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小班趨勢下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策略之內涵。在本章首 先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提出待答問題,並 就本研究的主要相關名詞加以解釋;再次,則敘述本研究方法與步驟;最 後就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進一步提出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年來隨著時代潮流的演變,現代人生活壓力日益變大,傳統的婚姻、

家庭結構的改變以及婦女自我意識的抬頭,導致不婚族、晚婚或是結婚卻 不生小孩的比率升高,造成出生率降低,根據經建會「中華民國台灣地區 2008 年至 2056 年人口推計」資料顯示,人口成長率將由 2008 年 3.6‰逐 年下降,至2026 年接近零成長後轉為負成長,2056 年為負 9.5‰(經建會,

2008)。從數據中顯示,「少子化」的時代即將來臨。

少子化現象不僅對社會、經濟造成影響,也將對台灣教育產生衝擊。

由於出生率的下降導致學齡人口的逐漸減少,轉變的趨勢開始在各個教育 階段發酵。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08 年,小一入學新生人數為二十四萬三 千多人,較去年減少三萬三千人,創下四十年來的最低紀錄,未來七年內,

每年平均下降一萬一千人,預估2013 年國小入學人數將減為十九萬九千 多人;國中人數也逐年下降,從2008 年的三十一萬七千多人到 2013 年二 十七萬四千人,國中、國小班級數甚至因此縮減近一萬班(教育部,2008)。 張憲庭(2005)指出少子化所帶來的學齡人口減少問題,對實際的教育現場 與現職教師亦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在人口轉變的趨勢下,國民中小學已 有招生不足的情形,未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的問題導致學校面臨合併 或倒閉的命運。學生人數減少,在學校減班下,據教育部估計,教師人數 將減少一萬六千多人,不少教師也將面臨失業問題。

少子化現象已經衝擊到國民教育,使得政府相關單位不得不正視這個 問題。2004 年國小入學新生數首次開始減少將近三萬人,班級數相較於前 一年等於少一千多班,往後入學人數也將逐年減少。由於,學齡人口的減 少,教育部當時強調以「不減班、不減師」原則來解決問題。且近年來,

受到國際潮流的影響,世界各國紛紛提倡教育改革以提升教育品質、增進 國家競爭力。在各項的教育改革策略當中,以小班政策的推行最受重視,

如美國、英國、瑞士、加拿大等國,皆以降低班級人數作為重要的國家教 育改革政策之一(李咏吟,2001)。國內對於教育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

政府為了順應世界潮流與民間教改團體的訴求,自87 學年度起補助各縣 市政府降低班級人數所需經費,希望國小在92 學年度前、國中到 96 學年 度前每班人數降至35 人(行政院,1998)。因此,在教育改革與順應不減 班的原則下,國小每班平均人數已經逐年下降,從1999 年每班平均人數 為31.9 人,到了 2008 年平均人數為 28.5 人,十年內每班平均人數下降了 3.4 人。由此可見,小班化的教育趨勢已經受到政府的推動與正視。

Finn (2002)指出小班是使教學更有效率,讓學生更能參與其中的學習 過程,小班提供了一個教學機會,但如何使學生學習成效最大化,是教育 者所需探討的課題。班級人數減少後,會使教師在班級秩序管理的問題減 少、增進師生及學生同儕互動的機會、教室可利用空間增加,並且教師可 以花費更多時間準備教材,因此,小班的實施讓教學上的因材施教、補救 教學與改善教學品質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牟中原,1995)。然而小班的教 學下,教師所要面對的是與大班的教學截然不同的班級情境,因此,教師 所採用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應該也會有所不同。

教學是教師有計畫、有組織指導學生學習的活動,在教學歷程中教師 要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的正確方法,提供資料協助學生解 決問題,並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高廣孚,1989)。教學策略(instructional

織、架構完整的教學單元,並設計教學計畫與方法的一系列工作(陳裕方,

1990;楊宏仁,2002)。學習者的條件、教材、教學者、資源設備等都是 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因素,其中,又以教學者為主要的關鍵因素。陳冠州

(1994)指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是經驗的提供者也是診斷者必須 不斷針對學生的回饋給予引導,因此,教師在教學上的策略運用將影響到 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同的教學策略也會達成不同的教學成效。

有鑑於少子化與小班政策的持續推動,未來國內的小班教師人數會繼 續的增加,小班是日益興盛的趨勢。然而,因為小班的教學情境與過去大 班不同,在教學上,小班的教學方式強調教材多樣化、教法多變化、評量 多元化、教學個別化、學習適性化,小班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更瞭解學生不 同的需求,並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回應學生學習的困難(Leonard,2000)。

教育部(1998)「發展小班教學精神計畫」指出在小班中教師要能轉變原 本的教學理念,採取「多元化、個別化、適性化」的小班教學精神,並進 而提升教學的專業能力,將創新的教學方法融入教學過程中。因此,研究 者想要瞭解在小班的趨勢下,教師面對小班的教學情境,會使用何種的教 學方式進行教學,並進一步探討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策略運用之現況。

而有研究指出(張惠如,2005;張勝凱,2003;馮雯,2001;黃錦桃,

2006;謝依珊,2001;鐘素梅,2005)影響教師使用教學策略的因素很多,

教師的教學策略使用會受到性別的影響;教育程度不同在教學策略的選擇 上也有差異;擔任職務方面也因是否扮演決策者的角色而在教學態度上有 明顯的不同。陳裕方(1999)亦指出教師教學策略會因服務年資、教學年 段、擔任職務而有不同。因此,本研究想進一步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下國民 小學教師在教學策略的運用上是否有所差異。

林雷倫(2002)研究指出任教於不同班級規模的教師在教學方法的使 用上也有所不同。班級人數的多寡亦是影響教師教學方法運用上的關鍵,

學,學生的學習成就較高;反之,班級人數越多,教師的教學困擾越高,

進而影響學生學習成效(呂錘卿、曾榮華、陳韻如,2006;許朝信,2000;

湯志民,1992)。而邱志忠(2002)的研究發現班級人數不同時,教師在 選用教學策略的看法上並無不同。Ehremberg、Brewer、Gamoran 和 Willms

(2001)亦提出不論班級規模之大小,教師大部分都採取直接教學的方法 指導學生學習,並不會因為班級規模不同而有其他的教學活動。Finn(1998)

也指出小班教師很少自覺自己的教學方法必須依照班級規模的大小而有 所不同,在教學的模式上很少改變,因此,班級人數的減少並不會影響教 師授課的方式,小班的實施也不會促使教師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基於此,

觀之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後,研究者想要深入瞭解教師的教學策略是否因為 班級人數的多寡有所改變,教師在大班教學與小班教學時教學策略的運用 情形是否有所差異。

根據教育部(2008)統計資料,台中縣 2006 年國民小學入學人數為 132443 人,2007 年有 129712 人,2008 年為 124200 人;台中市 2006 年國 民小學入學人數為97475 人,2007 年有 95546 人,2008 年為 91083 人。

顯示台中縣市從2006 年到 2008 年入學人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國小人數 每年平均減少2000~5000 人,未來勢必影響到學校的班級規模和教師的編 制。台中縣市政府為了因應少子化提倡教學精緻化,並逐年降低班級人 數,因此,本研究以台中縣市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教師教學策略運用之 現況,此乃本研究的研究動機。

基於以上之考量,本研究擬從文獻之蒐集、整理和歸納,探討國民小 學教師教學策略之理論基礎與研究,並以國民小學教師為對象,透過問卷 調查,以期瞭解國民小學教師在面臨小班趨勢下教學策略之情形,作成相 關結論與建議,以供國民小學教師改進教學及師資培育課程設計之參考。

總而言之,本研究之具體目的如下:

一、瞭解小班趨勢下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學策略運用方面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策略運用之情形。

三、瞭解國民小學教師在大班教學與小班教學時教學策略運用之情形。

四、根據本研究發現,提供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師資培育課程設計、

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設計之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