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每位教師所感知的「幸福感」來源不盡相同,有的和自身背景和性格相關,有的來 自家人愛的鼓勵;有的來自親密愛人的支持包容;有的來自昔日同窗不忘初衷的加油打 氣;有的來自學校同事不吝經驗交流與分享;有的來自長官的嘉勉與肯定;有的來自學 生最直接的回饋與笑顏……當老師其實不輕鬆,但卻有各種幸福的可能!

本章旨在針對研究問題,說明研究者從事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問題、重要名 詞釋義、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的範圍與限制。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 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第三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 限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旨在闡述本研究之動機,透過研究動機及目的之描述,來說明研究意圖。

壹、研究動機

教師是推動「教育搖籃」的手,在教改過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說是教改 成敗的關鍵要素(林清江,1999)。邇近,臺灣的教育正進行一連串的改革,從「教師 專業發展評鑑」、「教師退休八五制」、「國中小教師課稅」、「十二年國教」等教育政策方 興未艾,無一不衝擊著身處教育最前線的基層教師。研究者任教於新北市,本研究的目 的在於了解,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在嚴峻的變革潮流中是否保有「幸福感」?本單元將 針對研究者的研究動機探討敘述如下:

一、教師有憂鬱症傾向的數據居高不下,教師幸福感的現況值得探討

《遠見雜誌》在2012年4月公布臺灣第一份幸福感調查報告,該報告問卷中有一題 目:「你認為哪種角色的人最幸福呢?」前七名排名依序分別為:慈善家21.3%、富二

2

代18.5%、自己17.9%、房東10.6%、學生7.7%及公教人員7.2%。再深入探索,當中大概 只有「公教人員」(公務人員及教師)屬較「正常且務實」的工作。所以,常常能聽到 有人說:「當老師很『輕鬆』!」這論點多半是著眼於教師工作有穩定的薪水待遇、可 準時上下班、有寒暑假休息的鐵飯碗。如此看來的確是很夢幻的職業!但怎會有調查指 出老師罹患憂鬱症比例高,更何況有些還是知情不報的隱情呢?

研究者身處國中教育現場,看到的教師其實過得並不快活!以導師來說,早自習一 到學校馬上進入備戰狀態,舉凡:安排晨讀計畫、督促學生打掃工作、陪伴學生升旗典 禮、檢查學生回家作業、批閱家庭聯絡簿……缺一不可!更甚者,得處理突發的學生衝 突、意外傷病或家長來訪。再者,還有教授科目的進度壓力、作業批改及課堂管理等林 林總總的事務,不勝枚舉!往往處理一個學生問題,就會耗掉一整天的空堂時間,更遑 論還有三十幾個學生需要照料。這樣的工作真的「輕鬆」嗎?以兼任行政來說,有應接 不暇的公文簽辦、例行業務的執行和創新,還要滿足校長期望及社區觀感。更必須顧及 校內各處室的和諧,以免為了推動一項業務,而搞得辦公室烏煙瘴氣,政不通人不和的!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中,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 名是憂鬱症。另外,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造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前十名的疾病,第二名也是憂鬱症。2011年教師節前夕,台北市教師會、

台北市教師職業工會委託台灣教育研究中心,引用董氏基金會「臺灣人憂鬱量表」進行

「2011台北市教師憂鬱傾向」調查,以電話訪談方式調查教師們的憂鬱指數,結果顯示:

憂鬱傾向已達到應該找專業機構或醫療單位協助、甚至診療程度的教師達36%,壓力負 荷已到臨界點的教師更達43%。這其中以22-30歲(90人25.6%)及超過50歲(35人10

%)群組的情形較嚴重,與其他年齡組間達顯著差異(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此研 究顯示:肩負教育重任的教師,卻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這些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 教師若沒有適時的被察覺與及時接受輔導,將會是教育的一大隱憂(陳鈺萍,2004)。

教育相關單位若繼續漠視現今不良教育環境對教師構成的壓力,遲早對教育與國家 未來發展形成更重大危機。憂鬱症是這個世紀的隱形殺手已潛伏在校園之中多年,倘若

3

在教育最前線的老師飽受其苦,那著實非學生之福呀!故教師具有憂鬱症傾向的數據居 高不下,亟需了解教師幸福感的現況為研究動機之一。

二、教育政策與教學環境丕變,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幸福感值得研究

金車教育基金會(2011)在以中小學教師為主要調查對象之「百年無私真愛問卷調 查」中,發現教師教學不快樂的來源有:受到少子化的衝擊,有80%的中小學教師感到 嚴重不安,擔心超額調校或裁減;44%的老師認為學生學習意願偏低;80%老師有感學 生素質日漸低落;80%老師認為校園霸凌問題是最需改善的問題;94%老師認為孩子需 加強品格教育;70%老師認為尊師重道觀念面臨考驗;90%認為家長配合度差、學生不 尊重老師。在現今教育環境中,教師的教育自主權、快樂與使命感逐年降低,生活中充 斥的不快樂因子何其多,這不禁讓人思考:「教職」這份工作對從事教育的老師們而言,

到底是幸福的泉源還是痛苦憂鬱的淵藪?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調查中,卻也發現有七 成九的老師仍希望以教職做為終身志業。這是教師自身的矛盾衝突,抑或是有其他力量 支持著教師繼續任重道遠下去?

現代教師為因應教育政策的不穩定及社會的變遷,諸如:活化課程、少子化現象、

校園霸凌問題、家庭結構改變、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問題、複雜多樣的學生特質、學生問 題行為的管教尺度、家長過度關注與干涉班級與學校事務、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新興教育 議題及相關教育單位的評鑑與考核等,使得教師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多元且複雜。站在 第一線的基層教師必須同時負責教學、輔導學生、與家長溝通及配合行政工作,其所面 臨工作挑戰與壓力自不在話下,教師必然要花費更多的心力來準備相關知識與技能。雖 說適度的壓力是成長與進步的動力(林耿立,2008),但在賴威岑(2005)的研究中,

發現中小學教師成就感最高,而憂鬱感也是所有職業中最高。

對於一位具幸福感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奉獻;教育不是複製,而是創 造;教育不是謀生的工具,而是生活的本身(譚甲文,2007)。學校機構有責任提供教 師一個健康的工作環境,只有維持教師的身心健康與能力層次,才能使教師在教學工作 上更具說服力與能力,進而使學校經營得更有聲有色(Jesus & Conboy, 2001 ; Mignonac

4

& Herrbach, 2004 ; Patricia, 2001; Regina, Diana, & Frances, 2002)。美國歷史學家Adams 曾說過:「老師的影響力是無遠弗屆的,沒人曉得影響力的邊界在哪?」(引自李弘善,

2002)。教師是學校的關鍵靈魂人物,亦是教育專業工作者,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有什 麼樣的學生,唯有心理健康幸福的教師才能教導出心理健康幸福的學生(王慶田,2009;

何婉婷,2010;陳慧姿,2007;黃惠玲,2008;楊朝均,2010;葛道明,1984;蕭惠文,

2009)。故了解不同背景變項教師的幸福感以對症下藥,為研究動機之二。

三、「正向心理學」時代來臨,國民中學教師是否能以正向情緒提升幸福感值得調查 Resnick於1997年的文獻中認為傳統的心理學承襲文化中的反快樂哲學,多了解悲 傷、恐懼、氣憤、痛苦等負面情緒,卻對愛、信任、歡樂等正向情緒所知有限(引自常 雅珍、毛國楠,2006)。美國賓州大學心理系教授Marin E. P. Seligmen被譽為「正向心 理學之父」,Seligman在其所著《真實的快樂》(洪蘭譯,2003)中指出,心理學界研 究者不應把正常視為理所當然,而將社會資源和注意力放在變態與病態上,他呼籲心理 學界應重視快樂與健康的正向情緒。至此,國內外心理學界掀起一股「正向心理學」的 研究浪潮,也就是摒棄過往對於「不幸福」的研究;轉而探討「有哪些狀態賦予人類能 力,讓人蓬勃茁壯?光把人類拉回到零分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怎樣從零分進步到五分?」

(引自Wallis, 2005),以積極培育有利於個人、社群和社會發展的正向心理因素為使 命,用追求幸福的動力,讓人類與社會更有意義與價值(李雪莉,2004)。逐漸有學者 意識到:與其由消極面思考如何降低個體的負向情緒,不如由積極角度思考如何增進個 體的幸福與快樂感受(林淑惠、黃韞臻,2008)。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我們能過得很快 樂、心理很健康,就不必去治療憂鬱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研究者任教於新北市國中,對於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現況非常好奇。參考國內臺灣 博碩士論文系統,精準輸入論文名稱「教師幸福感」檢索出29筆資料。縮小範圍「國民 中學教師幸福感」只有3篇,當中有一篇王冠堯(2008)「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與教學 效能之關係研究─以台北縣為例」與本研究相近。但本研究欲就個人背景變項(性別、

婚姻狀況、最高學歷、服務年資、擔任職務、任教領域、學校規模)、內外控人格特質、

5

社會支持為研究自變項,來探討與幸福感依變項之現況與影響,而非探討兩個變項之因 果關係。況且,近幾年教育生態丕變,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各種 研習如火如荼開展,國民中學教師在這一波教育改革之下,能否以正向情緒安然處之?

希望透過本研究來調查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來界定教師快樂與否,並提供相關單 位提升教師幸福感之依據,為研究動機之三。

希望透過本研究來調查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來界定教師快樂與否,並提供相關單 位提升教師幸福感之依據,為研究動機之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