幣政策。陳旭昇和吳聰敏(2010)以迴歸方式分析台灣 1981-2008 年的貨幣政策,

發現 1981-1997 年間之貨幣政策較符合貨幣法則(money growth rule),而在彭淮 南總裁上任後之 1998-2008 年之貨幣政策則是以利率法則(interest rate rule)描繪 較為適切。該利率法則的理念與 Taylor rule 相似,為 Taylor rule 加上匯率因素的 修正版本。

伍、 小結

Taylor rule 為一簡單之貨幣政策模型,強調貨幣政策以利率為操作方式,並 且為通貨膨脹率以及產出缺口所組成之函數。雖然 Taylor rule 尚未被認為是最佳 的貨幣政策制定法則,其變數內容亦存在不確定性等問題,可能降低 Taylor rule 實際操作的可能性,加以台灣的貨幣政策是否適用 Taylor rule 描繪則仍有許多爭 議;然而基於台灣之貨幣政策亦以利率為操作方式,並且 Taylor rule 已被證實能 描繪多國之貨幣,更為許多以利率為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國家所重視之貨幣政策 制定法則。因此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文仍將利用 Taylor Rule 釐清 Taylor rule 是否適用台灣貨幣政策之疑慮,並以 Taylor rule 作為檢視台灣貨幣政策妥適性之 標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模型建立

本章將詳述研究中所運用之研究方法。首先將先介紹單根檢定以了解各個變 數之態性;接著利用共整合分析了解過去 20 年台灣貨幣政策與房價之長期關係,

並以因果關係檢定台灣貨幣政策、房價以及通貨膨脹率三者之間之影響關係及程 度。最後以 Taylor rule 之基本概念建立台灣貨幣政策之指標模型,以分析及檢視 台灣貨幣政策,並判斷台灣貨幣政策之適當性。

第一節 單根檢定

單根檢定為確認變數是否為定態序列(stationary series)之檢定。單根(unit root) 是指多項式方程式中有一個解為 1,在有單根的情況下,變數之變異數及共變數 將會隨著時間變化而改變,該變數即不符合定態的統計意義。定態序列是指變數 序列對於外在之衝擊僅在短期被影響,長期下變數序列將迴歸原本之水準值,並 具有恆定性。即定態序列頇符合下列三個條件:(1) 變數序列Χ之平均值μ不隨著 時間而變動,即 Ε(Χt) = Ε(Χt−m) = μ。(2) 變數序列Χ之變異數σ2不隨著時間而 改變,即 Ε[(Χt− μ)2] = Ε[(Χt−m− μ)2] = σ2。(3) 不同時間點之兩變數資料之 共變異數為一常數,即 Cov(Χt, Χt−m) = Cov(Χt−n, Χt−n−m) = Υ。

一般而言,在進行計量模型之估計時變數必頇為定態序列。若是將非定態序 列(nonstationary series)放入估計式中,將可能在統計分析時產生幾個問題:(1) 以 自 我 迴 規 模 型 估 計 時 所 估 計 之 迴 歸 係 數 產 生 小 樣 本 之 偏 誤 (small-sample downward bias)。(2) 估計結果產生 Granger 與 Newbold(1974)所提出之假性迴歸 (spurious regression)之結果,即在使用迴歸方法估計變數或估計實證模型的結果,

可能使原本不具因關係之變數間,卻出現有因果關係之假性結果,此種結果將造 成估計結果判讀之錯誤且不具任何實質之經濟意涵。因此當變數為非定態序列時 則頇透過 d 次差分使之成為定態,d 為數列之整合級次並以 I(d)(integrated of order d)表示之,其中 I(0)之整合級次為 0,表示變數本身即為恆定之定態序列。檢定 變數資料是否存在單根之方法有許多種,本研究將利用 ADF 檢定(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以及 PP 檢定(Phillips-Perron Test)作為單根檢定之方法

1. ADF 單根檢定

本研究採用 Augmented Dickey-Fuller(ADF)檢定作為變數是否存在單根之判 斷方法之一。Dickey and Fuller (1979)先提出了 DF 單根檢定方法(Dickey-Fuller Unit Root Test),該方法雖然解決了變數是否為定態序列之檢定問題,然而由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DF 檢 定 中 的 殘 差 項 常 有 自 我 相 關 的 現 象 發 生 , 導 致 殘 差 項 不 再 符 合 iid(independent identical distribution)之假設,DF 檢定之結果也受到質疑。Dickey and Fuller 在 1981 年在模型中加入解釋變數本身的落後期數,透過最是落後期數 p 的選擇,以修正 DF 檢定方法中殘差項有自我相關的問題使得殘差項成為白噪

DF 檢 定 中 的 殘 差 項 常 有 自 我 相 關 的 現 象 發 生 , 導 致 殘 差 項 不 再 符 合 iid(independent identical distribution)之假設,DF 檢定之結果也受到質疑。Dickey and Fuller 在 1981 年在模型中加入解釋變數本身的落後期數,透過最是落後期數 p 的選擇,以修正 DF 檢定方法中殘差項有自我相關的問題使得殘差項成為白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