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中正區國中家長與學生所知覺的親子關

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情形,以及家長與學生的個人背景變 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對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影 響。本章共分為六節,包括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假設,第五節為重要名詞界定,第 六節為研究限制。各節分別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人有社會性的需求而營社會生活,家庭是人類社會化的第一站,

是子女學習社會化的初始(李美枝,1998;李青松,2000)。華人傳 統的社會秩序乃奠基在儒家文化之上,主要象徵之一是強調所謂「君 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的五 倫關係;而所謂「國之本在家」、

「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文化思想,在在都強調家 庭是國家社會發展的基本因素。

然而,隨著科技快速發展、中西文化相互衝擊、家庭結構多元化,

讓現今的家庭樣貌更顯多樣。現代父母為忙於家庭生計,還需花費更 多的努力與承擔更多的家庭壓力,雖然關心孩子的教養,卻少有充裕 的心力(趙梅如、鍾思嘉,2001;廖經台,2002),在此矛盾交迫下,

2

家庭功能逐漸弱化,親與子的隔閡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甚至引發雙 方衝突。

今日的臺灣社會,青少年問題層出不窮,成癮物質濫用的問題也 持續亮起紅燈。如果將青少年問題視為一種病態現象,其病因根植於 家庭(張春興,2000)。顯示不能僅以青少年為問題對象,家庭功能 與親子關係也應列入深究的範圍之一。因此以下研究動機將就兩點進 行探討:「健全的家庭需具備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強化家庭功能有 助於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提升」,茲述如下:

一、健全的家庭需具備良好的親子關係

傳統社會的父母對子女主要的影響歷程,是以權力為後盾來要求 子女的順從與服從,但在今日的民主化社會,父母在子女成長的過程 中除扮演照顧者、規範者及社會化者的角色外,還有子女傾訴、安撫 情緒的角色(李美枝,1998;廖經台,2002)。李美枝(1998)指出,

現代的親子關係存有「傳統親權威勢」與「子代自主權」的張力,此 種張力多半隱而不現,唯有衝突發生時才得見此張力之存在。

研究指出,親子關係在青少年階段常有明顯的改變(羅國英,

2001)。青少年時期是建立自我價值體系的轉型期,面對生理的成熟 與心理的轉變,讓青少年表現出不從眾性,不僅對未來的成人角色與 行為有強烈定位的需求,也具有積極主動觀察、尋求訊息的傾向,顯

3

示其開始具有獨立的思考與自己的判斷。此階段的青少年渴望自己能 被了解重視,卻又不願意受到干涉與限制 (吳秀櫻,1986;周玉慧、

吳齊殷,2001;廖經台,2002)。

Ausubel (1954)指出,理想的親子關係好比衛星與恆星之間的運

轉,如同一個正常的親子關係,子女圍繞著父母為核心,但是子女本 身仍具有相當的發揮空間,正如衛星和恆星之間,既不相撞,也不分 離,他們密不可分,卻又互相獨立(引自陳冠蓉,2005)。親子關係 是人類一生中最早接觸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對於青少年在此人格發 展、價值觀形成、道德尺度及行為習慣養成的階段,扮演著關鍵性的 影響力與決定力。

親子關係是親與子持續且雙方互動的動態歷程,良好的親子關係

是影響家庭功能的關鍵金鑰。因此,探討親子雙方知覺的差異性及親 子關係的內涵,進而提出強化家長親職角色功能、促進家庭和諧的策 略與方法,是激發研究者進行本研究之動機之一。

二、強化家庭功能有助於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提升

內政部(2008)「青少年政策白皮書」一文中指出,投資青少年 就是投資臺灣的未來,言明青少年是國家社會重要的資產。青少年是 人生身心重大轉變階段的開始,也是人格發展與價值觀養成的關鍵階 段,此時青少年以父母、同儕及師生關係最為重要且最具影響力(徐

4

美玲,2007)。

近年來成癮物質濫用現象一直是各國關注且長期抗戰的議題。世 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吸菸、飲酒與使用非法藥物占全球疾病負擔12.4%

死因及8.9%失能調整人年損失,(引自李景美等,2008;WHO, 2008)。 我國目前估計約有350萬吸菸人口,且青少年吸菸率近年來持續居高 不下,國中生的吸菸率從2006年7.5%上升至2010年的8.0%(國民健 康局,2011);而飲酒造成事故傷害的案件更是時有所聞。近十年,

臺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為臺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 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國民健康局,2010)。另隨著新 興成癮物質的出現,青少年使用非法成癮藥物的比例更急遽攀升。國 中時期的青少年,容易因為好奇心驅使及受到同儕等外界因素的影 響,而開始嘗試使用菸、酒、檳榔等成癮物質。這時候親子關係扮演 著重要的影響力,若父母能夠提供較多的行為策略及行為監控,則可 以降低青少年受到同儕團體的不良影響(李蘭、孫亦君、翁慧卿,

1998)。

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院(NIDA, 1997)指出,以家庭為主(family -based)成癮物質濫用預防計畫要比僅重於家長(family only)或僅著重 學童(children only)的策略更為有效(引自彭如瑩、李景美,2001)。

如果要對成癮物質濫用之預防對症下藥或規劃切合所需之計畫,則研

5

究的向度需擴展至整個家庭的互動體系。因此,從親子雙方知覺角度 發現影響家長成癮物質效能的重要因子,以作為日後發展成癮物質濫 用防治計劃之參考,此為研究者進行本研究之動機之二。

李景美等(2007)接受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之委託進行

「社區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介入模式研究-以MDMA等俱樂部藥物為 焦點」研究計畫,研究者獲得此研究之計畫人員同意,採取第一年研 究計畫之部份調查資料作為本研究之分析資料。國內關於親子關係及 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的親子配對研究尚不多見,如能發現哪些是影 響親子關係與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的相關因素,將有助於規劃未來 親職教育及家庭成癮物質濫用防制計畫及課程。故本研究擬從瞭解親 子關係及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著手,藉由對家長與學生雙管齊下,

瞭解家長與學生所知覺的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情形,

以及家長與學生的個人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對知覺親子 關係、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影響情形,提供未來教育界、政 策面、社福專業建議與計畫實施之參考依據。

6