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效能及其關係。本章共分三節,

分別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以及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國家的競爭力繫於國民素質,國民素質的提升在於學校教育,學校教育的成 敗關鍵在校長領導與教學活動。西方諺語亦云「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 學校,什麼樣的老師,什麼樣的學生」,雖然偏向特質論的英雄式論調,但也相當 程度說明校長在學校經營的重要影響力與社會各界對校長的教育期待。

校長在傳統上被定位為行政管理者,而學校實施本位管理後校長在課程與教 學上有更多的自主決定權以適應時代的變遷,以致近年來校長的專家權受重視程 度與日俱增,尤其是在課程與教學的專業領導上被社會賦予高度期望。各校在分 權自主、以校為本的管理歷程中,往往受限於個別學校的情境差異,如何將「帶 好每一位學生」的理念落實在「學校教育」中,同時考驗校長的教育理念與教學 領導。

校長教學領導是一個統整與學校效能相關的各項活動所成的統合性名詞

﹙Stroud, 1989﹚,更是優質學校教育的重要指標,旨在協助教師教學與影響學生學 習的所有活動。故校長教學領導行為應從能協助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的相關活動 為思考的起點,將校長教學領導的工作範籌與內涵應擴大到環境、文化、心理、

歷史等層面。

隨著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學模式的翻轉,校長應領導校內教師,注重學生學 習成效,成就每一個孩子的多元能力,才能符合現今社會對校長的期待,如何帶

2

領學校團隊以友善合作的方式實現共同教育願景成了現在校長的重要課題之一。

故校長身為學校首席教師兼任行政主管是否重視教學領導的職責,學校教師應能 感知得到,因此,了解教師對於校長教學領導的知覺現況如何?有必要藉研究予 以了解,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在全球變遷與資訊化知識潮流下,教學方式、學習評量、班級經營都因加入 多元觀點與融入資訊科技而產生重大變革,教師面對教學模式的翻轉如何有效運 用教學策略與班級經營,使得學生投入學習活動,將是現代教師的重要課題。面 對教育革新浪潮,其教學效能在專業增能之後往往都能提升,但若無法調整自己 的角色定位,不斷的自我調適心態,面對一連串的變革其信心將漸失,如何強化 教師效能已是當代學校教育的重要領導議題。

教師效能係指教師於教學情境中,對自己能力及預期學生學習效果之間的評 估,不僅能堅定本身的信念足以影響學生正向的學習,並預期能影響學生學習以 從事有效教學活動之能力。面對不斷改變的教學現場,低效能教師往往在信心不 足的情形下無法有好的表現,最終被教改浪潮所吞沒。

教師效能與教師的教學態度、意向、行為及選擇有關,進而影響教學活動。

換言之教師會針對個別情境下的教學行為產生一種能力判斷,因而導致教師教學 輸出上的差異,所以教師效能的高低不僅影響學生學習的成效,亦是家長衡量學 校教育品質的重要參考依據。

我國自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國小教學日益活潑,近來更推動 12 年國民基本 教育升學管道更加多元,期待教師可以持續活化教學,讓學生可以更主動、積極 與多元的學習,因而如何透過教學歷程誘發學生自主學習益發考驗教師的專業能 力。這一切的改變都有賴教師的轉換,高效能教師往往能成功將角色由教師為主 體的有效教學者轉換為學生為主體的誘發學習者,部分低效能教師無法在教學工 作中獲得成就感,因而面臨教學品質低落的窘境。故教師效能的現況如何?有必 要藉研究予以分析,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3

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故強化教學品質是學校發展的主要目標,校長的教 學領導固然是引領學校課程與校務發展的重要舵手,而學校教師卻是教學活動的 執行者,由此可知教學成效的關鍵在教師,故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與自信心是追求 優質學校教育的首要條件。尤其是「12 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推動下,教學品質 由班級教學的一致性卓越,翻轉成追求「有效教學」、「活化教學」、「補救教學」、

「差異化教學」和「多元評量」的個別化卓越,面對跨時代的教育變革,如何將 教育政策落實在學校的課室活動,不僅考驗校長教學領導的功力,更是對教師教 學成效的一大檢視。

首先就校長教學領導對教師的直接影響而言,林明地(2002)指出良好的校 長教學領導作為有助於增強教師表現出優良的教學行為,能讓教師覺得可以提升 動機而強化教師效能。其次就間接影響而論,校長可以透過法職權改變校園環境 與文化,以多樣化的措施與作為以影響教師教學活動,使得教師效能產生高低變 化響教師表現甚鉅。再者校長是老師的老師,亦是促進學校成員專業發展的領導 者(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Sergiovanni, 2001),必須協助教師持續增 能發展以提升教育品質。故瞭解校長教學領導與師效能的之間的關係為本研究的 動機之三。

近年來教師背景受少子化與師資培育法的影響產生了量變與質變。其中少子 化讓學校班級數減少,連帶使得在職教師總數下降,減少學校少可運用的人力資 源;然教師的員額比由 1.5 提高至 1.6,使得全校班級數每滿 10 班將會增加一名教 師,反而給了中大型學校增加教師員額的機會,希望能藉此研究瞭解不同規模的 學校校長的教學領導與教師效能的展現是否有差異。

傳統社會認為女性教師適合擔任學校教育人員,被賦予較高的社會期待,然 而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多數男性教師的教師效能較女性教師為高(郭淑珍,2003;

孫逸慧,2007;許若珊,2010),而且更能感受校長教學領導的影響與行為,其結 果與傳統社會期待不符,故希望藉此機會瞭解教師性別在校長教學領導的知覺與

4

教師效能的展現。另外 Justis(1991)指出教師對女性校長的教學領導的知覺程度 較男性校長為高,加上近年來女性校長人數增加很多,希望能藉此研究瞭解校長 性別是否在教學領導上有差異,以及學校教師效能的展現有所不同。

1994 年來受師資培育法的影響,國民小學師資來源由單一走向多元,一種是 師範院校畢業者,一種是一般大學畢業後修習教育學程者。傳統師範公費體制培 訓下經畢業、實習在就業的模式,使得傳統新進教師普遍年輕,隨著年齡越高職 場上高峰經驗愈豐富,愈能瞭解教學現場的需求,其教師效能自然出色,更能肯 定自我表現和肯定校長教學領導的功能(孫志麟,1991;魯先華,1994;陳美言,

1998);然現今師資培育多元化,加上新進教師錄取率不會超過 5%,使得新進教 師的年齡較過往年長,希望能藉此研究瞭解教師年齡層與服務年資是否會影響校 長教學領導的知覺情形與教師效能的展現。

再加上進修管道的多元,碩士生人數大幅增加,個人專業知能力會隨研究所 進修學習歷程,提升專業的內涵,改變思維並成長新的自我,在課程學習與教師 在教學及行政事務上產生了實質性的連結。因此教師最高學歷的高低,對其校長 教學領導的知覺與教師效能是否有顯著差異,值得探究。

故瞭解性別、年齡、最高學歷、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校長性別 等不同背景之教師在校長教學領導的知覺與教師效能上,亦是本研究的重要動機 之四。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其校長教學領導的知覺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的差 異情形。

(二)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其教師效能的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其校長教學領導的知覺情形與教師效能的相關及其預 測。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